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农
神农,又称炎帝、农皇,姓姜,名魁。正因为如此,我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药物的著作,被命名为《神农本草经》,即寓有尊崇怀念之意。而完成这一艰苦的工作的,就是中医史上一位传奇般的人物——神农氏。即使是经常会遇到可怕的毒性草药,甚至威胁生命,神农氏依然抱着为民除病的信念,没有一刻耽搁的采摘、服食、品尝和记录。
-
台湾医学
吴沙(1731~在卫生行政方面,分设中央及地方卫生行政机关。(2)地方病、寄生虫病与毒蛇咬伤①甲状腺肿:此为台湾广泛分布的地方病之一,其病因与饮水中钙含量过高和碘含量过低有关,甲状腺肿在台北州浊水溪上游、新竹州大溪一带、台中州埔里地方、高雄州、台东及花莲港山地均有分布,山地人发生率最高,台湾本岛人次之。
-
经方
是不同于《内经》的医学理论体系。“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辨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分列记载了医经和经方,是在说明中医学在汉代已经形成各具特点的两大医学体系,已明确指明经方是独具特点的医学体系,其概念和特点是:“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
-
开宝重定本草
《开宝重定本草》为书名,系开宝七年李昉等据《开宝新详定本草》重予修订,改名《开宝重定本草》。开宝六年(973)由尚药奉御刘翰、道士马志、翰林医官翟煦等9人,取《唐本草》、《蜀本草》等详校,并以《本草拾遗》等书相参,重新整理补充修订而成。新增药物计133种,马志为之注解,翰林学士卢多逊等予以刊定。
-
开宝详定本草
《开宝详定本草》即《开宝新详定本草》。次年(开宝七年)李昉等又据此书重予修订,改名《开宝重定本草》,据序言称:镂版时“以白字为‘神农’(指《神农本草经》)所说,黑字为‘名医,(指《名医别录》)所传,唐(指《唐本草》)附,今附(本书所增),各加显注,详其解释,审其形性。全书收集新旧药物983种。
-
开宝新详定本草
《开宝新详定本草》为本草著作,一名《开宝详定本草》,二十卷,目一卷。公元973年(开宝6年)由尚药奉御刘翰、道士马志、翰林医官翟煦等9人,取《唐本草》、《蜀本草》等详较,并参以《本草拾遗》等书,重新整理补充修订而成。较《新修本草》增药物计133种,马志为之注解,翰林学士卢多逊等予以刊定。
-
开宝本草
《开宝本草》为书名,统指《开宝新详定本草》及《开宝重定本草》。次年(开宝七年)李昉等又据此书重予修订,改名《开宝重定本草》,据序言称:镂版时“以白字为‘神农’(指《神农本草经》)所说,黑字为‘名医,(指《名医别录》)所传,唐(指《唐本草》)附,今附(本书所增),各加显注,详其解释,审其形性。
-
卢之颐
卢之颐为明代医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其父卢复精医兼通佛学。他推崇《内经》、张仲景,所著《痎疟论疏》,对《黄帝内经素问·疟论》、《刺疟论》等篇发挥较详,取方亦简当。他在医学思想上,表现了受佛学的影响,例如认为神农本经365种药应周天之数,无容去取,便以佛教四数为乘,将其所编本草每药之下,列有四目。
-
卢复
卢复为明代医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早年习儒,二十岁始攻医学,后与当时名医缪希雍、王绍隆等过往甚密。精医学,兼通佛学(大乘),撰述有《芷园臆草》、《医种子》,辑录有《神农本经》等书。其子卢之颐,也是当地名医。其《本草乘雅半偈》中录有卢氏不少医论之内容。他们在医学上都表现了一定佛家思想的影响。
-
戈颂平
戈颂平清末医家。字直哉,海陵(今江苏泰州)人。先习文,后又攻医学,遍览历代医籍,尤对仲景伤寒之学有深入研究,主张疗疾先去邪宜用峻烈之剂,以免邪恋人体,伤及正气。其著作甚多,今存有《神农本草指归》、《黄帝素问指归》、《仲景伤寒指归》(一作《伤寒指归》)、《金匮指归》或称《伤寒杂病论金匮指归》。
-
陈承
陈承宋代医家。阆中(今属四川)人,其曾祖为宋初名臣陈尧佐。少而聪颖,治病多奇效,名噪于一时,平时好用凉药,有“陈承箧里一盘冰”之谚。尝把《神农本草》及《图经本草》合而为一,并附以己说,编成《重广补注神农本草并图经》,未见传世。又与裴宗元、陈师文等同校《和剂局方》。
-
芒消
2.陶弘景:按《神农本经》无芒硝,只有消石名芒消尔。斜消光,消光角:Ng∧C≈31°。(检查钠盐)(3)取本品水溶液,加殷化钡试液,即发生白色沉淀;气坚者以咸软之,热盛者以寒消之,故张仲景大陷胸汤、大承气汤、调胃承气汤皆用芒硝以软坚去实热。伤寒妊娠可下者,用此兼以大黄引之,直入大肠,润燥软坚泻热,子母俱安。
-
王孙
《*辞典》:王孙:出处:《本经》拼音名:W nɡSūn别名:白功草、长孙、黄孙、黄昏、海孙、蔓延(《别录》),牡蒙(陶弘景),早藕(《本草拾遗,),百节藕(《植物名实图考》)。性味:苦,平。②《吴普本草》:神农、雷公:苦,无毒。③《唐本草》:主金疮,破血,生肌肉,止痛,赤白痢,补虚益气,除脚肿,发阴疡。
-
雁肪
《*辞典》:雁肪:出处:《本经》拼音名:Y nF nɡ别名:鹜肪(《本经》),雁膏(盂洗)。②《吴普本草》:神农,岐伯、雷公:甘,无毒。(《食医心镜》)②治结热澼,心下肿,胸中痞塞,呕逆不止:雁肪一具,甘草(炙)、当归、桂心、芍药、人参、石膏各二两(碎),桃仁三十枚(去皮尖),大枣二十枚(擘),大黄二两。
-
礜石
《*辞典》:礜石:出处:《本经》拼音名:Y Sh 别名:礜(《山海经》),青分石、立制石、固羊石(《本经》),白礜石、鼠乡、泽乳(《吴普本草》),太白石,石盐(《别录》)。李氏:大寒。③《别录》:除热,明目,下气,除膈中热,止消渴,益肝气,破积聚,痼冷腹痛,去鼻中息肉。棘针为之使。其热毒之性,不减砒石。
-
栎属
中文名栎属拼音名lishu拉丁名Quercus中国植物志22:213描述QuercusL.栎属,壳斗科,约450种,分布于北温带和热带高山上,我国约110种,南北各省均产之,为重要林木之一,产木材、炭、染料、栓皮和饲养柞蚕等。雄花排成纤弱的葇荑花序;果为具一种子的坚果,多少为木质、鳞片状的总苞(即壳斗)所包围;
-
中医肿瘤学
中医肿瘤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究肿瘤病因、病机、预防、治疗的临床学科。60年代一些中医或医学科研机构开始寻找抗癌中草药及复方。在中医药与手术、中医药与放化疗法、中医药与免疫疗法相结合,以及证型研究、治则治法研究、药物的筛选与实验研究、药效机理研究、肿瘤的预防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绩。
-
王焘
撰《外台秘要》(《外台秘要方》)40卷,其中除《明堂灸法》一卷专载针灸外,还保存了崔知悌的灸痨法。他不仅对《备急千金要方》、《肘后备急方》之类的著作仔细研究,还对没什么名气,流传也不广泛的著作加以收集,如陈延之的《小品方》、张文仲的《张文仲方》等医著。王焘对于方剂的收载,不仅广引博采,而且精挑细选。
-
卢不远
卢不远即卢复。卢复为明代医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精医学,兼通佛学(大乘),撰述有《芷园臆草》、《医种子》,辑录有《神农本经》等书。其子卢之颐,也是当地名医。他们在医学上都表现了一定佛家思想的影响。
-
本草拾遗
概述:《本草拾遗》为中药著作,唐代陈藏器撰。主要内容:以《神农本经》虽有陶(弘景)苏(敬)补集之说,然遗逸尚多。《本草纲目》评价此书“博极群书,精核物类,订绳误谬,搜罗幽隐…”原书虽佚,但佚文可见于《证类本草》等书中。在线阅读:《证类本草》([宋]唐慎微)全文阅读:/guji/631/zhengleibencao/index.html
-
卢晋公
卢晋公即卢之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其父卢复精医兼通佛学。他推崇《内经》、张仲景,所著《痎疟论疏》,对《黄帝内经素问·疟论》、《刺疟论》等篇发挥较详,取方亦简当。他在医学思想上,表现了受佛学的影响,例如认为神农本经365种药应周天之数,无容去取,便以佛教四数为乘,将其所编本草每药之下,列有四目。
-
伊尹
伊尹为商宰相,名伊,尹是官名,一说名挚。莘(今属山东)人。传说伊尹为奴隶出身,原是有莘氏女的陪嫁厨师,负责鼎俎,以滋味取悦于汤,汤用为“小臣”,后任国政,辅佐汤伐桀。《甲乙经·序》:“伊尹以亚圣之才,撰用神农本草以为汤液。”伊尹甚明本草药性,古代传说其为汤液之祖,著有《汤液本草》云。
-
杂医科
概述:杂医科为元代治疗杂病的医学专科。该科学生除读《黄帝内经素问》、《难经》、《神农本草》外,还要加习《圣济总录》八十三卷及《伤寒论》等。元、明的太医院都将医学分为十三科。明代十三科为:大方脉、小方脉、妇人、疮疡、针灸、眼、口齿、咽喉、伤寒、接骨、金镞、按摩、祝由。
-
素女脉诀
《素女脉诀》脉学著作。即所谓“三世医书”之一。唐·孔颖达《礼记正义》:“三世者,一曰《黄帝针灸》;二曰《神农本草》;三曰《素女脉诀》;又云《夫子脉诀》……”原书已佚,其具体内容,撰人撰年均无可考。
-
扁鹊心书
《扁鹊心书》为书名。南宋·窦材撰。本书主要介绍各家灸法、临床应用、艾灸摄生等。宋·窦材撰于1146年(托名扁鹊所传)。作者以《内经》为医学之根本,故其所论皆本乎《内经》。中卷分述伤寒诸证和杂病;窦氏比较重视灸刺,临床经验丰富,书中还载有中药麻醉法。本书后经清·胡珏参论百余条,1765年由王琦予以重校刊行。
-
田伯良
田伯良清代医家。字捷乡,诏安(今属福建)人。初习举子业,后改攻医学。其时适值西学东渐,田氏以中医医术见长,于沿海地区及各侨埠行医数十年,颇得好评。为发扬国粹,著有《中华古圣医经大全》,内含《内经》、仲景、《神农本草》等医经原文多种,有刊本行于世。
-
侧子
《*辞典》:侧子:出处:《雷公炮炙论》拼音名:C Zǐ别名:即子(《本经》),荝子(《说文》),荝(《太平御览》)。①《吴普本草》:神农、岐伯:有大毒。治风寒湿痹,筋骨挛急,脚气,风疹。②《别录》:主痈肿,风痹历节,腰脚疼冷,寒热鼠瘘,又堕胎。注意:阴虚阳盛及孕妇忌服。《吴普本草》:畏、恶与附子同。
-
箭竹属
中文名箭竹属拼音名jianzhushu拉丁名Fargesia中国植物志09(1):387描述SinarundinariaNakai箭竹属,禾本科,约10余种,大都分布于我国华中、华西各省之山岳地带。圆锥花序开展,其分枝腋间常具小瘤状腺体,并常托以微小之苞片;小穗具柄,含数小花;外稃顶端渐尖或具锥状小尖头,内稃具2脊,顶端2齿裂;雄蕊3,花丝分离;
-
夫子脉诀
《夫子脉诀》为书名。即所渭“三世医书”之一。唐·孔颖达《礼记正义》:“三世者,一曰《黄帝针灸》;二曰《神农本草》;三曰《素女脉诀》,又云《夫子脉诀》……。”成书年代不详,已佚。
-
扁青
《*辞典》:扁青:出处:《本经》拼音名:BiǎnQīnɡ别名:白青(《本经》),碧青(《唐本草》),石青,大青(《纲目》)。治风痰癫痫,惊风,目痛,目翳,创伤,痈肿。主明目,利九窍,耳聋,心下邪气,令人吐,杀诸毒三虫。(《瑞竹堂经验方》化痰丸)②治小儿急惊风:石青一两,天竹黄五钱,牛黄一分。
-
本草学
在日本,一般认为在奈良朝代以前虽从中国传入医方的同时也传入了本草书,但在奈良时代通过遣唐使而将本草学传入日本,则曾是盛行一时的,遂于公元701年开始设置本草教习和药园,中国已经失传的唐代《新修本草》,日本至今,还保存着圣武时代天平3年(731年)的手抄本。
-
保健食品
保健食品是指“表明”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上品药用于人体保健,加之中、下品药按君、臣、佐、使配伍,对症下药以治疗疾病。《神农本草》和《本草纲目》中说:“上药养命以应天,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欲轻身益气,不老延年者,本上经。”(三)毒理学安全性评价报告;(六)产品的样品及其卫生学检验报告;
-
万寿仙书
《万寿仙书》为养生著作。明·罗洪先(达夫)传,清·曹若水增辑。刊于1832年。作者认为:导引术却病于未然,按摩驱病于已至。遂集神农、庄子、孙思邈等养生论述,介绍治心脾肝肾气法、八段锦坐功图诀、诸仙导引法及五禽图等导引按摩方法。
-
历代名医考
《历代名医考》为医史著作。又名《医学源流》、《医原图》。明代熊均(宗立、道轩、勿听子)著。见《勿听子俗解八十一难经》。该书收集伏羲、神农、黄帝、岐伯、雷公、扁鹊、淳于意、张仲景、华佗、王叔和、皇甫谧、孙思邈、韦讯等13位医家的生平事迹及学术思想。
-
卢繇生
卢繇(繇音yáo摇)生即卢之颐。其父卢复精医兼通佛学。他推崇《内经》、张仲景,所著《痎疟论疏》,对《黄帝内经素问·疟论》、《刺疟论》等篇发挥较详,取方亦简当。他在医学思想上,表现了受佛学的影响,例如认为神农本经365种药应周天之数,无容去取,便以佛教四数为乘,将其所编本草每药之下,列有四目。
-
刘安
刘安(前179~前122)为西汉思想家、文学家。封为淮南王。沛郡丰(今江苏丰县)人。好穷格物之理,博览群书,兼通医药。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编《淮南鸿烈》。此书涉及医药者甚多,多以医药理论及知识作为说理依据。“神农尝百草”之说即出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