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
张卿子伤寒论
《张卿子伤寒论》伤寒著作。明末张卿子参订。张氏推崇成无己,认为成氏《注解伤寒论》“引经析义,尤称详洽,虽牴牾附会,间或时有,然诸家莫能胜之”(见凡例)。遂据此本旁采朱肱、许叔衡、庞安时、王履、王肯堂等诸家学说之精华。此书最早有明刊本,几种清刻本。近代有《中国医学大成》本,并于1949年后重印出版。
-
伤寒明理药方论
《伤寒明理药方论》为《仲景全书》系列丛书之一。20卷本,刊于清·光绪年间。包括张卿子参注《集注伤寒论》(又名《张卿子伤寒论》)10卷,《金匮要略方论》3卷,《伤寒类证》3卷,成无己《伤寒明理论》(又名《伤寒明理药方论》)3卷及清·曹乐斋《运气掌诀录》1卷,共5种。
-
仲景全书
汉·张仲景等撰述·《仲景全书》:《仲景全书》为26卷本。明·赵开美校刻,初刊于16世纪末。包括张卿子参注《集注伤寒论》(又名《张卿子伤寒论》)10卷,《金匮要略方论》3卷,《伤寒类证》3卷,成无己《伤寒明理论》(又名《伤寒明理药方论》)3卷及清·曹乐斋《运气掌诀录》1卷,共5种。现存明刻本、清刻本及铅印本。
-
伤寒论直解
《伤寒论直解》为伤寒著作。认为人与天地相通,正常情况下人体六气运行由一至三,即由一厥阴、二少阴、三太阴、而后三阳,是为气传。病邪传变由三而一,即由太阳、阳明、少阳而后三阴,称为病传。张氏融会《内经》理论以阐注仲景《伤寒论》,对读者理解经义并联系临床实际,有一定的帮助。末附《伤寒附余》1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