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饮膳正要
概述:《饮膳正要》为中医营养学著作。元代忽思慧编撰。主要内容:本书内容可分为三部分:一是养生避忌,妊娠、乳母食忌,饮酒避忌,四时所宜,五味偏走及食物利害、相反,中毒等食养基础理论;二是聚珍异馔、诸般汤煎的宫庭饮食谱153种与食疗方61种,以及所谓神仙服饵方法24则;现存刻本:元刻本已佚。
-
忽思慧
忽思慧为元代营养学家。撰《饮膳正要》。《饮膳正要》全文在线阅读:http://zhongyiguji.21tcm.com/10/yinshanzhengyao/index.shtml
-
甘露儿
概述:甘露儿为中药名,出自《救荒本草》,为《饮膳正要》记载的甘露子之别名。别名:地蚕、草石蚕、甘露儿、宝塔菜、土虫草、地牯牛草。功能主治:功在益肾润肺,滋阴除热。主治肺结核咳嗽,咯血,盗汗,肺虚气喘,病后身体虚羸,小儿疳积。运用:全草能清肺解表,治风热感冒。化学成分:全草含水苏碱、胆碱、水苏糖等。
-
地牯牛草
概述:地牯牛草为中药名,出自《贵州草药》,为《饮膳正要》记载的甘露子之别名。别名:地蚕、草石蚕、甘露儿、宝塔菜、土虫草、地牯牛草。功能主治:功在益肾润肺,滋阴除热。主治肺结核咳嗽,咯血,盗汗,肺虚气喘,病后身体虚羸,小儿疳积。全草能清肺解表,治风热感冒。化学成分:全草含水苏碱、胆碱、水苏糖等。
-
红米
概述:红米为中药名,出自《药材资料汇编》,即《饮膳正要》记载的红曲的别名。来源及产地:曲霉科真菌紫色红曲霉MonascuspurpureusWent寄生在粳米上而成的红曲米。主产福建、广东。性味归经:甘,微温。入肝、脾、大肠经。功能主治:功在活血化瘀,健脾消食。主治产后恶露不净,瘀滞腹痛,跌打损伤,食积饱胀,赤白痢。
-
青风内障·痰湿内停证
定义:青风内障·痰湿内停证(bluewindglaucomawithpatternofphlegm-dampnessinternalretention)是指痰湿内停,以头痛昏蒙或头目眩晕,眼胀时作,目珠渐硬,胸闷恶心,食少痰多,舌淡红,苔白腻,脉弦或滑为常见症的青风内障证候。治疗:饮食疗法:治法:青风内障·痰湿内停证治宜健脾和胃,利水渗湿。
-
阿菜汤
处方羊肉1脚子(卸成事件),草果5个,良姜2钱。功能主治补中益气。主用法用量上药同熬成汤,滤净,下羊肝酱同取清汁,入胡椒5钱。另羊肉切片,羊尾子1个,羊舌1个,羊腰子1付,各切甲叶,蘑菇2两,白菜一同下清汁、盐、醋调和。摘录《饮膳正要》卷一
-
白羊肾羹
《饮膳正要》卷二:白羊肾羹:处方:白羊肾2具(切作片),肉苁蓉1两(酒浸,切),羊脂4两(切作片),胡椒2钱,陈皮1钱(去白),荜茇2钱,草果2钱。功能主治:虚劳,阳道衰败,腰膝无力。摘录:《饮膳正要》卷二《圣济总录》卷一八九:组成:白羊肾1对(去脂膜,切),肉苁蓉(酒浸,细切)1两。
-
鹁鸽羹
处方:白鹁鸽1只(切作大片)。功能主治:消渴,饮水无度。用法用量:上用土苏一同煮熟,空腹食之。摘录:《饮膳正要》卷二
-
春盘面
处方:白面6斤(切细面),羊肉2脚子(煮熟,切条道乞马),羊肚1个,肺1个(煮熟切),鸡子5个(煎作饼,裁旛),生姜4两(切),韭黄半斤,蘑菇4两,合子菜、蓼芽胭脂。功能主治:补中益气。主用法用量:方中后三味药用量原缺。摘录:《饮膳正要》卷一
-
瓠子汤
处方:羊肉1脚子(卸成事件),草果5个。功能主治:利水道。用法用量:上件同熬成汤,滤净,用瓠子6个,去瓤皮,切掠,熟羊肉切片,生姜汁半合,白面2两,作面丝同炒,葱、盐、醋调和。摘录:《饮膳正要》卷一
-
荤素羹
处方:羊肉1脚子(卸成事件),草果5个,回回豆子半斤(捣碎,去皮)。功能主治:补中益气。主用法用量:上药同熬成汤,滤净,豆粉3斤,作片粉,精羊肉切条道乞马,山药1斤,糟姜2块,瓜齑1块,乳饼1个,胡萝卜10个,蘑菇半斤,生姜4两,各切,鸡子10个,打煎饼,切,用麻泥1斤,杏泥半斤,同炒,葱、盐、醋调和。
-
经带面
处方:羊肉1脚子(炒焦肉乞马),蘑菇半斤(洗净,切)。功能主治:补中益气。主用法用量:上用清汁下胡椒两,盐醋调服。摘录:《饮膳正要》卷一
-
橘皮醒酲汤
处方:香橙皮1斤(去白),陈橘皮1斤(去白),檀香4两,葛花半斤,绿豆花半斤,人参2两(去芦),白豆蔻仁2两,盐6两(炒)。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酒醉不解,呕噫吞酸。用法用量:每日空心白汤点服。摘录:《饮膳正要》卷二
-
渴忒饼儿
处方:渴忒1两2钱,新罗参1两,菖蒲1钱(各为细末),白纳八3两(系沙糖)。制法:将渴忒用葡萄酒化成膏,和上药末和匀为剂,用诃子油印作饼。功能主治:生津止渴。主渴,嗽。徐徐噙化。摘录:《饮膳正要》卷二
-
鹿蹄汤
处方:鹿蹄4只,陈皮2钱,草果2钱。制法:上药煮令熟烂,取肉,入五味。功能主治:诸风虚,腰脚疼痛,不能践地。用法用量:空腹食之。摘录:《饮膳正要》卷二
-
鹿头汤
主脚膝疼痛。摘录:《饮膳正要》卷一《医疗保健汤茶谱》方之鹿头汤:鹿头汤以鹿头1个,鹿蹄4个,荜茇5克,生姜、八角、小茴香等为原料,具有壮阳益精的功效,适用于阴虚体弱,肾精亏虚的阳痿、早泄、腰膝酸软、畏寒怕冷等症。原料:鹿头1个,鹿蹄4个,荜茇5克,生姜、八角、小茴香、胡椒粉、精盐、味精各适量。
-
马乞
处方:白面6斤(作乞马),羊肉2脚子(熟,切乞马)。功能主治:补中益气。主用法用量:系手搓面,或糯米粉,鸡头粉亦可。上药用好肉汤,炒葱、醋、盐一同调和。摘录:《饮膳正要》卷一
-
马思答吉汤
处方:羊肉1脚子(草果5个,官桂2钱,回回豆子半升(捣碎,去皮])。功能主治:补益、温中、顺气。主用法用量:上药一同熬成汤,滤净,下熟回回豆子2合,香粳米1升,马思答吉1钱,盐少许,调和匀,下事件肉、芫荽汁。摘录:《饮膳正要》卷一
-
颇儿必汤
处方:颇儿必(即羊辟膝骨,水洗净)30~40个功能主治:利血脉,益经气。治男女虚劳,寒中,羸瘦,阴气不足。用法用量:用水4升,熬取1升,澄滤净,去油、滓,再凝定。服如饮食,任意多少。摘录:《饮膳正要》卷一
-
青鸭羹
处方:青头鸭1只草果1个赤小豆250克制法:将青头鸭宰杀制净,将赤小豆淘洗干净,连同草果装入鸭腹内,再将鸭放入铝锅内,加水适量,用火炖煮,待鸭炖熟后即成。功能主治:腱脾,开胃,利尿。适用于脾虚性水肿。家腹食鸭肉,喝汤。摘录:《饮膳正要》《饮膳正要》卷二:方名:青鸭羹组成:青头鸭1只(退净),草果5个。
-
酸枣仁粥
处方:酸枣仁末15克粳米100克制法:先以粳米煮粥,临熟,下酸枣仁末再煮。适用于心悸、失眠、多梦、心烦。摘录:《饮膳正要》《圣惠》卷九十六:方名:酸枣仁粥组成:酸枣仁半两(炒令黄,研末,以酒3合浸汁),粳米3合。或心脏烦热,躁渴不得睡卧。主治:骨蒸,心烦不得眠卧。《赤水玄珠》引作 酸枣地黄汤。
-
吴茱萸粥
《饮膳正要》卷二:吴茱萸粥:处方:吴茱萸15克(水洗去涎,焙干,炒)制法:上药为末。功能主治:散寒降逆。治心腹冷气攻冲,胁肋疼痛。摘录:《饮膳正要》卷二《圣惠》卷九十六:组成: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为末),粳米1合。用法用量:上以葱、豉煮粥,候熟,下茱萸末2钱,搅令匀,空腹食之。
-
仙术汤
处方:苍术(去皮)四十八斤,枣(去核)二斗四升,干姜(炮)二十四两,杏仁(去皮.摘录:《宋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饮膳正要》卷二:组成:苍术1斤(米泔浸3日,竹刀子切片,焙干,为末),茴香2两(炒,为末),甘草2两(炒,为末),白面(炒)1斤,干枣2升(焙干,为末),盐(炒)4两。制备方法:上为末,一同和匀。
-
羊骨粥
处方:羊骨1000克左右粳米100克细盐生姜葱白各适量制法:先将羊骨打碎,加水煎汤,然后取汤代水同米煮粥,待粥将成时,加入细盐、生姜、葱白,稍煮二三沸即可。适用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注意:感冒发热期间宜停服。摘录:《千金翼方》《圣济总录》卷一八九:组成:羊骨两具(捶碎)。主治:虚劳。
-
野猪臛
处方:野猪肉1千克(细切)功能主治:治久痔下血不止,肛门肿满。用法用量:上药煮令烂熟,入五味,空腹时食。摘录:《饮膳正要》卷二
-
猪肾粥
处方:猪肾1对(去脂膜,切)粳米30克草果6克陈皮3克(去白)缩砂6克功能主治:治肾虚劳损,腰膝疼痛无力。用法用量:上以豉汁1升半煮粥,入五味并酒调和如常法。主治:妇女蓐劳,乍寒乍热。《圣济总录》卷一八八:方名:猪肾粥组成:猪肾2具(治研如法),粟米1合(研如法),葱白(切)、生姜(切)各少许。
-
海红
《*辞典》:海红:出处:《饮膳正要》拼音名:HǎiH nɡ别名:海棠(《通志》),海棠梨(《纲目》),棠蒸梨(姚可成《食物本草》)。来源:为蔷薇科植物西府海棠的果实。幼枝疏生柔毛,老时光滑。萼片5,卵形至长椭圆状卵形,与萼筒等长;生境分布:分布辽宁、河北、山西、山东、陕西、甘肃、云南等地,多为栽培。
-
黄羊肉
《*辞典》:黄羊肉:出处:《饮膳正要》拼音名:Hu nɡY nɡR u来源:为牛科动物黄羊的肉。体形纤瘦,大小中等。体重30公斤左右。夏毛浅棕黄色,四肢内侧白色。臀部具显着白斑。生境分布:栖于草原和半荒漠地区。性味:《饮膳正要》:味甘,温,无毒。功能主治:《饮膳正要》:补中益气,治劳伤,虚寒。
-
狼肉
《*辞典》:狼肉:出处:《饮膳正要》拼音名:L nɡR u来源:为犬科动物狼的肉。生境分布:栖于山地、森林、丘陵、平原、荒漠、冻原等地。性味:咸,温。②《医学入门》:辛。②《医林纂要》:补养虚劳,益气。③《随息居饮食谱》:补五脏,御风寒,暖肠胃,壮阳填髓。注意:《随息居饮食谱》:阴虚内热人忌食。
-
鹿蹄肉
功能主治:治风寒湿痹,腰脚酸痛。②《日华子本草》:治脚膝酸。附方:①治脚气,风冷湿痹,四肢挛急,脚痛不可践地:鹿蹄一具(净洗,锉碎),牛膝叶半斤(锉碎)。以豉汁五升。(《圣济总录》鹿蹄方)②治诸风虚,腰脚疼痛,不能践地:鹿蹄四只,陈皮二钱,草果二钱。(《饮膳正要》鹿蹄汤)摘录:《*辞典》
-
驴肉
驴肉肉质细嫩,远非牛羊肉可比,有补气、补虚之功。2、牛肉的肌肉之间有脂肪层隔开,驴肉之间则没有。主治积年劳损,久病之后的气血亏虚,短气乏力,倦怠羸瘦,食欲不振,心悸眼差,阴血不足,风眩肢挛,不寐多梦、宫能性子宫出血和出血性紫癜等症。功能主治补血,益气。(《饮膳正要》驴肉汤)摘录《*辞典》
-
骆驼脂
《*辞典》:骆驼脂:出处:《日华子本草》拼音名:Lu TuoZhī别名:驼脂(《丹房鉴源》),驼峰、峰子油(《饮膳正要》)。鼻能开闭。背部有2个肉峰。功能主治:润燥,祛风,活血,消肿。疮疡,肿毒;附方:治老人风热烦毒,顽痹不仁,五缓六急:野驼脂五两,炼之为上,温酒五合下半匙已上脂,调令消,空心顿服之,日二服。
-
麋脂
《*辞典》:麋脂:出处:《本经》拼音名:M Zhī别名:官脂(《本经》),麋膏(《周礼》郑玄注)。治风寒湿痹,恶疮痈肿。①《本经》:主痈肿,恶疮,死肌,寒风湿痹,四肢拘缓不收,风头肿气,通腠理。③《饮膳正要》:通血脉,润泽皮肤。④《医学入门》:面生疱疮,涂之。注意:《本草经集注》:畏大黄。
-
黍米
小穗卵状椭圆形,长约4~本植物的根(黍根)、茎(黍茎),以及稷的种子(稷米),稷的茎(糜穰)亦供药用,各详专条。含油5.07%,其中脂肪酸,主为棕榈酸,以及廿四烷酸、十七烷酸、油酸、亚油酸、异亚油酸等。归经:《本草撮要》:入手足阳明、太阴经。③孟诜:患鳖瘕者,以新熟赤黍米淘取泔汁,生服一升。
-
菘菜
《*辞典》:菘菜:出处:《本草经集注》拼音名:SōnɡC i别名:白菜(《饮膳正要》),夏菘(《农政全书》),小白菜、江门白菜(《广州植物志》),油白菜(《苏南种子植物》)。花期春季。①崔禹锡《食经》:味甘,少冷,无毒。归经:《本草求真》:入肠、胃。治肺热咳嗽,便秘,丹毒,漆疮。(《子母秘录》)②治发背;
-
菾菜根
《*辞典》:菾菜根:出处:《纲目》拼音名:Ti nC iGēn别名:出莙荙儿、莙荙根(《饮膳正要》)。基生叶矩圆形,长20~生境分布:我国普遍栽培,以东北及内蒙古栽培较多。药理作用:根有通经作用,其有效成分称甜菜素,可能即甜菜碱,对牲畜无毒;全草对猫蛔虫有效,它不含芸香甙,也无抗菌作用。
-
鲟鱼
6.鲟鼻补虚下气。《*辞典》:鲟鱼出处《本草拾遗》拼音名XúnYú别名鲔(《诗经》),鮥(《毛诗传》),鮛鲔(《尔雅》),尉鱼、仲明鱼(陆玑《诗疏》),鱏(《尔雅》郭璞注),乞里麻鱼(《饮膳正要》),碧鱼(《纲目》)。2块:尾鳍上叶有棘状骨板一行,其他部分光滑无鳞。性味甘,平。"功能主治益气补虚,活血通淋。
-
越瓜
《*辞典》:越瓜:出处:《本草经集注》拼音名:Yu Guā别名:菜瓜、稍瓜(《饮膳正要》),生瓜(《本经逢原》),白瓜(《本草求原》)。茎有棱角,被多数刺毛,叶互生,叶片卵圆形或近肾形,长约7~12厘米,宽与长略相等,掌状3~③《本草拾遗》:利小便,去烦热,解酒毒,宣泄热气,为灰敷口吻疮及阴茎热疮。
-
牛肉脯
《饮膳正要》卷三:组成:牛肉5斤(去脂膜,切作大片),胡椒5钱,荜茇5钱,陈皮2钱(去白),草果2钱,缩砂2钱,良姜2钱。主治:脾胃久冷,不思饮食。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生姜汁5合,葱汁1合,盐4两,同肉拌匀,腌2日,取出焙干,作脯。
-
生地黄粥
《圣惠》卷九十六:组成:生地黄汁1合,生姜汁半合,蜜1合,粳米2合,淡竹沥2合。《医方类聚》卷二四二引《食医心鉴》:组成:生地黄汁1合,红米1合。主治:热病后期,阴液耗伤,低热不退,劳热骨蒸,或高热心烦,口干作渴,口鼻出血。《饮膳正要》卷二:组成:生地黄汁1合,酸枣仁2两(水绞取汁2盏)。
-
团鱼汤
《饮膳正要》卷一:组成:羊肉1脚子(卸成事件),草果5。功效:益气,补不足主治:伤中。用法用量:上药熬成汤滤净,团自5-6个煮熟,去皮骨,切作块,用面2两作面丝,生姜汁1合,胡椒1两同炒,葱盐醋调和。
-
羊肚食方
《圣济总录》卷一八八:别名:羊肚羹组成:羊肚(净治如食法)1枚,粳米(净淘)1合,葱白7茎,豉半合,蜀椒(去目并合口者,炒出汗)30枚,生姜(切细)1分。主治:中风。用法用量:上将5味药拌匀,入于羊肚内,烂煮热切。如常食法,淡入五味,每日食1枚,10日止。附注:羊肚羹(《饮膳正要》卷二)。
-
羊肉羹
《饮膳正要》卷二:组成:羊肉半斤(细切),萝卜1个(切作片),草果1钱,陈皮1钱(去白),良姜1钱,荜茇1钱,胡椒1钱,葱白3茎。主治:肾衰虚弱,腰脚无力。用法用量:上药水熬成汁,入盐酱熬汤,下面棋子作羹食之;将汤澄清作粥食之亦可。
-
围像
《饮膳正要》卷一:组成:羊肉1脚子(煮熟,切细),羊尾子2个(熟,切细),藕2枚,蒲笋2斤,黄瓜5个,生姜半斤,乳饼2个,糟姜4两,瓜齑半斤,鸡子10个(煎作饼),蘑菇1斤,蔓菁菜、韭莱(各切条道)。功效:补益五脏。用法用量:上用好肉汤,调麻泥2斤、姜末半斤,同炒。
-
枣姜汤
《饮膳正要》卷二:方名:枣姜汤组成:生姜1斤(切作片),枣3升(去核,炒),甘草2两(炒),盐2两(炒)。功效:和脾胃,进饮食。用法用量:每日空心用白汤点服。制备方法:上为末,一处拌匀。
-
细水滑
《饮膳正要》卷一:方名:细水滑组成:白面6斤(作水滑),羊肉2脚子(炒焦肉乞马),鸡儿1个(熟,切丝),蘑菇半斤(洗净,切)。功效:补中益气。用法用量:上用清汁下胡椒1两,盐、醋调和服。
-
珍珠粉
《饮膳正要》卷一:方名:珍珠粉组成:羊肉1脚子(卸成事件),草果5个,回回豆子半升(捣碎,去皮)。功效:补中益气。用法用量:上同熬成汤,滤净,羊肉切乞马,心、肝、肚、肺各1具,生姜2两,糟姜4两,瓜齑1两,胡萝卜10个,山药1斤,乳饼1个,鸡子10个,作煎饼,各切,次用麻泥1斤,同炒,葱、盐、醋调和。
-
盏蒸
《饮膳正要》卷一:方名:盏蒸组成:挦羊背皮或羊肉3脚子(卸成事件),草果5个,良姜2钱,陈皮2钱(去白),小椒2钱。功效:补中益气。用法用量:上件用杏泥1斤、松黄2合、生姜汁2合同炒,葱、盐5味调匀,入盏内蒸令软熟,对经捲儿食之。
-
野鸡羹
《饮膳正要》卷二:方名:野鸡羹别名:野鸡汤组成:野鸡1只(挦净)。主治:消渴,口干,小便频数。用法用量:入五味如常法,作一羹。食之。附注:野鸡汤(《医统》卷八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