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穴
主穴指针灸处方中治疗主症,起主要作用的穴位。按照需要可用一个或几个。例如:疟疾的针灸治疗,一般取用大椎、后溪、液门、曲池等穴,其中以大椎为主穴,余穴为配穴,共同起和解少阳、祛邪截疟的作用。
-
体针疗法
体针疗法是以毫针为针刺工具,运用不同的操作手法刺激人体的经络腧穴,以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调整脏腑功能而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捻转、提插时指力不均匀,或单向捻转致肌肉纤维缠绕针体,或因患者精神紧张及因疼痛而致肌肉痉挛。前额痛加攒竹;针法用补法,酌加灸法22.慢性阑尾炎主穴合谷、上巨虚、曲池、阑尾点。
-
点穴疗法
平揉补泻,是以男性为例。行循按泻法,则与上述补法相反,即由肩髃穴至合谷穴作2次,由合谷穴至肩髃穴则作1次。3.经络循按法的应用:循按法在临床上的应用,主要是依据经络分布和循行的关系,一般用于风湿性疼痛和麻痹性机能障碍。13.压脊法:两拇指相并,用指端从大椎穴向下,一节一节从上往下压,压到阳关穴处为1次。
-
配穴
概述:配穴:1.辅穴;例如:腰痛的针灸治疗,一般取用肾俞、委中为主穴,配腰阳关以助阳散寒化湿,配阳陵泉舒筋,三阴交活血,太溪补肾等。例如:脾虚型子宫下垂,可以用固摄胞宫的穴位与益气升阳的穴位同用,如维道、气海、三阴交、百会等。古代文献中还有主客原络配穴法、八脉八穴配穴法、子母补泻法、泻南补北法等。
-
辅穴
辅穴即配穴。配穴与主穴对举。又称辅穴。指协助主穴或加强主穴功效并具有治疗兼证作用的穴位。例如:腰痛的针灸治疗,一般取用肾俞、委中为主穴,配腰阳关以助阳散寒化湿,配阳陵泉舒筋,三阴交活血,太溪补肾等。
-
万方琴
概述:万方琴,生于1936年。万芳琴既遵循针灸临床循经取穴、辨证施治的原则,又突出“主穴”,精选出不同的主穴组合,为久治不愈的患者解除了痛苦。成就:万方琴在前人临床经验的基础上,探索了一个新穴——阳光穴,在临床中应用阳光穴治疗腰痛等顽固性疾病取得了又快又好的疗效,为针灸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
耳穴压豆法
主穴:内耳、额、枕、脑点、神门、交感;在耳穴的泌尿区(肾、膀胱点),找出明显的压痛点,以火柴棍的火药端,捻转压迫,强刺激,两耳交替进行,每个压痛点捻转压迫5分钟。泌尿系结石排石利尿方(吉林中医药1986;以王不留行籽用胶布贴压穴处,主穴必贴,配穴随症选用,左右交替贴压,每日按压3~功能凉血活血、调经止血。
-
三叉神经痛埋线法
三叉神经痛埋线法是在相应穴位埋植入羊肠线以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方法。第一支痛取主穴攒竹、阳白、眉中、印堂,配穴太阳、头维、至阳、丝竹空、太冲;第二支痛取主穴四白、迎香,配穴听会、内庭、禾髎、巨髎、听宫;第三支取主穴承浆、颊车,配穴大迎、地仓、听会、翳明(各穴可 流使用);共用穴为合谷、下关、三间。
-
风茄平喘膏
3.5倍重量由橡胶、松香等制成的基质,制成涂料,进行涂膏,切段,盖衬,切片,即得。功能与主治:止咳,祛痰,平喘。用于防止单纯性、喘息型慢性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用法与用量:穴位敷贴。主穴:第一组,天突、大椎、定喘(双);第二级,命门、肾俞(双)、足三里。辅穴:肺俞、丰隆、膻中、涌泉。
-
经络导平疗法
经络导平疗法又称“生物电子激导平衡疗法”。2.将电极用湿棉垫固定在穴位上,负极放在主穴上,正极放在配穴上,电极必须压紧,防止移位。5.在治疗肩周炎、颈椎病和坐骨神经痛时,治疗15—30分钟后,可将正负极插线互相交换,变换极性,提高疗效。养生应用1.感冒风府(+)、大椎(-)、迎香(-)、合谷(+)。
-
慢鼻渊
疾病科属:鼻科疾病概述:慢鼻渊以鼻流浊涕不止、鼻塞、嗅觉不灵、头胀头重为主要症状。鼻窒病变在鼻腔,首要症状以鼻塞为主,鼻涕粘性而量少,鼻甲肿胀以下鼻甲为甚,中鼻道以上无脓涕。肺气虚损,卫阳虚弱,清肃不力,邪毒易于滞留,上结鼻窍,凝聚于鼻窦,伤蚀肌膜而为病;次想气从左乳下,而下降至涌泉;
-
应针
应针指针刺相应的穴位。应:应合;应答;针:针刺。与“主针”相对。主针与应针对举。主:指主穴;针:指针刺。即针刺主穴之意。《医学入门》:“先下主针,后下应针。主针气已行,而后针应针。”
-
能远怯近症
视远近皆模糊者,多由先天禀赋不足或肝肾亏虚,目中光华散漫不收所致。能远怯近症的治疗:能远怯近症治宜滋阴明目,用杞菊地黄丸或地芝丸加减,并可用针灸治疗,亦可配镜矫正视力。4圈,同时在睛明、攒竹、鱼腰、四白、太阳、风池等穴各叩几下。②主穴:正光穴(攒竹穴与鱼腰穴连线中点,眶上缘下方)。3穴,每次留针30~
-
不能近视
视远近皆模糊者,多由先天禀赋不足或肝肾亏虚,目中光华散漫不收所致。不能近视的治疗:不能近视治宜滋阴明目,用杞菊地黄丸或地芝丸加减,并可用针灸治疗,亦可配镜矫正视力。4圈,同时在睛明、攒竹、鱼腰、四白、太阳、风池等穴各叩几下。②主穴:正光穴(攒竹穴与鱼腰穴连线中点,眶上缘下方)。3穴,每次留针30~
-
月经疹
月经疹多在月经来潮前1~脾虚湿热证:治宜益气健脾、清热利湿,选用参苓白术散酌加银花、黄柏、车前子、茵陈、汉防己等。(2)外治法:①月经前发疹,仅有红斑、丘疹而无渗液者,可选用黄连、黄柏各30g,滑石、寒水石各60g,冰片10g,共研细末,混匀后,1天多次外扑;配穴:合谷、曲池、内关、足三里、阴陵泉、太冲。
-
视远怯近症
视远近皆模糊者,多由先天禀赋不足或肝肾亏虚,目中光华散漫不收所致。视远怯近症的治疗:视远怯近症治宜滋阴明目,用杞菊地黄丸或地芝丸加减,并可用针灸治疗,亦可配镜矫正视力。4圈,同时在睛明、攒竹、鱼腰、四白、太阳、风池等穴各叩几下。②主穴:正光穴(攒竹穴与鱼腰穴连线中点,眶上缘下方)。3穴,每次留针30~
-
鼻渊·肺气虚寒证
鼻内肌膜失养,故肿胀淡红,肺气不足,卫表不同,御邪力弱,外邪易于侵袭,故遇风冷则鼻塞,流涕症状加重。3次,以散寒通窍除涕。继《黄帝内经素问》之后,历代医家对本病的论述也较多,并根据《黄帝内经素问》对其病机、病位、症状及“脑渗为涕”的论述,故又有“脑漏”、“脑渗”、“历脑”、“控脑痧”等病名。
-
鼻渊·脾气虚证
证侯分析:脾气虚弱,升降失常,湿浊滞留,困结鼻窦,浸淫肌膜,湿浊腐物相杂而下,故见鼻涕白粘而稠,臭味不著。若湿热偏胜者,证见涕稠黄,鼻内肌膜红,苔白腻,治宜扶正祛邪,补托排脓,选用托里消毒散治疗。4)上颌窦炎,采用上颌窦穿刺冲洗,冲洗出窦内积脓并尽量排清窦内积液,灌入鼻窦灌注液2~详见鼻渊条。
-
能远视不能近视
视远近皆模糊者,多由先天禀赋不足或肝肾亏虚,目中光华散漫不收所致。能远怯近症的治疗:能远怯近症治宜滋阴明目,用杞菊地黄丸或地芝丸加减,并可用针灸治疗,亦可配镜矫正视力。4圈,同时在睛明、攒竹、鱼腰、四白、太阳、风池等穴各叩几下。②主穴:正光穴(攒竹穴与鱼腰穴连线中点,眶上缘下方)。3穴,每次留针30~
-
急性心力衰竭
概述:急性心力衰竭是由于器质性心脏病发展到心肌收缩力减退,使心脏不能将回心血量全部排出,心搏出量减少,引起肺静脉郁血,动脉系统严重供血不足,常见于急性心肌炎、心肌梗塞,严重心瓣膜狭窄,急性的心脏容量负荷过重,快速异位心律。3.呼吸速,双肺满布湿性罗音,可伴哮鸣音,严重者休克,呼吸衰竭。用于心衰水肿。
-
电针术
名称:电针术适应证:电针术适用于各种较顽固的损容性疾病,面颈部皱纹。2.电针治疗仪在使用前必须先将输出强度旋钮调至零位(无输出),再将电针治疗仪上每对输出的两个电极分别连接在两根毫针上,负极接主穴,正极接配穴,也可不分正负极,将两根导线任意接在两支针柄上。刺激量的大小以就医者能耐受的强度为宜。
-
电针治疗
操作名称电针治疗适应症各种精神病及神经症。方法及内容1.一般取坐位或仰卧位。主穴翳风、听宫、耳门、听会、头颞、安眠、百会、印堂、定神。配穴:四肢穴、内关、合谷、劳宫、中渚、神门、手三里、涌泉、太冲、照海、三阴交、丰隆、足三里、阴陵泉。(3)四肢穴位,一般只作体针行手法捻转,给予强刺激。
-
奇方
方剂学·奇方:奇方为方剂学七方之一。《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君一臣二,奇之制也;《儒门事亲》卷一:“奇方之说有二:有古之单方之奇方,独用一物是也,病在上而近者宜奇方也;适用于病因比较单纯而选用针对性较强的一个主穴进行治疗的疾病。例如,牙痛取合谷,腰痛取委中,痢疾取天枢、大肠俞、上巨虚等。
-
灵龟八法
灵龟八法(eightmethodsofintelligentturtle)为按时配穴法的一种。又称灵龟飞腾、飞腾八法、奇经纳卦法。以八脉八穴配合九宫数,再据日时干支所代表的数字计算配穴。《针灸大全》载《八法歌》:“坎一联申脉,照海坤二五,震三属外关,巽四临泣数,乾六是公孙,兑七后溪府,艮八系内关,离九列缺主。”
-
飞腾八法
概述:飞腾八法:1.按时配穴法;所配属八卦与灵龟八法不同,因其以时干为主,故又名“奇经纳甲法”。又称灵龟飞腾、飞腾八法、奇经纳卦法。一般取主穴和配穴各一个。《针灸大全》载《八法歌》:“坎一联申脉,照海坤二五,震三属外关,巽四临泣数,乾六是公孙,兑七后溪府,艮八系内关,离九列缺主。”
-
主客配穴法
主客配穴法又称原络配穴法。如肺经有病取本经的原穴太渊,配以大肠经的络穴偏历;其具体配用见下表:原络配穴表(表格出自《中医大辞典》)原太渊合谷冲阳太白神门腕骨京骨太溪大陵阳池丘墟太冲脏腑肺大肠胃脾心小肠膀胱肾心包三焦胆肝络偏历列缺公孙丰隆支正通里大钟飞扬外关内关蠡沟光明
-
近视眼电梅花针疗法
近视眼电梅花针疗法是70年代初期在梅花针治疗近视眼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近视眼治疗方法。主穴选正光1、正光2,配穴选风池、内关、大椎等,在穴位表皮上O.5cm~在颈椎两侧各叩打3行,第一、二颈椎两侧区域可作横刺、密刺;同时可在睛明、攒竹、四白、太阳穴多用叩打数针。经临床观察,此法疗效优于单纯梅花针疗法。
-
肋软骨炎
肋软骨炎为病症名。属祖国医学“胸中痛”“胸骨伤”和“胸肋骨痹”等范畴。④排除肋软骨肿瘤、肋骨骨髓炎、胸壁结核及骨折后骨痂形成等。针灸治疗:以阿是穴为主,配膻中、外关透内关(患侧)、大杼、悬钟等。针刺得气后,行补的手法,然后留针。留针期间,把艾段套在针柄上进行温针。主穴每次2~3壮,配穴每次1~
-
常见疾病针灸治疗便览
《常见疾病针灸治疗便览》为书名。北京市中医学校编。1960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本书以理、法、方、药的要求为纲,结合针灸治疗的特点,以表格形式对内、外、妇、儿等各种常见疾病的病因、症状及诊断要点进行归纳,并指出针刺的主穴、配穴和操作方法。简明扼要,便于临床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