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
胠
胠(qū区)胠为人体部位名。指胁上腋下的部位。《素间·玉机真脏论》:“春脉……不及,则令人胸痛引背,下则两胁胠满。”王冰注:“胠,谓腋下,胁也。”
-
肝壅
肝壅病证名。指肝气壅滞的病证。《素问·大奇论》:“肝壅,两胠满,卧则惊,不得小便。”
-
掖
掖通“腋”:腋窝,肩下胁上空隙处。《素问·气府论》:“掖下三寸,胁下至胠。”
-
支
支①分布。《素问·气穴论》:“脉满起,斜出尻脉,络胸胁,支心贯鬲,上肩加天突。”《灵枢·经脉》:“肺手太阴之脉…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灵枢·经筋》:“其病小指支跟肿痛。”《素问·五脏生成》:“腹满(月真)胀,支鬲胠胁。”见“支节”。
-
雪粉丸
《圣济总录》卷一八七:方名:雪粉丸组成:阳起石半两(狼牙者,杵研如粉),钟乳(研)半两,砒霜(细研)半两,黄蜡(用浆水煎炼3-5遍,令白)半两,羊肾胠脂(水洗过)2两。功效:补暖下元,止泄痢。制备方法:前三味为末,粗瓷碗中炭火上熔蜡、脂成汁、下药末搅匀拈下,乘热丸就如梧桐子大。
-
肝咳
肝咳为病证名。咳则两胁痛,甚则不可以转动者。《黄帝内经素问·咳论》:“肝咳之状,咳则两胁下痛,甚则不可以转,转则两胠下满。”《诸病源候论·咳嗽诸病候》:“肝咳。咳而引胁下痛是也。”
-
和胁饮
《杂病源流犀烛》卷十:和胁饮:处方:枳壳、青皮、姜黄、香附、甘草。功能主治:胠胁肋气痛。时止而膨,嗳即宽,旋便痛。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十《医学集成》卷三:方名:和胁饮组成:苍术、青皮、香附、半夏、白芥、姜黄、枳壳、甘草。主治:痰气胁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