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体
天体是宇宙中物质的集聚形成的天文研究对象。即宇宙中各种星体的统称。星云是由气体和微粒组成的云状天体。恒星是本身能发光、发热的天体,是构成星系的主要天体,太阳就是一颗普通的恒星。地球是一个很小的天体,地球生命和人类不仅受地球条件约束,也受着地外其他天体乃至整个宇宙演化过程的影响。
-
地球
地球已有46亿年历史,它是与太阳系的其他天体一起,由一块星云演化而成的,最后也要同整个太阳系一起完成演化周期而转变为另外的物质形态.地球的各种物质条件和时空特性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具有一定特殊性,因而成为太阳系中目前已知的唯一产生出生命特别是人类的天体。生命和人类的发生和发展是由地球条件决定和制约的。
-
总星系
是迄今所知最高一级的天体系统。根据星系计数和微波背景辐射测量,证明总星系的物质和运动的分布在统计上是均匀和各向同性的,不存在任何特殊的位置和方向。总星系有一个起源和演化过程,它所包含的星系、恒星、行星等天体,以及细胞、分子、原子、原子核等物质形态,也都在产生着又消亡着。
-
三舍
三舍即天体运行经过三个星宿的距离所需的时间。古人认为天体的运行一日一夜环周于二十八宿,运行一宿的距离称为一舍。三舍就是三宿之距(见《黄帝内经灵枢·卫气行》)。
-
运气学说
运气学说以六十年为一个周期,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相配合,推算各年的五运、六气、主气、客气、司天、在泉、太过、不及等,观察运与气之间相互化生和承制的现象,预测每年气象特点及气候变化对人体生理、病理变化的影响规律。医家著作中较集中反映其内容的是《内经》中《素问·天元纪大论》以下七篇大论。
-
基础科学
数学研究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因其研究和应用已深入到社会、思维领域,有人主张不再把数学限于自然科学范围之内),物理学研究自然界的物理现象及其运动规律,化学研究自然界的化学现象及其运动规律,天文学研究天体的结构、演化及其规律,地学研究地球的结构、演化及其规律,生物学研究生命现象及其规律。
-
海潮效应
海水因天体的引力而涌起,引力大则出现大潮,引力小则出现小潮,这就是海潮效应。人才与社会时代的关系也是这样。社会需要人才,时代呼唤人才,人才便应运而生。现在很多知名企业都提出这样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以待遇吸引人,以感情凝聚人,以事业激励人。
-
戊分
古天文学家取比较固定的恒星(二十八宿)以标志天体的部位。以十干之方位合之,则奎壁二宿当西北方戊位。《黄帝内经素问·五运行大论》:“丹天之气,经于牛女戊分。”指赤色的云气。谓赤色的云气横亘于牛女二宿和奎壁二宿之间。
-
近代科学
近代科学指15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末的自然科学。近代科学的成就:其主要成就是:太阳中心说和天体运行三定律,牛顿力学、麦克斯韦电磁理论和能量守恒转化定律,原子—分子学说、化学元素周期律和有机化学的兴起,细胞学说和达尔文进化论等。
-
动力学
以动力学为基础而发展出来的应用学科有天体力学、振动理论、运动稳定性理论,陀螺力学、外弹道学、变质量力学,以及正在发展中的多刚体系统动力学等。这种方法是在牛顿运动定律的基础上引入惯性力的概念,从而用静力学中研究平衡问题的方法来研究动力学中不平衡的问题,所以又称为动静法。
-
己分
己分即已位,古天文学家取比较固定的恒星(二十八宿)以标志天体的部位,东西南北各七宿相连成一大圈,二十八宿各有方位。以十干之方位合之,则角轸二宿当东南方的己位。《黄帝内经素问·五运行大论》:“黅天之气,经于心尾己分。”指黄色的云气。谓黄色的云气横亘于心尾二宿和角轸二宿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