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痧
疫痧病名。又名疫喉痧、烂喉(疒丹)痧。相当今之猩红热。《疫痧草》:“疫痧者,疫毒直干肺脏,而喉烂气秽。”治宜养阴清肺为主。详参烂喉(疒丹)痧条。
-
中医预防学
概述:所谓中医预防学,即是指在中医学基本理论指导下,运用各种预防方法以防止疾病发生、发展、传变或复发的一门学科,是祖国医学理论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道家思想的影响下,古代医家十分重视修身养性、调摄情志,以防止身心疾病。此外,其他未病先防或既病防变措施,于这一历史时期的有关著作中亦有散在记载。
-
疫喉
概述:疫喉(pestilentthroat)为病名。火毒炽盛:白喉·火毒炽盛证(diphtheriawithblazingfire-toxinpattern)是指火毒炽盛,以咽痛较剧,声嘶,口臭,咽喉红肿、白膜满布,伴高热口渴、面红、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苔黄,脉洪数等为常见症的白喉证候。治疗:方药治疗:初宜辛凉解表,泄热解毒,滋液养阴等。
-
加减葛根汤
《疫痧草》方之加减葛根汤:组成:葛根、牛蒡子、枳壳、薄荷、豆豉、桔梗、荆芥、防风、蝉蜕、赤芍药、甘草、连翘、栀子。摘录:《医学集成》卷三《医学探骊集》卷三方之加减葛根汤:处方:葛根1两,桂枝3钱,淡豆豉4钱,黄芩4钱(酒洗),麻黄3钱,连翘3钱,滑石4钱,木通3钱,黄柏3钱,甘草1钱。一剂汗出,自汗止矣。
-
苍术反魂香
别名:苍降反魂香处方:苍术、降真香各等分。功能主治:除秽,祛疫。主用法用量:苍降反魂香(《泻疫新论》卷下)。摘录:《说疫全书·疫痧二症合编》卷二《说疫全书 疫痧二症合编》卷二:别名:苍降反魂香组成:苍术、降真香各等分。制备方法:上为末,揉入艾叶内,绵纸捲筒。附注:苍降反魂香(《泻疫新论》卷下)。
-
周述典
周述典清代医家。字徽五。四川永川人。学宗《内经》、《难经》,医术精良,治病多效。著有《疫痧会编注释》。
-
顾绍濂
顾绍濂清代医家。号蕴山。江苏吴县人。著《病机辑要》、《疫痧草》,未见流传。
-
育阴煎
《疫痧草》:方名:育阴煎组成:鲜沙参、玄参、麦冬、原地、丹皮、土贝、元武版、犀角、鳖甲、知母、花粉、金汁。主治:痧透肌燥,舌绛液干,喉烂便闭,脉弦无神。
-
丹痧
丹痧为病名。又名丹疹、烂喉痧、烂喉疳痧、疫痧、疫喉、喉痧。由疫疠之邪从口鼻而入肺胃,初期邪在卫分,继之病邪由表入里,里热炽盛,表现为气血两燔。初起邪尚在表,恶寒无汗者,宜辛温发散,用荆防败毒散;气血两燔者,宜双清气血,用清瘟败毒饮;邪陷心包者,宜清心开窍、解毒息风,用清营汤合神犀丹或紫雪丹之类。
-
程镜宇
程镜宇清代医家。古歙(今安徽歙县)人。以诸生而官盐吏,兼通医学,尤精喉科,于疫毒痧喉证治深有研究,曾就陈耕道《疫痧草》未尽之意引申其说,撰论二十余则,著《痧喉阐义》(1877年刊)。书中集有吴又可、叶天士、朱铁山等治方。
-
葛犀汤
处方:葛根、犀角、牛子、桔梗、连翘、栀子、蝉衣、荆芥、马勃、楂炭、甘中黄。功能主治:烂喉痧,灼热神烦,喉腐,脉弦,痧隐成片,不分颗粒,无汗舌垢者。摘录:《疫痧草》
-
犀豉饮
处方:犀角香豉牛子荆芥连翘栀子马勃大贝蝉衣赤芍桔梗甘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解肌透表。治喉痧。喉烂痧隐,神烦,热盛汗少,舌绛口渴,脉弦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疫痧草》
-
四虎饮
概述:四虎饮为方剂名,出自《疫痧草》方。组成:大黄、黄连、犀角、石膏、知母、玄参、生地黄、青黛。大黄、黄连、犀角、石膏、知母、玄参、生地、青黛、马勃。功能主治:功能清热泻火,凉血解毒。主治烂喉痧,痧点虽透而喉烂极盛,目赤便闭,神烦舌绛,脉象弦数,疫火盛者。用法用量:水煎服。
-
丹疹
又名丹疹、烂喉痧、烂喉疳痧、疫痧、疫喉、喉痧。丹痧属于疫疹,多流行于冬春季节,以二至十岁为多见。由疫疠之邪从口鼻而入肺胃,初期邪在卫分,继之病邪由表入里,里热炽盛,表现为气血两燔。初起邪尚在表,恶寒无汗者,宜辛温发散,用荆防败毒散;邪陷心包者,宜清心开窍、解毒息风,用清营汤合神犀丹或紫雪丹之类。
-
夺命饮
川连石膏犀角羚羊角生地牡丹皮赤芍药鲜沙参青黛马勃浙贝母人中黄连翘玄参功能主治:《疫痧草》方之夺命饮功能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摘录:《疫痧草》《外科医镜》方之夺命饮:组成:当归2钱,白芷2钱,僵蚕2钱(炒),明天麻2钱,蝉蜕2钱,大黄5钱,桃仁20粒,羌活2钱,防风1钱,南星1钱半(制),麻黄5分。
-
犀羚二仙汤
处方:犀角羚羊角鲜沙参鲜生地连翘栀子马勃甘中黄人中白大贝母金银花陈金汁元参生石膏川黄连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滋阴养血。治痧点已透,火灼液亏,喉烂舌绛,脉数弦大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疫痧草》
-
辛凉解散汤
《喉科家训》卷四:组成:薄荷叶、净蝉衣、大力子、焦山栀、大连翘、冬桑叶、淡竹叶、荆芥穗、青防风、象贝母、淡豆豉、生甘草。主治:疫痧初起。用法用量:水煎服。加减:呕,加橘络、竹茹;泻,加葛根;衄,加丹皮。
-
烂喉丹痧
烂喉丹痧·毒燔气营证:烂喉丹痧·毒燔气营证(scarletfeverwithsyndromeoftoxinpervadingbothqiandnutrientphases)是指疫毒燔灼气营,以咽喉红肿糜烂,甚则气道阻塞,声哑气急,丹痧密布,红晕如斑,赤紫成片,壮热,汗多,口渴,烦躁,舌绛干燥,遍起芒刺,状如杨梅,脉细数等为常见症的烂喉丹痧证候。外吹玉钥匙散;
-
六经伤寒辨证
《六经伤寒辨证》为伤寒著作。刊于1873年。蔡氏以分经辨证论述伤寒在临床过程中所表现的各种证候。每一证候采用归纳《伤寒论》原文等形式,介绍诸证的病因、病理和治法:并根据兼症、脉象的不同,对比所述证候的同中之异。后林氏在此基础上汇辑了治疗方剂,并将全书予以补订,增加了有关温病、疫痧、霍乱等证治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