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
表气不固
表气不固病证名。即卫气不固。《灵枢·本脏》:“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者也。”卫阳虚则不能固表,皮肤腠理疏泄,外邪易侵而成疾。发病时多有怕风、自汗等症。治宜补气固表。
-
阳虚
概述:阳虚(yangdeficiency)为证候名。症状:表现为面色 白、手足不温、怕冷、易出汗、大便稀、小便清白、口唇色淡、口淡无味、食欲不振、舌质淡、苔而润、脉虚弱等。病因病机:《黄帝内经素问·调经论》:“阳虚则外寒。”肺主气,气虚多属肺气虚或中气不足,因而表气不固,故外寒;治疗:治宜温补阳气。
-
卫气不固
卫气不固即表气不固。为病机,即卫气不固。指卫外的阳气虚,不能固表,皮肤腠理疏松,易受外邪侵入而得病。发病时多有怕风、自汗等症,治宜补气固表,或结合敛阴。
-
白游风
白游风为病证名。赤白游风多为脾肺燥热,或表气不固,风邪袭于腠理、风热壅滞,营卫失调所致。临症常突然发作,游走不定,皮肤光亮、浮肿,形如云片,触之坚实,自觉灼热,麻木及轻度微痒,多发于口唇、眼睑、耳垂或胸腹,肩背等处。治宜散风清热利湿,佐以调和营卫,内服消风散化裁,外用玉露散或金黄散外敷。
-
头身喜汗
头身喜汗为病证名。指头身经常容易出汗,多见于小儿。《诸病源候论》:“小儿有血气未实者,肤腠则疏,若厚衣温卧,脏腑生热,蒸发腠理,津液泄越,故令头身喜汗也。”治疗可在清脏腑热的基础上酌加麻黄根。浮小麦等固表敛汗药,若卫虚而表气不固者,可用玉屏风散实卫固表。
-
阳不足
概述:阳不足:1.病机;2.脉学名。一般指气虚或命门火衰,症见畏寒、肢冷,面色白,倦怠、气短、大便溏薄,小便清长等。所指为阳虚表气不固的脉象。《注解伤寒论·辨脉法》:“寸口脉微,名曰阳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