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踵
概述:踵:1.人体部位名;指足跟部。《黄帝内经灵枢·经筋》:“足少阴之筋…结于踵。”《黄帝内经灵枢·阴阳二十五人》:“血气皆少则喜转之,踵下痛。”《黄帝内经素问·痹论》:“尻以代踵,脊以代头。”《黄帝内经灵枢·玉牌》:“明为良方,著之竹帛,使能者踵而传之后世。”
-
足
足为人体部位名。指足趾至踝的部分。《黄帝内经灵枢·经筋》:“足太阳之筋,起于足小指……其下循足外侧结于踵,上循跟,结于腘。”
-
刘企向
刘企向为清代医学家。字若政,陕西咸阳人。业儒,涉猎岐黄,后致力医学,就诊者踵接。著有《月婴宝筏》(1721),简切详明,便于据症检方,于矫正产婆之妄治,正确处理新生儿之证治颇有裨益。雍正十年(1723),同邑萧弘士得明孔弘擢传录之《活幼疹书》,以其简明实用,遂请刘氏为之检阅。
-
费伯雄
咸同间(公元1851-1874年)以医名,远近诣诊者踵相接,所居遂成繁盛之区。持脉知病,不待问。推崇李东垣温补脾胃,朱丹溪壮水养阴之法。另著《医方论》、《食鉴本草》、《本草饮食谱》、《食养疗法》、《怪疾奇方》等。《校注医醇剩义》全文在线阅读《医方论》([清]费伯雄)全文在线阅读《食鉴本草》全文在线阅读
-
踵息
踵息气功术语与功法名。法出《庄子·大宗师》:“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意与胎息同,参见该条。
-
瘴毒脚气
所以此病多从下上,脚先屈弱,然后痹疼。头痛心烦,痰滞吐逆,两胫微肿,小腹不仁,以热憎寒,四肢缓弱,精神昏愦,大小便不通,毒气攻心,死不旋踵,此皆瘴毒脚气之候也。”又名江东脚气、岭南脚气。指多发于南方地区之脚气,因感受风湿毒气而致。治疗大法同脚气,方用知母散、猪苓散、旋复花汤等。
-
紫金沙
拼音名:ZǐJīnShā别名:踵瓣芹来源:伞形科囊瓣芹属植物囊瓣芹Pternopetalumvulgare(Dunn)Hand.-Mazz.,以根入药。秋季采挖,洗净切片晒干。性味:辛,温。功能主治:散寒,理气,止痛。用于胃痛,腹痛,胸胁痛。用法用量:1钱。研末,开水或酒送服。注意:忌生冷食物。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肾热痿软
肾经虚热所致下肢痿软之证。《症因脉治》卷三:“肾热痿软之症,腰骨不举,尻以代踵,脊以代头,足不任地,骨痿不能起于床。”治宜补肾填精,滋阴清热,用人参固本丸、坎离既济丸、知柏天地煎等。
-
风拳势
风拳势为练功方法之一。见杜自明《中医正骨经验概述》。两足并立,迅速蹲下,不要起踵,同时握拳屈肘,并肘并拳夹于胸股之间,以两膝反弹之力起立,同时两拳翻转,拳心朝下,向两侧弹出,再迅速蹲下如初,反复行之。
-
消阴来复汤
《医醇剩义》卷四:方名:消阴来复汤组成:鹿茸1钱,附子8分,枸杞3钱,菟丝4钱,当归2钱,破故纸1钱5分,益智1钱,小茴香1钱,金毛脊2钱(去毛,切片),木香5分,独活1钱(酒炒),牛膝2钱,枣2枚,姜3片。主治:肾痹者善胀,尻以代踵,脊以代头。
-
上官榜
上官榜为明代儿科医生。新城(今江西黎川)人。少习医术,后有人授以秘方,医道大行。每遇疹痘流行,诊治足不停踵。治痘自发苗至灌浆、收靥,常日夜随视,所治多效。与名医张继川齐名,为幼科巨擘。卒年70余。子上官顺,世其业。
-
王尚
王尚为明末医生,休宁(今属安徽)人,一说浙江富阳人。少习外科。因母病求医于浦江(今属浙江)获愈,又得授药草。后以此药治跌压折伤、气绝口噤者,启齿下药多得生。颅裂额破,敷药亦可愈。且能治腹破肠出,以桑皮线缝合。求治者踵接,不问贫富。卒于清初。
-
尪痹
尪痹(aggravatedbi)是指以肢体关节疼痛,屈伸不利,关节肿大、僵硬、变形,甚则肌肉萎缩,筋脉拘紧,肘膝不得伸,或尻以代踵、脊以代头而成废人,舌质暗红,脉细涩为主要表现的重证骨痹。
-
郑抡
郑抡(1871-?年)近代医家。福建闽候人。四世业医,幼得家传。1932年任福州中医学社教员。常谓医运日衰,乃采录经史、笔记、地志诸书医史资料,按医学发源、医师踵起、医官建设、医政施行、医书流行、名医列传为序,撰成《中国医门小史》(1933年),其中以阐述清以前医药发展史为主。
-
权
权①秤锤。喻指冬季脉象。如石之沉。《素问·脉要精微论》:“冬应中权。”②权宜,通变。《张氏医通·序》:“非达通人不能达权通变。”③势力,权力。《伤寒论·序》:“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
-
能者
能者有才能的人。《灵枢·玉版》:“明为良方,著之竹帛,使能者踵而传之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