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治病必求于本
治病必求于本为治则之一。如头痛一症,可由多种原因引起,感受外邪、气血不足、痰湿、瘀血、肝阳上亢等原因都可引起头痛。因而,在治疗上就不能简单地采取止痛一法来治疗,而应通过全面综合分析,找出头痛的原因,然后分别给予解表、益气养血、燥湿化痰、活血化瘀、平肝潜阳等法。出《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
治病
治病即治疗疾病。包括治已病和治未病。采用各种医疗措施消除疾病,使病人恢复并保持心身健康。《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治病必求于本。”《素问·移精变气论》:“今世治病,毒药治其内,针石治其外。”
-
缓则治本
缓则治本为治则。因为治疾病发生的本原,则标的症状自愈,亦即治病必求于本。例如阴虚发热的疾病,则阴虚是本,发热(包括五心烦热、失眠盗汗等兼症)为标,治当养阴以退热。又如脾虚泄泻,脾虚是本,腹泻是标,若腹泻次数不太多,在治疗上就应健脾益气以治本,脾气健旺,运化功能正常,腹泻就会自然消失。
-
疮疡内消法
疮疡内消法疮疡内治法中“消、托、补”三大法则之一。《外科精义》卷上:“《内经》谓治病必求于本,盖疮疽本乎中热之郁结不通也,其风邪寒气所聚也,治之宜温热之剂和血令内消也”,“夫痈疽丹肿,结核瘰疬,初觉有之,即用内消之法”。
-
健中妙香散
组成:黄芪30g,太子参12g,淮山药30g,莪术6g,甘松5g,木香5g,蒲公英20g,炙乌贼骨30g,茯苓12g,甘草5g。方解:慢性胃炎、胃溃疡属中医学“胃脘痛”、“嘈杂”、“泛酸”等范畴,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方中重用黄芪益气扶正,辅以太子参、山药、茯苓、甘草培中健脾;莪术乃血中气药,功能行气破瘀;
-
阴阳
“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反之,阴阳失衡,一方偏盛或偏衰则是疾病产生的根本原因,阴盛则寒,阳盛则热。阴阳学说贯穿于中医学的脏象、经络、病因、病机、诊法、治则、药理等各个方面,是一种朴素的辨证思想和说理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