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学真传
《医学真传》综合性医书。清·高士宗撰述。全书共43篇,阐述病因、病理、诊治要则、用药及辨药大略。作者学验俱中,其理论宗法《内经》、《难经》与《伤寒论》又兼采诸家之长。善于辨别疑似之证,力究疾病原委,治病反对拘泥成方,论述简要切实。现存几种清刻本,上海千顷堂铅印本,又收入《医林指月》中。
-
医林指月
《医林指月》医学丛书。清·王琦辑。刊于1767年。共辑集宋、元、明、清时医著十二种(另附一种)。计有《医学真传》、《质疑录》、《医家心法》、《易氏医案》、《芷园臆草存案》、《伤寒金镜录》、《痎疟论疏》、(附《痎疟疏方》)、《达生篇》、《扁鹊心书》、《本草崇原》、《侣山堂类辨》、《学古诊则》。
-
高世栻
高世栻(shì试)清代医学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后从师于张志聪。张氏撰《本草崇原》,未竟而卒,世栻继之,并曾纂集张志聪所注解的《伤寒论集注》。此外,对《内经》加以注解而成《素问直解》一书(1695年)。晚年有《医学真传》(1699年),是与弟子论学之辑录。尚有《灵枢直解》、《金匮集注》诸书,未见传世。
-
顿呛
《医学真传·咳嗽》:“咳嗽,俗名曰呛,连咳不已,谓之顿呛。”“小儿患此,谓之时行顿呛。”其证一气连呛二三十声,少则十数声,呛则头倾胸曲,甚则手足拘挛,痰从口出,涕泣相随,从膺胸而下应于少腹。《温热经纬》:“咳嗽气逆,连咳十余声,咳至不能转吸者,名顿呛。二冬膏主之。”即百日咳。
-
本草崇原集说
《本草崇原集说》为药物学著作。清·仲学辂撰。章炳森补正。1910年刊行。增补的内容主要选自《本草经读》、《本草经解》、《神农本草经百种录》以及《医学真传》、《侣山堂类辨》等书,均标明出处,附加按语,但未新增药品,此外还对《本草崇原》一书的某些文字进行了删订。现存1910的钱塘仲氏刻本及1927年石印本。
-
脾泻
脾泻病名。即脾泄。又名洞泄(见《医学真传》)。《万病回春·泄泻》:“脾泻者,食后倒饱,泻去即宽,脉细……”吴澄《不居集》谓:“脾泻,腹胀满,泄注,食即呕吐。宜建中汤、理中汤。”参见脾泄、洞泄、泄泻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