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肺痫
主证为发作时面白吐沫,腹胀,声如牛吼或鸡鸣等。《医学入门·痫》:“肺痫,面白吐沫,腹胀,牛吼。”《景岳全书》卷四十一:“面如枯骨,目白反视,惊跳反折,摇头吐沫,其声如鸡者曰肺痫。”《医林绳墨》卷六以痫症因忧悲太重,痰涎入肺而发。其证声嘶啼泣,施运颠倒,目睛上瞪,恶寒拘急,气下则苏。
-
狗癫
狗癫病名。因痫发声如犬吠声。即犬痫。《外台秘要》卷十五:“狗癫则狗吠。”参见痫、癫、六蓄痫条。
-
惊痫
惊痫①唐以前泛指惊风、痫证各种痫证。《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五:“惊痫者,起于惊怖大啼,精神伤动,气脉不定,因惊而作成痫也。”《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小儿惊痫者,…轻者,但身热面赤,睡眠不安,惊惕上窜,不发搐者,此名惊也;重者,上视身强,手足拳,发搐者,此名痫也。”参见急惊风条。
-
犬痫
犬痫为六畜痫之一,即狗癫。狗癫因痫发声如犬吠故名。《外台秘要》卷十五:“狗癫则狗吠。”《备急千金要方》卷五:“犬痫之为病,手屈拳挛。灸两手心一壮,灸足太阳一壮,灸脑户一壮。”以痫发时叫声及病状命名。分马痫、牛痫、羊痫、猪痫、犬痫、鸡痫。
-
增补八珍汤
《点点经》卷二:方名:增补八珍汤别名:八珍除痰汤组成:当归1钱,川芎1钱,白芍1钱,熟地1钱,怀耆(炙)1钱,白术1钱,茯苓1钱,陈皮1钱,泽泻1钱,羊藿1钱,葛花1钱,甘草5分。主治:酒毒成痫,发痫后,气血虚耗。用法用量:上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
肝痫
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五。《医学入门·痫》:“肝痫,面青摇头,喜惊,作鸡鸣状。”《景岳全书》卷四十一::“面青唇青,两眼上窜,手足挛掣反折,其声如犬者曰肝痫。”《医林绳墨》卷六谓肝痫因怒不得宣越所致。证见痰涎壅盛,口多喊叫,面青目瞪,右胁作疼而中气作闷。参见痫、五脏痫条。
-
马痫
马痫为病名,六畜痫之一,即马癫。《备急千金要方》卷五:“马痫之为病,张口摇头,马鸣欲反折。灸项风府、脐中二壮。”以痫发时叫声及病状命名。分马痫、牛痫、羊痫、猪痫、犬痫、鸡痫。《景岳全书》卷三十四:“马痫、牛痫、猪痫、羊痫、鸡痫者,即今人之谓羊癫、猪癫也。此不过因其声之相似,遂立此名。”
-
肾痫
病人面黑,痫病发作声如猪叫声。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五。《医学入门·痫》:“肾痫,面黑直视,如尸猪叫。”《景岳全书》卷四十一:“面黑,目振,吐涎沫,形体如尸,其声如猪者曰肾痫。”《医林绳墨》卷六谓本病因淫欲太过,内气空虚,相火妄动,郁而生涎,而恐而发。证见腰背强直,头眩旋运,参见痫、五脏痫条。
-
鲤鱼脂
《*辞典》:鲤鱼脂:出处:《实疗本草》拼音名:LǐY Zhī来源:为鲤科动物鲤鱼的脂肪。脂肪中的脂肪酸,饱和者有硬脂酸及少量肉豆蔻酸、棕榈酸;不饱和者有亚油酸,油酸,可能尚有亚麻酸。功能主治:①《食疗本草》:主诸痫,食之良。②《日华子本草》:治小儿痫疾,惊忤。
-
鸡癫
鸡癫病名。即鸡痫。见《圣济总录》卷十五。因痫发声如鸡鸣,故名。参见痫、癫、六畜痫条。
-
脾痫
脾痫病名。五脏痫之一。出《备急千金要方》。多因饮食失节,饥饱劳役,痰蓄气逆而引发。《景岳全书》卷四十一:“脾痫,面色萎黄,目直,腹满自利,四肢不收,其声如牛,…”发作时有卒然仆倒,肢体搐搦,唇口掀动,痰涎外出等痫证证候。治宜以止痫结合健脾祛痰法。
-
橄榄膏
别名:痫症橄榄膏处方:橄榄10斤。制法:砂锅内煮数滚,去核,入石臼内捣烂,仍入原汤煎腻出汁,易水再煎,煎至无味,去滓,以汁共归一锅,煎浓成膏,加白明矾8钱,研细入膏和匀。功能主治:癫痴,及肝火上逆之症;本火生痰,痰迷心窍,神昏痫厥,口吐涎沫者。摘录:《绛囊撮要》
-
醒风煎
《圣济总录》卷一七一:方名:醒风煎组成:白花蛇头1枚(自开口者,生用),干蝎(全者)半两,牛黄(研)半分,丹砂(研)1分,龙脑(研)半分,麝香(研)1钱半。主治:小儿风痫,涎潮发搐,不省人事。用法用量:每服1绿豆大,薄荷温水服之。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炼蜜和为煎,瓷盒内收。
-
强直
强直证名。多指身体某部肌肉之强直。《素问·至真要大论》:“诸暴强直,皆属于风。”强直以颈项部尤为多见,亦可表现于周身肌肉。《内经知要·病能》:“强者,筋强;多见于痉、痫、破伤风等病。
-
饮痫
饮痫病名。食不知饱,忽数日不思食,伴手足搐动之证。《奇效良方》卷六十四:“饮痫为病,此患吃食不知饱,忽然连三五日不甚思食,手足搐动,多自梦寐中作。食之太饱,亦便发作。”参见痫、食痫、五痫条。
-
榆花
《*辞典》:榆花:出处:《别录》拼音名:Y Huā来源:为榆科植物榆树的花。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榆白皮条。功能主治:《别录》:主小儿痫,小便不利,伤热。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摘录:《*辞典》
-
定魂散
处方:天水散2两3钱,真轻粉2钱。制法:上药研匀。功能主治:去痰。主小儿惊后成痫。用法用量:申酉时煎淡姜汤服。摘录:《幼科发挥》卷二
-
熊参汤
《救急选方》:方名:熊参汤组成:熊胆豆粒许。主治:元气亏损,痫厥瘛(纟众)。用法用量:煎人参汤,化开灌之。
-
魏角镇痉丸
《经验良方》:方名:魏角镇痉丸组成:阿魏末2钱,鹿角(炙油)2钱,龙胆末(适宜)。主治:神经病郁忧,病痫痉挛。用法用量:每服5丸,日数次。制备方法:上调和,取2厘为1丸。
-
惊搐五证
惊搐五证惊搐五种证候的鉴别。见《东医宝鉴》。身热力大者为急惊;身冷力小者为慢惊;仆地无声,醒时吐沫者为痫;头目仰视者为天吊;角弓反张者为痉。
-
失心丸
《续名家方选》:组成:郁金5钱,大黄5钱,黄连1钱,干漆1钱。主治:失心癫、痫、狂症。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
癫痫性分裂样精神病
癫痫性分裂样精神病是癫痫性精神病的短暂性精神分裂症样发作。通常患者意识清醒,定向力良好,表现紧张烦躁,吵闹不休,活动过多,幻觉妄想明显,往往在抗痫治疗后突然发作,通常历时数天或数周。精神病发作期间一般没有痉挛发作。
-
鬲痫
鬲痫病名。痫病发则目反,四肢不举之证。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五。参见痫条。
-
白鱼酒
处方:衣中白鱼7枚,竹茹1握。功能主治:小儿痫疾。用法用量:以酒1升,煎取2合,顿服之。摘录:方出《外台》卷十五引《救急方》,名见《本草纲目》卷四十一
-
散痉汤
《辨证录》卷七:方名:散痉汤组成:防己1钱,白术1两,泽泻2钱,豨莶草2钱,炒黑荆芥2钱,薏仁2钱。主治:外感风湿热而成痫瘛。症见身蜷足弯,不能俯仰。用法用量:水煎服。
-
羊痫
概述:羊痫为病证名。六畜痫之一。见《备急千金要方》卷五。症状:痫证作声似羊叫者。《小儿药证直诀·五痫》:“羊痫,目瞪吐舌,羊叫。”《杂病源流犀烛·诸痫源流》:“羊痫之扬目、吐舌,作羊声者,则应乎肺。”
-
金两黄散
处方:川黄连(去须,为末)1分,胡粉1钱(研),龙骨1钱(煅红,研)。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小儿脐疮不愈,因风传变,欲为撮口,或为发痫者。用法用量:每用少许敷之,时时用。摘录:《卫生总微》卷一
-
济世续方
《济世续方》医方著作。宋·严用和撰于1267年。本书为《济生方》的续集,内容为风评治、痫评治、头评治等以内科杂病为主的方论24篇,不仅对若干方剂的配伍规律和特点加以阐述,同时也对所涉若干病证进行了剖析。现存1822年的日本复刻本,复刻时因而部分残缺,丹波元简又据《医方类聚》增入补遗一卷。
-
青为风
青为风诊断学名词。为五色主病之一。青色属肝、属木,为风之色,故主惊风和抽搐。《望诊遵经》:“目下色青者,肝风也;风门色青者,风病变搐也;乍赤乍青者,瘈疭也;面青吐沫,卒不知人者,痫也。”
-
鳔风散
处方:鳔胶(微焙,杭粉炒黄色)1两,皂矾(炒黄色)1两,朱砂3钱。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痫症。用法用量:每服3钱,热酒送下。2服即愈。摘录:《嵩崖尊生》卷九
-
柴胡铁锈汤
处方:柴胡、铁锈、人参、茯苓、桂枝、蔚金、牡蛎、大黄、甘草。功能主治:妊娠痫症。用法用量:水煎,温服。摘录:《产科发蒙》卷二
-
陈蒲饮
处方:三岁陈败蒲1两(切细)。功能主治:卒发风癫狂痫。用法用量:以水2升,煎至7合,去滓温服。摘录:《圣济总录》卷十五
-
猪癫
猪癫病名。即猪痫。《辨证录》卷四:“一遇可惊之事便跌仆吐涎,口作猪羊之声,世医谓是猪羊之癫。”参见痫、五痫条。
-
苦竹叶粥
处方:苦竹叶2握,粟米2合。功能主治:风邪癞痫,心烦惊悸。用法用量:先以水2大盏半,煮苦竹叶,取汁1盏5分,去滓,用米煮作粥,空腹食之。摘录:《圣惠》卷九十
-
麻黄钩藤散
处方:钩藤、柴胡、半夏、甘草、菊花、枳壳、麻黄、石膏、葛根。功能主治:肝厥如痫疾不醒,呕吐眩晕者。摘录:《证治宝鉴》卷十一
-
参星汤
处方:人参5钱,南星(炮)1两。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虚而痫,久不愈者。用法用量:每服1钱,生姜、大枣汤送下。1日2次。摘录:《赤水玄珠》卷二十六
-
万病汤
《普济方》卷三七六:方名:万病汤组成:当归1两,细辛1两,矾石1两(烧),甘草(炙)1两。主治:小儿痫。用法用量:以水4升,煮取1升,去滓,纳白蜜鸡子大,分为5服,当日令尽。
-
砂贝散
《经验广集》卷二:方名:砂贝散组成:朱砂3钱,贝母3钱。主治:痫。用法用量:酒服,1日2次。
-
神乌散
《卫生总微》卷六:方名:神乌散组成:腊月乌鸦1个(全),朱砂半两。主治:小儿暗风痫。用法用量:每服1钱,麝香酒调下,每日3次。连服10日愈。制备方法:将朱砂填入乌鸦口内,以麻缠乌嘴安瓶内,盐泥固济,用木炭一秤半煅1夜,取出为末。
-
排关散
《圣济总录》卷一七一:方名:排关散别名:通关散组成:天南星(炮)。主治:小儿诸痫退后不能言。用法用量:上为细散。每服1字匕,豮猪胆汁调下,咽入喉中,即能言。附注:通关散(《幼幼新书》卷十引汉东王先生方)
-
猪胆南星散
《直指小儿》卷二:方名:猪胆南星散组成:大天南星(湿纸煨香)。主治:小儿痫后瘖不能言。用法用量:每服1字,雄猪胆汁调下。制备方法:上为末。
-
痫症汤
《脉症正宗》卷一:方名:痫症汤组成:黄耆2钱,白术1钱,香附3分,川芎1钱,枣仁1钱,远志8分,半夏8分,附子1钱。主治:痫症。用法用量: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