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
漏谷
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隐神经和大隐静脉分布;漏谷穴主治腹胀、肠鸣、腰膝厥冷、小便不利、遗精、下肢痿痹。漏谷主治脾胃、肝肾、少腹等疾患:如脘腹胀满、肠鸣切痛、泄泻、赤白痢、饮食不化、小便不利、遗精、疝气、少腹疼痛、下肢湿痹、足胫肿痛等。漏谷配阴陵泉、三阴交,有温经通络除湿的作用,治下肢重病。
-
阴经
概述:阴经:1.阴脉;(有大隐静脉,胫后动、静脉。漏谷穴主治腹胀、肠鸣、腰膝厥冷、小便不利、遗精、下肢痿痹。漏谷主治脾胃、肝肾、少腹等疾患:如脘腹胀满、肠鸣切痛、泄泻、赤白痢、饮食不化、小便不利、遗精、疝气、少腹疼痛、下肢湿痹、足胫肿痛等。漏谷配阴陵泉、三阴交,有温经通络除湿的作用,治下肢重病。
-
太阴络
本穴外表部位与足阳明络穴“丰隆”部位相对,或与足阳明经有所沟通,故名“太阴络”。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隐神经和大隐静脉分布;漏谷主治脾胃、肝肾、少腹等疾患:如脘腹胀满、肠鸣切痛、泄泻、赤白痢、饮食不化、小便不利、遗精、疝气、少腹疼痛、下肢湿痹、足胫肿痛等。下肢痿痹,膝踝肿痛,脚气。
-
太阴胳
太阴胳为经穴别名。漏谷为经穴名(LòugǔSP7)。漏:漏下;有健脾化湿、理气宣痹的作用。主治脾胃、肝肾、少腹等疾患,如脘腹胀满、肠鸣切痛、泄泻、赤白痢、饮食不化、小便不利、遗精、疝气、少腹疼痛、下肢湿痹、足胫肿痛等。现代又多用以治疗消化不良、细菌性痢疾、尿路感染、功能性子宫出血、癔病、脚气等。
-
足太阴脾经穴
足太阴脾经穴指属于足太阴脾经的经穴。据《针灸甲乙经》及《医宗金鉴》等书载,计有:隐白、大都、太白、公孙、商丘、三阴交、漏谷、地机、阴陵泉、血海、箕门、冲门、府舍、腹结、大横、腹哀、食窦、天溪、胸乡、周荣、大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