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颧骨突出临床路径(2016年版)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全麻下行口内入路双侧颧骨截骨降低术或双侧颧骨磨骨降低术(四)标准住院日为7-12天:(五)进入路径标准。3.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术后用药: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并结合患者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和使用时间。
-
颞下颌间挛缩
疾病分类:口腔科疾病概述:主要由外伤和感染所致。外伤包括面颊部大范围的撕脱伤、火器伤、开放性骨折,如上合结节部或下颌支部的骨折或火器伤等造成颌间瘢痕挛缩。感染包括口内大面积溃疡,严重的纺纤菌累及面部和颌骨,牛皮癣、大疱性表皮松解等皮肤病伴发面部皮肤瘢痕挛缩。
-
下颌体梯形截骨术
2.截骨:如需同期施行颏外板的颏成形术者,应先截取颏外板。2.若为显露下牙槽血管神经束的梯形截骨术,也可从颏孔部开始扩大,去除外板,显露血管神经束,操作较易。10d拆去口内黏膜缝线。2.骨坏死、骨愈合延迟:下颌骨体前份截骨术的前骨段是以舌侧肌肉黏膜为蒂获得血供,因而在术中要注意保护舌侧的肌肉黏膜蒂不受损伤。
-
天黄散
《古今医鉴》卷十四:组成:天南星1两(水泡令软,细切片),雄黄2钱。主治:痘疹后,多食甜物,及食积疳热,口内并唇口生疮,牙床肿烂,甚至牙齿脱落,臭不可闻。用法用量:每以指蘸药敷口内,1日3-4次,临卧再敷,不可吐出。制备方法:上和南星片在1处,用湿纸包裹,慢火煨令面焦,取出候干,为末。
-
颊间隙感染
腮腺导管在升支前缘中份从咬肌外侧走向口内,穿过颊肌止于上颌第二磨牙颊侧相对应处的腮腺导管乳头。口内切口应在脓肿低位,即口腔前庭、下颌龈颊沟处切开。颊间隙蜂窝织炎;间隙内除含蜂窝组织、脂肪组织(颊脂垫)外,尚有面神经、颊长神经、颌外动脉、面前静脉通过,以及还有颊淋巴结、颌上淋巴结等位于其中。
-
颊间隙蜂窝组织炎
腮腺导管在升支前缘中份从咬肌外侧走向口内,穿过颊肌止于上颌第二磨牙颊侧相对应处的腮腺导管乳头。口内切口应在脓肿低位,即口腔前庭、下颌龈颊沟处切开。颊间隙蜂窝织炎;间隙内除含蜂窝组织、脂肪组织(颊脂垫)外,尚有面神经、颊长神经、颌外动脉、面前静脉通过,以及还有颊淋巴结、颌上淋巴结等位于其中。
-
颊间隙蜂窝织炎
腮腺导管在升支前缘中份从咬肌外侧走向口内,穿过颊肌止于上颌第二磨牙颊侧相对应处的腮腺导管乳头。口内切口应在脓肿低位,即口腔前庭、下颌龈颊沟处切开。颊间隙蜂窝织炎;间隙内除含蜂窝组织、脂肪组织(颊脂垫)外,尚有面神经、颊长神经、颌外动脉、面前静脉通过,以及还有颊淋巴结、颌上淋巴结等位于其中。
-
颏后缩畸形临床路径(2016年版)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整形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整形医学分册、美容医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颏部水平截骨前徙,小钛板钛钉内固定,小颏畸形矫正术。(3)X光片:头颅正侧位+下颌骨曲面断层;:1.一般情况良好,口内伤口对合良好。
-
舌、腭脓肿切开引流术
术前准备:1.术前确诊舌根脓肿要通过B超和穿刺检查确诊。麻醉和体位:1.麻醉基本同口内各切开引流术。2.体位腭部脓肿采用半坐位或仰卧位,舌根脓肿口内切开采用半卧位;口外切口按层次切开颏下各层组织,在切断颈阔肌后,用弯血管钳钝性分离口底肌后即可进入脓腔(图10.2.13-3)。
-
舌腭脓肿切开引流术
术前准备:1.术前确诊舌根脓肿要通过B超和穿刺检查确诊。麻醉和体位:1.麻醉基本同口内各切开引流术。2.体位腭部脓肿采用半坐位或仰卧位,舌根脓肿口内切开采用半卧位;口外切口按层次切开颏下各层组织,在切断颈阔肌后,用弯血管钳钝性分离口底肌后即可进入脓腔(图10.2.13-3)。
-
咽旁间隙感染
概述:咽旁间隙感染是指咽旁间隙的急性化脓性感染,主要临床表现为咽侧壁红肿、腭扁桃体突出。粘膜切口不宜过深,以防误伤大血管和神经(图1)图1咽旁间隙脓肿口内切开引流术病因学:咽旁间隙(parapharyngeaspace)位于咽腔侧方的咽上缩肌与翼内肌和腮腺深叶之间。前为翼下颌韧带及颌下腺上缘;后为椎前筋膜。
-
胸大肌双叶肌皮瓣转移颊部再造术
③肌皮瓣切取:沿切口设计线切开血管蒂部皮肤、皮下至深筋膜,沿肌膜表面,翻开皮肤瓣,再沿肌皮瓣设计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肌层直至肋骨骨膜表面、锐性分离,翻起肌皮瓣,在胸肩峰动脉两侧保留肌肉各2.0cm,沿血管蒂切开胸大肌,游离翻起肌血管蒂,至锁骨,则胸大肌肌皮瓣(双叶)完全分离(图10.4.3.5.2-6)。
-
胸大肌双叶肌皮瓣转移颊部重建术
③肌皮瓣切取:沿切口设计线切开血管蒂部皮肤、皮下至深筋膜,沿肌膜表面,翻开皮肤瓣,再沿肌皮瓣设计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肌层直至肋骨骨膜表面、锐性分离,翻起肌皮瓣,在胸肩峰动脉两侧保留肌肉各2.0cm,沿血管蒂切开胸大肌,游离翻起肌血管蒂,至锁骨,则胸大肌肌皮瓣(双叶)完全分离(图10.4.3.5.2-6)。
-
胸大肌双叶肌皮瓣转移颊重建术
③肌皮瓣切取:沿切口设计线切开血管蒂部皮肤、皮下至深筋膜,沿肌膜表面,翻开皮肤瓣,再沿肌皮瓣设计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肌层直至肋骨骨膜表面、锐性分离,翻起肌皮瓣,在胸肩峰动脉两侧保留肌肉各2.0cm,沿血管蒂切开胸大肌,游离翻起肌血管蒂,至锁骨,则胸大肌肌皮瓣(双叶)完全分离(图10.4.3.5.2-6)。
-
腮腺导管涎石摘除术
手术名称:腮腺导管结石摘除术别名:腮腺管结石摘除术;2.体位半坐位或仰卧位,头偏向健侧。原则上良性肿瘤或低度恶性肿瘤都应保留面神经,据1995年天津国际头颈肿瘤会议精神:主张,即使是高度恶性肿瘤,只要在术前面神经不受侵犯,均应该将其保留。手术步骤:1.切口:在导管近开口处的结石,应作口内切口取石。
-
腮腺管涎石摘除术
手术名称:腮腺导管结石摘除术别名:腮腺管结石摘除术;2.体位半坐位或仰卧位,头偏向健侧。原则上良性肿瘤或低度恶性肿瘤都应保留面神经,据1995年天津国际头颈肿瘤会议精神:主张,即使是高度恶性肿瘤,只要在术前面神经不受侵犯,均应该将其保留。手术步骤:1.切口:在导管近开口处的结石,应作口内切口取石。
-
腮腺管结石摘除术
手术名称:腮腺导管结石摘除术别名:腮腺管结石摘除术;2.体位半坐位或仰卧位,头偏向健侧。原则上良性肿瘤或低度恶性肿瘤都应保留面神经,据1995年天津国际头颈肿瘤会议精神:主张,即使是高度恶性肿瘤,只要在术前面神经不受侵犯,均应该将其保留。手术步骤:1.切口:在导管近开口处的结石,应作口内切口取石。
-
腮腺导管结石摘除术
手术名称:腮腺导管结石摘除术别名:腮腺管结石摘除术;2.体位半坐位或仰卧位,头偏向健侧。原则上良性肿瘤或低度恶性肿瘤都应保留面神经,据1995年天津国际头颈肿瘤会议精神:主张,即使是高度恶性肿瘤,只要在术前面神经不受侵犯,均应该将其保留。手术步骤:1.切口:在导管近开口处的结石,应作口内切口取石。
-
咬肌间隙感染
一旦脓肿形成应及时引流。史肌间隙脓肿切开引流的途径,虽可从口内翼下颌皱襞稍外侧切开,分离进入脓腔腔引流,但因引流口常在脓腔之前上份,体位引流不畅,炎症不易控制,发生边缘性骨髓炎的机会也相应增加。图1咬肌间隙脓肿口外切开引流术病因学:咬肌间隙(massetericspace)位于咬肌与下颌升支外侧骨壁之间。
-
口腔颌面部软组织刺伤
概述:口腔颌面部如颊、唇、鼻及眉部为人体暴露部位,无论交通事故、外伤及战争等均可引起这些部位软组织损伤。口腔颌面部软组织刺伤的治疗:清创时应彻底清除伤道内的污染物,应用抗生素防治感染。小儿常将筷子、匙子或其他棒状物含于口内,跌倒后造成腭部穿通伤,多见于硬腭后缘的软腭穿通,一般无组织缺损。
-
地黄膏
制法:药入地黄汁中,煎松脂及熏陆香,令消尽,即纳羊脂酥蜡,慢火煎成膏。木香气味辛温,入足太阴,能疏滞,打伤扑损、痈肿未破者,皆能内消。《证治准绳·类方》卷七方之地黄膏:组成:大黄、黄柏、黄连、黄芩、赤芍药、当归、绿豆粉、芙蓉叶、薄荷各等分。
-
口腔病外治法
口腔病外治法是对口腔科疾病,根据病变部位及辨证结果,选用不同药物对病变部位进行局部处理或施行手术、手法的治疗方法。刺割法:又称砭镰法或飞针法,用消毒刀尖或三棱针块逮刺割患处,使疡毒瘀血宣泄、热毒外散、肿毒消退的方法,分浅刺、切开及摘除赘生物等,适用于急性阳症痈疮成脓前后,血疱、牙菌、息肉增生等。
-
颌骨死骨摘除术
2.体位半坐位或仰卧位。同时要考虑到面容,尽量在口内或比较隐蔽的部位,如颌下部、发际内及耳屏前部等。4.防止损伤较大的血管在作颌下切口时,要层次清楚,勿盲目切断颌外动脉及面前静脉。并发症:1.面瘫:主要原因是对面神经及其分支的解剖关系不熟悉,切口部位选择不当,或手术操作粗暴造成面神经损伤。
-
下牙槽神经切断撕脱术
手术名称:下牙槽神经撕脱术别名:下牙槽神经切断撕脱术分类:口腔科/口腔颌面部神经肌肉手术/三叉神经末梢支撕脱术ICD编码:04.0202概述:下牙槽神经撕脱术用于三叉神经痛的治疗。口内切口取半卧位为宜。对于颏孔已显露,下颌角部开窗后下牙槽神经也显露的病人,要尽可能将二者之间的一段神经全部抽除。
-
下牙槽神经撕脱术
手术名称:下牙槽神经撕脱术别名:下牙槽神经切断撕脱术分类:口腔科/口腔颌面部神经肌肉手术/三叉神经末梢支撕脱术ICD编码:04.0202概述:下牙槽神经撕脱术用于三叉神经痛的治疗。口内切口取半卧位为宜。对于颏孔已显露,下颌角部开窗后下牙槽神经也显露的病人,要尽可能将二者之间的一段神经全部抽除。
-
下颌骨良性肿瘤刮除术
手术名称:下颌骨良性肿瘤刮治术别名:下颌骨良性肿瘤刮除术分类:口腔科/口腔颌面部肿瘤手术/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手术/下颌骨肿瘤手术ICD编码:76.203概述:下颌骨良性肿瘤刮治术用于下颌骨肿瘤的手术治疗。术后处理:下颌骨良性肿瘤刮治术术后做如下处理:1.若为全麻按全麻后常规护理。2.口腔清洁。
-
下颌骨良性肿瘤刮治术
手术名称:下颌骨良性肿瘤刮治术别名:下颌骨良性肿瘤刮除术分类:口腔科/口腔颌面部肿瘤手术/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手术/下颌骨肿瘤手术ICD编码:76.203概述:下颌骨良性肿瘤刮治术用于下颌骨肿瘤的手术治疗。术后处理:下颌骨良性肿瘤刮治术术后做如下处理:1.若为全麻按全麻后常规护理。2.口腔清洁。
-
颊黏膜腮腺导管重建术
手术名称:颊黏膜腮腺导管重建术别名:颊粘膜腮腺导管重建术分类:口腔科/涎腺手术/腮腺手术/腮腺导管重建术ICD编码:26.4903概述:颊黏膜腮腺导管重建术用于腮腺导管重建治。备好泪囊探针与空心胶管。3.去除口内感染病灶。2.再造导管与残留导管相接:首先游离近腺体端残留导管,然后据其长短设计颊黏膜舌形瓣。
-
颊粘膜腮腺导管重建术
手术名称:颊黏膜腮腺导管重建术别名:颊粘膜腮腺导管重建术分类:口腔科/涎腺手术/腮腺手术/腮腺导管重建术ICD编码:26.4903概述:颊黏膜腮腺导管重建术用于腮腺导管重建治。备好泪囊探针与空心胶管。3.去除口内感染病灶。2.再造导管与残留导管相接:首先游离近腺体端残留导管,然后据其长短设计颊黏膜舌形瓣。
-
颧骨、颧弓骨折
2、张口受限因内陷的骨折段压迫颞肌并阻碍冠突运动而出现张口受限。对塌陷畸形严重者,虽无功能障碍,也应复位。颧骨、颧弓骨折的复位方法:1、口内切开复位2、面部小切口切开复位法3、颞部切开复位法4、巾钳牵拉法5、冠状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预后及预防:无特殊特别提示:颧骨和颧弓骨折的治疗主要是手术复位。
-
创伤性溃疡
概述:创伤性溃疡是指口腔内残根残冠、牙齿的锐利边缘、错位牙、不良修复体等长期慢性机械损伤形成的溃疡;中药粉外敷:养阴生肌散、锡类散等。修复体的尖锐边缘或过长的基板,压迫前庭沟粘膜形成溃疡。3.腺周口疮首先要仔细寻找病损相对应部位的刺激物,排除局部因素后,再从病史、口内检查等方面考虑诊断。
-
口腔盘状红斑狼疮
3.病理表现出现的角质栓、基底细胞液化变性、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和胶原纤维变性是本病特点。鉴别诊断:多形红斑:(1)多形红斑累及口唇的广泛部位,口内病损渗出明显,覆以厚假膜,唇红病损糜烂结血痂。(4)盘状红斑狼疮病人间接免疫荧光抗核抗体阳性率高,组织切片直接免疫荧光检查可见狼疮带和胶样小体。
-
静脉移植腮腺导管修复术
手术名称:静脉移植腮腺导管修复术别名:静脉移植腮腺导管重建术分类:口腔科/涎腺手术/腮腺手术/腮腺导管重建术ICD编码:26.4904概述:静脉移植腮腺导管修复术用于腮腺导管重建。2.有脉管炎者。将备好静脉的近心端经颊肌进入口内,并把空心胶管从口内引出一定长度,以使其术后固定。4.服用或注射促进涎液分泌的药物。
-
静脉移植腮腺导管重建术
手术名称:静脉移植腮腺导管修复术别名:静脉移植腮腺导管重建术分类:口腔科/涎腺手术/腮腺手术/腮腺导管重建术ICD编码:26.4904概述:静脉移植腮腺导管修复术用于腮腺导管重建。2.有脉管炎者。将备好静脉的近心端经颊肌进入口内,并把空心胶管从口内引出一定长度,以使其术后固定。4.服用或注射促进涎液分泌的药物。
-
翼下颌间隙脓肿切开引流术
手术名称:翼颌间隙脓肿切开引流术别名:翼下颌间隙脓肿切开引流术分类:口腔科/口腔颌面部感染外科治疗ICD编码:27.005概述:翼颌间隙脓肿切开引流术用于翼颌间隙脓肿的治疗。上界为翼外肌、下界为翼内肌附丽的下颌骨内侧缘,前界为颞肌及其附丽的下颌骨升支前缘,后界为腮腺和下颌骨升支后缘。同时加用抗厌氧菌的药物。
-
翼颌间隙脓肿切开引流术
手术名称:翼颌间隙脓肿切开引流术别名:翼下颌间隙脓肿切开引流术分类:口腔科/口腔颌面部感染外科治疗ICD编码:27.005概述:翼颌间隙脓肿切开引流术用于翼颌间隙脓肿的治疗。上界为翼外肌、下界为翼内肌附丽的下颌骨内侧缘,前界为颞肌及其附丽的下颌骨升支前缘,后界为腮腺和下颌骨升支后缘。同时加用抗厌氧菌的药物。
-
气管-食管穿刺法
4.用食管异物钳将粗丝线送至穿刺瘘道,然后用弯血管钳将丝线拉出(图9.6.3.7.2-2),或用弯血管钳送入瘘道内,用食管异物钳将粗丝线从口内拉出。5.将气管造口内引出的丝线绑扎在胃管末端,牵拉口内丝线使胃管通过气管-食管瘘口拉至下咽部(图9.6.3.7.2-3)。3.取出胃管后即时放入气管-食管瘘内发音膺复物(音钮)。
-
气管食管穿刺术
4.用食管异物钳将粗丝线送至穿刺瘘道,然后用弯血管钳将丝线拉出(图9.6.3.7.2-2),或用弯血管钳送入瘘道内,用食管异物钳将粗丝线从口内拉出。5.将气管造口内引出的丝线绑扎在胃管末端,牵拉口内丝线使胃管通过气管-食管瘘口拉至下咽部(图9.6.3.7.2-3)。3.取出胃管后即时放入气管-食管瘘内发音膺复物(音钮)。
-
颌面部蜂窝织炎
疾病分类:口腔科疾病概述:颌面部蜂窝织炎是指发生在颌骨周围筋膜间隙组织的急性炎症。3.颏下、舌下、颌下广泛口底蜂窝织炎或咽旁间隙感染时,应特别注意有无呼吸和吞咽困难。咽旁间隙积脓多在翼颌韧带稍内侧作上下行的粘膜切口,然后钝性向后分离入脓腔。咽旁间隙口内切开引流时,手术中随时吸净脓液,避免发生吸入性窒息。
-
口腔底部皮样囊肿摘除术
手术名称:口底皮样囊肿摘除术别名:口腔底部皮样囊肿摘除术;但囊肿可通过下颌舌骨肌伸向口底或位于下颌舌骨肌与颏舌肌之间,此时需将下颌舌骨肌从中线切开并向两侧牵拉,显露口底深部囊肿后继续沿囊壁作钝性分离(图10.4.1.1.4-3)。术中注意要点:皮样囊肿常与下颌骨颏棘粘连,应细心剥离。
-
口底皮样囊肿摘除术
手术名称:口底皮样囊肿摘除术别名:口腔底部皮样囊肿摘除术;但囊肿可通过下颌舌骨肌伸向口底或位于下颌舌骨肌与颏舌肌之间,此时需将下颌舌骨肌从中线切开并向两侧牵拉,显露口底深部囊肿后继续沿囊壁作钝性分离(图10.4.1.1.4-3)。术中注意要点:皮样囊肿常与下颌骨颏棘粘连,应细心剥离。
-
口底皮样囊肿切除术
手术名称:口底皮样囊肿摘除术别名:口腔底部皮样囊肿摘除术;但囊肿可通过下颌舌骨肌伸向口底或位于下颌舌骨肌与颏舌肌之间,此时需将下颌舌骨肌从中线切开并向两侧牵拉,显露口底深部囊肿后继续沿囊壁作钝性分离(图10.4.1.1.4-3)。术中注意要点:皮样囊肿常与下颌骨颏棘粘连,应细心剥离。
-
金津玉液
主治重舌肿痛,口疮,喉痹,失语,呕吐,腹泻,消渴,及舌尖,扁桃体炎等。分布有下颌神经的颌神经和面神经鼓索的神经纤维及舌动脉的分支舌深动脉,舌静脉的属支舌深静脉。治重舌肿痛喉闭,用白汤煮三棱针出血。《针灸经外奇穴治疗诀》:金津、玉液,口内舌下面正中舌系两侧之静脉上,左名金津,右名玉液。
-
华池金津、神水玉液
主治重舌肿痛,口疮,喉痹,失语,呕吐,腹泻,消渴,及舌尖,扁桃体炎等。分布有下颌神经的颌神经和面神经鼓索的神经纤维及舌动脉的分支舌深动脉,舌静脉的属支舌深静脉。治重舌肿痛喉闭,用白汤煮三棱针出血。《针灸经外奇穴治疗诀》:金津、玉液,口内舌下面正中舌系两侧之静脉上,左名金津,右名玉液。
-
金津、玉液
主治重舌肿痛,口疮,喉痹,失语,呕吐,腹泻,消渴,及舌尖,扁桃体炎等。分布有下颌神经的颌神经和面神经鼓索的神经纤维及舌动脉的分支舌深动脉,舌静脉的属支舌深静脉。治重舌肿痛喉闭,用白汤煮三棱针出血。《针灸经外奇穴治疗诀》:金津、玉液,口内舌下面正中舌系两侧之静脉上,左名金津,右名玉液。
-
下颌升支水平截骨术
手术名称:下颌升支横行截骨术别名:下颌升支水平截骨术分类:口腔科/正颌外科手术/下颌骨畸形的手术矫正/下颌升支截骨术ICD编码:76.6402概述:下颌升支横行截骨术用于下颌骨畸形的手术矫正治疗。麻醉和体位:在鼻腔插管全身麻醉下进行手术。3.神经损伤:例如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中可能误伤下牙槽神经。
-
下颌升支横行截骨术
手术名称:下颌升支横行截骨术别名:下颌升支水平截骨术分类:口腔科/正颌外科手术/下颌骨畸形的手术矫正/下颌升支截骨术ICD编码:76.6402概述:下颌升支横行截骨术用于下颌骨畸形的手术矫正治疗。麻醉和体位:在鼻腔插管全身麻醉下进行手术。3.神经损伤:例如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中可能误伤下牙槽神经。
-
翼下颌间隙感染
图1翼下颌间隙脓肿口内切开引流途径口外切口与咬肌间隙切口相类似,在分离暴露下颌角下缘时,在其内侧切开部分翼内肌附着及骨膜,用骨膜分离器剥开翼内肌后,进入间隙放出脓液,用盐水或1%~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时消毒不严也可引起翼下颌间隙感染;
-
腮腺管移植术
手术名称:腮腺导管移位术别名:腮腺导管转移成形术;腮腺导管成形术分类:口腔科/涎腺手术/腮腺手术/腮腺导管重建术ICD编码:26.4902概述:腮腺导管移位术用于腮腺导管重建。麻醉和体位:1.麻醉局麻。然后在瘘管口按等距离用1号线缝3针,将导管送入口内,这3针缝线和颊黏膜切口相缝合。术后放空心胶管并固定于颊黏膜处。
-
腮腺导管转位术
手术名称:腮腺导管移位术别名:腮腺导管转移成形术;腮腺导管成形术分类:口腔科/涎腺手术/腮腺手术/腮腺导管重建术ICD编码:26.4902概述:腮腺导管移位术用于腮腺导管重建。麻醉和体位:1.麻醉局麻。然后在瘘管口按等距离用1号线缝3针,将导管送入口内,这3针缝线和颊黏膜切口相缝合。术后放空心胶管并固定于颊黏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