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肉
白肉指掌(或跖)与指(或趾)腹(阴)面的肉。与其背(阳)面的肉相对而言,色泽较白,因称。《黄帝内经灵枢·经脉》:“脾足太阴之脉,起子大趾之端,循趾内侧白肉际。”
-
赤肉
概述:赤肉:1.与白肉相对;2.肌肉的内层。与白肉相对·赤肉:赤肉与白肉相对而言,指掌、跖、指、趾背(阳)面的肉。与其腹(阴)面肉相对而言。肌肉的内层·赤肉:赤肉指肌肉内层,其色赤,故名。
-
夹棍神方
处方:肥皂子。制法:不浸透,去外黑皮,用里白肉并仁,捣如泥。功能主治:损伤。用法用量:如明日用事,今晚用此敷之,上至脚臁脡1节,下至脚底板心,并指甲内,处处敷匀,不可有1毫空隙处,以油纸包,外用裹脚缠足。其药与皮肉一样,颜色不变,用事时,一些不碍,毫无干涉。出来时,以黄豆浆温温洗之。
-
老翁神杖散
处方:梓寄生1两(采归以利瓷片轻手刮去外黄皮,再刮去中间白肉内心不用,瓦上微火焙干,磨子磨之),夜明砂1两。功能主治:杀毒定疮。用法用量:每服2钱,温酒调下。杀毒定疮,即以之用醋调敷,其头圆者敷其右,方者敷其左;丝瓜汁调尤佳。摘录:《卫济宝书》卷下
-
岁桃浆
《解围元薮》卷四:组成:核桃。主治:疠疮初起。用法用量:用核桃按岁1枚,取白肉,竖排砂锅内,每桃上放细茶1撮,以酒煎。嚼桃饮酒。速愈。
-
小接命熏脐秘方
《医部全录》卷三三一:方名:小接命熏脐秘方组成:乳香2钱,没药2钱,猳鼠粪2钱,青盐2钱,续断2钱,麝香1分。用法用量:令人食饱仰卧,用荞麦面水和捏1圈,径过寸余,脐大则径2寸,纳入药末安脐上,用槐皮1片,复圈药之上,以豆许艾灸之。灸至腹内作声作痛,大便有涎沫等物出为止,只服米汤,兼食白肉、黄酒,以助药力。
-
玉粒分精
玉粒分精为病证名。即玉粒分经。《证治准绳·杂病》:“此证或生于睥,或生于气 。生于睥者,湿热为重,由土之燥滞。其形圆小而颗坚,色淡黄或白肉色。初起不疼,治亦易退,亦有轻而自愈者。”治法:发于睑内者,宜清热泻脾,用清脾散加减;生于白睛者,宜清泻肺热,用泻白散加减。
-
沙锅煨龟肉
概述:沙锅煨龟肉以乌龟、火腿、清汤等为主要原料制作而成,汤白肉烂,营养价值高。原料:乌龟750克,火腿30克,清汤1500克,猪油、香油、葱段、姜块、味精、料酒、精盐、胡椒粉各适量。2.炒锅置旺火上,放猪油烧热,下葱、姜略煽,再下龟肉、内脏、精盐、料酒、香油一起爆炒。出处:《医疗保健汤茶谱》
-
阴宽
概述:阴宽为病证名。见王士雄《潜斋医学丛书简效方》。《备急千金要方》中有治阴宽大令窄小方的记载。可能指阴道松弛、阴道壁膨出的病证。治疗:王士雄主张“肥皂荚子浸去黑皮,用其白肉,加白及、五倍子、蛇床子、石榴皮、甘松、山柰、龙骨煎浓汤,日日熏洗;宽而冷者,加石硫磺煎”。
-
护骨膏
处方:肥皂(水浸透,去外黑皮,取白肉并仁)。功能主治:减轻受大刑时疼痛,免致骨伤。主用法用量:明日有事,今晚用此敷之,上至脚臁脡一节,下至脚底板心并趾甲内处处敷匀,不可有一毫空隙,以油纸包,外用裹脚缠足,与皮肉一样,颜色不变。用事时其疼可忍,出来时以黄豆浆温温洗之,其豆浆须预先1日将豆泡烂磨浆候用。
-
呼脓膏
处方:蓖麻子100粒,大风子白肉100粒。制法:上捣千杵,加松香,再捣成膏。功能主治:风癞。用法用量:加乳香、没药、血竭、车米、麝香各少许贴之。摘录:《解围元薮》卷四
-
乌云油
《医方类聚》卷八十三引《必用之书》:方名:乌云油组成:秦椒1两,白芷1两,川芍1两,蔓荆子半两,零陵香半两,附子半两。用法用量:日3度擦无发处。不可令油滴白肉上。制备方法:上药生用,(口父)咀为粗末,用绵袋盛,清香油1斤浸,21日取油。
-
三川神应汤
《解围元薮》卷四:方名:三川神应汤组成:川芎5分,牛膝5分,川黄连1钱,土黄连1钱。主治:疠疮。用法用量:先以饭团1斤半,将竹刀括去皮,止用白肉,不用黄色,打碎,不见铁器,用水4大碗,煎至2碗,去滓入药,再煎取1碗,又用雄猪夹肝,煎油3匙入内服。
-
玉粒分经
玉粒分经为病证名。亦作玉粒分精。《证治准绳·杂病》:“此证或生于睥,或生于气 。生于睥者,湿热为重,由土之燥滞。其形圆小而颗坚,色淡黄或白肉色。初起不疼,治亦易退,亦有轻而自愈者。”治法:发于睑内者,宜清热泻脾,用清脾散加减;生于白睛者,宜清泻肺热,用泻白散加减。
-
掌中寒
掌中寒证名。指手掌心自觉发冷,多由阴寒内盛、阳气虚所致。《灵枢·论疾诊尺》:“掌中寒者,腹中寒,鱼上白肉有青血脉者,胃中有寒。”
-
臑
概述:臑:1.上臂内侧的肱二头肌部位;2.肩以下、肘以上的部分;上臂内侧的肱二头肌部位·臑:臑为人体部位名。《黄帝内经灵枢·经脉》:“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其支者,循胸出胁,下腋三寸,上抵腋,下循臑内”。《黄帝内经灵枢·经筋》:“手阳明之筋…《类经图翼》则谓:“肩髃以下内侧对腋处,高起软白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