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脂膏
《奇效良方》卷五十九:方名:脂膏组成:牛脂(或羊脂、雁鸭脂亦可)如指头大。主治:卒食物从鼻中缩入脑中,介介痛不出。用法用量:上纳鼻中,以鼻吸取脂入。须臾脂消,则物随脂俱出。
-
膏
概述:膏:1.人体部位名;3.用脂肪涂擦,起润泽的作用;心下的部位·膏:膏指心下的部位。《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膏之原,出于鸠尾”。《黄帝内经灵枢·五癃津液别》:“五谷之津液和合而为膏者,内渗入于骨空,补益脑髓。”张介宾曰:“膏,脂膏也。”中药剂型之一·膏:膏指中药剂型之一。
-
鹧鸪脂
《*辞典》:鹧鸪脂:出处:《本草图经》拼音名:Zh GūZhī别名:鹧鸪脂膏(《纲目》)。来源:为雉科动物鹧鸪的脂肪。原形态:动物形态详鹧鸪条。功能主治:《本草图经》:其脂膏手,可以已瘒瘃,令不龟裂。摘录:《*辞典》
-
甘家松脂膏
概述:甘家松脂膏为方剂名,出自《肘后备急方》卷五方。别名:松脂膏处方:松脂、白胶香、薰陆香、甘草各一两,当归、蜡各一两半,猪脂、羊肾脂、生地黄汁各半合。松脂1两,白胶香1两,熏陆香1两,当归1两半,蜡1两半,甘草1两(并切),猪脂半合,羊肾脂半合许,生地黄汁半合。功能主治:主治热性疮疡。
-
腽肭脐散
《圣济总录》卷一八七:方名:腽肭脐散组成:腽肭脐(切,焙)1分,吴茱萸(汤洗,焙,炒)1分,甘松(洗,焙)1分,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分,高良姜1分。《圣惠》卷六十七:方名:腽肭脐散组成:腽肭脐1两(酒刷,炙微黄),熟干地黄1两,芸苔子1两,桂心半两,桑根白皮1两(锉),没药1两,当归1两(锉,微炒)。
-
脂
脂①人体体质类型的一种。这种人形体不很壮大,气血也不很旺盛,而肌肉坚实。《灵枢·卫气失常》:“脂者,其血清,气滑少,故不能大。”②脂膏,脂肪。《素问·异法方宜论》:“其民华食而脂肥。”王冰注:“以食鲜美,故人体脂肥。”
-
服枸杞方
处方:枸杞。功能主治:消除百病,强健身体,益气力,行如走马,肤如脂膏。三月上辰之日取其茎,四月上巳之日捣末服之,五月上午之日取其叶,六月上未之日捣末服之;七月上申之日取其花,八月上酉之日捣末服之;其子赤,捣末,以方寸匕,着好酒中,日3服之。摘录:《医心方》卷二十六引《大清经》
-
脂瘕
《杂病源流犀烛·积聚癥瘕痃癖痞源流》:“脂瘕,在脂膜间,猝难踪迹,其苦腰背如刺,左右走腹中而切痛,少腹沉重,身体解(亻亦),大小便血,时甚时止,此症女人独患之。”《类证治裁·痃癖癥瘕诸积论治》:“新产交合早,胞伤,子户失禁,精血杂下如膏,宜坐导脂瘕方。”参见瘕、胎瘕、癥瘕、八瘕等条。
-
燕吻疮
燕吻疮病名。系指口角生疮干裂的病证。本病多由脾经积热所致。治宜清泻脾热。方用清胃散加减。亦可外涂卵黄油等脂膏。
-
五毒丹
概述:五毒丹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两首。用法用量:升炼取飞霜外用。《串雅内编》卷二引公孙知方之五毒丹:组成:丹砂、雄黄、矾石、磁石、石胆各等分主治:《串雅内编》卷二引公孙知方之五毒丹主治一切痈疽。各家论述:丹砂养血益心,雄黄长肉补脾,矾石理脂膏助肺,磁石通骨液壮肾,石胆治筋滋肝。
-
通堡管
通堡管是为在没有空气状态下进行酶反应,由T.Thunberg设计的密闭玻璃试管。例如进行脱氢酶的试验时,在主室中放入酶样品与缓冲液,在侧室中放入底物和次甲基蓝(美蓝),在接合处涂上脂膏后把侧室装上,用真空泵把管内抽成真空,然后旋转侧室关闭排气孔,把试管倒置,使室内物质混合开始反应。
-
蒋宝素
蒋宝素清代医学家。中年后勤于著述,曾参考其父《椿田医话》和其师《王九峰医案》,并自己治医心得,撰成《医略》八十一卷(1840年)。又以其四十年临证经验撰《问斋医案》五卷。于治痰多有创见,云:“痰本津液精血之所化,必使血液各守其乡,方为治痰大法。尚撰有《伤寒表》、《证治主解》、《医林约法三章》各一卷。
-
升药五灵散
《广笔记》卷三:组成:胆矾、辰砂、雄黄、明矾、磁石。主治:头面结毒。用法用量:加水银1两,与前5味等分和匀,入阳城罐内,打火三香取出,加敷药中。辰砂养血而益心,其色赤,应南方火;雄黄长肉而补脾,其色黄,应中央土;明矾理脂膏而助肺,其色白,应西方金;磁石荣骨液而壮肾,其色黑,应北方水。
-
卓氏膏
《外台》卷二十九引《深师方》:方名:卓氏膏组成:大附子4枚(生用,去皮)。主治:折腕及卒中风,口噤,颈项强。用法用量:苦酒渍3宿,以脂膏1斤煎之。三上三下,膏成敷之。制备方法:上切。
-
桃仁酒
方出《证类本草》卷二十三引《食医心镜》,名见《三因》卷十三:方名:桃仁酒组成:桃仁1升(去皮尖者)。主治:风劳毒肿疼,挛痛,或牵引小腹及腰痛。用法用量:熬令黑烟出,热研,捣如脂膏,以酒3升,搅令相和。主治:猝得咳嗽。制备方法:着器中,密封头,蒸之1饮,倾出晒干,绢袋贮,以纳2斗酒中6-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