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
中西医学入门
《中西医学入门》即《中西汇通医经精义》。清·唐宗海撰。本书将《内经》中的医学理论归纳为阴阳、脏腑、营卫、经脉、全体总论、诸病、望形、问察、诊脉、气味阴阳、七方十剂等20余类,予以撮要和注释。书中除引中医理论外,兼采西医生理解剖图说加以发挥,内容虽有附会之论,但在沟通中西医学方面,具有一定影响。
-
中西汇通医经精义
《中西汇通医经精义》为基础理论著作。又名《中西医判》、《中西医解》、《中西医学入门》。清·唐宗海撰。刊于1892年。本书将《内经》中的医学理论归纳为阴阳、脏腑、营卫、经脉、全体总论、诸病、望形、问察、诊脉、气味阴阳、七方十剂等20余类,予以撮要和注释。现有《中西汇通医书五种》本。
-
唐宗海
唐宗海(1847-1897年)清末医学家。著述有《中西汇通医经精义》(又名《中西医判》、《中西医解》、《中西医学入门》)两卷(1892年)。曾著《血证论》八卷(1884年),提出止血、消瘀、宁血、补血四大治血证原则。另有《金匮要略浅注补正》九卷(1893年)、《伤寒论浅注补正》七卷。以上五书合称《中西汇通医书五种》。
-
中西医判
《中西医判》即《中西汇通医经精义》。清·唐宗海撰。本书将《内经》中的医学理论归纳为阴阳、脏腑、营卫、经脉、全体总论、诸病、望形、问察、诊脉、气味阴阳、七方十剂等20余类,予以撮要和注释。书中除引中医理论外,兼采西医生理解剖图说加以发挥,内容虽有附会之论,但在沟通中西医学方面,具有一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