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肺阴虚
概述:肺阴虚(deficiencyoflungyin)为证候名。病因病机:多由久病体弱,发汗太过,或邪热耗损肺阴所致。症状:临床表现既有肺虚,亦有阴虚之证。症见干咳少痰,潮热盗汗,两颧潮红,手足心热,咽燥音哑,舌红干,少苔,脉细数。治宜滋阴润燥,咯血者须清络保阴。针灸常取尺泽、肺俞、太溪、复溜等穴。
-
阴虚证
病因病机:阴虚证多由真阴虚衰或热病伤阴,或久病耗伤阴液所致。关于心阴虚、肺阴虚、肝阴虚、肾阴虚:心阴虚:心阴虚(syndromeofdeficiencyofheartyin)为证候名。是指肾阴亏虚,虚热内生,以腰膝酸软而痛,眩晕耳鸣,齿松发脱,五心烦热,潮热颧红,男子遗精,女子经少或闭经,舌红少苔,脉细数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
肺火
肺火肺中火邪。有虚火实火之分。肺阴虚而生火为虚火,肺热盛极化火则为实火。参肺阴虚、肺实热条。
-
嗌干
《黄帝内经素问·热论》:“太阴脉布胃中络于嗌,故腹满而嗌干。”《伤寒论·辨少阳病脉证并治论》:“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症状:患者咽喉干燥而兼潮热,唇红颧赤,腰膝酸软,脉细数等。治法:治宜滋阴降火。方药治疗:可选用生脉散、养阴清肺汤等加生地、熟地、百合、麦冬等。
-
虚火乳蛾
辨证分析本病以脏腑虚损,虚火上炎为主要病因病理。脏腑虚损以肺阴虚、肾阴虚为多。如喉核表面有烙后的白膜,应轻轻刮去再烙,一般隔天烙1次,共需烙10—20次。2、饮食疗法(1)蜜饯油甘子:以新鲜油甘子(又称余甘子,为大戟科油甘子的果实,洗净晾干,放入蜂蜜中泡浸l周后即可食用,每次食10—15枚。
-
咽干
《黄帝内经素问·热论》:“太阴脉布胃中络于嗌,故腹满而嗌干。”《伤寒论·辨少阳病脉证并治论》:“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症状:患者咽喉干燥而兼潮热,唇红颧赤,腰膝酸软,脉细数等。治法:治宜滋阴降火。方药治疗:可选用生脉散、养阴清肺汤等加生地、熟地、百合、麦冬等。
-
滋补肾阴
滋补肾阴为治法。参补阴、强阴:补阴又称滋阴、育阴、养阴、益阴、强阴。是治疗阴虚证的方法。如心阴虚表现为心悸、健忘、失眠多梦,舌质嫩红、苔少,脉细弱而数等症,用补心丹;肺阴虚表现为咳呛气逆、痰少质粘、痰中带血、午后低热、颧红、夜间盗汗、虚烦不眠、口干咽燥或音哑,舌红少苔、脉细数等症,用百合固金汤;
-
目赤
出《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等篇。‘《张氏医通》卷八:“目赤有三:一曰风助火郁于上;一般因于风火邪毒入侵者,多见目赤肿痛;肝热上攻者,多见白睛红赤,或抱 红甚;肝肺阴虚者,多见白睛淡红,视物昏朦。目的是了解发病的原因,是属外感六淫、内伤七情、劳倦饮食及外伤中的何种因素。
-
金破不鸣
患者肺气肺阴虚损,津亏失润而声哑,甚或失音。金破不鸣的病因病机:肺主气,在五行中属金,肾主纳气,二脏均与发声有关,若肺肾阴亏,阴无以化气,而气不足,发音不出。《景岳全书·杂证谟》卷二十八:“声由气而发,肺病则气夺,此气为声音之户也。方药:可用左归饮、六味地黄汤、生脉散等加减治疗。
-
肺肾相生
肺肾相生又称金水相生。肾阴为一身阴液之根本,故肾阴亦可上济于肺以滋养肺阴。例如人体的水液代谢,肾脉上连于肺,肺为水之上源,上靠肺的通调,中靠脾的运化,下靠肾的开合,一脏失职,即生水肿。肺司呼吸,肾主纳气。肾虚不能纳气则上见喘促短气。从病理关系言,肺气足,则精气下输于肾,肺气虚则肾气亦虚。
-
肺肾同治
肺肾同治是一种同时治疗肺阴虚和肾阴虚的方法。症见咳嗽气逆、咳血、音哑、骨蒸潮热、口干、盗汗、遗精、腰酸腿软、身体消瘦、舌红苔少、脉细数等。针灸常选肺俞、太渊、肾俞、复溜(或太溪)等穴,针用补法。治宜滋补肺肾之阴。用沙参、天冬、麦冬、玉竹、百合、生地、熟地、女贞子、枸杞子、旱莲草、龟板等药物。
-
无花果荸荠瘦肉汤
概述:无花果荸荠瘦肉汤以猪瘦肉、无花果、荸荠等为主要原料,具有清热化痰,利咽止咳的功效,适用于肺阴虚、有热、咳嗽者。做法:将无花果、荸荠(去皮)洗净,切片,猪瘦肉洗净切片。将各用料放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煮2小时,调味即可。用法:随量饮汤食肉。出处:《医疗保健汤茶谱》
-
洋参保肺颗粒
洋参保肺颗粒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洋参保肺颗粒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滋阴补肺,止咳定喘。用于肺阴虚引起的久嗽咳喘、干咳少痰及口燥咽干,睡卧不安。外感初期,感冒咳嗽患者及痰热壅盛,痰多咳嗽者禁服。8.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
白睛红赤
白睛红赤多见于风热侵于白睛表层的疾患。‘《张氏医通》卷八:“目赤有三:一曰风助火郁于上;一般因于风火邪毒入侵者,多见目赤肿痛;目的是了解发病的原因,是属外感六淫、内伤七情、劳倦饮食及外伤中的何种因素。《圣济总录》卷一百零五:“飞血者,谓赤脉散于白睛之上是也。常见于风火眼、火疳等多种眼病。
-
滋肺润肠
滋肺润肠为治法。指用具有滋阴养肺润肠作用的方药,治疗肺阴虚肠燥证的治法。
-
白睛混赤
定义:白睛混赤(turbidreddeningofwhiteoftheeye;‘《张氏医通》卷八:“目赤有三:一曰风助火郁于上;一般因于风火邪毒入侵者,多见目赤肿痛;肝热上攻者,多见白睛红赤,或抱 红甚;肝肺阴虚者,多见白睛淡红,视物昏朦。目的是了解发病的原因,是属外感六淫、内伤七情、劳倦饮食及外伤中的何种因素。
-
室女经闭成劳
室女经闭成劳病证名。未婚女子,由于忧思积虑,损伤心脾气血,以致经闭不通,常可出现诸虚劳损症状。如心伤则血逆竭,故神色败,经水先闭;脾虚则食少,肺阴虚而咳嗽,继之肾肝失养,发为多怒而毛发枯焦,筋骨痿弱等。治当益阴血,制虚火,切忌用凉血行血之药。宜先用柏子仁丸、泽兰叶汤等,并随兼证而作相应加减。
-
肺虚腹胀
肺虚腹胀证名。见《症因脉治》卷三。有肺阳虚、肺阴虚之别。肺经阳虚,腹胀时胀时退,面色惨白,气弱不振,二便清利;肺经阴虚,肌肉消瘦,咳嗽面红,多汗骨蒸。由肺虚治节无权,气道涩滞所致。治宜补肺为主,选用补肺人参散。补中益气汤、人参固本丸、生脉散、人参平肺散等方。
-
肺肾两虚
肺肾两虚泛指肺肾两脏同时出现的虚症。肺肾气虚可见喘咳、气短、自汗、畏寒、肢冷,或见浮肿。肺肾同治是一种同时治疗肺阴虚和肾阴虚的方法。症见咳嗽气逆、咳血、音哑、骨蒸潮热、口干、盗汗、遗精、腰酸腿软、身体消瘦、舌红苔少、脉细数等。针灸常选肺俞、太渊、肾俞、复溜(或太溪)等穴,针用补法。
-
赤眼
见《备急千金要方》卷六上。指白睛赤候风火眼。《秘传证治要诀》卷十:“赤眼有数种:气毒赤者,热壅赤者,有时眼赤者,无非血壅肝经所主。”‘《张氏医通》卷八:“目赤有三:一曰风助火郁于上;肝热上攻者,多见白睛红赤,或抱 红甚;目的是了解发病的原因,是属外感六淫、内伤七情、劳倦饮食及外伤中的何种因素。
-
龙头七2
龙头七2此药为百合科植物卷叶黄精(PPolygonatumcirrhifolium)的根茎。花梗从叶腋抽出,一个总花梗通常生花2~4朵,开花时,谈紫色的花低垂,配上卷叶,整个植株分外娇艳可爱。分布于神农架林区各地。该药具补脾润肺、养阴润肺的功效。用于脾气不足、食少倦怠、肺阴虚损、咽干咳嗽、消渴、便秘、劳伤力乏等。
-
黑参丸
齐强方:黑参丸:处方:玄参,生地,寸冬各等份功能主治:养肺润燥。主肺阴虚不荣于鼻。摘录:齐强方《御药院方》卷九:黑参丸:处方:黑参1两,天门冬(去心,焙)1两,麦门冬(去心,炒)1两。用法用量:每服1丸,以绵裹,噙化咽津。主治:白痢。一方治热痢有血,水煎服。制备方法:上为末,滴水为丸,如梧桐子大。
-
养阴
如心阴虚表现为心悸、健忘、失眠、多梦、舌质嫩红、苔少,脉细弱而数等症,针灸常选神门、心俞、三阴交、肾俞、太溪(或复溜)等穴,针用补法。肺阴虚表现为咳呛气逆、痰少质黏、痰中带血、午后低热、颧红、夜间盗汗、虚烦不眠、口干咽燥或音哑、舌红少苔、脉细数等,针灸常选肺俞、太渊、三阴交、复溜等穴,针用补法。
-
清肺补阴汤
《证因方论集要》卷一:方名:清肺补阴汤组成:天冬、麦冬、桑白皮、贝母、枇杷叶、地骨皮、五味子、白芍(炒)、鳖甲、苏子、车前子。天、麦二冬清心保肺,桑皮、地骨能泻肺热,贝母润燥,五味收阴,枇杷叶、苏子治火上逆,可降肺气,白芍和脾,鳖甲制肝,车前子甘能益脾,脾气散精,上输于肺,则肺气清肃矣。
-
本事鳖甲丸
概述:《本事鳖甲丸》为方剂名,出自《杂病源流犀烛·脏腑门》卷一方。组成:鳖甲、五味子、地骨皮。制法:上药为末,炼蜜为丸。用法用量:食前盐汤送下。功能主治:主治久咳肺阴虚者。
-
清补
清补补法之一。用甘润生津益气药,治疗阴虚气弱的方法。如肺阴虚用沙参麦冬汤;久病体虚,身有余热,用生脉散、益胃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