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障
概述:内障(internalophthalmopathy)为病证名。而广义的内障是泛指发生在黄仁、神水、晶珠、神膏、视衣、目系等眼内组织的病变。其中发生于胞睑、两眦、白睛与黑睛的睑生风粟、胬肉攀睛、暴风客热、花翳白陷之类外眼病统属外障,而发生于瞳神的圆翳、绿风与高风雀目之类内眼病则归属内障。或阴虚火旺,虚火上炎;
-
开金针法
开金针法为古代眼科手术方法,出自《银海精微》。金针拨障法又称“金篦刮目”“开金针法”。出自《张氏医通》卷八。此法源于《外台秘要》的金篦治疗内障法。又名针内障眼法、开金针法、开内障眼。现名金针拨障术、针拨白内障术。本法手术时间短,痛苦少,恢复快,对老年性白内障、年高体弱者尤为适宜。
-
触伤真气证
触伤真气证病名。指因外伤碰撞而致内障者。《证治准绳·杂病》:“乃被物撞伤:而目珠痛,痛后视复如故,但过后渐觉昏冥也。盖打动珠中真气,络涩滞而郁遏,精华不得上运,损及瞳神,而为内障之急,若初觉昏暗,速治之,以免内障结成之患;若疾已成,瞳神无大小欹侧者,犹可拨治。”属惊震内障,参见该条。
-
金篦刮目
金篦刮目即金针拨障法。据《外台秘要》载,某些内障“宜金篦决,一针之后,豁若开云而见日。”以后,历代眼科及针灸著作也多有此记载。方法:在角膜颞下方,距角膜约4毫米处做一约2.5毫米长的切口,用一特制之拨障针从切口进入眼内,将白内障拨离瞳孔,下沉在眼内直下方,以达到恢复视力的目的。
-
金针拨障法
金针拨障法又称“金篦刮目”“开金针法”。据《外台秘要》载,某些内障“宜金篦决,一针之后,豁若开云而见日。”以后,历代眼科及针灸著作也多有此记载。方法:在角膜颞下方,距角膜约4毫米处做一约2.5毫米长的切口,用一特制之拨障针从切口进入眼内,将白内障拨离瞳孔,下沉在眼内直下方,以达到恢复视力的目的。
-
生犀角丸
《秘传眼科龙木论》卷十:组成:犀角、麻黄、防风、石决明、当归、楮实子、枸杞子各等分。主治:内障病,瞳人倒者;气血两虚,荣卫凝滞,以致肝肾脏受风邪,瞳神歪斜内障。小儿量大小,加减丸数。制备方法: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
四胆丸
《圣济总录》卷一一二:组成:象胆半两,鲤鱼胆7枚,熊胆1分,牛胆半两,石决明(捣,研)1两,麝香(研)1钱。主治:偃月内障,翳如凝脂,一边厚,一边薄,状如偃月,针后;及内障枣花翳针后。用法用量:每服10丸,空心茶清送下。制备方法:上为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
退气散血饮
《审视瑶函》卷五:方名:退气散血饮组成:大黄、当归身、乳香、没药、连翘、穿山甲、白芷各等分。用法用量:白水2钟,煎至8分,去滓,食远服。制备方法:上锉。附注:若气盛者,欲行针拨内障之际前二三日,先服本方数剂,平其五脏,弱者不必服之。
-
瞳人淡白内障
瞳人淡白内障病证名。系指瞳人淡白、欲成内障、不痛不红、视物不清的病证。也即圆翳内障初起之症状。详见该条。
-
虎液膏
处方:上好羊脑炉甘石8两(打如莲子大,1分重为则。或胬肉板睛,赤白翳烂弦;用法用量:原书用本方,治内障迎风冷泪,怕日羞明,昏花者,须兑羊脑玉、凤麟、冰片合用;治年久云翳遮睛,有血根扳睛者,先用青龙、羊脑玉点眼,直点至翳开之后,再用本方兑羊脑玉、凤鳞、冰片、珍珠、琥珀合用。摘录:《异授眼科》
-
芎归明目丸
概述:芎归明目丸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三首。运用:若外障加木贼;内障加珍珠。《杂病源流犀烛》卷七方之芎归明目丸:组成:川芎、当归、白芍、地黄、牛膝、甘草、杞子、天冬、甘菊。功能主治:《杂病源流犀烛》卷七方之芎归明目丸主治由亡血过多,及久痛伤血,或年老血少,必羞明酸痛,不能视物,隐涩泪出。
-
羊脑玉
《异授眼科》:组成:上好羊脑炉甘石8两(打如莲子大,1分重为则。主治:内障,迎风冷泪,怕日羞明,昏花,或胬肉扳睛,赤白翳膜烂弦;治时行火眼、须兑虎液、朱砂合用;治年久云翳遮睛,有血根扳睛者,先用本方兑青龙点眼,直点至翳开之后,再用本方兑虎液、凤麟、冰片、珍珠、琥珀合用。
-
枸苓丸
《银海精微》卷下:枸苓丸:处方:枸杞子120克白茯苓240克当归60克青盐30克(别研)菟丝子120克(浸,蒸)制法: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肾脏虚耗,阴液不能上升,眼目昏暗,远视不明,渐生内障。用法用量:每服70丸,空心白汤送下。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
还睛明目芦荟丸
别名:芦荟丸处方:芦荟半两,人参半两(去芦头),柏子仁1两,羚羊角屑2两,细辛1两,茺蔚子1两,车前子1两,青葙子1两,干牛胆半两(细研)。制法:上为末,入牛胆,研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眼内障针开后。用法用量:芦荟丸(《普济方》卷七十九)。
-
菊花补肝散
处方:甘菊、熟地、白芍、白茯、细辛、防风、柴胡、甘草、柏子仁各等分。功能主治:肝虚目暗内障。用法用量:上药用半水半酒煎,食后服。摘录:《秘传眼科七十二症全书》卷二
-
秘传羊肝圆
处方:白羊子肝一具(净洗.炮制:上将羊肝先入沙盆内杵烂,旋次入黄连末拌擂,干湿得所,为圆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丈夫、妇人肝经不足,风毒上攻,眼目昏暗泪出,羞明怕日,隐涩难开,或痒或痛。又治远年日近内外障眼,攀睛僜肉,箴刮不能治者,此药治之。注意:禁食猪肉及冷水。摘录:《宋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蕲艾汤
处方:蕲艾3钱,薄荷3钱,菊花3钱,南星1钱半,全蝎1钱半,细辛5钱,麝香1分。功能主治:雷头风,目内障。用法用量:水煎,食后服。摘录:《眼科全书》卷三
-
坠血丸
《眼科全书》卷三:组成:归尾、赤芍、生地、牛膝、蒺藜、石决明、五味子、芎、知母、细辛、香附、红花。主治:小云翳内障。用法用量:每服40丸,白汤送下。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
明目人参丸
《圣惠》卷三十三:方名:明目人参丸组成:人参1两半(去芦头),决明子1两半,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黄耆2两(锉),覆盆子2两,菟丝子2两(酒浸3日,晒干,别捣为末)。主治:眼内障,用针后,肝虚眼昏。制备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附注: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 人参丸。
-
三味芦荟丸
《原机启微 附录》:方名:三味芦荟丸组成:芦荟1钱,甘草1钱,羚羊角(蜜炙)2两。主治:黑水凝翳内障,不痛不痒,微有头旋胀涩者。空心茶清送下。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
试效丸
《眼科全书》卷三:方名:试效丸组成:归身5钱,生地5钱,茺蔚子(炒)5钱,黄柏(盐水炒)5钱,柴胡5钱,熟地8钱,赤芍1两2钱,川芎3钱,防风3钱,知母(盐水炒)3钱,羌活3钱,牡丹皮1钱,寒水石1钱,丹参1钱,香附(童便入盐煮熟,去皮毛)1钱。主治:金星翳内障。制备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
益本滋肾丸
《准绳 类方》卷七:方名:益本滋肾丸组成:黄柏(去粗皮)、知母(去毛,各锉碎,酒洗)各等分。主治:眼昏暗,将成内障。用法用量:每服150丸,空心热汤送下,服后以干物压之。制备方法:上为极细末,水为丸,如梧桐子大。
-
小五退散
《得效》卷十六:方名:小五退散组成:蝉蜕、蛇蜕、蚕纸、乌鸡卵壳、男子发。主治:内障眼。用法用量:每用1钱,和羊肝汤吃,不拘时候常服。制备方法:上药烧存性,研为末。
-
阴邪风证
阴邪风证证名。指内外障之有额板、眉棱骨部疼痛之表现者。见《证治准绳·杂病》:“额板眉棱骨痛也,发则多于六阴用事之时,元虚精弱者,则有内证(指内障)之患;若兼火者,则有外证(指外障)之病”。在临床中必须明确:因多种内外障眼疾均可出现此证,故在治疗中应详审病因,辨证用药。
-
家用多功能疾病探测治疗仪
家用多功能疾病探测治疗仪,针灸仪器名。一种耳部信息诊测治疗仪器。本机小巧灵敏,通过耳穴在几分钟内可探测出人体内脏器官及其他部位的早期病变;对人体骨折及早期妊娠可进行检查。对胆结石、气管炎、坐骨神经痛、自内障及消化系统病变等数十种疾病可进行自动选穴治疗。对头痛、牙痛、胆囊炎、痛经有较好的止痛作用。
-
点眼朱砂煎
处方:朱砂1分(细研),琥珀1分(细研),黄丹1钱,黄柏(生)1分,黄连末1分,蕤仁1分(汤浸,去赤皮,细研),马牙消半两(细研)。制法:上为细末,后用白蜜3两,并滤去滓,入诸药更研令匀,入一竹筒盛,纳重汤煮之半日,着柳枝子时时搅之,候色如紫,以绵再滤过。功能主治:内障针开后,眼经年热涩痛,及眼障晕。
-
因风症
因风症为病证名。《证治准绳·杂病》:“谓患风病人目疾也。风在五行为木,在脏为肝,在窍为目,本乎一气。久风则热胜,热胜则血弱,风久必郁,郁则火生,火性炎上,故患风人未有目不病者。有血虚筋弱而振搐者;有不禁反伤精神及恣燥嗜热,助邪乖乱,清和融纯之气氤郁而为内障者;有风盛血滞结为外障,如胬肉等证者,…
-
一草亭目科全书
《一草亭目科全书》为眼科专书。明·邓苑撰。撰年未详。书中将目瘴总括为内障与外障二类,首为议论叙述生理病理;并附小儿眼病治法。叙述简要,方剂切于实用。1949年后有排印本(与《异授眼科》合刊)。
-
眼科心法要诀
眼科心法要诀即《医宗金鉴》卷七十七-七十八。内容除总论眼科诊法外,将眼科疾病分为内障24证,外障48证。均编成七言歌诀,附加注释,内容简明实用。
-
左右偏头风证
左右偏头风证为病证名。偏头痛者。见《证治准绳·杂病》。古人经验认为本病若不早治,久则左发损左目,右发损右目。由百会、上星、攒竹中入者,为祸烈。外有赤肿痛泪得外症(外障),内有昏惑妄见得内症(内障)。治宜用葱、艾炒米或盐,熨头顶及太阳穴。针刺风池、合谷、丝竹空等穴,再结合眼局部不同证候,分别施治。
-
障陷
障陷病证名。系指患内障眼病而目珠低陷的病证。
-
龙木论
概述:《龙木论》为书名。此书与《龙树眼论》不同,内容主要记述72种眼科病证的方论;其中包括23种内障眼、44种外障眼以及5种小儿外障眼。其佚文主要保存在《秘传眼科龙木论》卷1~为《秘传眼科龙木总论》的简称。本书是我国著名的眼科专著,其中卷八为针灸经,重点介绍眼科疾病常用腧穴的位置、功能以及针灸方法。
-
视瞻昏眇证
视瞻昏眇证病证名。系指眼内外无症状,但有视昏眇矇眛不清的病证。又名瞻视昏渺症。见《证治准绳·杂病》。本症常见于两种情况。一是本证为多种内障疾患的常见症状之一。二是因年老所致,相当于今之老视。《审视瑶函》:“若人五十以外而(目)昏者,虽治不复光明,其时犹月之过望,天真日衰,自然目光渐衰。”
-
神光自现症
神光自现症证名。即神光自见症。《审视瑶函》:“此症谓目外自见神光出现,每如电光闪掣,甚则如火焰霞明,盖时发时止,与瞻视有色者不同。乃阴精亏损,清气怫郁,玄府太伤,孤阳飞越,而兴欲散,内障之重者。
-
金翳
金翳病证名。属于内障眼病的范畴。《眼科纂要》卷七:“目生金翳,内如金薄色,永不能治。”
-
金坚
金坚清初医家。原名应坚,字贻周。上海(今属上海市)人。府痒生。举业之暇,兼攻医术,尤精眼科,得秘传金针法,能拨内障。著《启麟堂医方》。未见传世。年七十五岁卒。侄金德传其业。
-
治睛散
《眼科全书》卷三:方名:治睛散组成:当归、白术、白芍、赤芍、羌活、菊花、栀子、密蒙花。主治:因肝肾二经受风热毒攻,以致生横开翳内障,瞳仁渐渐生一重青白色翳膜,似币厚,托在黄仁金井内。用法用量:水煎。
-
朱鼎
朱鼎为宋代眼科医生。江宁(今江苏南京)人。眼科医家朱杰的后代,祖传针拨内障术,效果颇好。
-
阳邪风证
概述:阳邪风证为病证名。指内外障之有额板、眉棱骨部疼痛之表现者。见《证治准绳·杂病》。辨证分型:“额板眉棱骨痛也…元气弱者,则有内证(指内障)之患;若兼火者,则有外证(指外障)之病。”(《张氏医通》卷八)。
-
产后目病·肝气郁结证
定义:产后目病·肝气郁结证(postpartumeyediseasewithliverqistagnationpattern)是指肝郁气滞,以眼胀头痛,不耐久视,视物昏昧,甚则暴盲,全身兼见胁痛胸闷,食少纳呆,苔薄脉弦为常见症的产后目病证候。产后目病·肝气郁结证的治疗:治法:产后目病·肝气郁结证治宜疏肝解郁。是妇女分娩后及哺乳期所致眼病的统称。
-
审视瑶函
概述:《审视瑶函》为中医眼科著作。明·傅仁宇撰。刊于1644年。主要内容:《审视瑶函》卷首载眼科名医医案、五 八廓及运气论;卷三-六将眼科病分为108症的证治作了较详细的记述,收方300余首,并介绍金针拨内障以及钩、割、针、烙、点、洗、敷、吹等眼科外治法。并详述了用药宜忌和眼科针灸疗法等。内容比较丰富。
-
兰室秘藏
概述:《兰室秘藏》为中医综合性著作。金·李杲撰。约刊于1336年。主要内容:书中分述饮食劳倦、中满腹胀、心腹痞、胃脘痛、眼耳鼻、内障眼、口齿咽喉、妇人、疮疡等21门病证。其中对脾胃病证的论述尤为后世所重。李氏以“土为万物之母,脾胃为生化之源”的医学理论,强调在治疗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保护或增强脾胃的功能。
-
云雾移睛证
云雾移睛证为病证名。乃玄府有伤,络间精液耗涩,郁滞清纯之气,而为内障之患。”因肝肾不足引起者,宜滋补肝肾,用杞菊地黄丸或驻景丸加减,酌加丹参、赤芍、郁金之类;因气血虚衰所致,宜益气养血,用芎归补血汤或八珍汤加减;因于瘀血滞积目内者,宜活血、化瘀、消滞,用桃红四物汤或血府逐瘀汤加减等因证施治。
-
十味还睛丸
《银海精微》卷上:组成:防风、羌活、密蒙花、青葙子、川芎、蒺藜、甘草、白术、木贼、菟丝子(酒浸3宿,生用,焙干)。主治:下元虚惫,一切内障。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盐汤送下。制备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
杞苓丸
《医方大成》卷七引曾帅干方:组成:白茯苓8两(去皮),真枸杞4两(酒浸蒸),当归2两(酒洗),青盐1两(别研),菟丝子2两(酒浸蒸)。主治:男子肾脏虚耗,水不上升,眼目昏暗,远视不明,渐成内障。用法用量:每服70丸,食前汤送下。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
孝感丸
《一草亭》:方名:孝感丸组成:夜明砂(洗净)1两,当归(酒洗)1两,木贼(去节)1两,蝉蜕(去足)1两。主治:内障。用法用量:每服50丸,食后滚水送下。制备方法:上为末,用黑羊肝4两,水煮烂,捣如泥,入药拌和,捣为丸,如梧桐子大。
-
目见黑花飞蝇
目见黑花飞蝇为症状名。指患者自视眼前常有黑花如飞蝇状。《圣济总录》卷一百零九:“肾水既虚,肝无以滋养,故见于目者,始则䀮䀮不能瞩远,久则昏暗,时见黑花飞蝇。”为多种内障眼疾常见症状。
-
神液丹
《眼科锦囊》卷四:方名:神液丹组成:食盐、银朱、硇砂精。主治:诸般内障,及干燥眼。用法用量:用1小粟粒许点眼。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
珠参散
《银海指南》卷三:方名:珠参散组成:真珠、人参各等分。主治:真阴不足,阴涸内热,内障青盲。用法用量:人参汤送下,或莲肉汤亦可。制备方法:上为末。
-
秘精菟丝丸
《疡医大全》卷十一:方名:秘精菟丝丸组成:怀山药7分(打烂),白茯苓2两,石莲肉2两,菟丝子(煮饼)5两。主治:内障昏花翳障,肾气虚损,目眩耳鸣,四肢倦怠,夜梦遗精。用法用量:每服3钱,空心、临卧俱用盐汤送下。制备方法:山药糊加蜜为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