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井
天井穴在手少阳三焦经的位置天井穴在肘部的位置天井穴在肘部的位置天井穴在肘部的位置(肌肉)天井穴在肘部的位置(骨骼)天井穴的取法:以手插腰,于肘尖(尺骨鹰嘴)后上方1寸凹陷处取穴。分布着臂背侧皮神经和桡神经的肌支。五官科疾病:眼睑炎、扁桃腺炎、外眼角红肿、咽喉疼痛。天井配外关、曲池,治臂痿不仁。
-
膈窌
概述:膈窌为经穴别名,即臑会。别名臑髎、臑交、膈窌。皮肤由桡神经的臂后皮神经分布。皮肤→皮下组织→肱三头肌。膈窌穴主治病证:臑会穴主要用于颈项、肩臂疾患等:如瘿气,瘰疬,肩胛肿痛,肩周炎,肘臂屈伸困难,上肢神经麻痹,癫疾,目疾,肩臂痛,上肢痹痛,肩胛疼痛,腋痛,肘难屈伸,瘰疬瘿气,腋下痛等。
-
臑髎
概述:臑髎为经穴别名,即臑会。别名臑髎、臑交、膈窌。皮肤由桡神经的臂后皮神经分布。皮肤→皮下组织→肱三头肌。臑髎穴主治病证:臑会穴主要用于颈项、肩臂疾患等:如瘿气,瘰疬,肩胛肿痛,肩周炎,肘臂屈伸困难,上肢神经麻痹,癫疾,目疾,肩臂痛,上肢痹痛,肩胛疼痛,腋痛,肘难屈伸,瘰疬瘿气,腋下痛等。
-
臑交
概述:臑交为经穴别名,即臑会。别名臑髎、臑交、膈窌。皮肤由桡神经的臂后皮神经分布。皮肤→皮下组织→肱三头肌。臑交穴主治病证:臑会穴主要用于颈项、肩臂疾患等:如瘿气,瘰疬,肩胛肿痛,肩周炎,肘臂屈伸困难,上肢神经麻痹,癫疾,目疾,肩臂痛,上肢痹痛,肩胛疼痛,腋痛,肘难屈伸,瘰疬瘿气,腋下痛等。
-
臑会
臑会穴主要用于颈项、肩臂疾患等:如瘿气,瘰疬,肩胛肿痛,肩周炎,肘臂屈伸困难,上肢神经麻痹,癫疾,目疾,肩臂痛,上肢痹痛,肩胛疼痛,腋痛,肘难屈伸,瘰疬瘿气,腋下痛等。臑会穴位于肩髎与肘尖(尺骨鹰咀)连线上,肩髎直下3寸,当三角肌后缘处。皮肤由桡神经的臂后皮神经分布。皮肤→皮下组织→肱三头肌。
-
天府
天府穴在手太阴肺经中的位置天府穴的位置上肢内侧部经穴——天府的位置天府的位置(手太阴肺经)天府的位置(肌肉)天府穴的位置(骨骼、神经、血管)取穴法:位于臂前区,腋前纹头下3寸,肱二头肌桡侧缘处,坐位或卧位取穴。布有臂外侧皮神经,肌皮神经和头静脉,肱动、静脉肌支。天府配合谷、迎香,治鼻衄。
-
阴舍
如少腹疼痛、小便不利、疝气偏坠、遗精阳痿、阴囊湿疹、崩漏、带下、经闭、舌下肿、心口痛、膝痛不可屈伸等。膝股内侧痛。现代又多用阴谷穴治疗肾炎、尿路感染,阴道炎、阴部瘙痒、子宫出血、癫痫、精神分裂症、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炎等。阴舍穴研究进展:对膀胱功能的影响:针刺阴谷与照海,可引起膀胱收缩。
-
阴谷
皮肤→皮下组织→半腱肌与半膜肌腱之间→腓肠肌内侧头。深层有胫神经肌支和腘动脉的膝上内侧动脉分支分布。如少腹疼痛、小便不利、疝气偏坠、遗精阳痿、阴囊湿疹、崩漏、带下、经闭、舌下肿、心口痛、膝痛不可屈伸等。膝股内侧痛。阴谷穴研究进展:对膀胱功能的影响:针刺阴谷与照海,可引起膀胱收缩。
-
头冲
臂臑主要用于颈项肩臂及眼睛疾患等:如颈项拘急、颈淋巴结核、瘿气、肩臂疼痛、肩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瘰疬、上肢瘫痪、目疾等。坐位或卧位,在腋前皱壁上端下3寸,肱二头肌桡侧缘取穴。布有臂外侧皮神经,肌皮神经和头静脉,肱动、静脉肌支。0.5寸,局部有酸胀感,可向肩部或肘部放散。天府配合谷、迎香,治鼻衄。
-
前臂屈肌起点剥离术
手术名称:前臂屈肌起点剥离术分类:骨科/痉挛性瘫痪手术/上肢痉挛性瘫痪与畸形的手术治疗/肘和腕部屈曲挛缩畸形的手术治疗ICD编码:83.1903概述:前臂屈肌起点剥离术用于肘和腕部屈曲挛缩畸形的治疗。术中注意要点:在切开游离屈肌起点时,注意勿损伤正中神经、尺神经和肘部血管。
-
胸锁乳突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缺损
手术名称:胸锁乳突肌肌皮瓣修复颌面部缺损别名:胸锁乳突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缺损分类:口腔科/颈部带蒂皮瓣面颊部缺损修复术/颈侧皮瓣修复颌面部缺损ICD编码:86.7403概述:胸锁乳突肌肌皮瓣修复颌面部缺损用于颌面部缺损的治疗。3.从肌皮瓣的下端、胸大肌表面连同筋膜分离皮瓣达锁骨上缘。4.保持皮瓣清洁、干燥。
-
胸锁乳突肌肌皮瓣修复颌面部缺损
手术名称:胸锁乳突肌肌皮瓣修复颌面部缺损别名:胸锁乳突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缺损分类:口腔科/颈部带蒂皮瓣面颊部缺损修复术/颈侧皮瓣修复颌面部缺损ICD编码:86.7403概述:胸锁乳突肌肌皮瓣修复颌面部缺损用于颌面部缺损的治疗。3.从肌皮瓣的下端、胸大肌表面连同筋膜分离皮瓣达锁骨上缘。4.保持皮瓣清洁、干燥。
-
肩髎
肩髎穴主要用于肩、臂疾患等:如肩胛肌痉挛或麻痹,肩重不举,肩周炎,中风偏瘫,臂痛,肩臂痛,上肢麻痹,上肢瘫痪,肩重不能举,荨麻疹,脑血管后遗症,胸膜炎,肋间神经痛等。经旋肱后动、静脉及腋神经等形成的血管神经和肱骨外科颈之间。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三角肌→小圆肌→大圆肌→背阔肌腱。向下斜刺2~
-
大赫
大赫穴主治肝肾,前阴部等疾患:如少腹急痛,虚劳失精,阴上缩,茎中痛,女子赤白带下,阴挺,遗精,带下,月经不调,痛经,泄泻,少腹痛,阳痿,疝气,现代又多用大赫穴治疗精液缺乏症,精索神经痛,性机能障碍,慢性阴道炎,膀胱炎,早泄,睾丸炎,盆腔炎等。取大赫穴,配中极、血海,于两次月经中间开始针刺,每日1次。
-
中渎
《医学纲目》作中犊。中渎穴主治腰腿疾患:如腰胯疼痛,下肢痿痹,腰膝酸痛,筋痹不仁,半身不遂,脚气,下肢痿痹麻木,现代又用中渎穴治疗坐骨神经痛,膝关节炎,腓肠肌痉挛等。中渎穴位于大腿外侧,胭横纹上5寸,当股外侧肌与股二头肌之间;或于风市穴直下2寸取穴。《针灸大成》:痿,针中渎、环跳,灸足三里、肺俞。
-
中犊
概述:中犊为经穴别名,即中渎。中渎穴位于大腿外侧,胭横纹上5寸,当股外侧肌与股二头肌之间;中犊穴主治病证:中渎穴主治腰腿疾患:如腰胯疼痛,下肢痿痹,腰膝酸痛,筋痹不仁,半身不遂,脚气,下肢痿痹麻木,现代又用中渎穴治疗坐骨神经痛,膝关节炎,腓肠肌痉挛等。中渎配风市、阴市、阳陵泉,治下肢外侧冷麻、疼痛。
-
阴关
承扶穴主治腰腿部疾患:如腰腿疼痛,下肢痿痹,痔疮出血,小便不利,大便秘结,腰骶臀股部疼痛,痔疾,腰腿痛,现代又多用承扶穴治疗腰背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小儿麻痹后遗症,腰部疼痛,骶部疼痛,臀部疼痛,股部疼痛,大便难,下肢麻痹或瘫痪,腰骶神经根炎,下肢瘫痪,便秘,痔疮,尿潴留,臀部炎症等。
-
肓输
肓,指肓膜。为第十肋间神经分布处。肓输穴主治病证:肓俞穴主治胃肠,二阴等疾患:如腹部胀满,肠鸣切痛,黄疸,泄泻,大便干燥,疝气,五淋,腹痛,腹胀,呕吐,便秘,疝痛,小便淋沥,月经不调,腰脊痛,现代又多用肓俞穴治疗胃痉挛,肠疝痛,习惯性便秘,肠炎,痢疾,胃痉挛,肠麻痹,尿道炎,膀胱炎,角膜炎等。
-
肓腧
肓,指肓膜。为第十肋间神经分布处。肓腧穴主治病证:肓俞穴主治胃肠,二阴等疾患:如腹部胀满,肠鸣切痛,黄疸,泄泻,大便干燥,疝气,五淋,腹痛,腹胀,呕吐,便秘,疝痛,小便淋沥,月经不调,腰脊痛,现代又多用肓俞穴治疗胃痉挛,肠疝痛,习惯性便秘,肠炎,痢疾,胃痉挛,肠麻痹,尿道炎,膀胱炎,角膜炎等。
-
气穴
气穴穴主治病证:气穴主治肝肾,胎产,少腹部等疾患:如子宫虚寒,月经不调,经闭,经痛,崩漏,带下,不孕,堕胎腹痛,小便不利,泄痢不止,奔豚,胁痛,腰脊痛,泄泻,痛经,腹泻,现代又多用气穴治疗肾炎,膀胱麻痹,性机能障碍,子宫脱垂,肠绞痛,尿路感染,遗精,阳痿,阴茎痛,肾炎,角膜炎等。
-
子户
概述:子户:1.经穴别名;气穴主治肝肾,胎产,少腹部等疾患:如子宫虚寒,月经不调,经闭,经痛,崩漏,带下,不孕,堕胎腹痛,小便不利,泄痢不止,奔豚,胁痛,腰脊痛,泄泻,痛经,腹泻,现代又多用气穴治疗肾炎,膀胱麻痹,性机能障碍,子宫脱垂,肠绞痛,尿路感染,遗精,阳痿,阴茎痛,肾炎,角膜炎等。
-
肓俞
肓俞穴主治胃肠,二阴等疾患:如腹部胀满,肠鸣切痛,黄疸,泄泻,大便干燥,疝气,五淋,腹痛,腹胀,呕吐,便秘,疝痛,小便淋沥,月经不调,腰脊痛,现代又多用肓俞穴治疗胃痉挛,肠疝痛,习惯性便秘,肠炎,痢疾,胃痉挛,肠麻痹,尿道炎,膀胱炎,角膜炎等。深层有第10肋间神经肌支和腹壁上,下动脉分支分布。
-
曲垣
概述:曲垣为经穴名(qūyuánSI13)。正坐取穴。分布着第二胸神经后支外侧支,副神经,深层为肩胛上神经肌支。主治病症:曲垣穴主治肩胛部疼痛,拘挛,肩背疼痛,颈项强急,冈上肌腱炎,肩关节周围炎,肩胛痛,肩周炎,偏瘫,肩胛拘急痛闷,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疾病,呼吸困难等。曲垣穴配秉风、天宗、曲池治偏瘫。
-
髓府
概述:髓府为经穴别名,即四满。四满穴位于腹正中线脐下2寸、旁开0.5寸处(《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布有第十一肋间神经,并有腹壁下动、静脉的肌支通过。四满穴主治肝肾、前阴及少腹部等疾患,如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带下、不孕、漏胎、遗精白浊、小便失禁、气攻两胁、疝瘕积聚、腹痛泄泻、臌胀等。
-
髓海
别名髓府、髓中。布有第十一肋间神经,并有腹壁下动、静脉的肌支通过。四满指肠澼切痛、积聚、脐中切痛、恶血瘀痛,针之有散瘀消胀之效,有理气导疝、调经种子之功。四满穴主治肝肾、前阴及少腹部等疾患,如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带下、不孕、漏胎、遗精白浊、小便失禁、气攻两胁、疝瘕积聚、腹痛泄泻、臌胀等。
-
四满
别名髓府、髓中。布有第十一肋间神经,并有腹壁下动、静脉的肌支通过。四满指肠澼切痛、积聚、脐中切痛、恶血瘀痛,针之有散瘀消胀之效,有理气导疝、调经种子之功。四满穴主治肝肾、前阴及少腹部等疾患,如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带下、不孕、漏胎、遗精白浊、小便失禁、气攻两胁、疝瘕积聚、腹痛泄泻、臌胀等。
-
中泉
主治胸闷,胃痛,吐血,心胸疼痛,胸中气满不得卧,肺胀满膨膨然,目中白翳,掌中热,胃气上逆,腹中诸气痛,腹中气痛,癔病,中风,咳嗽,气喘,唾血,腹痛,腹胀,腰痛,头痛,急慢惊风,泄泻等症,并能发汗祛风热,现代又用中泉穴治疗脑充血,角膜白翳,胃痉挛,肠疝痛,腕关节炎,前臂诸肌痉挛,前臂诸肌麻痹等。
-
手下廉
下廉在手阳明大肠经中的位置下廉穴的位置下廉穴的位置(手阳明大肠经)下廉穴的位置(肌肉)下廉穴的位置(骨骼)取法:侧腕屈肘,在阳溪与曲池的连线上,曲池下4寸处取穴。针在皮神经前方经皮下筋膜穿前臂筋膜,在桡侧腕长伸肌腱的背侧,经过桡侧腕短伸肌腱,进入旋后肌。肘臂痛,半身不遂,落枕;
-
一窝风
一窝风穴主治病证:一窝风穴主治心痛,胸中气满不得卧,肺胀满膨膨然,胸闷,胃气上逆,胃痛,吐血,唾血,腹中诸气痛,目中白翳,掌中热,癔病,中风,脑充血、角膜白翳,胃痉挛,肠疝痛,腕关节炎,前臂诸肌痉挛,前臂诸肌麻痹,腰痛,腹痛,头痛,急慢惊风,泄泻等,并能发汗祛风热。中泉穴主治胸闷、胃痛、吐血。
-
池泉
概述:池泉为经外奇穴别名,即中泉。主治心胸疼痛,胸闷,胃痛,吐血,心痛,胸中气满不得卧,肺胀满膨膨然,目中白翳,掌中热,胃气上逆,唾血,腹胀,腹中诸气痛,癔病,中风,咳嗽,气喘,唾血,腰痛,现代又用中泉穴治疗脑充血,角膜白翳,胃痉挛,肠疝痛,腕关节炎,前臂诸肌痉挛,前臂诸肌麻痹等。灸法:艾炷灸3~
-
手上廉
概述:手上廉为经穴别名。上廉在手阳明大肠经中的位置上廉穴的位置上廉穴的位置(手阳明大肠经)上廉穴的位置(肌肉)上廉穴的位置(骨骼)取法:侧腕屈肘,在阳溪与曲池的连线上,曲池下3寸处取穴。皮肤由前臂外侧皮神经分布。针由皮肤,经皮下筋膜穿前臂筋膜以后,入桡侧腕短伸肌,再进旋后肌,直抵桡骨后方的拇长展肌。
-
胞门
概述:胞门:1.经穴别名;关:关藏;气穴主治肝肾,胎产,少腹部等疾患:如子宫虚寒,月经不调,经闭,经痛,崩漏,带下,不孕,堕胎腹痛,小便不利,泄痢不止,奔豚,胁痛,腰脊痛,泄泻,痛经,腹泻,现代又多用气穴治疗肾炎,膀胱麻痹,性机能障碍,子宫脱垂,肠绞痛,尿路感染,遗精,阳痿,阴茎痛,肾炎,角膜炎等。
-
咀嚼肌
咀嚼肌是上提下颌骨、使口闭合的一组头肌。咬肌位于下颌角的外面,起于颧弓下缘及内面,止于下颌角和下颌支外面,由三叉神经支配,作用是上提下颌骨。颌面部肌肉可分为咀嚼肌及表情肌两类。咀嚼肌又分为升颌肌群和降颌肌群两组。作用:咬肌、颞肌、翼内肌为闭口肌,能上提下颌骨,使上、下颌牙齿互相咬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