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尤氏喉科秘书
《尤氏喉科秘书》为喉科著作。清·尤乘撰。刊于1667年。内容有:喉症总论、咽喉门(7病)、口牙舌颈面腮门(19病)、喉症治法及制药、用药法、喉症验方等。文字简明,切于实用。解放后出版排印本(与《咽喉脉证通论》合刊》)。
-
膏子药
《丹溪心法附余》卷二十四:膏子药:处方:天门冬(去心)2两,麦门冬(去心)半两,黄柏(蜜炙)2两,知母1两半,当归身1两,白芍药1两,白术8钱,菖蒲1两半,甘草半两。摘录:《丹溪心法附余》卷二十四《尤氏喉科秘书》:方名:膏子药别名:蜜调药、膏滋药组成:薄荷、玉丹、川贝母、灯草灰、甘草、冰片、百草霜。
-
清咽消肿饮
处方:甘草玄参前胡薄荷牛蒡子栀子黄连石膏连翘荆芥防风桔梗功能主治:疏风清热,利咽消肿。治风热上涌,头目不清,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尤氏喉科秘书》
-
尤乘
1.尤乘为清初医家,字生洲。吴门(今江苏吴县)人。撰有《食治秘方》(1665)、《勿药须知》(1667)、《喉科秘书》(1667),辑有《脏腑性鉴》、《经络全书》,并增辑李中梓之《诊家正眼》、《本草通元》、《病机沙篆》、《寿世青编》(1667),另订有贾所学之《药品辨义》等书。江苏无锡人,著有《尤氏喉科秘书》。
-
咽喉脉证通论
《咽喉脉证通论》喉科著作。撰人未详。本书总论咽喉诸证的诊断要领和治疗大法。并记述了锁喉、重舌、气痛、乳蛾等18种咽喉病证的诊治、用药及丸散验方。作者认为喉症多属火毒上升,立法以降气泻火为主。本书后收入《陈修园医书七十二种》。现存十多种清刻本,1949年后出版排印本(与《尤氏喉科秘书》合刊)。
-
舌岩·心火炽盛证
定义:舌岩·心火炽盛证(lingualcarcinomawithblazingheartfirepattern)是指心火炽盛,以舌体有坚硬的肿物增大较快,以致舌体活动不利,肿块破溃后,创面高低不平,糜烂流涎,臭秽难闻,易于出血,疼痛难以忍受,伴心烦、失眠,口渴、尿赤,大便干结,舌质红,舌苔黄,脉弦数为常见症的舌岩证候。又称舌蕈、舌菌。
-
舌岩·湿毒蕴结证
辨证分析:脾胃火盛,热毒蕴结,阻络蚀肉,故舌体胖大,肿块凸起坚硬,增大较快,糜烂溃疡,味臭难闻;火盛伤津,故口渴、便秘、尿黄;治法:舌岩·湿毒蕴结证治宜清泄火毒。舌岩在口腔岩症中较为常见,其恶性程度高,晚期常累及颈、颌部,预后不佳。《尤氏喉科秘书·舌菌》:“舌菌,属心经火多,因气郁而生。
-
舌岩·气阴两虚证
定义:舌岩·气阴两虚证(lingualcarcinomawithqi-yindeficiencypattern)是指气阴两虚,以舌体肿块破溃,肉芽不鲜,渗流较多血水,形体消瘦,倦怠乏力,面色少华,可伴低热。舌质淡,舌苔白,脉沉细无力为常见症的舌岩证候。伴饮食难下,身体消瘦,面色无华;《尤氏喉科秘书·舌菌》:“舌菌,属心经火多,因气郁而生。
-
舌岩·阴虚火旺证
辨证分析:肾阴亏损,水不制火,相火上炎,火毒蕴结于唇,故舌紫赤肿痛;舌肿痛溃烂则转动不便而妨碍进食。身热、苔黄、脉细数为阴虚火旺之象。治法:舌岩·阴虚火旺证治宜滋阴降火。舌岩在口腔岩症中较为常见,其恶性程度高,晚期常累及颈、颌部,预后不佳。《尤氏喉科秘书·舌菌》:“舌菌,属心经火多,因气郁而生。
-
消肿代刀散
《尤氏喉科秘书》:方名:消肿代刀散组成:火消(将皮纸数层包好,放在烟巨上烘,以去咸气,换纸再烘,研极细末)、薄荷、硼砂、大冰片、牙皂少许。用法用量:难破喉疮用此药吹之,咳嗽一声即破。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瓷瓶收存。
-
尤伸仁
尤伸仁为明代医家,字依之。无锡(今属江苏)人。尝得喉科外用秘方17张,本此业喉科。又承家学,益精其技,曾治愈严文靖、范屏麓、孙雪窗等人之疾,三人共出资财,于嘉靖(1522~1566)年间为尤氏补太医院吏目,医名日盛。祖传《尤氏喉科秘书》,至裔孙尤存隐始编订传世。
-
喉关
由喉核(即腭扁桃体)、悬雍垂和舌根共同组成,前是口腔,后为喉底。指咽喉肿起,喉道闭阻。《医林绳墨》卷七云:“其症咽嗌干痛,喉咙作肿,颌不可咽,舌不可吞,水谷难入,入则反往鼻孔出,故曰喉闭。”喉关的治疗:喉关治宜疏散外邪,解毒消肿。可用普济消毒饮、五味消毒饮等加减治疗。或刺少商、合谷穴出血。
-
冰黄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处方赤茯苓(去皮)、甘草(生),各四两。寒食面、生姜(切碎.《尤氏喉科秘书》处方冰片2.4克人中白黄柏蒲黄各3克薄荷叶黄连各4.5克甘草青黛硼砂朴消各1.5克枯矾少许制法共为细末。兼治丹毒。用法用量内吹、外敷俱可。《走马疳急方》处方炉甘石、冰片、轻粉、乳香、孩儿茶、血竭、没药各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