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罨
热罨(yǎn,音掩)外治法之一。用热汤或热药汁作局部淹渍的方法。有止痛、消肿、醒神的作用。例如用湿热毛巾罨头面醒酒,罨关节、腹部止痛;以布浸热药汁湿罨患处去痹消肿。
-
热罨法
热罨法是将药物研细末敷于患部,然后用热水袋或湿热布巾外敷,以助药力的治疗疾病的方法。主治病症外伤疼痛活血散瘀散(《中医简易外治法》)当归、羌活、乳香、没药各60g,黄酒500g。癌性疼痛止痛散(湖北中医1987;湿疹清热燥湿液(《中国民间疗法》)黄柏、五倍子、地榆、枇杷叶、龙葵、龙胆草、地丁、蛇床子、千里光各30~
-
药熨疗法
药熨疗法为治法。指将药物(如药袋、药饼、药膏及药酒)加热后置于患者体表特定部位,作热罨或往复运动,促使腠理疏松、经脉调和、气血流畅,治疗寒湿、气血瘀滞、虚寒证候的方法。
-
牛胶蒸法
牛胶蒸法为治法名。为促进疮口愈口的一种方法。出《外科大成》卷一。其法取牛皮胶一块,水熬稀稠得宜,摊厚纸上,用时剪一块敷贴疮口。次用酽醋(指味厚者)煮软布二块,乘热罨胶纸上,稍温再换,使热气蒸透、疮疡脓出,再用贯众二两,煎汤热洗,去胶纸,用生肌膏药贴之。每日蒸洗一次,直至脓尽疮干为度。
-
韵姜汤
《百一》卷二十:方名:韵姜汤组成:生姜1斤,甘草5两,盐6两,缩砂仁3两。功效:温脾益胃,消酒化食。主治:胸膈痞闷,呕吐恶心。《医方类聚》卷一六五引《吴氏集验方》:方名:韵姜汤组成:生姜1斤(不洗,薄切),乌梅4两(捶碎,焙令焦),甘草4两(炙,锉),盐4两(炒)。制备方法:上同拌1宿,晾干入,焙为末。
-
地黄罨方
处方:生地黄(洗,切,研)1两,藏瓜姜内糟1两,生姜(洗,切,研)1两。功能主治:伤损,骨磋跌。用法用量:上同以慢火炒,乘热罨损处,以帛系之,每日1换。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四五
-
活血四物汤
《医学入门》卷八:活血四物汤:处方:当归1钱半,川芎1钱半,芍药1钱半,生地1钱半,桃仁9个,红花1钱,苏木8分,连翘6分,黄连6分,防风6分,甘草6分。主治:跌扑伤筋,血气凝滞腰痛。加减:如痛甚者,加乳香(去油)、没药(去油)各1钱,外用酒糟、葱、姜捣烂,炒热罨之;
-
葱叶
功能主治:祛风发汗,解毒消肿。治感冒风寒,头痛鼻塞,身热无汗;除肝中邪气,安中补五脏,益目精( 精 ,《政和本草》引作 睛 ),杀百药毒。②《食疗本草》:主伤寒壮热,出汗中风,面目浮肿,骨节头疼。附方:①治疮中有风水肿痛:葱叶、干姜、黄柏。(《独行方》)③治代指:萎黄葱叶,煮沸渍之。
-
罨法
罨(yǎn,音掩)法治疗学术语。系外治法之一。罨,即以水或药汁掩覆局部的方法。罨时不断更换,以达到改善局部循环、消炎、止痛和止血等目的。分冷罨和热罨两种,各详该条。
-
丹皮散
《女科切要》卷一:丹皮散:处方:丹皮、肉桂、归尾、玄胡、牛膝、赤芍、三棱、蓬术。用法用量:水和酒煎服,用秫米饭乘热罨缚患处,冷又蒸换。主治:气血虚损,内则月水不行,外则发潮热,头目昏重,肢体劳倦,五心烦热,心忡面赤,口燥唇焦,腰背痠疼,盗汗。加减:室女经闭,咳嗽发热,加陈皮(去白)、香附、柴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