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皮水
出《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诸病源候论·水肿病诸候》:“肾虚则水妄行,流溢于皮肤,故令身体面目悉肿,按之没指而无汗也。皮水的治疗:皮水治宜通阳、健脾、利水,用防己茯苓汤、蒲灰散等方。古代称水、水气,水病、水胀。内虚者发病较缓,多从足跗先肿,肿势以腰部以下为剧,病位在脾肾,多为虚证,为阴水。
-
五皮散
概述:五皮散同名方剂约有八首,其中《中藏经》记载者为常用方,其组成为桑白皮、陈皮、生姜皮、大腹皮、茯苓皮各等份,具有健脾化湿,理气消肿之功效。本方正是体现了健脾与利水同用这一配伍法度。3.本方现代常用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和心脏病性水肿、妊娠水肿等属脾虚湿盛者。用法用量:每服三钱,水煎,不拘时热服。
-
四肢肿
《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皮水为病,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者,防己茯苓汤主之。”《宣明论方·结阳证》:“四肢肿,四肢热胜则肿,四肢者,谓诸阳之本,阳结者,故不行于阳脉,阳脉不行,故留结也。”《诸病源候论·水肿病诸候》:“肾虚则水妄行,流溢于皮肤,故令身体面目悉肿,按之没指而无汗也。
-
蒲灰散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治湿热引起的小便不利,小腹急胀,尿道疼痛。摘录:《金匮要略》卷中《金匮》卷中:方名:蒲灰散组成:蒲灰7分,滑石3分。蒲灰治瘀血为君,滑石利窍为佐,皮水,用蒲黄消经络之滞,利小便为君;附注:本方方名,《张氏医通》引作 蒲黄散。主治:血泄不止,及舌衄,鼻血,重舌,木舌,并下部诸血。
-
一身悉肿
若见脉浮身重,汗出恶风,用防己黄芪汤固表利水,腹痛加芍药。本病的分类,《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病有风水,有皮水,有正水,有石水,有黄汗。”虚证,多由脾肾阳虚,不能运化水湿,治宜扶正为主,用温肾、健脾、益气、通阳等法。本病证可见于心源性水肿、肾病性水肿、肝病性水肿以及营养不良性水肿等疾患。
-
防已茯苓汤
别名:木防己汤、防己汤、茯苓汤、防己加茯苓汤处方:防己3两,黄耆3两,桂枝3两,茯苓6两,甘草2两。2.《金匮要略心典》:皮中水气,浸淫四末而壅遏卫气,气水相逐,则四肢聂聂动也。黄耆益卫气,生用亦能达表,治风注肤痛;汉防己大辛苦寒,通行十二经,开腠理,泄湿热,此治皮水之主方也。里无水气,故不须白术以固里。
-
防己茯苓汤
主治皮水。摘录:《金匮要略方论》卷中《普济方》卷二四三方之防己茯苓汤:处方:汉防己1两,赤茯苓2两,桑白皮3两(锉),桂心1两半,甘草1两半,赤芍药1两,麻黄1两(去节)。摘录:《普济方》卷二四三《温热经解》方之防己茯苓汤:组成:木防己1钱,花苓1钱,泽泻1钱,甘草8分,苍术8分,滑石2钱,酒黄柏8分,猪苓1钱。
-
风寒身肿
身肿类型之一。《症因脉治》卷三:“风寒身肿之症,恶寒身热,身首皆肿,风胜多汗,寒胜无汗。此外感风寒,即《金匮要略方论》风水、皮水,从太阳经主治之症也。表气虚则外邪易入,肺气热则皮毛易开。寒袭于肌表,郁而不散,则发热身肿之症作矣。”治宜选用防己黄芪汤、越婢汤、大腹皮散等方。
-
洪肿
水肿之剧者。《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风气相击,身体洪肿,汗出乃愈。”《诸病源候论·身面卒洪肿候》:“身面卒洪肿者,亦水病之候,肾脾虚弱所为。”见于风水、皮水、石水等病证,亦可见于脚气、鼓胀、肠覃、石瘕等证,须辨属气属血,随证施治(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消风败毒散
处方:归尾川芎赤芍生地黄升麻干葛黄芩各3克黄连黄柏连翘防风各2.4克羌活金银花甘草各1.5克蝉退2个功能主治:疏风祛湿,清热解毒。水煎,热服。主治:乳蛾。《秘传大麻疯方》:方名:消风败毒散组成:海桐皮、川乌(炮)、丹皮、川芎、芍药、干姜、银花、肉桂、五加皮、白芷、前胡、黄耆、甘草、甘菊、人参、羌活、防风。
-
越婢加术汤
处方:麻黄12克石膏25克生姜9克甘草6克白术12克大枣15枚功能主治:疏风泄热,发汗利水。治皮水,一身面目悉肿,发热恶风,小便不利,苔白,脉沉者。主治:里水。各家论述:《金匮要略方义》:本方乃越婢汤加白术而成。《金鉴》卷四十一:方名:越婢加术汤组成:越婢汤加苍术。主治:溢饮有热者。
-
桑根皮散
《普济方》卷一九二:方名:桑根皮散组成:桑根白皮1两(锉,炒),杏仁1两(去皮尖双仁,炒),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甘遂1两(煨令微黄),泽泻1两,赤茯苓2两,黄芩半两,赤小豆1升(以水5升,煮取2升)。主治:皮水。头面四肢浮肿,心跳呼吸不利,喘促烦闷,大小便涩。如人行10里当利,未利再服。制备方法:上为散。
-
黑萼棘豆
《*辞典》:黑萼棘豆:出处:《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拼音名:Hēi J D u来源:为豆科植物黑萼棘豆的全草。9月采收,晒干。25,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长5~14厘米,有疏长柔毛;生境分布:生于山坡草地或牧区山坡和草原中。归经:《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入肾、脾、膀胱经。治腹水,皮水,风疹,丹毒。
-
铁屑丸
《青囊秘传》:方名:铁屑丸组成:针砂1两(醋淬7次,去砂存醋),黑枣5两(饭锅蒸2次,连皮去核捣若干,另加醋),茵陈蒿酌加分量(梗叶连用),皂矾(净)7钱(铜锅煅透)。主治:黄疸,皮水,水肿。用法用量:服至1料,小便多,为得力,4-5料绝根。制备方法:后2味为细末,以黑枣肉打烂,针砂醋和入为丸。
-
驱风败毒散
《医醇剩义》卷四:方名:驱风败毒散组成:人参1钱,独活1钱,桔梗1钱,柴胡1钱,枳壳1钱,羌活1钱,茯苓1钱,川芎1钱,前胡1钱,甘草1钱,荆芥1钱,防风1钱,生姜3片。主治:风水、皮水,邪在表,宜从汗解者。
-
五皮饮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四方之五皮饮:别名:五皮散组成:炙大腹皮、炙桑白皮、茯苓皮、生姜皮、陈皮各等分。方解:方中陈皮理气健脾,茯苓皮健脾渗湿,二味相伍,使气行脾健,水湿自化;用法用量:加椒目,水煎服。《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四方之五皮饮:方名:五皮饮组成:五加皮、地骨皮、桑白皮、茯苓皮、生姜皮。
-
小儿水肿病
《黄帝内经灵枢·水胀》:“水始起也,目窠上微肿,如新卧起之状,其颈脉动,时咳,阴股间寒,足胫肿,腹乃大,其水已成矣。”分类:水肿的分类,《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病有风水,有皮水,有正水,有石水,有黄汗”。虚证,多由脾肾阳虚,不能运化水湿,治宜扶正为主,用温肾、健脾、益气、通阳等法。
-
宣肺利水
宣肺利水为治法。指用具有宣通肺气、渗湿利水作用的方药,治疗肺失宣降所致皮水、风水等病证的治法。
-
上山虎
为清代赵其光所著《本草求原》记载的入地金牛之别名。药理作用:光叶花椒碱对动物有抗癌与镇痛作用;叶片革质,卵形、卵状椭圆形或长圆形至倒披针形,长4.5-11cm,宽1.5-3.5cm,先端狭尾尖,基部楔形或近圆形,边缘有不规则的浅圆锯齿或锯齿,中脉上面凹入,下面突起,侧脉不明显,上面有光泽,两面无毛。性味: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