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喉瘤
见《疮疡经验全书》卷九。病因病机:《医宗金鉴》卷六十六:“喉瘤郁热属肺金,多语损气相兼成,形如元眼红丝裹,或单或双喉旁生。”辨证论治:证属肺经郁热者,治宜清肺宣气,祛痰散结,用益气清金汤加减。属忧思郁怒伤肝者,宜解郁疏肝,养肝,活血祛瘀,用逍遥散、桃红四物汤等加减,外吹碧玉散。
-
火烙疗法
概述:火烙疗法为治法。《黄帝内经灵枢·经筋》所述以“燔针劫刺”治疗经筋痹证即指本法。临床上对痈疽、瘰疬等,可深刺以排除脓液,对象皮腿、风湿痹痛及顽癣等宜予浅刺或叩刺法。眼科亦用以“治残风溃弦疮烂,湿热久不愈者”(《证治准绳·杂病》),或胬肉攀睛割治后,“头处用火烙之,使其不再生”(《银海精微》)。
-
益气清金汤
处方:苦桔梗9克黄芩6克浙贝母(去心,研)麦冬(去心)牛蒡子(炒,研)各4.5克人参白茯苓陈皮生栀子(研)薄荷生甘草各3克紫苏1.5克竹叶30片功能主治:益气清肺。治肺经郁热,更兼多语损气,致成喉瘤,形如元眼,红丝相裹,或单或双,生于喉旁者。附注:益气左金汤(《外科证治全书》卷二)。
-
消瘤碧玉散
处方:硼砂9克冰片胆矾各0.9克制法:共研细末。功能主治:开结通喉。摘录:《医宗金鉴》卷六十六《金鉴》卷六十六:方名:消瘤碧玉散组成:硼砂3钱,冰片3分,胆矾3分。功效:开结通喉,搜热。主治:喉瘤。用法用量:用时以箸头蘸药点患处。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
压舌板
一为烙法中用以检查、治疗喉瘤、乳蛾等之铜制专用器械。略呈弯形或直形。治疗时压迫舌部,以保护舌部和下唇部等处,以免烙铁烫伤。另一种为普通压舌板(有铜制、银制、骨制、象牙制以及竹制)。较前压舌板稍窄,用以暴露喉关各部,以便诊查。
-
烙治法
烙治法外治法名称。主要用于乳蛾、喉瘤等病。然后根据治疗部位,病灶大小及程度,选择不同的烙铁,在火焰上烧红,蘸少量香油,趁热烙其预定部位,一触即起,不宜久停,可视病灶大小决定烙治次数,烙后吹冰硼散。应防伤健康组织,手法宜轻且巧。⑥术后可服用六神丸或银翘散、清咽利膈汤等疏风清热之品。
-
烙铁
烙铁器械名。为烙乳蛾、喉瘤之用。其头以铜或钢制成,分圆、尖、纵长方、横长方形四种,连一烙柄。其中均分曲颈和直颈两种,以便于不同部位之使用。
-
喉珠
喉珠病名。系指咽喉部肿起生瘤的病证。《喉科种福》卷四:“此证小舌后垂红丝一根,下结一球如花而塞喉…乃鼻中生红丝如发,悬黑疱如石榴,垂挂咽门,致碍饮食,如用刀即死。”治以土牛膝根洗净入醋捣汁,从鼻孔灌入,丝断球破,吐出恶血。参见喉瘤条。
-
益气疏风汤
《疮疡经验全书》卷一:方名:益气疏风汤组成:升麻、甘草、当归、川芎、生地、白芍、桔梗、天花粉、黄芩、麦冬、前胡、青皮、干葛、紫苏、连翘、防风。主治:肺经受热,多语损气,喉瘤生于喉间两旁,或单或双,形如圆眼大,血丝相裹如瘤。用法用量: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