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耳廓
耳郭(auricle)又称“耳廓”。也称耳壳。即外耳部。由软骨及皮肤构成。《黄帝内经素问·气府论》:“手太阳脉气所发者,…耳郭上各一。”下方的小部分无软骨,仅含结缔组织和脂肪,为耳垂(earlobe)。耳郭的形状有利于收集声波,起到采音作用;耳郭还可以帮助判断声源的方位。
-
杯状耳
杯状耳为耳廓上1/3的一种先天性畸形。手术是矫正这一畸形的有效方法。有条件时可结合招风耳的手术方法进行全面修复。严重者,则耳 缘紧缩弯向耳甲,形似杯状,常伴横突畸形。2.手术合并感染时,检查专案可包括检查框限“A”、“B”。疗效评价1.治愈:手术后耳廓大小形态基本恢复正常,伤口愈合良好。
-
小耳畸形
小耳畸形为先天性耳廓发育畸形,畸形轻重程度可有很大不同。治疗主要有手术修复,施行全耳廓再造术。2.经济条件允许,或术后有严重感染时,用药可以包括用药框限“C”。辅助检查1.一般情况下,检查专案以检查框限“A”为主;疗效评价1.治愈:再造耳廓大小、形态与颅侧壁所成的角度和对侧耳大致对称、接近正常。
-
隐耳
隐耳又称袋状耳,为先天发育畸形。手术方法较多,疗效良好临床表现1.耳廓上部软骨埋藏于颅侧壁皮肤内,耳前皮肤与颅侧皮肤连成一片。治疗原则1.经切口将隐入皮下的耳廓软骨上端解脱出来,并设法闭合在耳廓后侧和颞部所出现的创面,以建立具有适度和稳定的耳廓后沟。疗效评价1.治愈:耳壳位置和形态恢复正常,伤口愈合。
-
袋状耳
隐耳又称袋状耳,为先天发育畸形。手术方法较多,疗效良好临床表现1.耳廓上部软骨埋藏于颅侧壁皮肤内,耳前皮肤与颅侧皮肤连成一片。治疗原则1.经切口将隐入皮下的耳廓软骨上端解脱出来,并设法闭合在耳廓后侧和颞部所出现的创面,以建立具有适度和稳定的耳廓后沟。疗效评价1.治愈:耳壳位置和形态恢复正常,伤口愈合。
-
招风耳
招风耳是一种较常见的先天性畸形。畸形的构成主要是由于舟甲角角度过大所致。表现为耳廓平坦,与颅骨近似直角,耳廓较大,不完全对移。对耳轮发育不全,耳甲深大,耳舟及对耳轮正常解剖形态消失,耳廓上半部扁平,舟甲角大于150°或完全消失。正常成人耳廓上端与颅侧壁距离不超过2cm,耳廓整体与颅侧间夹角为30°。招风耳则表现为这一距离的超限,和夹角的扩大,约成90°。畸形多为两侧,轻重程度可不相同,或只见于一侧。就诊时常以男性为多,女性则因头发遮掩,具有一定隐蔽性临床表现1.两耳耳廓显著向外侧耸立突出,也可只见于一侧;2.耳廓上端与颅侧壁距离大于2cm,夹角约成90°;3.耳廓上半部扁平,舟甲角大于150°
-
菜花状耳
菜花状耳多为受挤压或捻挫等闭合性创伤后,在软骨膜与软骨间形成血肿,或为烧伤或耳针埋藏治疗过程中继发化脓性感染形成软骨膜炎未获妥善治疗的结局。2.手术原则为经沿耳廓边缘切口剥离,按正常耳廓外形,将增厚的纤维化组织和软骨适当削薄,雕刻造型,皮肤松解展平。
-
耳穴诊断法
耳穴诊断法简称耳诊。耳诊的方法,主要有望诊法、触诊压痛法及电测定法。望诊法就是直接通过肉眼或借助于放大镜,在自然光线下查找与躯体、内脏有关的耳廓相应部位所出现的“阳性反应物”包括变形、丘疹、瘢痕、血管充盈、脱屑、油脂等色泽形态的改变,并加以分析,从而对疾病作出判断。
-
耳外伤
耳廓暴露于头颅两侧,易遭外伤。2.耳廓挫伤有皮下瘀血、血肿,撕裂伤有皮肤撕裂,软骨破碎,部分或完全切断。有时合并面瘫。应注意有无复合伤,如颞骨骨折、颅底骨折及脑脊液耳漏。全身情况稳定或好转后,如有手术适应征,可行鼓室成形术或面神经手术。用药原则耳外伤出现感染如细菌增减结果未出前抗感染治疗宜联合用药。
-
耳穴探测仪
耳穴探测仪用于测定耳穴皮肤电阻和导电性能并作为定穴依据的仪器。探测时,病人一手握住电极棒,医生手持探测头,在病人耳廓上自上而下、自外而内地逐点逐穴顺序探测,当探测头触及敏感点(良导点)时,如电阻低的耳穴,可通过指示信号、音响或仪表等反映出来。运用耳穴探测仪来测定耳穴,具有操作简便、准确性高等优点。
-
耳灸法
耳灸法是用温热作用刺激耳廓以治疗疾病的方法。近来研究证明,耳灸具有温经散寒、疏通经络的作用,它能够调整生理机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强内分泌活动,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3穴,灸至病人感觉温热而稍有灼痛为度。3日灸治一次,复灸时应更换耳穴。耳灸法多用于治疗虚证、寒证和痹痛等,以耳灸镇痛也多获效验。
-
外耳癌手术
operationofthecancersoftheouterear分类:耳鼻喉科/外耳手术/外耳道肿瘤手术ICD编码:18.3101适应症:外耳癌手术适用于:局限于耳廓及外耳道的癌肿,如基底细胞癌、腺样囊性癌及鳞状细胞癌等,有颈部淋巴结转移者应行颈廓清术(图9.1.4.2-1~禁忌症:癌肿累及鼓室、乳突、颧骨者,应做乳突根治术或颞骨切除;
-
外耳恶性肿瘤手术
operationofthecancersoftheouterear分类:耳鼻喉科/外耳手术/外耳道肿瘤手术ICD编码:18.3101适应症:外耳癌手术适用于:局限于耳廓及外耳道的癌肿,如基底细胞癌、腺样囊性癌及鳞状细胞癌等,有颈部淋巴结转移者应行颈廓清术(图9.1.4.2-1~禁忌症:癌肿累及鼓室、乳突、颧骨者,应做乳突根治术或颞骨切除;
-
耳垂缺损
耳垂缺损是位于耳廓最下端的耳垂遭受外伤或烧(冻)伤或有肿瘤切除情况遗留下来的一种耳部后天性或先天性畸形。耳垂修复方法较多,可利用耳后乳突区皮瓣进行修复,方法比较简单,临床上采用较多。2.必要时,检查专案可包括检查框限“A”、“B”。疗效评价1.治愈:耳垂大小与形态接近正常,伤口愈合好。
-
耳穴模压疗法
耳穴模压疗法是根据病人的耳廓制成塑料模具,在相应的穴位上开孔后安置各种刺激物进行按压治病的方法,是近年来在耳压疗法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制模方法与古代耳穴治病相结合创立的一种新法。根据病情需要,在耳模上开穴孔,穴孔内安置各种刺激物,如王不留行子、磁珠、电极、药物等,进行按压或刺激治疗。5日更换一侧。
-
耳滴药法
操作名称:耳滴药法适应证:耳滴药法适用于软化耵聍,消炎、止痛。3、手持棉球,然后拉患者耳廓(成人应向后上方,小儿则向后下方),使外耳道变直。注意事项:1.药液不可过凉或过热,否则可刺激内耳引起眩晕等症状,甚至出现眼震。3.操作前,询问病人药物过敏史。应向患者说明滴药后耵聍软化,可能引起耳部发胀不适。
-
耳穴反应点
耳穴反应点统指耳廓上的低电阻点、压痛点、变色点(区)、变形点(区)、脱屑点、丘疹点。一是当整体某处发生病变时,会在耳廓相应部位出现阳性反应。慢性器质性疾病的阳性反应点多呈白色点状或片状,或皮肤出现凹陷、隆起、白色丘疹,或呈片状、丘疹样充血,肿瘤疾病的阳性反应呈结节状隆起,暗灰色点状、片状形态出现;
-
耳针的应用
《耳针的应用》为书名。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编著。1959年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本书简要说明耳廓与经脉的关系、耳针治病的理论依据、耳廓解剖、耳廓针刺部位、针刺手法以及应用范围等。
-
耳轮缺损
耳轮缺损可由创伤、烧伤、肿瘤切除等原因造成。先天性原因较少见。由于造成耳轮缺损的原因各异,缺损的形态也就各不相同,轻重不一。同时,正常的耳轮变为残缺的耳轮,也对患者心理造成损害。耳轮缺损发生率并不少见。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耳轮缺损的程度取决于创伤、烧伤、肿物切除等原因造成的面积大小和作用强度。因而根据耳轮大小和部位不同,可采用直接缝合法,耳廓复合组织游离移植法、耳廓推进缝合法、局部皮瓣法和皮管法等不同手术方法进行修复。修复效果良好。治愈标准为耳轮外形恢复临床表现1.耳轮缺损;2.缺损程度不一,或大或小;3.除耳轮缺损外,耳部其余结构可完好正常。诊断依据1.有创伤、烧伤及耳软骨感染病史。2.耳
-
先天性外耳道狭窄及闭锁
先天性外耳道狭窄及闭锁是胚胎发育障碍,是由第一腮沟和第一、二腮弓后部的发育畸形所致,故常伴有颌面骨发育不全。单侧性畸形4倍于双侧。双侧者因耳聋而影响患儿学习语言。2.如有感染可使用新特药类抗生素。辅助检查1.对轻者检查专案以检查框限“A”为主。疗效评价治愈:外耳道狭窄及闭锁纠正,听力改善,伤口愈合。
-
耳轮
概述:耳 (helix)指耳廓边缘部分。见《针灸大成》卷十。分布有直肠下段、尿道、外生殖器、耳尖和耳 1~ ^^脚为耳中穴。耳的功能靠精、髓、气、血的充养,尤赖肾气的和调,所谓“肾开窍于耳”。耳通过经脉与脏腑和全身广泛地联系,因此有将耳壳分区分别隶属于人体各部,并以此作为诊断疾病和治疗疾病的依据。
-
耳缺损义耳赝复体种植修复术
耳缺损义耳赝复体种植修复术适应证义耳种植修复是将特制的种植体作为固定装置植入患者的颅骨(乳突部),在其上连接义耳的一种新的赝复方法。⑵因全身情况不允许或肋骨切取处有病变,不能切取自体软骨作为耳廓支架者。麻醉及体位采用1%普鲁卡因或0.5%布比卡因耳周皮肤、皮下、骨膜下浸润麻醉。
-
耳穴药物注射法
耳穴药物注射法亦称耳穴水针法。选择的药物刺激性宜小,对皮肤组织无腐蚀作用,易于吸收.用于耳穴注射的药液品种甚多,使用前应首先了解所选药物的物理作用及注意事项,凡能导致过敏反应的药物须先做皮肤过敏试验。注射完毕后,针眼处可稍有渗血或药液外溢,应以消毒棉球轻轻压迫,不宜重压或按摩,使药液自然吸收。
-
耳穴电测定法
耳穴电测定法为耳穴探查法之一。常用的耳穴探测仪器有电表指示式、音响指示式、氖灯指示式等多种。目前少数人是通过测定皮肤电位来探查耳穴的,绝大多数人是在耳廓上探查电阻较低的穴位(即良导点)来确定穴位的。正常人耳廓电阻约为200万欧姆左右,疾病情况下电阻在相应穴点可下降到5~
-
耳穴按摩法
耳穴按摩法是指医生或病员自己在耳穴敏感点上,用探棒、火柴棒、牙签或针柄,进行按摩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常用于治疗副鼻窦炎、头痛、胃痛、恶心呕吐、腰腿痛等。全耳按摩法是先将双手掌心摩擦发热,然后再先后按摩耳廓腹背两面,至双耳充血发热为止。
-
耳穴放血法
耳穴放血法是用三棱针或小手术刀在耳部穴位及静咏处进行点刺、切割放血的一种治疗方法。为了使出血顺利,应在施术前先揉按耳廓,使其充血,消毒后,用三棱针对准耳穴施术部位迅速入约2毫米深,或用手术刀在耳背静脉处进行划割,深约l毫米。10滴,隔日一次,急性病每日一次或一日二次。高血压可在降压沟、耳尖处刺血;
-
外耳道、鼓膜与乳突部检查
否则,用耳镜检查外耳道,检查者一手将被检者的耳廓向上牵拉,另一手将大小合适的耳镜轻轻插入外耳道,注意不可超过外耳道软骨部和骨部交界处,以免引起疼痛。观察外耳道有无充血、肿胀、耵聍栓塞、异物、分泌物、肿物、瘘管以及有无先天性外耳道闭锁等。结果记录:分别记录左、右外耳道、鼓膜和乳突部检查的阳性结果。
-
颅外并发症-耳后骨膜下脓肿
疾病分类:耳鼻喉科疾病概述:脓液通过破坏或缺损的骨壁或乳突尖部骨皮质,流入耳后骨膜下,形成耳后骨膜下脓肿。症状体征:病人除中耳炎表现外,有耳痛、高热和全身不适等,儿童症状尤为明显。脓肿穿破骨膜和皮肤,可形成窦道或瘘管。并发于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者,应视具体情况,行乳突根治术或改良乳突根治术。
-
耳罩
耳罩(ear-muff(s))是指由压紧耳廓或围住耳廓的壳体封住耳道,降低噪声刺激的护品。
-
耳壳
耳郭(auricle)又称“耳廓”。也称耳壳。即外耳部。由软骨及皮肤构成。《黄帝内经素问·气府论》:“手太阳脉气所发者,…耳郭上各一。”下方的小部分无软骨,仅含结缔组织和脂肪,为耳垂(earlobe)。耳郭的形状有利于收集声波,起到采音作用;耳郭还可以帮助判断声源的方位。
-
耳郭
耳郭(auricle)又称“耳廓”。也称耳壳。即外耳部。由软骨及皮肤构成。《黄帝内经素问·气府论》:“手太阳脉气所发者,…耳郭上各一。”下方的小部分无软骨,仅含结缔组织和脂肪,为耳垂(earlobe)。耳郭的形状有利于收集声波,起到采音作用;耳郭还可以帮助判断声源的方位。
-
耳穴诊断
耳穴诊断是根据患者耳穴的各种阳性反应点不同的表现,以不同方法对各种病症进行诊察的—种诊断法。常见的耳穴诊断法有视诊法、压痛法、压痕法、触诊法、电测法、染色法、电脑耳穴诊病法、耳穴综合诊断等方法。耳穴诊断安全可靠,无痛苦、无伤害,可以作为百余种疾病得到辅助诊断方法。
-
耳后骨膜下脓肿
概述: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急性发作时,乳突腔内蓄积的脓液经乳突外侧骨皮质破坏处流入耳后骨膜下,形成耳后骨膜下脓肿(postauricularsubperiostealabscess)。临床表现:(一)耳后皮肤红、肿、疼痛,可伴同侧头痛及发热等全身症状。治疗:在抗生素控制下,行乳突根治术、脓肿切开引流术。
-
耳垂
概述:耳垂:1.耳廓下端无软骨的皮垂部分;2.经外奇穴名。耳坠(earlobule)为人体部位名,又称“耳垂”、耳垂珠。耳垂部分无软骨,仅含结缔组织和脂肪,是临床常用采血的部位。耳垂部分分布有眼、牙痛点、扁桃体等耳穴。出《陈修园医书七十二种·刺疔捷法》。功能主治:主治锁口疔等。刺灸法:直刺0.1寸,或点刺出血。
-
耳穴探测器
耳穴探测器为针灸仪器名。将一电极在患者内关处压紧,探棒压于合谷穴或耳部脊髓穴,调正仪器灵敏度,发生一定声响,以此为准,探测耳穴。如尚有针刺样疼痛,则为强阳性;若无声响则为阴性。探测时应注意耳廓皮肤的个体差异,在同一点上,压迫的时间不宜过长,重复压迫的次数不宜过多。
-
三角窝
三角窝为耳廓解剖部位名。指耳轮与对耳轮上下脚之间构成的三角形凹窝。其上分布有神门、子宫(精宫)等耳穴。
-
Y伴性遗传病
Y伴性遗传病Y-linkedinheritabledisease的致病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X染色体上没有与之相对应的基因,所以这些基因只能随Y染色体传递,由父传子,子传孙,如此世代相传。长毛耳男人这是目前学者们公认的Y伴性遗传症状。这种病在印第安人中发现的较多,高加利索人,澳大利亚土人、日本人、尼日利亚人中也有少数发现。
-
耳穴压痛点
耳穴压痛点是指耳穴触诊时被检查者自诉或表现出最疼痛的部位。对压痛的程度,常根据病人的反应加以判断,皱眉(+),眨眼(++),躲闪(+++),疼痛难忍,拒按压(++++),压痛点的形成与消失和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有一定的关系。临床以急性炎症、痛症的压痛最为明显,慢性病耳廓压痛多不明显。
-
耳穴疗法
概述:耳穴疗法:1.简称耳针;耳针为耳针疗法的简称,又名耳穴疗法。是以《黄帝内经灵枢·口问》:“耳者,宗脉之所聚”为理论基础,用针或其他手段刺激耳廓特定部位(耳穴)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针治时须选点准确,并严格消毒,以防感染。也可应用药物贴压或皮内针埋藏法。植兰英、蒙贵清编。
-
屏上切迹
屏上切迹为耳廓部位名。耳屏上缘与耳轮脚之间的凹陷。其前方适当耳门穴。
-
屏间切迹
屏间切迹为耳廓部位名。指耳屏与对耳屏之间的凹陷。其前方适当听会穴。
-
屏轮切迹
屏轮切迹为耳廓部位名。指耳屏与对耳轮之间的凹陷。
-
绳
绳人体部位名。耳廓根部前面附着在侧头部的边缘部位。《灵枢·五色》:“挟绳而上者,背也。”张景岳注:“颊之外曰绳。”
-
月食疮
《诸病源候论》卷五十:“疮生于小儿两耳,时瘥时发,亦有脓汁,此是风湿搏于血气所生,世亦呼之为月食疮也。”一指发病部位比较广泛,生于两耳及鼻面间,并下部诸孔窍侧,随月盛衰;见《证治准绳·疡医》。多由风湿热毒熏蒸所致。症见耳廓上生疮,痛流黄水,时发时愈。可选用黄连解毒汤、五味消毒饮、温胆汤等加减。
-
胆石症耳压疗法
胆石症耳压疗法又称耳穴压豆排石法,具体方法是:经耳穴探查找出阳性反应点,结合病情确定主、辅穴位后,以酒精棉球轻轻擦拭消毒,左手手指托持耳廓,右手用镊子夹取割好的方块胶布,中心粘一粒王不留行籽,对准穴位紧紧贴压其上,并轻轻揉按l~常用耳穴:胰、胆,肝、胃、交感,三焦、神门、内分泌、肾上腺、十二指肠等。
-
耳薄
耳薄生理学名词。指耳廓脆弱薄软。《灵枢·本脏》:“耳薄不坚者肾脆。”
-
月饮疮
月饮疮为病证名。即旋耳疮。指发生于耳廓根部的湿疮。见《医宗金鉴》卷六十五。又名月蚀疮,月镟疮。初起在耳后折缝间皮肤潮红,久则黄水淋漓,湿烂作痒,搔破则津血水,甚者耳后折缝裂开,状如刀割,缠绵难愈。治宜清热除湿,内服龙胆泻肝汤。外用穿粉散或解毒丹麻油调搽。亦可用黄连、枯矾各等份研末敷之。即外耳湿疹。
-
耳针研究
《耳针研究》为书名。陈巩荪、许瑞征、丁育德合撰。1982年由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本书系统介绍耳针历史、耳廓解剖、耳穴定位以及耳针治疗、麻醉、作用机理、国外研究动态等。此外,还重点叙述了100余种病症的耳针治疗。
-
耳屏
耳屏指耳廓前面呈瓣状的突起,又称耳珠、耳门。见《黄帝内经灵枢·五色》。耳门为听宫穴所在;手、足太阳,手、足少阳,足阳明等经脉所过。耳门上分布的耳穴如下:外侧是外鼻穴,边缘是上屏尖、下屏尖穴;内侧面有咽喉、内鼻穴。耳屏耳甲腔的前方有一突起称耳屏,后方的对耳 下部有一突起,称对耳屏。
-
耳屏外三穴
耳屏外三穴为经外奇穴名。出《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位于耳廓之耳舟中,计3穴:对耳屏外上方凹陷处1穴,对耳屏外方凹陷处1穴,对耳屏外下方凹陷处,近耳垂下方1穴。主治急性扁桃体炎、腮腺炎、耳聋、耳鸣、外耳道炎、中耳炎、咽炎等。一般直刺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