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员利针
员利针即圆利针。《黄帝内经灵枢·九针论》:“员利针,取法于氂针,微大其未,反小其身,令可深内也,长一寸六分,主取痈痹者也。”古代九针之一。《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员利针者,大如氂,且员且锐,中身微大,以取暴气。”说明其针针尖稍大,尖如中尾,圆而且锐,针身略粗,长一寸六分。
-
圆利针
圆利针(round-sharpneedle)为针具名。古代九针之一。其针针尖稍大,尖如中尾,圆而且锐,针身略粗,长一寸六分。《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员利针者,大如氂,且员且锐,中身微大,以取暴气。”《黄帝内经灵枢·九针论》:“员利针,取法于氂针,微大其末,反小其身,令可深内也,长一寸六分,主取痈痹者也。”
-
氂针
氂针以指员利针形状既圆而锐,“微大其末,反小其身”,有似牛尾,故名。又释作毛之强者。《黄帝内经灵枢·九针论》:“六日员利针,取法于氂针。”《黄帝内经太素·卷二十一》作“取法于氂”。
-
九针
2.针灸书名。即鑱针、员针、鍉针、锋针、铍针、员利针、毫针、长针和大针。针刺补泻:全身疾病补泻原则:《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凡用针者,虚则实之,满则泄之,宛陈则除之,邪胜则虚之。”经络补泻原则:《黄帝内经灵枢·经脉》:“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
火针刺法
火针刺法是将特制的金属粗针,用火烧红后刺入一定部位以治疗疾病的方法。火针古称“燔针”,火针刺法称为“焠刺”。具有温经散寒、通经活络作用,临床常用于风湿寒痹、痈疽、瘰疬等疾病。钨合金火针物理性能好,有耐高温、不退火、变形少、不易折、高温下硬度强等特点。
-
火针法
患者来取合适的体位。如属较浅的点刺法,可以烧至通红,速入疾出,轻浅点刺。颜面部除了面部痣及扁平疣外一般不用火针,尤其靠近五官的穴位不宜火针针刺。适用范围:主要用于痹证、胃下垂、慢性泄泻、痢疾阳萎、痈疽、痔疮、瘰疬、腱鞘囊肿、象皮腿、月经不调、小儿疳积,以及某些皮肤病如疣、痣、癣、疮节等。
-
氂
氂是指长、强之毛。《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员利针者,尖如氂,且员且锐,中身微大,以取暴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