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
赫曦
赫曦光明炎盛貌。指火运太过。《素问·五常政大论》:“帝曰:太过何谓?岐伯曰:木曰发生,火曰赫曦。”又:“赫曦之纪,是谓蕃茂。”(张介宾注:“火之太过,是谓赫曦。”)
-
疫痢
《症因脉治》卷四:“长幼相似,沿门合境,一齐发作,下痢脓血,或下纯血,或下黄水,或下紫血水,身热头痛,胸满不食,此疫痢之症也。”《内经》作“肠澼”,《伤寒论》称“下利”、“热利”,《肘后备急方》称“下痢”,《诸病源候论》称为痢病,《备急千金要方》称作“滞下”,后世多称痢疾。
-
鸣显
鸣显显露声色。形容火气,有声而显赫。《素问·五常政大论》:“赫曦之纪……其政动,其令鸣显。”
-
蕃茂
蕃茂草木生长繁盛。《素问·气交变大论》:“南方生热,热生火,其德彰显,其化蕃茂。”《素问·五常政大论》:“赫曦之纪,是谓蕃茂。”
-
敦阜
敦阜厚而高。指土运太过。《素问·五常政大论》:“木曰发生,火曰赫曦,土曰敦阜,金曰坚成,水曰流衍。”王冰注:“敦,厚也;阜,高也。”
-
外感噎隔
《症因脉治》卷二:“外感噎隔之症,向无饮食阻隔,忽尔内热唇焦,饮食不得下咽,下咽噎住不通,或下咽而复吐出,烦热引饮…方用三因麦门冬汤、人参白虎汤,或冲竹沥、芦根汁;《内经》作隔、鬲、膈中、隔塞、鬲咽。《医贯》卷五:“噎膈者,饥欲得食,但噎塞迎逆于咽喉胸膈之间,在胃口之上,未曾入胃即带痰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