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内科学
一般说来,外感病主要指《伤寒论》及《温病学》所说的伤寒、风温、暑温、湿温等热性病,它们主要是按六经、卫气营血和三焦的病理变化进行证候归类;朱丹溪创“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说,而主养阴。此外,简短实用的还有《证治汇补》、《医学心悟》、《类证治裁》、《医醇瘳义》、《医学实在易》、《医林改错》等。
-
徐景藩
徐景藩,生于1927年12月,江苏省吴江市人。对食管病主张调升降、宣通、润养,创“藕粉糊剂方”卧位服药法。用药注意刚柔相配、升降相须等法,不断提高疗效。他对中医理论、江苏历代名医诊疗脾胃病的经验、脾胃病古今文献以及慢性胃炎,上消化道出血、肝病、慢性结肠炎、食管病等疾病的研究从未中断,并取得较好的成果。
-
田金洲
他的主要论著有:①《中医老年病学》1995北方十省市区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②《中医老年病学》1997北京中医药大学科技进步三等奖③《临床中医内科学》1997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④复方大黄制剂对老年小鼠大脑皮质和海马ChAT,AchE活性及Ach含量影响的研究,中国老年学杂志1999;5⑥血管性痴呆研究述评,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7;
-
周仲瑛
著名中医内科学专家。周仲瑛对中医内科有深厚的理论造诣和精湛的临床经验,尤其对流行性出血热、休克、肾功能衰竭、乙型肝炎、高脂血症、脑动脉硬化等病有深入的研究,成绩卓著,饮誉海内外。首批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授予的全国著名中医(500名)之一。
-
中医学概论
《中医学概论》为书名。上编以基础理论为主,分别介绍阴阳五行,人与自然、脏象、经络、病因、证候分类、诊法、治疗原则、药物、方剂、预防等;全书从实践到理论,从基础到临床,写出了中医学概貌,并能体现祖国医学整体概念和辨证论治的特点,较适合于初学或西医学习中医学习和参考。1978年由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
-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简介:为了适应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需要,促进中医药学名词规范化,2000年经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简称全国科技名词委)批准,成立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简称中医药名词委)。2009年2月,国家科技部又将此项目列为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项目,第三次予以支持。
-
中医内科简编
《中医内科简编》内科著作。上海中医学院内科教研组编。本书是1961年出版的《中医内科学中级讲义》的修改本,重点介绍37种常见内科疾病的证治,论述简要,选方实用,比较适合初级或广大农村医务人员学习参考。1972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
单兆伟
单兆伟,1940年10月出生,江苏省通州市人。学医时间:1959年从医时间:1965年最喜欢的中医药学家:张仲景、张景岳、李东垣。对发展中医药(中西医结合)事业建言献策:中医药以临床疗效为根本生命,中医工作者须树立临证第一的观点,坚定信念,加强基本功,多读书、多临证,衷中参西,为广大患者服务。
-
中医文化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文化研究中心成立于1999年,已开展了中医哲学、中医学方法论、易学与中医学、儒道佛与中医学、北京市民养生、“太医院”文化、“同仁堂”文化、“药王庙”文化、宫廷医学、燕京学派、北京四大名医等研究。人们思维方式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会有很大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