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热消肿
清热消肿为治法。指用具有清热泻火、消肿散结作用的方药治疗火热所致痈肿疔毒等病证的治法。
-
吹喉疗法
吹喉疗法为治法。即吹喉法。指将具有清热消肿、解毒利咽、收敛祛腐作用的药物碾成极细药末,用喷粉器吹布于咽喉部,以治疗咽喉、口腔等疾病的方法。在祖国医学中的吹喉药常以清热解毒,去腐生肌,消肿止痛,润肺利咽之药所组成。常用之吹喉药有冰硼散、清咽利喉散、锡类散等。
-
肿烂喉风
肿烂喉风病名。系指喉风病又见咽喉两边肿疼而溃烂的病证。见《喉科指掌》卷四。本病由风火内炽上灼咽喉所致。治宜疏风清热消肿,方用清咽利膈汤加减,外可吹冰片散。也即烂喉风。详见该条。
-
托腮痈
托腮痈的病因病机:托腮痈多由胃火邪热壅盛,或过食醇酒厚味,热毒内蕴所致。高肿红色掀痛,连及咽喉,初起寒热往来。”病因病机:兜腮痈多由痰火邪毒炽盛上炎致疮痈兜腮而发。症状:兜腮痈症见腮下肿甚,疼痛连及咽喉,牙关开合不利,饮食吞咽受累。用穿山甲、当归尾、皂角刺、川芎、白芷、升麻、红花、乳香等。
-
妊娠乳肿
妊娠乳肿病名。见《叶氏女科证治》卷二。亦名内吹、胎前乳肿、内吹乳。指妊娠乳痈初期。一般见于妊娠六七月时,因孕妇肝气不舒,气滞血瘀,瘀阻经络,乳管阻塞,以致乳房肿硬疼痛,寒热并发。治宜舒肝解郁、清热消肿,方用清肝解郁汤,并宜配合外治法。
-
气子
气子为病名。多由气郁痰凝,复感风热而发。症见喉间肿起,形如赤珠,色紫或白,饮食吞咽障碍的病证。《焦氏喉科枕秘》:“此症因气郁,及时风热而起喉间,形如赤珠,或紫或白,犯之即痛,日久则嗌气。内治宜清热消肿,理气解郁。用清气利咽汤、黄连温胆汤等加减。若脓成则以刀针刺破出脓。吹冰硼散。
-
风毒咽
风毒咽为病名。系指因风邪热毒所致的喉痹症。同风毒喉痹。治宜疏风解毒,清热消肿。方用普济消毒饮加减,也可外吹冰硼散。一阴谓心主之脉,一阳谓三焦之脉。故凡症见咽喉肿痛、声音嘶哑,吞咽困难等统称为喉痹。临床上因其病因病机不同而分风热喉痹、伤寒喉痹、酒毒喉痹、阴虚喉痹、阳虚喉痹等;气滞肝郁等证。
-
发耳
发耳为病名。多由热毒邪火上炎所致。本病发于耳后,初起如胡椒颗粒,逐渐肿大,甚则溃烂如蜂房,灼热疼痛,色红,或肿连耳廓。治宜泻火解毒、清热消肿。可选用仙方活命饮、普济消毒饮、五味消毒饮等加减。《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耳发三焦风热成,初椒渐若蜂房形,赤肿疼痛生 后,黄脓属吉紫血凶。”
-
绿袍散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LupaoSan标准编号:WS3-B-1032-91处方:青黛150g黄柏150g山豆根80g薄荷80g黄连30g儿茶(炒)50g人中白(煅)50g硼砂(炒)50g冰片50g制法:以上九味,除冰片、青黛外,硼砂、儿茶,人中白研成细粉,其余黄柏等四味粉碎成细粉;鉴别:(1)取本品少量,滴加硝酸,产生气泡并显棕红色或黄棕色。
-
湿热痹片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ShirebiPian标准编号WS3-Bb-0087-95处方苍术忍冬藤地龙连翘黄柏薏苡仁防风川牛膝粉萆解桑枝防己威灵仙性状本品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显黄棕色;(3)取本品30片,除去糖衣,研细,加1%硫酸5ml、氯仿50ml,回流2小时,放冷,滤过,挥去氯仿,残渣加氯仿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辽宁省药品检验所起草
-
江巴
藏药部颁标准:拼音名:Jiangba英文名:FLOSETFRUCTUSMAIVAE&ALTHAEAE标准编号:WS3-BC-0034-95来源:本品为锦葵科植物冬葵MalvaverticillataL.、锦葵MalvasylvestrisL.、蜀葵Althaearosea(L.宿萼钟状,黄绿色或黄棕色,有的微带紫色,萼片广三角形,被星状毛和长硬毛,先端5齿裂,裂片内卷,其外有小苞片3~
-
鼻炎灵
处方:苍耳子(捣)60g,白芷60g,辛夷60g,冰片粉6g,薄荷霜5g,芝麻油500ml,液状石腊1000ml。功能主治:疏风祛湿,芳香透窍,清热消肿,化瘀止痛,滋润粘膜,收缩息肉。主慢性鼻炎、萎缩性鼻炎、过敏性鼻炎、鼻息肉等。症见鼻粘膜充血,或干燥萎缩,鼻塞流涕,嗅觉失灵等。
-
鸡蛋黄
概述蛋黄中含有丰富的脂肪,包括中性脂肪、卵磷脂、胆固醇等;而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其中以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B最多。有滋阴、宁心安神的作用;治疗阴虚引起的心烦不寐胃逆呕吐;而且蛋黄中的卵磷脂消化后可释放出胆碱,进入血液中进而合成乙酰胆碱,是神经递质的主要物质,可提高脑功能,增强记忆力。
-
金针猪蹄汤
处方:鲜金针菜根15克(或用干金针菜24克)猪蹄1只制法:将鲜金针菜根与猪蹄加水同煮。功能主治:清热消肿,通经下乳。适用于乳腺炎、乳汁不下。用法用量:吃肉,喝汤。每日1次,连吃3~4次。摘录:《民间方》
-
定经草
出处:《泉州本草》拼音名:D nɡJīnɡCǎo别名:水辣椒、四方草、兰花仔(《广西药植名录》),惊风榴、四角草(《福建中草药》)。功能主治:清热消肿,利水通淋,治风热目痛,痈疽肿毒,白带,淋病,痢疾,小儿腹泻。治痈疽肿毒,五淋,遗精,月经不调,白带,尿血。外用:捣敷或捣汁涂。另以全草一两,水煎代茶服。
-
河口莲座蕨
原形态:河口观音莲,多年生大型蕨类植物。具肥大的根状茎。孢子囊群线形,密接,长约1.8mm,有孢子囊20-28个,距叶缘约1.4mm处着生,在羽片上部或尖端不育。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00m左右的林瑕沟边处。性味:味微苦;消肿散结。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有清热消肿、止咳散结的功能。
-
花叶竹芋
《全国中草药汇编》:花叶竹芋:来源:竹芋科花叶竹芋MarantabicolorKer,以根状茎入药。生境分布:广东。性味:微苦、辛,寒。有小毒。功能主治:清热消肿。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罗星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罗星草:别名:糖果草来源:龙胆科罗星草CanscoramelastomaceaHand.-Mazz.,以全草入药。生境分布:广东、广西。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清热消肿,散瘀止痛,接骨。主治急性胆囊炎,急性肠炎,急性扁桃体炎;外用治跌打,骨折,关节肿痛。4钱,水煎服。外用鲜全草捣烂或用全草研粉调酒外敷。
-
猕猴梨
9厘米,先端突尖或短尾尖。①《河南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祛风除湿,利尿,止血。附方:①治食道癌:猕猴梨根配水杨梅根二两,野葡萄根一两,半枝莲五钱,半边莲五钱,凤尾草五钱,白茅根五钱。(江西《中草药学》)④治风湿关节痛:猕猴梨根五钱,木防己五钱,荭草三钱,虎杖三钱。对胃窦部及胃小弯癌疗效较好。
-
云南莲座蕨
拼音名:YúnNánLiánZuòJué来源:药材基源:为观音座莲科植物云南观音座莲的根茎。根状茎肥大,直立。叶片宽大,羽片互生,长约20cm,下部羽片较短,宽20-24cm,长圆形,基部略狭,羽柄粗壮,直径约2cm,位于先端的羽轴有翅;孢子囊群长圆形或线形,近叶缘生,由14-20个孢子囊组成,不育的边缘平坦或稍反卷。
-
消肿活瘀膏
《慈禧光绪医方选议》:方名:消肿活瘀膏组成:鸡血藤膏3分,麝香3分,穿山甲2分,第一仙丹3分,金果榄2分。功效:活血化瘀,清热消肿。主治:腰椎结核症。用法用量:敷肿处。制备方法:上为细末,过绢罗,兑蜂蜜合膏。
-
滴耳加压法
滴耳加压疗法是五官科临床上常用的方法之一,是通过外界向耳道施加一定的压力,使滴入耳道内的药液能够进入中耳内,从而使药物发挥作用,以达到治疗耳疾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神医华佗曾用药汁滴耳治疗耳疾,朱丹溪、程国彭等亦将滴耳加压法熟练地运用于临床治疗疾病。注意事项1.急性中耳炎、胆脂瘤型中耳炎禁用。
-
蜂房风
蜂房风病名。系指生于喉内两旁,红肿渐腐成片,患处多脓头状似蜂房的病证。本病多由忧思脑怒,气郁痰浊化火所致。治宜疏肝解郁,清热消肿,可选用黄连解毒汤、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或用嫩柏叶水洗捣汁并加适量白矾煎水含嗽。
-
痔特佳片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ZhitejiaPian标准编号:WS3-B-1643-93处方:地榆炭100g黄芩100g槐角(炒)200g当归100g枳壳(炒)100g防风100g鞣质2g阿胶10g制法:以上八味,阿胶、地榆分别粉碎成细粉;黄芩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时,滤过,取滤液用盐酸稠pH值1~5.脾虚大便溏者慎用。11.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
烈香杜鹃
藏药部颁标准:拼音名:LiexiangDujuan英文名:FLOSRHODODENDRIANTHOPGONOIDI标准编号:WS3-BC-0078-95来源:本品为杜鹃花科植物烈香杜鹃RhododendronanthopogonoidesMaxim.毛喉杜鹃RhododendroncephalanthumFranch.及报春花状杜鹃RhododendronprimulaeflarumBur.etFranch.的干燥花和叶。(2)取本品粗粉0.5g,加石油醚(30~
-
复方消肿通络汤
处方:金银花1两,连翘3钱,赤小豆1两,当归3钱,防己5钱,鸡血藤1两,赤芍3钱,牛膝3钱,车前子(包)1两,活血止痛散1/4瓶,云南白药1瓶(兑服)。功能主治:清热消肿,活血通络。主急性创伤性关节炎,疼痛肿胀,运动障碍,苔薄白,脉弦滑数。摘录:方出《赵炳南临床经验集》,名见《千家妙方》
-
齿瓣石豆兰
别名:密珠来源:兰科齿瓣石豆兰BulbophyllumpsychoonRchb.f.,以全草入药。生境分布:浙江、广东、西藏。性味:甘、淡,寒。功能主治:滋阴降火,清热消肿。治急性咽炎,扁桃体炎,口腔炎,热性病高热,口渴等。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钩藤根
《*辞典》:钩藤根:出处:《闽东本草》拼音名:GōuT nɡGēn来源:为茜草种植物钩藤的根。归经:《闽东本草》:入肝经。功能主治:舒筋活络,清热消肿。治关节痛风,半身不遂,癫痫,水肿,跌扑损伤。附方:①治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钩藤根五至八钱。⑦治跌打损伤:钩藤根三两,水煎服,白酒为引;
-
观音苋
《*辞典》:观音苋:出处:《重庆草药》拼音名:GuānYīnXi n别名:木耳菜、血皮菜(《植物名实图考》),水三七(《昆明药植调查报告》),血匹菜、紫背天葵(《重庆草药》),红番苋、红毛番、红苋菜、红菜、当归菜、红玉菜(《福建中草药》)。叶互生:椭圆状披针形,长6~
-
三叶木蓝
《全国中草药汇编》:三叶木蓝:别名:地蓝根来源:豆科三叶木蓝IndigoferatrifoliataL.,以全草入药。生境分布:湖北、湖南、广东、广西、云南。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清热消肿。外用治乳腺炎。4钱,水煎服;外用全草适量,水煎外洗。
-
条叶垂头菊
《全国中草药汇编》:条叶垂头菊:别名:线叶点头菊来源:菊科条叶垂头菊CremanthodiumlineareMaxim.,以全草入药。生境分布:青海、甘肃、四川。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清热消肿。主治高热症引起的急惊痉挛,神志昏迷。
-
箍围疗法
箍围疗法为治法。指用具有截毒、束毒、拔毒作用的箍围药物敷贴,而起到清热消肿、散瘀定痛、温经化痰等作用的方法。是一种特殊疗法。
-
风毒喉痹
症见咽喉漫肿疼痛,渐延至面颊、腮项,饮食吞咽不利,喉关内外色红,身发寒热,牙关紧强,声嘶音沙,甚或语声不出。《黄帝内经素问》云无风则不动痰,无痰则不受风,风痰相搏结塞咽喉,其外症咽喉形如鸡子大,其色微白,外面腮上有肿,其形似疮,身发寒热,牙关紧强,语声不出者是也。”治宜疏风解毒,清热消肿。
-
洗眼紫金膏
《宋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洗眼紫金膏:处方:朱砂(别研)、乳香(别研)、硼砂(别研)、赤芍药、当归(洗.焙),各一分;主治:远年近日翳膜遮障,攀睛胬肉,昏暗泪多,瞻视不明,或风气攻注,睑生风粟,或连眶赤烂,怕日羞明,隐涩难开,并能治之。用药禁忌:不得犯铜铁器内洗;附注:洗眼金丝膏(《审视瑶函》卷三)。
-
红果楠
《全国中草药汇编》:红果楠:拼音名:H nɡGuǒN n别名:凉药、小楠木、红果黄肉楠来源:樟科红果楠Actinodaphnecupularis(Hemsl.)Gamble,以根、叶入药。生境分布:陕西、河南、湖北、四川、贵州、广西。主治烫火伤,脚癣,痔疮。性味:辛;性平归经:肺经功能主治:清热消肿;降逆止呕。内服:煎汤,6-9g;
-
狼尾巴花
《*辞典》:狼尾巴花:出处:《陕西中草药》拼音名:L nɡWěiBɑHuā别名:狼尾珍珠菜、狼巴草、红丝毛、酸溜子(《陕西中草药》),重穗排草(《中国经济植物志》)。治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宫出血,无名肿毒,咽喉疼痛,肺痈,跌打损伤,骨折,水肿,高血压症。
-
水胡满根
来源:马鞭草科植物苦朗树Clerodendruminerme(L.洗净,去青皮,蒸过晒干,切片备用。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水胡满"条。性味:《广东中草药》:"苦,寒,气臭,有小毒。①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散瘀逐湿,通经祛痹,清热消肿止痛。附方:治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流感:水胡满根一至三两,慢火煎,内服。
-
紫背菜
别名:红番苋、红毛番、红背菜、红菜、叶下红、红玉菜、血皮菜、血匹菜、当归菜、观音菜、木耳菜来源:菊科土三七属植物紫背菜Gynurabicolor(Roxb.)DC.,以全草或茎、叶入药。性味:甘、辛,凉。用于咳血,血崩,痛经,血气痛,支气管炎,盆腔炎,中暑,阿米巴痢疾;外用治创伤出血,溃疡久不收口,疔疮痈肿,甲沟炎。
-
牙痛金鞭散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组成:牛黄6分,麝香6分,冰片4钱,明雄黄6钱,珍珠(豆腐炙)2分,硼砂(煅)4钱。功效:清热消肿,杀虫止痛。主治:胃热火盛,牙龈肿硬,牙齿疼痛,虫蛀牙痛。制备方法:上为极细末,过罗,装瓶重1分5厘。
-
玉锁匙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沈阳方):组成:马牙消3钱,硼砂3钱(用新炼银罐,先硼后消,层层间炼,如升枯矾之状,松脆为妙),冰片6分,僵蚕(炒研)5分,雄黄5分。主治:乳蛾喉痹,缠喉风症,痰塞口噤,痧疹毒盛,咽喉肿痛,甚则糜烂。《喉科秘诀》卷下:组成:珍珠2分,朴消3分,儿茶2分,冰片5厘,僵蚕3分,牙皂3分。
-
三金汤
《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引上海曙光医院经验方:方名:三金汤组成: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石韦、冬葵子、瞿麦。功效:清热利湿,通淋排石。用法用量:水煎服。以金钱草为君药,其性味微咸平,入肝、肾、膀胱经,具有利水通淋、清热消肿的功效,治疗石淋有特效,盖取其咸能软坚之意,有利于尿道结石的排出,故列为君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