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子午经
《子午经》为书名。旧题周·秦越人撰。一卷本。宋《群斋读书后志》称本书:“论针砭之要,成歌咏,后人依托者。”现残存针灸避忌部分,收于《说郛》第一百零九卷。
-
大鸿
大鸿即鬼臾区。鬼臾区又叫鬼容区,上古时代医家。相传为黄帝之臣,据《内经·天元纪大论》载,鬼臾区与黄帝论五行等有关医学的内容,实是后人穿凿附会之说。
-
太上老君养生诀
《太上老君养生诀》为气功学专著。原题华佗授广陵吴普,当系后人托名者。全书分五禽、服气吐纳、养生真诀、服气诀等五个部分。内容有五禽戏、六字气诀、存想闭气等。据考,五禽戏法同《养性延命录》,服气存想法同《备急千金要方》。
-
伤寒心镜别集
《伤寒心镜别集》为《伤寒心镜》的别名。《伤寒心镜》为书名。又名《伤寒心镜别集》、《张子和心镜别集》。金·常德撰。全书只七篇短文,首论双解散用法,并讨论了伤寒的一些治法,传经以及亢则害、承乃制等问题,后人将其附刊于《河间六书》之后。
-
伤寒心要
《伤寒心要》为伤寒著作。金·镏洪编(亦有题作金·刘完素著)。本书以伤寒为名,实际以温热病为主,其理论依据及所用方药,大体上属于刘完素一派,后人将此书附刊于《河间六书》之后。现存上海千顷堂书局石印本。
-
伤寒心镜
《伤寒心镜》为伤寒著作。又名《伤寒心镜别集》、《张子和心镜别集》。金·常德撰。全书只七篇短文,论述双解散用法,并讨论了伤寒的一些治法,也叙述了传经以及亢则害、承乃制等问题,后人将其附刊于《河间六书》之后。现存明清刻本,又有《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本。
-
范东阳方
《范东阳方》医方著作。又名《范汪方》。《隋书经籍志》误作《范阳东方》。卷数说法不一。《晋书》记载:“范汪…又一百七卷,后人详用,多获其效。”书已佚,部分佚文见于《外台秘要》等后世医籍中。
-
羽客
羽客即道士。传说燕昭王(公元前312~279年间)曾召大臣甘需,想学长生久视的方法,甘需给了他一件羽毛做的衣服(据《拾遗记》)。后人遂据道士为羽客。
-
才旺仁增
才旺仁增清代藏医学家。原籍为西康察绒地方,在西藏拉萨甘丹寺习医,医术甚高,且著有《医学史正道》等传世。后人尊他为“察绒巴·才旺仁增”,意为察绒巴人的代表。
-
胡廷训
胡廷训明代儿科学家。曾采《古今医鉴》、《济世全书》、《寿世保元》等有关痘疹诸论,撰《补遗痘疹辨疑全幼录》四卷。陆道元《痘疹金镜录补遗》(1618年)系袭胡氏书而成,后人不察,特奉《金镜录》为痘疹之章程,而《补遗痘疹辨疑全幼录》殆废而不行。
-
和缓
和缓“医和”和“医缓”的合称,履贯均欠详。以其医术高明,后人遂将“和缓”作为良医的誉称。
-
茵陈二苓汤
《伤寒大白》卷三:方名:茵陈二苓汤组成:茵陈、栀子、大黄、茯苓、猪苓。主治:发黄。各家论述:茵陈山栀大黄汤,仲景使黄从小便而出,后人善体仲景,故用二苓专走小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