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行先后无定期
亦名经行或前或后、经乱、经水先后无定期、经水无常、经血不定等。脾虚者症见经行或先或后,经色淡红、量多,面色萎黄,神倦乏力,或面浮身肿,头晕心悸便溏等,治宜补气健脾、和胃渗湿,方用参苓白术散。若血瘀者,症见经来或先期或错后,量乍多乍少,色紫黯有块,少腹疼痛拒按,治宜活血祛瘀,方用桃红四物汤。
-
月水不调
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七。即月经不调。亦名月水不调、月使不调、月经不匀、月候不调、失信、经水无常、经水不定、经水不调、经不调、经气不调、经血不定、经脉不调、经候不匀、经候不调等。泛指月经的周期、血量、血色和经质的异常。常见的有经行先期、经行后期、经行先后无定期及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等。
-
肾虚经行先后无定期
肾虚经行先后无定期病证名。多因先天禀赋不足,早婚多育,房事过度,或年老天癸将尽等,均可致肾气亏虚,肾虚则封藏施泄失职,冲任功能紊乱,血海蓄溢失常,而出现经行先后无定期,经血量少,色淡质稀,面色晦暗,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夜尿较多,大便不实等。治宜补肾调经,方用固阴煎加肉桂、附子、补骨脂;或用定经汤。
-
益肾调肝汤
《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方名:益肾调肝汤组成:柴胡、当归、白芍、山茱萸、紫河车、香附、益母草。功效:疏肝补肾。主治:肝郁肾虚,经行先后无定期。
-
经水愆期
经水愆期病名。见《女科指掌·调经门》:”愆期是指失期、过期。故经水愆期即经行先后无定期、经行后期。详上两同名条。
-
经乱
经乱病名。见《景岳全书·妇人规》。即经行先后无定期。详该条。
-
肝郁经行先后无定期
肝郁经行先后无定期病名。见《中医妇科学讲义》。经行先后无定期证型之一。肝司血海而主疏泄,喜条达。若愤怒伤肝,精神抑郁,使肝气逆乱,血海蓄溢失常而经期先后不定。症见经期先后不定,经量或多或少,色紫稠粘,行而不畅,抑郁不乐,时欲叹息,胸乳胀痛不舒。治宜舒肝解郁,方用逍遥散、柴胡舒肝汤等。
-
月经愆期
月经愆期为病名。出《类证普济本事方》。①月经愆期指经行先后无定期。《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经来前后为愆期。”②月经愆期指错过日期的意思,故或认为是指经行后期。
-
月经或前或后
月经或前或后为病名。见静光禅师考定《女科秘要》卷三。即经行先后无定期。亦名经行或前或后、经乱,经水先后无定期、经水无常、经血不定等。指月经来潮或提前,或错后,经期表现常不规律。多因肝郁、肾虚所致。
-
经行或前或后
经行或前或后病名。见陈稚泉《妇科心得》。即经行先后无定期。详该条。
-
经水先后无定期
经水先后无定期病证名。见《傅青主女科》卷上。即经行先后无定期。详该条。
-
月经病
《中医药学名词》(2010):月经病是指月经的周期、经期和经量、经质、经色发生异常,伴随月经周期或于经断前后出现明显不适症状的疾病的统称。经期及其前后则有痛经、崩漏、经闭、逆经、经行便血、经行身痛、经行发热、经行泄泻、经来浮肿、经断前后诸症、年未老经水断、年老经水复行、经断复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