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害
七害即带下三十六疾中之七害。有两义:一指七种病因,《诸病源候论》:“一者害食,二者害气,三者害冷,四者害劳,五者害房,六者害妊,七者害睡”。一指七种病证,《备急千金要方》卷四:“一曰窍孔痛不利,二曰中寒热痛,三曰小腹急坚痛,四曰藏不仁,五曰子门不端引背痛,六曰月浣乍多乍少,七曰害吐”。
-
妇人三十六疾
概述:妇人三十六疾为病证名。《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八:“三十六疾者、是十二癥、九痛、七害、五伤、三固谓之三十六疾也。”《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八:“一者阴中痛伤,二者阴中淋痛,三者小便即痛,四者寒冷痛,五者月水来腹痛,六者气满并痛,七者汁出阴中如虫啮痛,八者胁下皮痛,九者腰痛。”
-
白垩丸
《备急千金要方》卷四方之白垩丸:处方:白垩18铢,龙骨18铢,芍药18铢,黄连半两,当归半两,茯苓半两,黄芩半两,瞿麦半两,白蔹半两,石韦半两,甘草半两,牡蛎半两,细辛半两,附子半两,禹余粮半两,白石脂半两,人参半两,乌贼骨半两,藁本半两,甘皮半两,大黄半两。即十二症、九痛、七害、五伤、三痼。
-
五京丸
《医方类聚》卷九十四引《御医撮要》:方名:五京丸组成:干姜3分,吴茱萸3分,白头翁3分,白附子3分,牡蛎3分,当归3分,芍药3分,黄芩3分,椒子3分,狼牙3分。制备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主治:妇人腹中积聚,九痛七害,及腰中冷引小腹,害食,得冷便下。用法用量:初服2丸,1日2次。
-
月浣
“赤白带下崩中漏下”篇七害之一“月浣乍多乍少。”亦名月水、月水汁、月信、月行、月汛、月使、月运、月事、月经水、月脉、月客、月浣、月候、月候血、月期华水、月漏、月潮、月露、红脉、红漏、红潮、血经、血信、血脉、经水、经月、经汁血、经血、经事、经脉、经信、经候、信水、癸、癸水、朝信、潮水、水中金等。
-
产后内极七病
产后内极七病为病证名。系七种病之合称。《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四:“产后内极七病候:产后血气伤竭,为内极七病。即旧方所云七害也。一者害食,二者害气,三者害冷,四者害劳,五者害房,六者害任,七者害睡。皆产时伤动血气,其后虚极未平复,犯此七条,而生诸病。”
-
带下三十六疾
带下三十六疾指妇人三十六种疾病。《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八:“(带下)三十六疾者,是十二癥、九痛、七害、五伤、三固谓之三十六疾也。”详见各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