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药
鲜药(freshmedicine、freshcrudedrug)是指鲜、活应用的药物[参考资料]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
马齿苋洗方
处方:马齿苋2两(鲜马齿苋半斤)。功能主治:清热解毒,除湿止痒。主急性湿疹,过敏性皮炎,接触性皮炎(湿毒疡),丹毒,脓疽病(黄水疮)。用法用量:净水洗净后,用水4斤煎煮20分钟,过滤去滓。(鲜药煮10分钟)用净纱布6-7层沾药水湿敷患处,每日3至3次,每次20~摘录:《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
紫金锭子
《鲁府禁方》卷一:方名:紫金锭子组成:鲜玄参(去芦)40斤,鲜地榆(去芦)40斤,鲜天麻12斤,鲜草乌(去芦)40斤,全蝎(洗,去土盐足)3斤,白面10斤,麻黄(去根)40斤,麝香(真正净肉)3两。主治:诸般风症,左瘫右痪,口眼斜,半身不遂,及破伤风。主治:风热翳膜。用法用量:点眼。主治:急慢惊风。
-
产地加工
产地加工(processinginproductionplace)是指在产地将鲜药初步加工,使之成为药材的过程。
-
药园
药园唐代官方在京师设置的生药基地。唐代太医署为了解决鲜药及部分生药的来源并为药学生提供实习基地,在京师择良田300亩为园,设药园师以时种莳,以时收采,并招收16-20岁的民间青年八人;作为药园生,随药园师劳动学习。学成后可升为药园师。我国最早关于药园的记载是东晋,当时主要目的是培养生药人员,规模尚小。
-
黄水藨叶
《*辞典》:黄水藨叶: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拼音名:Hu nɡShuǐPāoY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山泡刺藤的叶。叶互生,卵形至长椭圆状卵形,长7~生境分布:生于山沟、林缘、路边,分布陕西、四川、浙江、江西、贵州、云南、湖北等地。②治小儿口角周围腐烂流黄水:黄水藨叶捣敷之,干则另换鲜药。
-
敷
敷①外治法之一。把鲜药捣烂,或用干药碾末,加酒、蜜或蜡之类调和,敷于肌肤局部,使药物在较长时间内发挥作用。《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云趋雨府,湿化乃敷,燥极而泽。”③通“腐”。《素问·宝命全形论》:“木敷者,其叶发(废);病深者,其声哕。”
-
箍毒神丹
处方:地榆2钱,天花粉1钱,菊花根1把,生甘草1钱,芙蓉叶14片,蒲公英(鲜者)1把。制法:将干研末。功能主治:手足丫毒疮。用法用量:捣鲜药取汁调之敷上。则毒不走开,内自化矣。摘录:《洞天奥旨》卷十一
-
黄麻根
《*辞典》:黄麻根:出处:《纲目拾遗》拼音名:Hu nɡM Gēn来源:为椴树科植物黄麻的根。功能主治:①《现代实用中药》:利尿,治膀胱结石。或烧存性研末。附方:①治痢疾:黄麻根、红池木、竻苋菜、火炭藤。用鲜药各两半,水煎一次服。(《陆川本草》黄麻根合剂)②治麻疹后腹泻:黄麻根一两,烧灰存性,开水冲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