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天之本
后天之本指脾胃。脾胃具有从外界摄取养料的功能,人体出生后的生长发育和维持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能量,要靠脾胃之气吸收水谷精微以滋养供给,故脾胃被称为后天之本。《医宗必读》:“谷入于胃,洒陈于六府而气至,和调于五藏而血生,而人以资为生者也。
-
脾主后天
脾主后天是指人体出生后的营养、发育主要是依靠脾(胃)的消化吸收和运输水谷精微,故称。脾主后天与肾主先天相对而言。《医宗必读》:“一有此身,必资谷气,谷入于胃,洒陈于六腑而气至,和调于五脏而血生,而人资以为生者也,故曰后天之本在脾。”所以说,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
补中益气
补中益气为治法。又称补脾益气。指用具有补气健脾和胃作用的方药,治疗脾胃气虚证的治法。补中益气是补气的基本方法。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营卫之源,健脾即能加强其化源,达到补气目的。常用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等。针灸常选脾俞、胃俞、中脘、气海、足三里、章门等穴。针用补法。
-
生长迟缓
概述:生长迟缓是指由于膳食的蛋白质或能量、维生素、矿物质摄入不足等原因,导致身高低于筛查标准的年龄别身高界值范围,属长期性营养不良。5岁儿童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儿童身高2个标准差,6~肾藏精,主骨,生髓,为先天之本,肾主骨的功能,直接关乎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肾有赖后天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的充养。
-
开胃
参见醒脾、消食导滞、补脾益气:醒脾为治法,指用芳香健脾药健运脾气以治疗脾为湿困,运化无力的病证。适用于食积停滞、胸脘痞满、腹胀时痛、嗳腐吞酸、恶食,或大便泄泻,苔厚腻而黄,脉滑,用保和丸。是补气的基本方法。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营卫之源,健脾即能加强其化源,达到补气目的。常用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等。
-
阴中之太阴
《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阴中之太阴,肾也。”其主要生理功能是藏精、主生长发育和生殖、主水和主纳气,并与骨、髓、耳密切相关。功能:《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脏象论》:“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又寄藏命门之火,为元阴、元阳之脏,故有“水火之脏”、“阴阳之宅”之称。其背俞为肾俞,募穴为京门。
-
补脾益气
补脾益气为治法。又称补中益气。指用具有补气健脾作用的方药,治疗脾气虚证的治法。补脾益气是补气的基本方法。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营卫之源,健脾即能加强其化源,达到补气目的。常用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等。针灸常选脾俞、胃俞、中脘、气海、足三里、章门等穴。针用补法。
-
更衣丸
《先醒斋医学广笔记》卷一:更衣丸:别名:朱砂芦荟丸(《医略六书》卷十八)。备注:方中芦荟苦寒,泻下通便,兼清肝火,朱砂甘寒生津,宁心安神。因芦荟气味秽恶,故用好酒少许以辟秽和胃。各家论述:芦荟,木之脂也,味苦性寒,阳明、厥阴药也,专能泄热降火,润燥通肠,而以麦冬之寒滑多脂者助之,其便有不立通者乎?
-
益气养血法
定义:益气养血法(replenishingqiandnourishingb100d)是指用具有补养气血作用的方药,治疗气血虚弱所致各种眼病的治法。如眼胞重坠、久视眼胀、黑睛陷翳日久不愈;由于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故补气养血时,常要兼顾脾胃。如属虚实夹杂,则可攻补兼施或先攻后补、先补后攻。
-
阴中之至阴
谓以腹背二者分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肝、脾、肾三脏具在于腹,如以三脏分阴阳,则肾为阴中之阴,肝为阴中之阳,脾为阴中之至阴。脾主运化水湿,对体内水分的输布有重大影响,如脾气虚弱,失却运化水湿的能力,即会导致水肿的发生。《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其背俞为脾俞,募穴为章门。
-
阴阳之宅
其主要生理功能是藏精、主生长发育和生殖、主水和主纳气,并与骨、髓、耳密切相关。功能:《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脏象论》:“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难经·四难》:“呼出心与肺,吸入肾与肝。”又寄藏命门之火,为元阴、元阳之脏,故有“水火之脏”、“阴阳之宅”之称。其背俞为肾俞,募穴为京门。
-
脾阴虚
脾阴虚为病机。指脾阴亏虚,失于濡养,散精不足,运化失常的病理变化。脾胃为后天之本,人体各部的濡养,有赖脾气散精输布。若胃阴虚,或脾虚不运,阳损及阴,或饮食营养不足,均可使脾气散精无源而致本证。临床表现多有胃阴虚症状,并见饥不欲食,肌肉消瘦,体倦乏力等。多见于各类营养不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