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钱橘饼
出处:《纲目拾遗》拼音名:JīnQi nJ Bǐnɡ别名:金橘饼(《中国医学大辞典》)。来源:为芸香科植物金橘或金弹的果实用蜜糖渍制而成。功能主治:《纲目拾遗》:消食,下气,开膈。又可醒酒。摘录:《*辞典》
-
慈姑花
《*辞典》:慈姑花:出处:《福建民间草药》拼音名:C GūHuā来源:为泽泻利植物慈姑的花。功能主治:《中国医学大辞典》:明目,去湿。治一切疗肿痔漏。祛湿之功,同于茵陈。用法用量:治一切疔疮:慈姑花适量。用冷开水洗净,捣敷患处。
-
夹
夹为古代中医眼科手术器械名称。见《目科正宗》。多用老竹制成(见图48)。用以治疗睑废、倒睫拳毛等。图48(图出自《中医大辞典》)
-
花风
花风病名。见谢观《中国医学大辞典》。即花癫。详该条。
-
肝虚汗
肝虚汗证名,肝虚所致自汗证。见《中国医学大辞典》。《杂病源流犀烛·诸汗源流》:“由肝虚而汗,则必禁其疏泄,宜白芍汤。”
-
伏寒喉痈
伏寒喉痈为病证名。多由寒邪内伏,郁于肺系,复感时邪而发。症见喉间红肿或带紫色,脉不浮数(《病源辞典》)。治宜温散寒邪。方可选用荆防败毒散加减。
-
刀
刀为中医眼科、外科手术器械。长约二至三寸,多为钢铁制品。用于穿刺切割等。(见图7)。图7(出自《中医大辞典》)
-
鳖脂
《*辞典》:鳖脂:出处:《纲目》拼音名:BiēZhī别名:鳖膏(《本草拾遗》),鳖油(《现代实用中药》)。来源:为鳖科动物中华鳖的脂肪。功能主治:①《本草蒙筌》:眼睫倒毛签入,可资除害。②《现代实用中药》:为滋养强壮药。
-
半提丹
《中国医学大辞典》处方红升丹加珍珠散。功能主治收口。主疮疡。
-
白花蛇目睛
《*辞典》:白花蛇目睛:出处:《纲目》拼音名:B iHuāSh M Jīnɡ来源:为蝮蛇科动物五步蛇的眼睛。功能主治:《普济方》:治小儿夜啼,以一只为末,竹沥调少许灌之。摘录:《*辞典》
-
白鱼尾果
《*辞典》:白鱼尾果:出处:《闽东本草》拼音名:B iY WěiGuǒ来源:为马钱科植物驳骨丹的果实。10月采,阴干。功能主治:治小儿蛔疳。用法用量:白鱼尾果一两加水煎后去渣加米煮稀饭,连服三至四次。
-
百蕊草根
《*辞典》:百蕊草根:出处:《本草图经》拼音名:BǎiRuǐCǎoGēn来源:为檀香科植物百蕊草的根。功能主治:《本草图经》:下乳,亦通顺血脉,调气。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摘录:《*辞典》
-
半枫荷叶
《*辞典》:半枫荷叶:出处:《广西中草药》拼音名:B nFēnɡH Y 来源:为梧桐科植物翻白叶树的叶。功能主治:治外伤出血。用法用量:半枫荷鲜叶捣烂敷患处;或焙干研末撒患处。摘录:《*辞典》
-
包谷火焰包
出处:《重庆草药》拼音名:BāoGǔHuǒY nBāo来源:为禾本科植物玉蜀黍感染病菌后变成黑色的雄花序。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玉蜀黍条。功能主治:《重庆草药》:煎水服,治暑热腹泻。摘录:《*辞典》
-
蝮蛇皮
《*辞典》:蝮蛇皮:出处:《唐本草》拼音名:F Sh P 来源:为蝮蛇科动物蝮蛇的皮。功能主治:《唐本草》:皮灰,疗疔肿,恶疮,骨疽。摘录:《*辞典》
-
蝮蛇骨
《*辞典》:蝮蛇骨:出处:《本草拾遗》拼音名:F Sh Gǔ来源:为蝮蛇科动物蝮蛇的骨骼。功能主治:《本草拾遗》:主赤痢,取骨烧为黑末,饮下三钱匕。摘录:《*辞典》
-
波罗蜜叶
《*辞典》:波罗蜜叶:出处:《广西药植名录》拼音名:BōLu M Y 来源:为桑科植物木波罗的叶。功能主治:①《中国树木分类学》:叶磨粉,热之以敷创伤。②《广西药植名录》:治溃疡。用法用量: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
苍耳花
《*辞典》:苍耳花:出处:《纲目》拼音名:CānɡěrHuā来源:为菊科植物苍耳的花或花蕾。功能主治:①《纲目》:主白癞顽痒。②《南宁市药物志》:治白痢。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7钱。外用:捣敷。摘录:《*辞典》
-
柽柳花
出处:《岭南采药录》拼音名:ChēnɡLiǔHuā来源:为柽柳科植物柽柳、桧柽柳或多枝柽柳的花。功能主治:治中风,又清热毒,发麻疹。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摘录:《*辞典》
-
柽乳
出处:《开宝本草》拼音名:ChēnɡRǔ来源:为柽柳科植物柽柳、桧柽柳或多枝柽柳的树脂。功能主治:合质汗药,治金疮。摘录:《*辞典》
-
鸱肉
《*辞典》:鸱肉:出处:《食疗本草》拼音名:ChīR u来源:为鹰科动物白尾鹞的肉。功能主治:①《食疗本草》:食之治癫痫疾。②《纲目》:食之,消鸡肉、鹌鹑成积。摘录:《*辞典》
-
臭节草根
《*辞典》:臭节草根:出处:《植物名实图考》拼音名:Ch uJi CǎoGēn来源:为芸香科植物臭节草的根功能主治:捣浆,洗肿毒。摘录:《*辞典》
-
黄桷浆
《*辞典》:黄桷浆:出处:《草木便方》拼音名:Hu nɡJu Jiānɡ来源:为桑科植物黄葛树的汁液。功能主治:①《草木便方》:治疥癞,血风癣。②《重庆草药》:治腮腺炎。用法用量:外用:搽擦或涂靛青布上贴患处。
-
刺菱根
出处:《纲目拾遗》拼音名:C L nɡGēn来源:为菱科植物野菱的根。功能主治:利水通淋。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摘录:《*辞典》
-
刺玫花
《*辞典》:刺玫花:出处:《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拼音名:C M iHuā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山刺玫的花。功能主治:治月经过多。用法用量:刺玫花3~6朵,煎水服。摘录:《*辞典》
-
大叶狼豆柴叶
出处:《贵州草药》拼音名:D Y L nɡD uCh iY 来源:为豆科植物梯氏木蓝的叶。性味:性凉,味甘苦。功能主治:解毒,治乳腺炎。用法用量:外用:捣敷。摘录:《*辞典》
-
地黄实
出处:陶弘景拼音名:D Hu nɡSh 来源: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种子。功能主治:《本草图经》:阴干捣末,水服方寸匕,日三服,功与地黄等。摘录:《*辞典》
-
鹅涎
《*辞典》:鹅涎:出处:《本草蒙筌》拼音名: Xi n来源:为鸭科动物鹅的唾液。功能主治:①《本草蒙筌》:治误吞稻刺塞喉。②《纲目拾遗》:治小儿鹅口疮。用法用量:内服:含咽。摘录:《*辞典》
-
防风花
《*辞典》:防风花:出处:《药性论》拼音名:F nɡFēnɡHuā来源:为伞形科植物防风的花。功能主治:《药性论》:主心腹痛,四肢拘急,行履不得,经脉虚羸,骨节间疼痛。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
-
飞龙掌血叶
《*辞典》:飞龙掌血叶:出处:《贵州民药物》拼音名:FēiL nɡZhǎnɡXu Y 来源:芸香科植物飞龙掌血的叶片。全年可采。功能主治:①《贵州民间药物》:治刀伤出血,捣烂敷。②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疖肿疮毒,飞龙掌血叶捣烂外敷。
-
扁藤叶
《*辞典》:扁藤叶:出处: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拼音名:BiǎnT nɡY 来源:为葡萄科植物扁担藤的叶。功能主治:治下肢溃疡。用法用量:外用:捣敷。摘录:《*辞典》
-
方镊子
方镊子为眼科手术器械名称。见《眼科菁华录》。全铁制造(见图40)。古代使用竹夹治疗时,用方镊子紧固竹夹,以使其稳定。图40(图出自《中医大辞典》)
-
蝮蛇蜕皮
出处:《唐本草》拼音名:F Sh Tu P 来源:为蝮蛇科动物蝮蛇的蜕皮。功能主治:《唐本草》:主身痒、瘑、疥、癣等。摘录:《*辞典》
-
蝮蛇脂
《*辞典》:蝮蛇脂:出处:《本草拾遗》拼音名:F Sh Zhī来源:为蝮蛇科动物蝮蛇的脂肪。功能主治:《纲目》:绵裹塞耳聋,亦敷肿毒。摘录:《*辞典》
-
狗蹄
《*辞典》:狗蹄:出处:《滇南本草》拼音名:GǒuT 别名:狗四足(《本草经集注》)。来源:为犬科动物狗的足蹄。性味:①《别录》:平。②《滇南本草》:气味酸,平。功能主治:①《别录》:煮饮之,下乳汁。②《滇南本草》:治癫狂病。用法用量:内服:煮食。
-
鹳肉
《*辞典》:鹳肉:出处:《河北中医药集锦》拼音名:Gu nR u来源:为鹳科动物白鹳的肉。功能主治:《河北中医药集锦》:治干血痨,经血不来,身痛发烧,喘咳。捞鱼鹳一只,煮熟连汤吃。摘录:《*辞典》
-
海虾壳
出处:《本草撮药》拼音名:HǎiXiāK 来源:为对虾科动物对虾或龙虾科动物锦绣龙虾等的甲壳。功能主治:①《本草撮要》:晒干研末,加白糖拌,涂秃疮。②《泉州本草》:治疥癣,晒干研末掺患处。摘录:《*辞典》
-
旱水仙根
出处:《贵州草药》拼音名:H nShuǐXiānGēn来源:为石蒜科植物韭莲的根。原形态:形态详赛番红花条。性味:治痈疮红肿。功能主治:外用:捣敷。摘录:《*辞典》
-
诃子核
出处:《本草图经》拼音名:HēZǐH 来源:为使君子科植物诃子的果核。功能主治:①刘禹锡《传信方》:取其核入白蜜研注目中,治风赤涩痛。②《纲目》:止咳及痢。摘录:《*辞典》
-
黑大豆花
《*辞典》:黑大豆花:出处:《纲目》拼音名:HēiD D uHuā来源:为豆科植物大豆的花。功能主治:《纲目》:治目盲翳膜。摘录:《*辞典》
-
横经席叶
《*辞典》:横经席叶:出处: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拼音名:H nɡJīnɡX Y 来源:为藤黄科植物薄叶胡桐的叶。全年可采。功能主治:治外伤出血。用法用量:外用:研末撒。摘录:《*辞典》
-
红花苗
出处:《开宝本草》拼音名:H nɡHuāMi o来源:为菊科植物红花的幼苗。功能主治:《开宝本草》:生捣碎,敷瘀肿。摘录:《*辞典》
-
红筷子冠毛
《*辞典》:红筷子冠毛:出处:《峨嵋药植》拼音名:H nɡKu iZiGu nM o来源:为柳叶菜科植物柳兰的种缨。功能主治:《峨嵋药植》:敷刀伤,止血。摘录:《*辞典》
-
胡桃花
《*辞典》:胡桃花:出处:《重庆草药》拼音名:H T oHuā来源:胡桃科植物胡桃的花。功能主治:泡酒涂瘊子(疣)。摘录:《*辞典》
-
虎筋
出处:《泉州本草》拼音名:HǔJīn来源:为猫科动物虎的脚筋。功能主治:治风湿性关节炎,炖鸡食。摘录:《*辞典》
-
花红叶
《*辞典》:花红叶:出处:《滇南本草》拼音名:HuāH nɡY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林檎的叶。功能主治:《滇南本草》:治小儿疮疥。用法用量:外用:煎水洗。摘录:《*辞典》
-
花心风
花心风病名。见谢观《中国医学大辞典》。即花癫。详该条。
-
黄桷树根疙瘩
《*辞典》:黄桷树根疙瘩:出处:《重庆草药》拼音名:Hu nɡJu Sh GēnGēDɑ来源:为桑科植物黄葛树根部由寄生虫所形成的虫瘿。功能主治:《重庆草药》:泡酒服,治背脊痛,劳伤腰痛。摘录:《*辞典》
-
黄麻灰
《*辞典》:黄麻灰:出处:《陆川本草》拼音名:Hu nɡM Huī来源:为椴树科植物黄麻茎皮纤维煅制的灰。功能主治:治外伤出血。用法用量:外用:撒敷患处。摘录:《*辞典》
-
阴户
《中医药学名词》(2004)(2010):阴户(vagina、vulva)是指妇女外生殖器。《中医大辞典》:阴户是指妇女的阴道外口。见《景岳全书·妇人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