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葫芦
葫芦瓜,又名葫芦、蒲瓜、夜开花和大葫芦等,属葫芦科一年生攀缘草本植物瓠瓜的变种,茎蔓生,叶心脏形,互生,夏秋开白花,果实的形状因种类而异,具体的说又分为瓠子、葫芦、匏瓜(瓢葫芦)和扁葫芦几种。从瓠瓜中能分离出两种胰蛋白酶抑制剂,对胰蛋白酶有抑制作用,从而起到降糖的效果。鉴别本品粉末淡黄棕色。
-
葫芦条
葫芦条的营养价值葫芦条含有大量营养成分,如糖、蛋白质、胡萝卜素、铁、磷、钙等。葫芦条的保健功能很多,它能调节心脑血管,健身养颜,抗衰老,保健心脏,调节肝脏免疫力等,还有降血压的作用。葫芦条的选购外型与甜葫芦相似的苦葫芦含有糖苷毒素,这种毒素即便受热也不易破坏分解,误食会导致中毒。主治水肿腹胀等。
-
葫芦糯米酒散
别名:葫芦糯米酒饮处方:陈葫芦1个(要3-4年者佳),糯米1斗。制法:上作酒待熟,用葫芦瓢于炭火上炙热,入酒浸之,如此5-6次,将瓢烧灰存性,为细末。功能主治:中满臌胀。用法用量:葫芦糯米酒饮(《寿世新编》卷下)。摘录:《医学从众录》卷六
-
葫芦属
中文名葫芦属拼音名hulushu拉丁名Lagenaria中国植物志73(1):216描述LagenariaSer.葫芦属,葫芦科,6种,产热带地区,我国有葫芦L.siceraria(Molina)Standl.1种,各地常见栽培。叶心状卵形,柄顶有腺体2;花白色,单性同株,单生,易萎;雄蕊3,花药合生;属下物种葫芦、葫芦、葫芦(原变种)、瓠瓜、瓠子、小葫芦
-
瓠瓜
500克瓠瓜的营养价值瓠瓜和葫芦瓜对机体的生长发育和维持机体的生理功能均有一定的作用,但与其他蔬菜相比,其营养价值较低。不过它们都含有一种干拢素的诱生剂,可刺激机体产生干拢素,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发挥抗病毒和肿瘤和作用。入肺、脾、肾经;具有利水消肿,止渴除烦,通淋散结的功效;
-
佛手丸
处方:鲜白葫芦5两(去子,蒸晒9次,另研极细如飞尘),鲜佛手5两(用银柴胡3钱煎汤拌炒,切片,蒸晒9次),鲜香橼5两(用金铃子3钱煎汤拌炒,去子蒸晒9次),地道人参1钱(另研极细如飞尘),大豆黄卷10两,炒黑枣仁5两,冬霜桑叶5两,真川贝母5两(去心),建神曲5两,建莲肉5两。脚气痛者,木瓜汤送下;
-
抽葫芦酒
处方:抽干葫芦(焙,为末)。功能主治:腹大周身肿。用法用量:每服3钱,黄酒调下。若葫芦大,以黄酒入内煮1时,服酒颇效。摘录:《医林改错》卷下
-
苦瓠灸
苦瓠灸为隔物灸之一。《普济方》:“治悬痈……须得秋葫芦在架上而苦者,切皮片置疮上,灸二七壮。”秋葫芦即苦葫芦,《神农本草经》名苦瓠,故《串雅外编》称“苦瓠灸”。
-
壶卢秧
拼音名:HúLúYānɡ来源:药材基源:为葫芦和植物葫芦和瓠瓜的茎、叶、花、须。)Hara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晒干。药理作用:将葫芦植物切碎给西非洲山羊、沙漠绵羊和犀牛口服或灌胃,可降低肝脏蛋白质合成能力、发生肾功能紊乱和血液浓缩,每日服果实和叶子1-5g/kg可使山羊在1天至2星期期间死亡,种子的毒性较小。
-
大葫芦
别名:葫芦壳来源:葫芦科大葫芦Lagenariasiceraria(Molina)Standl.var.gourdaSer.,以果皮入药。生境分布:华东。性味:甘,平。功能主治:利湿消肿。主治面目浮肿,大腹水肿,脚气肿胀。用法用量:0.5~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葫芦散
《绛囊撮要》:葫芦散:处方:切颈葫芦(连子烧存性)。功能主治:腹胀,黄肿。用法用量:每服1个,食前温酒送下,或白汤下。摘录:《绛囊撮要》《鸡峰》卷十九:方名:葫芦散组成:木通1两半,葫芦子1两半,泽泻3分,防己2分,猪苓1两,海蛤1两。用法用量:每服5钱,水7分,酒7分,入葱白5寸,煎至8分,去滓,食前温服。
-
葫芦双皮汤
处方:葫芦壳50克冬瓜皮西瓜皮各30克红枣10克制法:将以上各味加水400克,煎至约150克,去渣即成。功能主治:健脾利湿,消肿。适用于慢性肾炎。用法用量:服汤,每日1剂,至浮肿消退为度。摘录:《民间方》
-
葫芦根散
处方:葫芦根(锉)半两,白药半两,漏芦半两,麦门冬(去心,焙)半两。制法:上为细散。功能主治:产后上焦壅热,乳脉不通。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葱汤调下,不拘时候。摘录:《圣惠》卷八十一
-
葫芦酒
《玉案》卷五:葫芦酒:处方:苦葫芦1个。功能主治:单腹胀初起。用法用量:上去蒂如盖,内盛老煮酒,以原蒂盖上,隔水炖滚。乘热饮酒。吐利后即愈。摘录:《玉案》卷五《奇效良方》卷五十九:方名:葫芦酒组成:苦葫芦子(碎,以醇酒半升浸之,春3、夏1、秋5、冬7日)。主治:鼻塞眼昏,疼痛脑闷。
-
百大名家合注伤寒论
《百大名家合注伤寒论》为伤寒著作。刊于1924年。编者认为《伤寒论》注本虽多,各家也有不少精辟的见解,但“以辞害义,依样葫芦,亦复不少”(见自序)。在编次上删去脉法、序例、可汗等篇,并将霍乱、阴阳易、差后劳复删并于《金匮要略方论》痉湿暍证下。
-
肉蝼蛄
肉蝼蛄为病名。鼻息肉的另一名称。《儒门事亲》卷十五:“治鼻中肉蝼蛄;赤龙爪、苦丁香,以上各三十个。苦葫芦子、麝香少许。右为末,用纸捻子,蘸药末点之。”也可考虑手术摘除。
-
胆囊腺肌增生病
概述:为胆囊壁增生性疾病。病因不明。病理改变为粘膜增生肥厚,罗-阿窦数目增多、扩大成囊状、穿至肌层深部,窦与胆囊腔之间有管道相连,形成假性憩室。分弥漫型、节段型、局限型三型。诊断:1.类似慢性胆囊炎胆石症的临床征象。或无症状。或与胆囊结石并存。2.胆囊造影、静脉胆道造影或ERCP等检查。节段型则呈葫芦形;
-
肾炎片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ShenyanPian标准编号:WS3-B-1152-92处方:一枝黄花1080g马鞭草270g白茅根540g车前草540g葫芦壳270g白前270g制法:以上六味,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静置,滤过。检查:应符合片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11页)。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用于急慢性肾炎和泌尿道感染。
-
保肝利胆汤
《老中医临床经验选编》处方蓟茅根60g,鸡内金6g,女贞子12g,旱莲草12g,柏子仁12g,生地15g,冬瓜皮9g,陈葫芦9g,车前子9g。功能主治养肝滋阴,利水消肿。主肝硬化腹水。
-
大戟芫花散
处方:大戟1两(锉碎,微炒),芫花1两(醋拌,炒令干),苦葫芦子1两(微炒),甜葶苈1两(隔纸炒,令紫色)。制法:上为细散。功能主治:10种水病,肿满喘促,不得眠卧。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陈大麦面2钱,水1中盏,煎至4分,每日空心和滓温服。摘录:方出《圣惠》卷五十四,名见《普济方》卷一九一
-
涤秽免痘汤
《古今医鉴》卷十四:涤秽免痘汤:处方:丝瓜小小蔓藤丝(5-6月间取)。功能主治:去胎毒,预防痘症。主用法用量:阴干,约2两半重,收起,至正月初1日子时,父母只令一人知,将前丝瓜藤煎汤,待温,洗儿全身头面上下,以去其胎毒,洗后亦不出痘也;一方用葫芦藤蔓,如上法洗亦妙。
-
二胜散
《圣济总录》卷三十九:二胜散:处方:诃黎勒皮2两,干姜(成块者)2两。功能主治:干霍乱,不吐不利,令人昏冒,烦乱气短,上下隔塞,冷汗自出。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九《御药院方》卷九:二胜散:别名:二圣散处方:甜葫芦子(晒干)8两,牛膝(锉)4两。功能主治:齿龈或褪或肿,牙齿动摇疼痛。制备方法:上为散。
-
脑泻散
《圣惠》卷三十七:方名:脑泻散组成:苦葫芦子1两主治:鼻塞眼昏,头疼胸闷。用法用量:以童子小便1中盏浸之,夏1日,冬7日。取汁少许,滴入鼻中。
-
獭骨丸
《圣惠》卷三十九:方名:獭骨丸组成:獭骨2两(涂酥,炙令黄),干葫芦2两,川大黄2两(锉碎,微炒),芦根1两半(锉碎),鹤骨1两半(涂酥,炙令黄),桔梗1两(去芦头),干姜1两(炮裂,锉),桂心1两,斑蝥20枚(去翅足,炒微黄)。主治:食鱼脍不消,生症,恒欲食脍者。制备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
冻豆腐海带卷
冻豆腐海带卷制作方法取鲜海带52公斤放入容器中,加入36公斤水浸泡洗涤1~将调味后的海带卷捞出伸开,晾在竹竿或绳子上使其自然干燥约15小时,或者用热风干燥机在60℃下干燥约8小时,使海带的水分含量干燥至18~而且制品在加工过程中,虽没使用合成化学保存剂,也可长期贮荐,即使在夏季,也可保存约6个月的时间。
-
合头草属
中文名合头草属拼音名hetoucaoshu拉丁名Sympegma中国植物志25(2):150描述SympegmaBunge合头草属,藜科,只有合头草S.regeliiBunge1种,分布于中亚,我国产新疆、青海、甘肃及宁夏。叶互生,圆柱状,肉质;花两性,无小苞片,单生或数个簇生于小枝的顶部;子房葫芦形;种子直立,胚螺旋状,无胚乳。属下物种合头草
-
报春苣苔属
中文名报春苣苔属拼音名baochunjutaishu拉丁名Primulina描述PrimulinaHance报春苣苔属,苦苣苔科,只有报春苣苔P.tabacumHance1种,产我国广东。无茎草本;萼葫芦状,中部以上5裂,裂片披针形;花冠高脚碟状,管圆柱形,裂片5,长椭圆形,稍不相等;雄蕊2,着生于冠管的下部,花药分离,退化雄蕊缺;属下物种报春苣苔
-
牡竹属
中文名牡竹属拼音名muzhushu拉丁名Dendrocalamus中国植物志09(1):152描述DendrocalamusNees牡竹属,禾本科,约30种以上,分布于亚洲热带、亚热带地区,我国约10种以上,产西南部和南部。秆丛生,幼时常被白蜡粉,直立,尾梢常下垂,节具多数分枝,无刺;小穗含1至多朵小花,顶生小花常不育或退化;小穗轴不具关节;
-
多裔草属
中文名多裔草属拼音名duoyicaoshu拉丁名Polytoca中国植物志10(2):282属下物种多裔草、葫芦草
-
虾脊兰属
中文名虾脊兰属拼音名xiajilanshu拉丁名Calanthe中国植物志18:267描述CalantheR.Br.虾脊兰属,兰科,约100种,分布于除南美洲外的全球温暖地区(包括中美洲),我国约有40种,长江流域及南部各省区均产之。陆生兰,有短的根状茎;茎通常较短且多少变为假鳞茎状,全部为叶鞘所包;花中等大,排成总状花序;
-
枣属
中文名枣属拼音名zaoshu拉丁名Ziziphus中国植物志48(1):131描述ZiziphusMill.枣属,鼠李科,约100种,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有13种,产西南部至东部,惟枣Z.jujubaMill.则到处有栽培,北部产的更为著名,果供食用或药用,有些种类可为绿篱。托叶常变为刺;子房埋藏于花盘内,2(-4)室,每室有胚珠1颗,花柱2裂;
-
天瓜
概述:天瓜为中药名,出自《滇南本草》,为《新修本草》记载的瓠(hù户)子之别名。别名:甘瓠、龙蜜瓜、天瓜、长瓠来源及产地:葫芦科植物瓠子Lagenariasiceraria(Molina)Standl.var.hispda(Thunb.)Hara的果实。性味:甘,寒。治水肿腹胀,消渴,口、鼻生疮。药理作用:果实含葫芦苦素D,可致人呕吐腹泻。
-
长瓠
概述:长瓠(hù户)为中药名,出自《本草纲目》,即《新修本草》记载的瓠(hù户)子的别名。别名:甘瓠、龙蜜瓜、天瓜、长瓠来源及产地:葫芦科植物瓠子Lagenariasiceraria(Molina)Standl.var.hispda(Thunb.)Hara的果实。性味:甘,寒。治水肿腹胀,消渴,口、鼻生疮。化学成分:果实含葫芦苦素D,可致人呕吐腹泻。
-
甘瓠
概述:甘瓠为中药名,出自《诗经》,即《新修本草》记载的瓠(hù户)子的别名。别名:甘瓠、龙蜜瓜、天瓜、长瓠。来源及产地:葫芦科植物瓠子Lagenariasiceraria(Molina)Standl.var.hispda(Thunb.)Hara的果实。功能主治:利水退肿,消热止渴。治水肿腹胀,消渴,口、鼻生疮。药理作用:可致人呕吐腹泻。
-
龙蜜瓜
概述:龙蜜瓜为中药名,出自《滇南本草》,为《新修本草》记载的瓠(hù户)子之别名。别名:甘瓠、龙蜜瓜、天瓜、长瓠。来源及产地:葫芦科植物瓠子Lagenariasiceraria(Molina)Standl.var.hispda(Thunb.)Hara的果实。功能主治:利水退肿,消热止渴。主治水肿腹胀,消渴,口、鼻生疮。药理作用:可致人呕吐腹泻。
-
压垫
压垫为正骨辅助器械。为夹缚固定的重要组成部分,能防止骨折复位后再移位和矫正成角、侧方移位的骨折。取材要求质地柔韧,有一定形状和支持力,以能吸水的毛边纸或棉花为宜。根据需要制成各种形状的压垫。常用的有平垫、塔形垫、梯形垫、分骨垫、葫芦垫、横垫等。
-
宣毒通气丸
《秘传大麻疯方》:方名:宣毒通气丸组成:川大黄、江子、条芩。如不止,煎甘草汤吃下即止。制备方法: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粟米大。用药禁忌:忌胡椒、生姜、鸡子、老鸭、水鸡、鹅、羊、犬、猪肉、炙煿、葫芦、茄子、豆腐、面、酱、梨、李、梅,酒、醋、房事、元米、莲肉、芡实、山药皆不可食,惟淡食调理为养病之要。
-
消胀化臌丸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方名:消胀化臌丸组成:西洋参2两,巴豆霜1两5钱,甘遂(炙)3两,豆豉3两,玄胡(炙)4两,大黄5两,牙皂8两,大戟(炙)8两,杏仁(炒)3两,芫花(炙)6两,葶苈子4两,干姜4两,抽葫芦8两。主治:气臌、水臌,中满腹胀,四肢浮肿,水道不利。用法用量:每服5分。用药禁忌:孕妇忌服。
-
麝香生肌散
《普济方》卷六十七:方名:麝香生肌散组成:麝香1钱半,青黛1钱半,乳香1钱,轻粉1钱,五色龙骨(重研)1两,苦葫芦瓤1两。主治:牙疳。用法用量:临卧先用温水漱口,然后用药。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
葫芦汤
处方:葫芦须5分,红花子1合(连壳炒香,石臼杵碎)。功能主治:未出痘者令不出,欲出者可稀。主用法用量:水1钟,加生姜3片,煎去半,空心服,量儿大小,酌其多寡服之;倘婴小令乳母服过即乳亦好。痘疹盛行之时即服此方。摘录:《痘疹仁端录》卷十三
-
葫芦饮
处方:苦葫芦瓢不拘多少。功能主治:气黄。病人初得,先从两脚黄肿,大小便难,心中战悸,面目虚黄,不能食。用法用量:上以水研服少许。须臾吐愈。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一
-
葫芦粥
处方:陈葫芦粉(越陈越好)10~15克粳米50克冰糖适量制法:先将粳米、冰糖同入砂锅内,加水500克,煮至米开时,加陈葫芦粉,再煮片刻,视粥稠为度。功能主治:利水消肿。适用于肾炎及心脏病水肿、脚气水肿等。用法用量:每日2次,温热顿服,5~7天为一疗程。摘录:《民间方》
-
敛阳丹
处方:灵砂(研末)、钟乳(研末)2两,金铃子(蒸,去核)1两,沉香(镑)1两,木香1两,附子(炮,去皮脐)、葫芦芭(酒浸,炒)1两,阳起石(煅成细粉,水飞)1两,破故纸(酒浸,炒)1两,茴香(炒)1两,肉蔻(面裹煨)1两,鹿茸(酒炙)1两,苁蓉(酒洗)1两,牛膝(酒浸)1两,巴戟(去心)1两,肉桂(去皮)半两。
-
通鼻散
处方:壶卢壳(烧灰)石钟乳胆矾冰片各等分制法:共为末。功能主治:治杨梅结毒,鼻塞不通。用法用量:吹入鼻内,出黄水。摘录:《医宗金鉴》卷七十三《金鉴》卷七十三:方名:通鼻散组成:葫芦壳(烧灰)、石钟乳、胆矾、冰片各等分。主治:杨梅结毒,毒入巅顶,头痛如破,鼻塞不通。制备方法:上为末。
-
红沙
拼音名:HónɡShā别名:红虱、杉柳、琵琶柴、海葫芦根、枇杷柴。叶常4-6枚簇生在缩短的枝上,肉质,短圆柱形,鳞片状,长1-5mm,宽约1mm,浅灰蓝绿色,花期有时变紫红色,具点状泌盐腺体。生境分布:生态环境:成片生于山间盆地、湖崖盐大碱地,戈壁及沙砾山坡。功能主治:祛湿止痒。
-
鸡脚参
拼音名:JīJiǎoShēn别名:化积药、山萝卜、地葫芦、直管花来源:唇形科鸡脚参属植物鸡脚参Orthosiphonwulfenioides(Diels)Hand.夏秋采收,洗净晒干。性味:辛、甘,平。功能主治:祛风利尿,镇痛化积,接骨生肌。用于食积,脉管炎,肾炎,膀胱炎,尿路结石,风湿痛;外用治跌打损伤,骨折。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假葡萄
出处:《广西药植名录》拼音名:JiǎP Tɑo别名:补刀藤、穿过山、山葫芦(《广西药植名录》)。来源:为葡萄科植物小果野葡萄的根皮、茎叶。花序柄在中部以上有时有卷须;生境分布:生于石缝或土坎。功能主治:①《广西植物名录》:根皮:舒筋活血,清热解毒,生肌利湿。治骨折,风湿瘫痪,劳伤,无名肿毒,赤痢。
-
苦壶卢花
《*辞典》:苦壶卢花:出处:《纲目》拼音名:KǔH L Huā来源:为葫芦科植物苦葫芦的花,7~8月采。功能主治:《纲目》:治一切鼠瘘。附方:治鼠瘘:苦壶卢花曝干,捣罗为末,敷之。(《圣惠方》)摘录:《*辞典》
-
苦壶卢蔓
《*辞典》:苦壶卢蔓:出处:《纲目》拼音名:KǔH L M n来源:为葫芦科植物苦葫芦的茎。夏、秋采。功能主治:《稗史》:痳疮,煎汤浴之。附方:治小儿白秃:苦壶卢蔓同裹盐荷叶,煎浓汁洗三、五次。(《圣济总录》)摘录:《*辞典》
-
蓝花参
别名:细叶沙参、金线吊葫芦、毛鸡脚、拐棍参、寒草、一窝鸡、娃儿草、雀舌草、罐罐草来源:桔梗科蓝花参属植物蓝花参Wahlenbergiamarginata(Thunb.)A.DC.,以根或全草入药。性味:甘,平。功能主治:益气补虚,祛痰,截疟。用于病后体虚,小儿疳积,支气管炎,肺虚咳嗽,疟疾,高血压病,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