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歪
左歪为病证名。偏产的一种。员从云《产科一得》:“临产儿头偏抵左旁也”。相当于左枕横位。见杨子建《十产论》。指在分娩过程中,由于产妇用力不当或其他原因,使儿头偏左或偏右,不能即产。相当于儿头先露的异常分娩。有仰顶生、垂头生、左、右藉、胀后产、前蹻等名称。
-
鳝鱼血
《*辞典》:鳝鱼血:出处:《本草拾遗》拼音名:Sh nY Xu 来源:为鳝科动物黄鳝的血。归经:《本草汇言》:入足厥阴、少钥经。功能主治:祛风,活血,壮阳。治口眼歪斜,耳痛,鼻衄,癣,瘘。附方:①治壮年阳道不长:石龙子、蛤蚧、生犀角、生附子、草乌头、乳香、没药、血竭、细辛、黑芝麻、五倍子、阳起石等分。
-
改容膏
《医方集解》:改容膏:处方:蓖麻子30克冰片0.9克功能主治:治中风口眼歪斜,无他证者。寒月加干姜、附子各3克。摘录:《医方考》卷一《增补内经拾遗》卷四:组成:杏仁(另研)、轻粉(另研)、滑石(另研)各等分。制备方法:用鸡蛋清调,以瓷盏盛,饭锅上少燉片时,旋入麝香少许。《医级》卷八:组成:石灰(醋炒红)。
-
治口眼歪斜二方一法
处方:一方:桂心用酒煮取汁,纸蘸贴患处,左歪贴右,右歪贴左。一方:用大鳝鱼一条,以针刺头上血,左歪涂右,右歪涂左,正即洗去,鳝鱼放之。一法:灸耳垂下艾炷三壮,左炙右,右炙左。功能主治:治口眼歪斜。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
偏产
偏产产科学名词。见杨子建《十产论》。指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用力不当或其他原因,使儿头偏左或偏右,以致不能马上产下。”偏产相当于儿头先露的异常分娩。有仰顶生、垂头生、左歪、左藉、胀后产、前跻等名称。
-
鲤鱼血
《*辞典》:鲤鱼血:出处:《唐本草》拼音名:LǐY Xu 来源:为鲤科动物鲤鱼的血。血清蛋白含清蛋白和α-、β-、γ-球蛋白,它们电泳性质与兔相似;在3月中性成熟时,血中Na、Cl量,雄者多于雌者,而K、Ca及总蛋白质则雌者多于雄者。附方:治口眼歪斜:鲤鱼血、白糖各等分,搅匀后涂之,向左歪涂右,向右歪涂左。
-
七鳃鳗
拼音名:QīSāiMán英文名:lamprey别名:七星子鱼、八目鳗、七星鱼、七星鳗来源:药材基源:为七鳃鳗科动物七鳃鳗的全体。肌节自最后鳃孔至肛门红75节。前、后部渐低,后部与尾鳍相连,鳍条软而细密。生境分布:生态环境:部分时期栖息于海中成长后于4-5月回游至浅水河流中砂砾底产卵。鱼皮含维生素B1、B12。
-
七星鱼
拼音名:QīXīnɡY 别名:七星子鱼、八目鳗、七鳃鳗来源:七鳃鳗目(八目鳗目)鳗科东北七鳃鳗LampetramoriBerg;生境分布:东北。化学成份:含甜菜碱(betaine)、基氨基酸(croatine)、蛋白质、维生素A、D。功能主治:滋补强壮。治夜盲症,角膜干燥:七星鱼风干,日服2次,每次1条,作菜肴,佐餐。
-
鳝血法
鳝血法是用鳝鱼血涂敷患部或滴入耳、鼻内,以治疗某些疾病的方法。操作方法局部涂敷法主要用于口眼喁斜(面神经麻痹),癣、瘘等病证也可参照应用。滴耳、鼻法可用于治疗耳痛(如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鼻衄等。上药拌匀成膏状,涂敷患侧地仓、颊车、下关、颧髎、大迎、巨髂等穴,也可涂患侧全面,每日1次,连用5~
-
八目鳗
出处:《吉林中草药》拼音名:B M M n别名:七鳃鳗(薛德熵《系统动物学》),七星子鱼(《吉林中草药》)。生境分布:部分时期栖息于海中,成长后游至淡水河流中产卵,为洄游性鱼类。在鱼皮中维生素B1与维生素B12的含量远较其他鱼类为高,腹皮中的含量比背皮高。功能主治:治夜盲症、角膜干燥。
-
蓖麻膏
《杨氏家藏方》卷十四:蓖麻膏:处方:蓖麻子(去壳,别研)2两,木鳖子(去壳,别研)2两,苍耳(烧去烟)1两,雄黄1两(别研),金毛狗脊(去毛)半两。功能主治:口眼歪斜。摘录:《仙拈集》卷一《经验广集》卷四:方名:蓖麻膏组成:沥青1两,蓖麻49粒,杏仁(去皮尖)13粒。制备方法:上共捣,自然粘软成膏。
-
皂角膏
名见《普济方》卷九十二:别名:皂荚摩膏、皂荚膏组成:大皂角1两(去皮子)。制备方法:上用好酽醋浸3-5日,却将皂角洗去醋,滤去滓,用砂罐熬成膏,后入蔓荆子、草乌头、胡椒末,及入朴消少许,将药埋土内,去火毒,49日取出。《得效》卷十一:方名:皂角膏组成:大黄5钱,黑牵牛(半炒半生)1两,猪牙皂角1两。
-
正容膏
处方:蓖麻子15克(去皮)冰片1.8克制法:共捣成泥。功能主治:治面风。(中风)用法用量:敷于患处,左歪敷右,右歪敷左。摘录:《慈禧光绪医方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