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药粉
《医门补要》卷中:方名:药粉组成:党参、山药、百合、茯苓、白术、生耆、玉竹、当归、莲子。主治:注痰,溃后不敛。用法用量:每早加洋糖调食。制备方法:将药晒脆,加炒熟粳米数斗,和药为末。
-
朱氏阿魏消痞膏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ZhushiAweiXiaopiGao标准编号:WS3-B-1123-92处方:朱氏阿魏消痞膏药肉[注]1000g阿魏20.7g肉桂10.3g乳香10.3g白芷10.3g没药10.3g麝香3.1g制法:以上七味,肉桂、白芷、麝香分别研细或粉碎成细粉,过筛,昆匀、分装成60瓶,作为上料药粉;功能与主治:化痞消积。用于痞块,瘕积聚,胀满疼痛。
-
粉色干燥药粉
处方:樟丹6两,五倍子8两,枯矾4两,上官粉4两,轻粉4两。功能主治:祛湿收敛,固皮止痒。主慢性湿疹(顽湿疡)神经性皮炎,头癣(秃疮)用法用量:与其他药粉合用撒扑或油调成糊剂用,常用量为5-20%。注意:本药粉有一定刺激性,凡发现湿热性(急性皮炎)皮肤病,溃烂疮面多粘膜损害慎用,对尿过敏者禁用。
-
腋臭散
药品说明书:适应症:止汗、去臭,常用于腋臭。《赵炳南临床经验集》:方名:腋臭散组成:密陀僧8两,枯矾2两。或用热马铃薯块、甘薯块去皮后蘸药挟于腋下,变凉为度。手脚多汗,以药粉搓搽。用药禁忌:此药切勿入口,对汞过敏者禁用。
-
赛霉安散
(2)取本品0.2g,加稀盐酸10ml,加热溶解,放冷,滤过。供试品溶液的制备与测定取本品1g,精密称定,加醋酸乙酯5ml,浸渍5小时,超声处理15分钟,滤入10ml量瓶中,残渣用少量醋酸乙酯洗涤三次,洗液滤入同一量瓶中,加内标溶液1.0ml,并用醋酸乙酯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功能与主治清热止血,收敛祛湿,化腐生肌。
-
轻冰散
处方:轻粉30克,冰片30克,乳香20克,没药20克(乳没去油)。主阴虚津亏,热结肠燥。患者取右侧卧位,肛门皮肤用新洁尔灭棉球消毒。用签扁端撮药粉约0.5克左右,涂在裂口上,外敷少许无菌棉花,用竹签尖端送至肛门内压迫药粉,再敷上无菌纱布2块,用胶布固定。每次大便后用淡盐水洗洁肛门,来医院门诊换药。
-
白氏眼药
概述:白氏眼药即《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方记载的白敬宇眼药的别名。组成:珍珠(豆腐炙)15g,麝香7.5g,熊胆60g,冰片506g,硇砂3g,煅炉甘石515g,煅石决明300g,乌贼骨283.5g。或将药粉加入凡士林油及液状石蜡,混合为膏,用少许点入大眼角内。功能主治:功能明目消肿,散风止痒。
-
喉枪
喉枪喉科器械名称。①系指咽喉部喷粉器。该器械状如扁鼓,以薄铜片制成,直径约5-7厘米。前部连以空铜管,该管可自由伸缩,末端呈斜面,可置药粉,手按其鼓面产生气体冲出药粉可达患处。②系指专用于喉痈的切开器械。为金属管一根,中藏小刀,上有板键,小刀可露可藏,便于使用。
-
复方色甘酸钠
药品说明书:别名:复方色甘酸钠,复方咽泰外文名:CompoundSodiumCromoglycate,IntalCompositum,DisodiumCromoglycateCompositum适应症:可用于防治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等。注意事项:可有心悸、眩晕、头痛、咳嗽、恶心等。规格:胶囊剂:每粒含色甘酸钠20mg、异丙肾上腺素0.1mg。
-
祛湿药油
《赵炳南临床经验集》:方名:祛湿药油组成:苦参4两,薄荷3两,白芷3两,防风3两,芥穗4两,连翘4两,白鲜皮5两,鹤虱草3两,大黄3两,苍术3两,威灵仙4两,大枫子(碎)10两,五倍子(碎)5两,香油20斤。主治:急性湿疹(风湿疡),接触性皮炎。
-
小儿化食丹
《济南市中药成方选辑》:方名:小儿化食丹组成:神曲(焦)2两,山楂(焦)2两,麦芽(焦)2两,槟榔(焦)3两,莪术(醋制)1两,三棱(炒)1两,白丑(炒)2两,黑丑(焦)2两,大黄2两。主治:由伤食、伤乳引起的腹胀便秘,肚大青筋,或大便脓血。制备方法:上为细末,过80-100目细罗;用药禁忌:忌食辛辣油腻之物。
-
点眼药粉法
定义:点眼药粉法(applicationofeyepowder)为眼科治法,属点眼药法的一种。用时以小玻璃棒头部沾湿生理盐水,再蘸药粉约半粒到一粒芝麻大小,医生用手指轻轻分开胞睑,一般将药物轻轻放置于大眦角处,令患者闭目,以有凉爽感为度。同时注意玻璃棒头部要光滑,点时不能触及黑睛,尤其是黑睛生翳者,更应慎重。
-
复方咽泰
药品说明书:别名:复方色甘酸钠,复方咽泰外文名:CompoundSodiumCromoglycate,IntalCompositum,DisodiumCromoglycateCompositum适应症:可用于防治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等。注意事项:可有心悸、眩晕、头痛、咳嗽、恶心等。规格:胶囊剂:每粒含色甘酸钠20mg、异丙肾上腺素0.1mg。
-
酒醋疗法
操作名称:酒醋疗法适应症:慢性关节炎、肌炎、劳损、扭伤、挫伤、肥大性脊柱炎、肌纤维织炎等。禁忌症:严重心脏病、皮肤感觉障碍、出血倾向、活动性结核、孕妇的腰腹部、恶性肿瘤。方法:1.患者取合适体位,将混合后之中药粉(胡椒、防风、荆芥、乳香、没药等量)均匀地撒布于治疗部位,厚约0.5cm~2.在药物上覆盖6~
-
马氏眼药
概述:马氏眼药即《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记载的马应龙眼药。别名:马氏眼药组成:煅炉甘石2700g,麝香、琥珀各45g,炙珍珠54g。用法用量:粉剂用玻璃针沾凉开水,沾药粉少许,点于眼角;功能主治:功能明目止痛,退蒙化翳。治眼红肿刺痒,气蒙,火蒙,云翳,胬肉攀睛,迎风流泪,暴发火眼,眼边赤烂。
-
马应龙眼药
概述:马应龙眼药为方剂名,出自《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别名:马氏眼药处方:煅炉甘石2700g,麝香、琥珀各45g,炙珍珠54g。制法:上药为细末。用法用量:粉剂用玻璃针沾凉开水,沾药粉少许,点于眼角;膏剂:每4两药末,加凡士林油16两,冬季和春季,按天气冷热情况,加适量液体石蜡,装小瓶软锡筒。
-
煎膏剂(膏滋)
煎膏剂在生产与贮藏期间均应符合下列有关规定:一、除另有规定外,药材需加工成片或段,按具体品种规定的方法煎煮,滤过,滤液浓缩至规定的相对密度,即得清膏。W[2]为比重瓶内水重量(g);加药材细粉的煎膏剂,应在未加入药粉前检查,符合规定后方可加入药粉。【装量】照最低装量检查法检查,应符合规定。
-
扑粉
概述:扑粉:1.一种外治法所用之药粉;2.方剂名。亦称温粉。把药物研成细粉,撒扑于皮肤上而发挥药效者。如热性病发汗后汗出不止,用煅龙骨、煅牡蛎、生黄芪、粳米,研成细粉,和匀扑身上止汗;《医方考》卷一方之扑粉:组成:龙骨、牡蛎、糯米各等分。功能主治:《医方考》卷一方之扑粉主治服发汗药,出汗过多者。
-
甲鱼软坚膏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JiayuRuanjianGao标准编号:WS3-B-2304-97处方:活鳖1344g莪术92g乳香粉19g三棱92g鲜苋菜1833g没药粉19g制法:以上六味,除乳香粉、没药粉外,其余活鳖等四味,酌予碎断,与食用植物油10100g同置锅内炸枯,去渣、滤过,炼至滴水成珠,每1500g炼油加入红丹500g搅匀,收膏,将膏浸泡于水中。
-
打底套色法
打底套色法所谓“打底”系指将量少的、质重的、色深的药粉先放入乳体中(之前应用其他色浅的药粉饱和乳体)作为基础,即是“打底”,然后将量多的、质轻的、色浅的逐渐分次加入乳、钵中,轻研,使之混匀,即为“套色”。
-
苁蓉补肾丸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CongrongBushenWan标准编号:WS3-B-0549-91处方:肉苁蓉500g锁阳100g莲须150g熟地黄250g菟丝子(炒)150g茯苓100g何首乌(酒蒸)100g淫羊藿(炙)100g酸枣仁(炒)25g白术(麸炒)100g猪脊髓(蒸熟)1条羊鞭100g制法:以上十二味,除羊鞭、猪脊髓外,其余肉苁蓉等十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
-
益智粥
处方:益智仁30~50克制法:先把益智仁同白茯苓烘干后,一并放入碾槽内研为细末;将大米淘净后煮成稀薄粥,待粥将熟时,每次调入药粉3~5克,稍煮即可;功能主治:益脾,暖肾,固气。适用于小儿遗尿,也可用于小儿流涎。用法用量:每日早晚2次,每次趁热服食,连用5~摘录:《补要袖珍小儿方论》
-
咽部涂布疗法
咽部涂布疗法,是指将药粉或药水涂抹或吹布于咽喉部,以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方法。3.令患者张嘴,发“啊”音时,医者用左手持压舌板,按压舌根,随即将长棉签迅速插入口中,把药液或药末涂抹于咽喉壁的粘膜上。5.白喉、溃疡膜性咽炎等病具有传染性,对这些病人应注意隔离,使用过的用具应严格消毒。
-
足光散
足光散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足光散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杀虫敛汗。用于湿热下注所致的角化型手足癣及臭汗症。1500毫升,或取药粉20克加沸水500~儿童、孕妇禁用。不良反应:注意事项:1.本品为外用药,禁止内服。6.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
药捻疗法
药捻疗法,是用药物做成的药捻,放入病变部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根据疾病性质和部位,选择和配制对症药物,制成药液、药粉或药膏。禁忌症与注意事项:1.作药捻的药物一定要与疾病相适应,也就是说,药物要对症,否则效果不佳。3.施术时要注意严格消毒,药捻要做到无菌,以防继发感染。
-
滴点疗法
滴点疗法,是指用药液(或药粉)滴或点耳、鼻、眼或其他部位以治疗疾病的疗法。禁忌证本法无绝对禁忌证,但应用时需根据具体病证,使用适当的药液或药粉,否则无效。耳膜穿孔者及前庭功能障碍者,禁用或慎用药液滴耳。2.药物如需用水溶解或稀释,最好使用蒸馏水。3.点眼部位只能将药点入目内眦。
-
无上仙丹
《外科十三方考》:组成:轻粉1两,水银3钱,朴消1两,樟脑5钱,石膏1两。若疮口久久不收者,加猫头骨灰少许于丹内和匀,撒于疮口。另用大碗1只,以皮纸糊于碗口上,将药粉摊撒纸上,再用艾绒盖于药上约半纸厚,四面点火,同时将艾燃着,药面见热即行降下,候冷吹去艾灰,将纸撕去,药在碗底,刮下收入瓷瓶,严密紧塞。
-
胃痛片
《河南省药品标准》:方名:胃痛片组成:鸡蛋壳(炒)1kg,天花粉15g,川贝母(去心)5g。制备方法:将上药混合,制成细粉,混匀,用5%淀粉浆适量,制粒,烘干,加硬脂酸镁0.7%,拌匀,压片,片重0.6g。主治:胃痛胃胀,吞酸吐酸。将大黄、龙胆煎煮3次,分次过滤,合并滤液,浓缩成膏;
-
珠黄八宝丹
《中药成方配本》:方名:珠黄八宝丹组成:珠粉5分,西牛黄1分5厘,琥珀1钱5分,冰片3分,龙骨3钱,制甘石2钱,黄连5分,煅赤石脂2钱。功效:生肌收口。主治:溃疡臁疮,久不收口。用法用量:将药粉掺患处,用白玉膏盖贴。制备方法:各取净未,和匀,再研至极细为度,约成粉9钱5分。
-
密陀僧复方
《中医皮肤病学简编》:方名:密陀僧复方组成:雄黄31g,硫黄31g,密陀僧31g,黄丹31g,生南星31g。主治:白癜风。用法用量:用生姜蘸药粉搽。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
紫色消肿粉
《赵炳南临床经验集》:方名:紫色消肿粉组成:紫草5钱,赤芍1两,当归2两,贯众2钱,升麻1两,白芷2两,荆芥穗5钱,紫荆皮5钱,草红花5钱,儿茶5钱,红曲5钱,羌活5钱,防风5钱。主治:慢性丹毒肿胀(无名肿毒),红斑性、结节性疾患(瓜藤缠)。用法用量:单独或与其他药粉混合应用,常用蜂蜜调或荷叶煎水调和外用。
-
紫色溃疡膏
《赵炳南临床经验集》:方名:紫色溃疡膏组成:轻粉3钱,红粉3钱,琥珀3钱,血竭3钱,乳香1两5钱,青黛3钱,黄连1两,蜂蜡3两,香油1斤,煅珍珠面1分。主治:淋巴腺结核,下肢溃疡,女阴溃疡。制备方法:以上药物,前8味共研极细末待用,将香油置于火上见数开后,加入蜂蜡搅匀,离火冷却,再加药粉搅匀成膏。
-
麝香拔毒膏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济南方):方名:麝香拔毒膏组成:天南星5钱,当归5钱,白芷5钱,赤芍5钱,粉甘草5钱,肉桂5钱,母丁香2钱5分,血竭1钱5分,没药3钱,乳香3钱,冰片3钱,麝香5分。
-
生肌白玉膏
概述:生肌白玉膏为经验方,出自《中医外科学讲义》(上海中医学院)。组成:煅石膏(将石膏先用人尿浸半年,洗净,再漂二月,然后煅熟),制炉甘石(药用剂量比例:9:1)。制法:上药为细末,以麻油少许调成药膏,再加入黄凡士林(药粉与油类比例:3:7)。功能主治:功能润肤生肌收敛。主治溃疡腐肉已尽、疮口不敛者。
-
椒饼灸
椒饼灸为隔饼灸的一种。用白胡椒末和面粉等量,调制成3毫米厚的薄饼,中央按成凹陷,并放置少许丁香、肉桂、麝香等药粉,上置艾炷施灸。多用于风湿痹痛、胃寒作痛等证,也可以用白胡椒末少许放在膏药内贴于穴位上,如贴大椎治疟疾,贴脐治婴幼儿腹泻等。适用于风湿痹痛,肌肤麻木等症。
-
点眼疗法
点眼疗法为治法。指将具有消红肿、去眵泪、止痛痒、除翳膜等作用的药水或易溶化的极细药粉直接点入眼内,以治疗外眼疾病的方法。
-
吹鼻疗法
吹鼻疗法为治法。指将药物研为极细末,以小竹管、小纸管,或喷药器把药粉吹入鼻内,经鼻黏膜吸收而治疗头面及五官疾病的方法。
-
鼻吹药法
鼻吹药法(methodofnasalinsufflation)为中医治法名。是指将药物研成易于鼻腔黏膜吸收的药粉,吹入鼻腔的治法。
-
疳眼兼药
处方:合欢木、车前子各等分(存性,霜)。功能主治:疳眼雀目,用午王丸不愈者。用法用量:先取小鳗鲡鱼不满尺者烧之,鱼汁将出,取霜药粉于鱼上。饵之。摘录:《名家方选》
-
阑尾二号消炎片
处方:蒲公英1562g,厚朴260g,皂角刺260g,大黄260g,硬脂酸镁5g,淀粉170g。制法:取蒲公英干燥粉碎,过120目筛,称取300g剩余的粗粉与厚朴、皂刺、大黄同煎二次,合并煎煮液,过滤,浓缩成350ml,加入上药粉与淀粉,混合均匀,过16目筛,制成颗粒,60℃以下烘干,加入硬脂酸镁混合均匀,压片,每片0.5g。
-
化雪丹
处方:桃油30ml,五倍子30g,枯矾30g,冰片1g。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鹅口疮。用法用量:先用2%碳酸氢钠溶液,洗涤患者口腔,再撒布药粉。摘录:《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
龙黄散
概述:龙黄散为方剂名,出自《婴童百问》卷四方。处方:枯矾、煅龙骨、炒铅丹各五钱,麝香一钱。枯矾龙骨(煅)黄丹各15克(炒)麝香(研)3克制法:上药为细末。功能主治:主治小儿聤耳,脓汁外出。用法用量:每用一字,先以棉签蘸净耳中脓水,再将药粉吹入耳内,日二次。先以绵杖子捻却耳中脓水,再用药少许掺在耳内。
-
捻子
捻子外科吸脓引流器具。俗称纸捻、纸钉、药钉。见《卫济宝书》卷上。有:“疮已溃,须用好厚纸作一合索捻子捻之。”一般先裁成1.5×8厘米(以平方厘米计)大小,再将其搓捻成条状,长短应以疮疡窦道长短为度。该捻子作用有四点:可将药粉送达至疮疡深处;可借以探测脓腔、窦道的深浅、曲折及其方法。
-
绣球丸
处方:樟冰轻粉川椒枯矾水银雄黄各6克枫子肉100枚(另碾)制法:以上共为细末,同大枫子肉,再碾和匀,加柏油20克,化开,将药粉和人搅匀,做成丸子,如龙眼大。功能主治:燥湿解毒,杀虫止痒。摘录:《外科正宗》卷四《串雅补》卷五:方名:绣球丸组成:苦参1两,黄柏5钱,枯矾2钱5分,雄黄1两。主治:疥疮。
-
细辛皂刺栓
《合作医疗药厂制剂技术》:方名:细辛皂刺栓组成:细辛20g,皂刺20g,蜂蜜200g。功效:活血化瘀,润肠通便。主治:蛔虫性肠梗阻,便秘等。制备方法:将细辛、皂刺研成细末,取蜂蜜炼至滴水成珠为度,将药粉加入搅匀,趁热制成长5厘米、直径1厘米的栓剂,用玻璃纸或聚乙烯薄膜包装备用。用药禁忌:肠套叠、肠扭转忌用。
-
药钉
药钉药品制剂名。临床使用分为:①即捻子的俗称。②用药粉加少许赋形剂所制成的钉状剂。因其制剂之形状似钉状,故名。依其药物组成不同,可有去腐、生肌等不同作用,如《外科正宗》中所载三品一条枪即属以化腐力强而著名之药线制剂。
-
塞法
塞法外治法之一。是将药粉以纱布包裹,扎紧,或将药物制成锭剂填塞耳、鼻或阴道、肛门的一种外治法。如治疗慢性鼻窦炎,用川芎、辛夷、细辛、木通研细末,纱布裹少量塞鼻孔中等。
-
煤红膏
《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方名:煤红膏组成:京红粉30g,利马锥4g(炼丹后下剩锅底的药粉),白蜡4g,凡士林加到100g,煤焦油若干。主治:银屑病,湿疹,神经性皮炎。用法用量:用时先洗浴,除去鳞屑,然后外搽煤红膏,扑以滑石粉,每1-2日换1次药,由低浓度煤红膏开始,根据病损消退情况,采用较高浓度煤红膏。
-
耳内吹粉疗法
耳内吹粉疗法,是指将药物研成极细粉末,吹布于外耳道内或鼓膜上,以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方法。2.患者取坐位或侧卧位,患耳稍向上偏。鼓膜穿孔小者也不宜用。注意事项1.吹药前,最好先将外耳道清洗干净(可选用淡盐水、3%双氧水、50%的白醋等洗涤),拭干后再吹药,防止药物堆积,阻碍脓液及分泌物排出。
-
吹耳疗法
吹耳疗法为治法。指将药物研成极细粉末,吹布于外耳道内或鼓膜上,以治疗耳部疾病的治法。治耳疳脓水不清,时或作痛。可用红棉散(《寿世保元》方)。用前先滴入双氧水,用棉签擦净耳中脓水,再取药粉少许,吹入耳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