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元
本元即元气。出《素问遗篇·刺法论》。
-
上古天真论篇
《上古天真论篇》为《黄帝内经素问》的篇名。上古,即远古。王冰注:“上古,玄古也。”玄古即是很远的古代。天真,一谓淳朴无邪,二谓本元之气。本篇讨论了自古相传关于如何保精养神、归真返朴以延年益寿的方法问题,同时也讨论了关于人体本元之气和生长发育的关系。
-
六元
六元即六气。以其为三阴、三阳之本元,故名。《黄帝内经素问·天元纪大论》:“厥阴之上,风气主之;少阴之上,热气主之;太阴之上,湿气主之;少阳之上,相火主之;阳明之上,燥气主之;太阳之上,寒气主之。参见六气:六气为风、热(暑)、湿、火、燥、寒等六种气候。
-
玉抱肚法
玉抱肚法为药物敷贴法之一。《针灸资生经》:“治心腹冷痛玉抱肚法:针砂四两,炒似烟出,入白矾半两,硇砂、粉霜各半钱,新水拌匀微湿。以皮纸贴安怀中,候热发,置脐中、气海、石门、关元穴,大补本元。如药力尽,却曝干,再入矾等,依旧热。舍弟叔浩传一方,只有针砂、泥矾,功效亦同。”
-
天癸
概述:天癸:1.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机能所必需的物质;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马莳注:“天癸者,阴精也,盖男女之精皆主肾水,故皆可称为天癸也。”出《黄帝内经太素》:“天癸,精气也。”《类经·脏象类》:“故天癸者,…元阴即肾阴,与元阳相对而言,是生命的本元,故称。
-
腹中窄狭
患者自觉腹中窄狭。若肥人自觉腹中窄狭,乃是湿痰流灌脏腑、不升降。燥饮用苍术、行气用香附。皆因本元虚弱,肠胃空虚,不能健运,有致膈蓄稠痰,胃纳邪气,以致饮食不进,水谷不化,出纳之宫有阻,健运之司失职。治宜健脾温中之剂。如二陈汤加苍术、厚朴、干姜、香附之类。亦可斟酌选用平胃散、越鞠丸等方。
-
九制硫黄丸
9制地黄2两,全归1两,天冬1两,麦冬1两,川芎5钱,陈皮5钱,枸杞5钱,杜仲5钱,茯苓5钱,炙草5钱,前胡5钱,防风5钱,泽泻5钱,蛇床子5钱,五加皮5钱,每硫黄1斤,用药1料,照硫黄递加,用清水煎浓,将硫末投入,煎至药汁干,起出阴干,用糯米煮粥,拌为丸,如绿豆大,阴干,用瓷瓶收贮。注意:忌一切牲畜血及细辛。
-
天元纪大论篇
《天元纪大论篇》为《黄帝内经素问》篇名。本篇论述五运六气的一般规律,从太过、不及、平气的岁气变化,说明运气对宇宙万物的影响,因其用天干以纪地气,地支以纪天气。古人认为,天地运气是宇宙间万物的本元,此文专篇纪而论之,故名。
-
命门之火
命门之火又称命火、真火、真阳、元阳、元气、先天之火等,即肾阳,与肾阴相对而言。命门之火是生命本元之火,寓于肾阴之中,是性机能和生殖能力的根本。命门具有温煦、推动五脏六腑之阳气的作用,与人体的生长、发育、生殖和衰老密切相关。命门之火还能温养五脏六腑,以使之发挥正常的功能。命门之水,谓之元精。”
-
白华玉丹
处方:钟乳粉1两(炼),白石脂5钱(煨红,水飞),阳起石5钱(煅,酒淬,干),牡蛎7钱(韭汁盐泥固济,火烧,取白)。制法:上为极细末,和作1处,研1-2日,以糯米粉煮粥为丸,如芡实大,入地坑出火毒1宿。功能主治:清上实下,助养本元。主遗精,白浊。摘录:《不居集》(上集)卷十九
-
百补养原丸
处方:党参4两,熟地8两,焦冬术3两,茯苓3两,杜仲3两,杞子3两,芡实3两,牡蛎3两,龙骨2两,归身2两,白芍2两,肉桂心1两,制附子1两,橘红1两,制半夏1两,川贝1两,炙甘草1两,砂仁5钱。制法:上为末,用大土皮3两,酒、姜汁拌和,炼蜜为丸。主戒烟断瘾之后,本元不复,所致遗精腰酸,食少神倦。
-
元阴
元阴即肾阴。与元阳对举,是生命的本元,因称。肾阴又称元阴、真阴、肾水、真水。指本脏的阴液(包括肾脏所藏之精),与肾阳依附为用,是肾阳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相火妄动反过来也会灼耗肾阴。《景岳全书》传忠录:“元阴者,即无形之水,以长以立,天癸是也。”
-
元阳
元阳即肾阳。与元阴对举,是生命的本元,因称。肾阳又称元阳、真阳、真火、命门之火、先天之火。肾阳是肾生理功能的动力,也是人体生命活动力的源泉。肾所藏之精,需赖命门之火的温养,才能发挥其滋养体内各部分器官组织的繁殖后代的作用,尤其是脾胃的功能,需命门之火温煦,才能完成正常的腐熟水谷和运化精微的任务。
-
化痰清火汤
处方:南星、半夏、陈皮、苍术、白术、白芍、黄连、黄芩、栀子、知母、石膏、甘草。功能主治:嘈杂。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水煎服。各家论述:以南星、半夏、橘红之类以消其痰,芩、连、栀子、知母之类以降其火,苍术、白术、芍药之类以健脾行湿,壮其本元。摘录:《古今医鉴》卷五
-
健延龄
健延龄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健延龄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填精髓,养气血,调脏腑,固本元。禁忌:不良反应:注意事项:1.忌辛辣食物。9.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