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府
天府穴在手太阴肺经中的位置天府穴的位置上肢内侧部经穴——天府的位置天府的位置(手太阴肺经)天府的位置(肌肉)天府穴的位置(骨骼、神经、血管)取穴法:位于臂前区,腋前纹头下3寸,肱二头肌桡侧缘处,坐位或卧位取穴。布有臂外侧皮神经,肌皮神经和头静脉,肱动、静脉肌支。天府配合谷、迎香,治鼻衄。
-
腋下动脉
腋下动脉经穴名。指手太阴经的天府穴,在腋下三寸处。《灵枢·寒热病》:“脉下动脉,臂太阴也,名曰天府。”
-
虾脊兰属
中文名虾脊兰属拼音名xiajilanshu拉丁名Calanthe中国植物志18:267描述CalantheR.Br.虾脊兰属,兰科,约100种,分布于除南美洲外的全球温暖地区(包括中美洲),我国约有40种,长江流域及南部各省区均产之。陆生兰,有短的根状茎;茎通常较短且多少变为假鳞茎状,全部为叶鞘所包;花中等大,排成总状花序;
-
张嗣泉
张嗣泉即张三锡。张三锡为明代医家。字叔承,别号嗣泉。应天府(今江苏南京)人。王肯堂的弟子,曾博采群书,汇集成《医学六要》一书,首卷为《经络考》,对经络理论有所考证和发挥。
-
腋内动
腋内动穴位名。即腋下动脉。指腋下三寸的天府穴。《灵枢·卫气》:“手太阴之本。在寸口之中,标在腋内动也。”
-
张三锡
张三锡为明代医家。王肯堂的弟子,曾博采群书,汇集成《医学六要》一书,首卷为《经络考》,对经络理论有所考证和发挥。世医出身,行医三十年。博采群书,著成《医学六要》,其中包括《四诊法》、《经络考》、《病机部》、《治法汇》、《本草选》、《运气略》。影响甚大,名医王肯堂称赞之,并称张为“医圣”。
-
手太阴肺经穴
手太阴肺经穴指归属于手太阴肺经的穴位。据《针灸甲乙经》及《医宗金鉴》等书载,计有:中府、云门、天府、侠白、尺泽、孔最、列缺、经渠、太渊、鱼际、少商。单侧共11穴。手太阴肺经
-
大禁
大禁指严格禁用针刺。如手五里。古人认为此穴不可针刺。《黄帝内经素问·气穴论》:“大禁二十五,在天府下五寸。”王冰注:“谓五里穴也。所以谓之大禁者,谓其禁不可刺也。”
-
张叔承
张叔承即张三锡。张三锡为明代医家。字叔承,别号嗣泉。应天府(今江苏南京)人。王肯堂的弟子,曾博采群书,汇集成《医学六要》一书,首卷为《经络考》,对经络理论有所考证和发挥。
-
天牖五部
天牖五部指以天牖居中的人迎、扶突、天牖、天柱、天府五穴。出《黄帝内经灵枢·寒热病》。可治头痛、暴瘖、暴聋、拘挛、癫痫及口鼻出血等症。
-
里
里,寸之意。杨上善:“一里,一寸也。”刘衡如:“又穴位在天府下五寸,名曰五里,在膝下三寸,名曰三里,皆可为里字训寸之明证。”
-
彻衣
五节刺之一。《黄帝内经灵枢·刺节真邪》:“彻衣者,尽刺诸阳之奇输也。”指治疗热性疾病针刺机体外侧及背部奇穴的方法。篇中列举对“阳气有余”“阴气不足”的热症取天府、大杼、中膂俞,及补手足太阴穴以出汗,说其效验有如脱除衣服之快,故名彻衣。
-
臂太阴
臂太阴指手太阴经脉。《灵枢·寒热病》:“腋下动脉,臂太阴也,名曰天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