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
中正之官
中正之官为人体器官名,是胆的别称,因胆助肝之疏泄,与人的情志活动有关,主要是人的胆量、勇气与胆气的盛衰有关。胆有决断的功能,对于防御和消除某些精神刺激(如惊恐)的不良影响,维持和控制气血的正常运行,确保脏器相互间的协调关系,有重要作用,故比喻为中正之官。
-
胆
其背俞为胆俞,募穴为日月,合穴为阳陵泉。《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脏象论》:“凡十一脏,取决于胆。”《黄帝内经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胆病者,善太息,口苦,呕宿汁,心下澹澹,恐人将捕之。”主治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偏头痛、带状疱疹、中耳炎、耳鸣、听力减退、急性胰腺炎等。与其他穴位配伍,治小儿夜啼。
-
胆胀
胀病之一。气郁不舒,故善太息也。胆胀·气滞血瘀证:胆胀·气滞血瘀证(gallbladderdistentionwithsyndromeofqistagnationandbloodstasis)是指胆腑气滞,血瘀不畅,以胸胁脘腹胀闷疼痛,偶有刺痛,痛有定处而拒暗,面色晦暗,口干口苦,或有痞块,时消时聚,舌紫暗或有斑点,脉弦涩等为常见症的胆胀证候。
-
胆主决断
胆主决断生理学名词。指胆具有决断功能。胆气充实,则行事果断,脏腑气血功能发挥正常。《素问·六节脏象论》:“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素问·灵兰秘典论》:“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王冰注:“刚正果决,故官为中正;
-
胆虚不得眠
胆虚受邪,神气不宁所致的失眠。《圣济总录》卷四十二:“胆虚不得眠者,胆为中正之官,是少阳其经也。若其经不足,复受风邪则胆寒,故虚烦而寝卧不安也。”治宜补肝温胆,用温胆汤、酸枣仁丸、五补汤等方,或用炒枣仁研末,以酒调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