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障
概述:内障(internalophthalmopathy)为病证名。而广义的内障是泛指发生在黄仁、神水、晶珠、神膏、视衣、目系等眼内组织的病变。其中发生于胞睑、两眦、白睛与黑睛的睑生风粟、胬肉攀睛、暴风客热、花翳白陷之类外眼病统属外障,而发生于瞳神的圆翳、绿风与高风雀目之类内眼病则归属内障。或阴虚火旺,虚火上炎;
-
开金针法
开金针法为古代眼科手术方法,出自《银海精微》。金针拨障法又称“金篦刮目”“开金针法”。出自《张氏医通》卷八。此法源于《外台秘要》的金篦治疗内障法。又名针内障眼法、开金针法、开内障眼。现名金针拨障术、针拨白内障术。本法手术时间短,痛苦少,恢复快,对老年性白内障、年高体弱者尤为适宜。
-
触伤真气证
触伤真气证病名。指因外伤碰撞而致内障者。《证治准绳·杂病》:“乃被物撞伤:而目珠痛,痛后视复如故,但过后渐觉昏冥也。盖打动珠中真气,络涩滞而郁遏,精华不得上运,损及瞳神,而为内障之急,若初觉昏暗,速治之,以免内障结成之患;若疾已成,瞳神无大小欹侧者,犹可拨治。”属惊震内障,参见该条。
-
金篦刮目
金篦刮目即金针拨障法。据《外台秘要》载,某些内障“宜金篦决,一针之后,豁若开云而见日。”以后,历代眼科及针灸著作也多有此记载。方法:在角膜颞下方,距角膜约4毫米处做一约2.5毫米长的切口,用一特制之拨障针从切口进入眼内,将白内障拨离瞳孔,下沉在眼内直下方,以达到恢复视力的目的。
-
金针拨障法
金针拨障法又称“金篦刮目”“开金针法”。据《外台秘要》载,某些内障“宜金篦决,一针之后,豁若开云而见日。”以后,历代眼科及针灸著作也多有此记载。方法:在角膜颞下方,距角膜约4毫米处做一约2.5毫米长的切口,用一特制之拨障针从切口进入眼内,将白内障拨离瞳孔,下沉在眼内直下方,以达到恢复视力的目的。
-
瞳人淡白内障
瞳人淡白内障病证名。系指瞳人淡白、欲成内障、不痛不红、视物不清的病证。也即圆翳内障初起之症状。详见该条。
-
生犀角丸
《秘传眼科龙木论》卷十:组成:犀角、麻黄、防风、石决明、当归、楮实子、枸杞子各等分。主治:内障病,瞳人倒者;气血两虚,荣卫凝滞,以致肝肾脏受风邪,瞳神歪斜内障。小儿量大小,加减丸数。制备方法: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
退气散血饮
《审视瑶函》卷五:方名:退气散血饮组成:大黄、当归身、乳香、没药、连翘、穿山甲、白芷各等分。用法用量:白水2钟,煎至8分,去滓,食远服。制备方法:上锉。附注:若气盛者,欲行针拨内障之际前二三日,先服本方数剂,平其五脏,弱者不必服之。
-
四胆丸
《圣济总录》卷一一二:组成:象胆半两,鲤鱼胆7枚,熊胆1分,牛胆半两,石决明(捣,研)1两,麝香(研)1钱。主治:偃月内障,翳如凝脂,一边厚,一边薄,状如偃月,针后;及内障枣花翳针后。用法用量:每服10丸,空心茶清送下。制备方法:上为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
虎液膏
处方:上好羊脑炉甘石8两(打如莲子大,1分重为则。或胬肉板睛,赤白翳烂弦;用法用量:原书用本方,治内障迎风冷泪,怕日羞明,昏花者,须兑羊脑玉、凤麟、冰片合用;治年久云翳遮睛,有血根扳睛者,先用青龙、羊脑玉点眼,直点至翳开之后,再用本方兑羊脑玉、凤鳞、冰片、珍珠、琥珀合用。摘录:《异授眼科》
-
芎归明目丸
概述:芎归明目丸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三首。运用:若外障加木贼;内障加珍珠。《杂病源流犀烛》卷七方之芎归明目丸:组成:川芎、当归、白芍、地黄、牛膝、甘草、杞子、天冬、甘菊。功能主治:《杂病源流犀烛》卷七方之芎归明目丸主治由亡血过多,及久痛伤血,或年老血少,必羞明酸痛,不能视物,隐涩泪出。
-
羊脑玉
《异授眼科》:组成:上好羊脑炉甘石8两(打如莲子大,1分重为则。主治:内障,迎风冷泪,怕日羞明,昏花,或胬肉扳睛,赤白翳膜烂弦;治时行火眼、须兑虎液、朱砂合用;治年久云翳遮睛,有血根扳睛者,先用本方兑青龙点眼,直点至翳开之后,再用本方兑虎液、凤麟、冰片、珍珠、琥珀合用。
-
车肝散
处方:细辛、黄芩、防风、茺蔚子、木贼、大黄、车前子。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肝虚,鸡盲内障。用法用量:加乌豆7粒,同煎,食后服。摘录:《眼科全书》卷三
-
堕翳丸
处方:石决明(刮洗)1两,人参(焙)1两,细辛(去苗叶)半两,防风(去叉)2两,生干地黄(焙)2两,五味子1两半,兔肝1具(炙干)。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内障浮翳及枣花翳针后。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一二
-
还睛明目芦荟丸
别名:芦荟丸处方:芦荟半两,人参半两(去芦头),柏子仁1两,羚羊角屑2两,细辛1两,茺蔚子1两,车前子1两,青葙子1两,干牛胆半两(细研)。制法:上为末,入牛胆,研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眼内障针开后。用法用量:芦荟丸(《普济方》卷七十九)。
-
黄芩黄连汤
处方:黄芩1两(酒洗,炒),黄连1两(酒洗,炒),草龙胆1两(酒洗4次,炒4次),生地黄(酒洗)1两。功能主治:内障。两眼血热赤痛。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2钱,水2盏,煎至1盏,去滓热服。摘录:《兰室秘藏》卷上
-
驻景补肾明目丸
处方:五味子熟地黄(酒蒸,炒)枸杞子楮实子(酒浸)肉苁蓉(酒蒸,焙)车前子(酒洗)石斛(去根)各30克青盐(另研)30克沉香(另研)15克磁石(火煨,醋水飞过)菟丝子(酒浸,另研)各30克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肝肾俱虚,瞳人内有淡白色,昏暗渐成内障。摘录:《银海精微》卷下
-
五胆偃月坠翳丸
概述:五胆偃月坠翳丸为方剂名,出自《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卷七十七方。组成:石决明一两,麝香少许,青鱼胆、鲤鱼胆、青羊胆各七个,牛胆五钱,熊胆一分。制备方法:上药为细末,煮糊为丸,梧桐子大。功能主治:主治偃月翳,症见瞳神内上边有白气一弯,隐隐似新月状,覆垂向下。目病偃月内障。缘脑风积热注入眼中。
-
生犀升麻汤
《葆光道人眼科龙木论》:组成:犀角1两1钱,川升麻5钱,防风5钱,白附子5钱,白芷5钱,黄芩5钱,甘草1钱。主治:内障。气血皆衰,荣卫凝滞,瞳仁倒者。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3钱,水1钟半,煎至半钟,去滓再煎,食后服,日3次。
-
秘精菟丝丸
《疡医大全》卷十一:方名:秘精菟丝丸组成:怀山药7分(打烂),白茯苓2两,石莲肉2两,菟丝子(煮饼)5两。主治:内障昏花翳障,肾气虚损,目眩耳鸣,四肢倦怠,夜梦遗精。用法用量:每服3钱,空心、临卧俱用盐汤送下。制备方法:山药糊加蜜为丸。
-
阴邪风证
阴邪风证证名。指内外障之有额板、眉棱骨部疼痛之表现者。见《证治准绳·杂病》:“额板眉棱骨痛也,发则多于六阴用事之时,元虚精弱者,则有内证(指内障)之患;若兼火者,则有外证(指外障)之病”。在临床中必须明确:因多种内外障眼疾均可出现此证,故在治疗中应详审病因,辨证用药。
-
神光自现症
神光自现症证名。即神光自见症。《审视瑶函》:“此症谓目外自见神光出现,每如电光闪掣,甚则如火焰霞明,盖时发时止,与瞻视有色者不同。乃阴精亏损,清气怫郁,玄府太伤,孤阳飞越,而兴欲散,内障之重者。
-
金翳
金翳病证名。属于内障眼病的范畴。《眼科纂要》卷七:“目生金翳,内如金薄色,永不能治。”
-
黑花翳
黑花翳病名。见《世医得效方》卷十六。也即黑水凝翳内障。详见该条。
-
神液丹
《眼科锦囊》卷四:方名:神液丹组成:食盐、银朱、硇砂精。主治:诸般内障,及干燥眼。用法用量:用1小粟粒许点眼。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
珠参散
《银海指南》卷三:方名:珠参散组成:真珠、人参各等分。主治:真阴不足,阴涸内热,内障青盲。用法用量:人参汤送下,或莲肉汤亦可。制备方法:上为末。
-
朱鼎
朱鼎为宋代眼科医生。江宁(今江苏南京)人。眼科医家朱杰的后代,祖传针拨内障术,效果颇好。
-
十味还睛丸
《银海精微》卷上:组成:防风、羌活、密蒙花、青葙子、川芎、蒺藜、甘草、白术、木贼、菟丝子(酒浸3宿,生用,焙干)。主治:下元虚惫,一切内障。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盐汤送下。制备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
杞苓丸
《医方大成》卷七引曾帅干方:组成:白茯苓8两(去皮),真枸杞4两(酒浸蒸),当归2两(酒洗),青盐1两(别研),菟丝子2两(酒浸蒸)。主治:男子肾脏虚耗,水不上升,眼目昏暗,远视不明,渐成内障。用法用量:每服70丸,食前汤送下。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
孝感丸
《一草亭》:方名:孝感丸组成:夜明砂(洗净)1两,当归(酒洗)1两,木贼(去节)1两,蝉蜕(去足)1两。主治:内障。用法用量:每服50丸,食后滚水送下。制备方法:上为末,用黑羊肝4两,水煮烂,捣如泥,入药拌和,捣为丸,如梧桐子大。
-
试效丸
《眼科全书》卷三:方名:试效丸组成:归身5钱,生地5钱,茺蔚子(炒)5钱,黄柏(盐水炒)5钱,柴胡5钱,熟地8钱,赤芍1两2钱,川芎3钱,防风3钱,知母(盐水炒)3钱,羌活3钱,牡丹皮1钱,寒水石1钱,丹参1钱,香附(童便入盐煮熟,去皮毛)1钱。主治:金星翳内障。制备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
青风还睛散
《金鉴》卷七十七:方名:青风还睛散组成:茯苓、人参、防风、地骨皮、车前子、羌活、川芎、细辛各等分。主治:目内障久,变青风不足。用法用量:以水2盏,煎至1盏,去滓,食后温服。制备方法:上为粗末。
-
游风证
游风证病名。系指内外障兼有头痛而无定处的病证。见《证治准绳·杂病》、《张氏医通》卷八:“头风痛无常位,……若痛缓而珠赤,必变外障……不赤痛而昏眇者,内证(内障)成矣。”某些内外障眼疾均可出现此证。
-
一草亭目科全书
《一草亭目科全书》为眼科专书。明·邓苑撰。撰年未详。书中将目瘴总括为内障与外障二类,首为议论叙述生理病理;并附小儿眼病治法。叙述简要,方剂切于实用。1949年后有排印本(与《异授眼科》合刊)。
-
眼科心法要诀
眼科心法要诀即《医宗金鉴》卷七十七-七十八。内容除总论眼科诊法外,将眼科疾病分为内障24证,外障48证。均编成七言歌诀,附加注释,内容简明实用。
-
障陷
障陷病证名。系指患内障眼病而目珠低陷的病证。
-
视瞻昏眇证
视瞻昏眇证病证名。系指眼内外无症状,但有视昏眇矇眛不清的病证。又名瞻视昏渺症。见《证治准绳·杂病》。本症常见于两种情况。一是本证为多种内障疾患的常见症状之一。二是因年老所致,相当于今之老视。《审视瑶函》:“若人五十以外而(目)昏者,虽治不复光明,其时犹月之过望,天真日衰,自然目光渐衰。”
-
金坚
金坚清初医家。原名应坚,字贻周。上海(今属上海市)人。府痒生。举业之暇,兼攻医术,尤精眼科,得秘传金针法,能拨内障。著《启麟堂医方》。未见传世。年七十五岁卒。侄金德传其业。
-
凝翳通明散
《金鉴》卷七十七:方名:凝翳通明散组成:防风1钱半,茺蔚子1钱,人参1钱,茯苓1钱,黑参2钱,桔粳1钱,车前子2钱,柏子仁2钱。主治:黑水凝翳内障。瞳人微大,瞳内微现青白色,大小眦头涩,眼中见花,黄黑不定,频频下泪。用法用量:以水2盏,煎至1盏,去滓,食后温服。制备方法:上为粗末。
-
目见黑花飞蝇
目见黑花飞蝇为症状名。指患者自视眼前常有黑花如飞蝇状。《圣济总录》卷一百零九:“肾水既虚,肝无以滋养,故见于目者,始则䀮䀮不能瞩远,久则昏暗,时见黑花飞蝇。”为多种内障眼疾常见症状。
-
阳邪风证
概述:阳邪风证为病证名。指内外障之有额板、眉棱骨部疼痛之表现者。见《证治准绳·杂病》。辨证分型:“额板眉棱骨痛也…元气弱者,则有内证(指内障)之患;若兼火者,则有外证(指外障)之病。”(《张氏医通》卷八)。
-
兰室秘藏
概述:《兰室秘藏》为中医综合性著作。金·李杲撰。约刊于1336年。主要内容:书中分述饮食劳倦、中满腹胀、心腹痞、胃脘痛、眼耳鼻、内障眼、口齿咽喉、妇人、疮疡等21门病证。其中对脾胃病证的论述尤为后世所重。李氏以“土为万物之母,脾胃为生化之源”的医学理论,强调在治疗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保护或增强脾胃的功能。
-
益本滋肾丸
《准绳 类方》卷七:方名:益本滋肾丸组成:黄柏(去粗皮)、知母(去毛,各锉碎,酒洗)各等分。主治:眼昏暗,将成内障。用法用量:每服150丸,空心热汤送下,服后以干物压之。制备方法:上为极细末,水为丸,如梧桐子大。
-
清肝补肾羚羊丸
《疡医大全》卷十一:方名:清肝补肾羚羊丸组成:羚羊角(1枚,镑研,纸包,缚有乳妇人乳上1宿,次日研)1两,青盐2两(煅),犀角尖5钱(制同羚羊角法),百草霜(飞细)3钱。主治:目内障。少年、老年眼目视物不明者。用法用量:每服2钱,空心白汤送下。制备方法:健猪肝1具,煮熟捣万下和丸。
-
猪肝膏
《圣济总录》卷 一二:方名:猪肝膏组成:猪肝1具(于净铛中以水1斗同药煮),稹豆花1两,槐花1两,地黄花1两。主治:内障青盲,风赤翳膜。用法用量:以铜箸点眼。制备方法:上4味,将后3味捣罗为末,和肝煮1时辰,上有凝脂作片,掠取于瓷钵中,以火暖之,上有似酥片者,即收入瓷盘中。
-
散翳七宝丸
《圣济总录》卷一一二:方名:散翳七宝丸组成:石决明(捣研)2两,人参1两,茺蔚子1两,琥珀(捣研)3分,珍珠(捣研)半两,龙脑(研)1分,熊胆半两。主治:内障冰翳,如水冻坚结睛上。用法用量:每服15丸,加至20丸,食前茶清送下。先用针拨收之后,再用本方。制备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
肝虚目暗
肝虚目暗病证名。系指因肝虚引起的目视昏暗不清证候。为多种内障眼疾常见之候。见《世医得效方》卷十六。治宜养肝明目,用补肝散加减。
-
拨翳紫金膏
处方:蕤仁1两(研,去皮油),石蟹5分,珍珠5分,琥珀5分,麝香5分,片脑5分,硼砂5分,青盐5分,石燕子5分,金精石5分,银精石5分,白丁香5分,红珊瑚5分,乳香5分(另研),辰砂2钱(另研),炉甘石1两(火煅,连汤淬7次)。制法:上为极细末,和匀。功能主治:诸般赤眼,血膜内障。摘录:《济阳纲目》卷一○一
-
丹霞条
处方:水银2钱,乌铅2钱,银朱1钱,芥叶5分,沉香1钱,桐炭适宜。制法:上为细末,分为7炷。功能主治:诸般内障,及诸毒上攻之眼疾。用法用量:每1日1炷,含冷水,熏3度,经7日而止。摘录:《眼科锦囊》卷四
-
滴眼汤
处方:秦皮半两,升麻半两,黄连半两。制法:上锉细。功能主治:内障不见物,由病后不慎酒、面、炙煿五辛所致者。用法用量:水2升,煎至1升,绵包着头温汤,滴入眼中,频频用之。摘录:《伤寒总病论》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