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老
本穴功能明目舒筋,治老年阳气不足诸病。养老穴在手太阳小肠经中的位置养老穴的位置养老穴的位置(手太阳小肠经)养老穴的位置(肌肉)养老穴的位置(骨骼)取法:屈肘,掌心向胸,在尺骨小头的桡侧缘上,与尺骨小头最高点平齐的骨缝中取穴。分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和尺神经手背支的吻合支。养老配内关、膈俞,治呃逆。
-
天温
别名天温。天温穴主治病证:天泉穴主要用于心肺、胸胁疾患等:如心痛,心内膜炎,心悸,支气管炎,咳逆,胸胁支满,上臂内侧痛及臂神经痛,咳嗽,胸满,胁胀,臂痛,胸胁胀痛,胸痛,胸胁胀满,呃逆,足痛不可以行,胸背及上臂内侧痛,肘中挛急,心绞痛,心动过速,肋间神经痛,膈肌痉挛,上臂内侧痛,视力减退等。
-
天泉
别名天温。快速取穴:伸肘仰掌,腋前纹头直下3横指,在肱二头肌肌腹间隙中,按压有酸胀感处即是天泉穴。天泉配期门,有理气活络的作用,主治胸胁胀满。动物实验表明,先给动物注射肾上腺素,使心率过快,再针刺“天泉”、“曲泽”、“内关”等,可明显减弱肾上腺素所致的心率加快作用,并促使心率迅速恢复到正常水平。
-
天湿
概述:天湿为经穴别名,“湿”,“温”之误,即天温,是天泉穴别名。或于曲泽穴上7寸取穴。针由皮肤,皮下筋膜穿臂筋膜,入肱二头肌,在肌皮神经的外侧深进喙肱肌,以上两肌由肌皮神经支配。天湿穴的功效与作用:天泉穴具有宽胸理气,活血通脉的功效。《针方六集》:主咳逆,心胸烦满,胁下支满,臂内廉痛,肘中挛急。
-
中管
概述:中管为经穴别名,即中脘穴。中脘穴位于腹正中线,脐上4寸。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深层有肋间神经和腹壁上动脉分布;中管穴的配伍:中脘配天枢,有和胃降逆,化湿去秽的作用,主治霍乱吐泻。中脘配内关,治呕吐。由于该节段与胃肠的神经传人节段在形态学上有所重叠交汇,因此本穴针刺能调整胃肠功能。
-
大仓
概述:大仓即太仓。中脘穴位于腹正中线,脐上4寸。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深层有肋间神经和腹壁上动脉分布;中脘穴的配伍:中脘配天枢,有和胃降逆,化湿去秽的作用,主治霍乱吐泻。中脘穴配内关、梁丘治胃痛。由于该节段与胃肠的神经传人节段在形态学上有所重叠交汇,因此本穴针刺能调整胃肠功能。
-
太仓
2.经穴别名。中脘穴位于腹正中线,脐上4寸。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深层有肋间神经和腹壁上动脉分布;中脘穴的配伍:中脘配天枢,有和胃降逆,化湿去秽的作用,主治霍乱吐泻。中脘穴配内关、梁丘治胃痛。由于该节段与胃肠的神经传人节段在形态学上有所重叠交汇,因此本穴针刺能调整胃肠功能。
-
胃募
概述:胃募:1.经外奇穴名;中脘穴位于腹正中线,脐上4寸。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深层有肋间神经和腹壁上动脉分布;中脘穴的配伍:中脘配天枢,有和胃降逆,化湿去秽的作用,主治霍乱吐泻。中脘穴配内关、梁丘治胃痛。由于该节段与胃肠的神经传人节段在形态学上有所重叠交汇,因此本穴针刺能调整胃肠功能。
-
胃腕
中脘穴位于腹正中线,脐上4寸。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深层有肋间神经和腹壁上动脉分布;胃腕穴的配伍:中脘配天枢,有和胃降逆,化湿去秽的作用,主治霍乱吐泻。中脘穴配内关、梁丘治胃痛。溢饮胁下坚痛,中脘主之。由于该节段与胃肠的神经传人节段在形态学上有所重叠交汇,因此本穴针刺能调整胃肠功能。
-
中脘
中脘穴位于腹正中线,脐上4寸。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深层有肋间神经和腹壁上动脉分布;刺灸法:刺法:一般直刺0.5~中脘穴的配伍:中脘配天枢,有和胃降逆,化湿去秽的作用,主治霍乱吐泻。中脘穴配内关、梁丘治胃痛。由于该节段与胃肠的神经传人节段在形态学上有所重叠交汇,因此本穴针刺能调整胃肠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