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BZ/T 327—2022 核电厂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标准
核电厂辅助用室的设置参见本标准附录C。用于预防和治理职业病危害、应急救援、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健康监护和职业卫生培训等费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生产成本中据实列支。B.3.3循环水系统电解海水生产次氯酸钠对冷却水进行杀菌消毒,使用盐酸酸洗电极上的钙镁沉淀,再用氢氧化钠对酸洗液进行中和。
-
GBZ 158—2003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ICS13.100C5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158—2003《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WarningSignsforOccupationalHazardsintheWorkplace)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于2003年6月3日发布,自2003年12月1日起实施。存在放射性同位素和使用放射性装置的作业场所,设嚣”当心电离辐射”警告标识和相应的指令标识。
-
GBZ/T 198—2007 使用人造矿物纤维绝热棉 职业病危害防护规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T198—2007《使用人造矿物纤维绝热棉职业病危害防护规程》(Guidelineforprotectionofoccupationalhazardsintheuseofsyntheticvitreousfibreinsulationwools)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于2007年08月13日发布,自2008年02月01日起实施。10.2职业健康监护应与工作场所的职业风险相适应。
-
职业病危害
职业病危害(occupationalhazard)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
-
GBZ/T 229.4—2012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 第4部分:噪声
标准基本信息:ICS13.100C5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T229.4—2012《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4部分:噪声》(ClassificationofoccupationalhazardsatworkplacesPart4:Occupationalexposuretonoise)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于2012年6月5日发布,自2012年12月1日起实施。噪声是该企业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
-
GBZ/T 229.1—2010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 1部分:生产性粉尘
ICS13.100C5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T229.1—2010《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1部分:生产性粉尘》(ClassificationofoccupationalhazardsatworkplacesPart1:Occupationalexposuretoindustrialdust)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于2010年03月10日发布,自2010年10月01日起实施。
-
GBZ/T 229.3—2010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 第3部分:高温
ICS13.100C5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T229.3—2010《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3部分:高温》(ClassificationofoccupationalhazardsatworkplacesPart3:Occupationalexposuretoheatstress)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于2010年03月10日发布,自2010年10月01日起实施。本部分适用于各类存在高温作业的分级管理。
-
GBZ/T 229.2—2010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 第2部分:化学物
本部分是在GB12331—1990《有毒作业分级》基础上修订的,主要修订内容如下:——有毒作业分级由五级改为四级;WL——劳动者体力劳动强度的权重数。A.2.1在对那些以慢性毒性作用为主同时具有急性毒性作用,即同时具有PC-TWA和PC-STEL两种类型职业接触限值的化学物进行分级时,应注意考虑短时间接触对健康的影响。
-
GBZ/T 253—2014 造纸业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指南
事故排风的换气次数应≥12次/h。7.4在使用氯、接触酸、碱等腐蚀性物质,或因事故可能发生化学性灼伤,以及经皮肤吸收易引起急性中毒的工作场所如制浆蒸煮、通氯、制漂、漂白、碱回收、废纸脱墨、蒸煮液制备、漂白剂制备、涂料制备等工艺岗位应现场配备急救用品,附近设置洗眼、冲淋、盥洗装置,并使其服务半径不超过15m。
-
GBZ/T 225—2010 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
——负责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测和职工职业健康监护。泄险区四周的选材不应与泄险物发生反应,泄露物质和冲洗水应纳人工业废水处理系统。培训的内容应包括职业卫生法律、法规、规章、操作规程、所在岗位的职业病危害及其防护设施、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维护、应急救援知识、劳动者所享有的职业卫生权利等内容。
-
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办法
放射事故的分类及调查处理按照卫生部制定的《放射事故管理规定》执行。第三章事故处理:第十二条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时,用人单位应当根据情况立即采取以下紧急措施:(一)停止导致职业病危害事故的作业,控制事故现场,防止事态扩大,把事故危害降到最低限度;(二)疏通应急撤离通道,撤离作业人员,组织泄险;
-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第四十八条用人单位应当如实提供职业病诊断、鉴定所需的劳动者职业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等资料;(六)擅自拆除、停止使用职业病防护设备或者应急救援设施的;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超出资质认可或者批准范围从事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或者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的;
-
GBZ/T 196—2007 建设项目职业危害预评价技术导则
ICS13.100C5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T196—2007《建设项目职业危害预评价技术导则》(Technicalguidelinesforpre-assessmentforoccupationalhazardinconstructionproject)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于2007年08月13日发布,自2008年02月01日起实施。本标准的附录A~g)建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
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21-2025年)
完善全国一体化的职业健康信息管理平台,充分整合现有系统和数据资源,实现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职业病及危害因素监测、职业卫生检测评价、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与报告、职业卫生监督执法、应急救援等信息的互联互通。构建用人单位职业健康基础数据库;八是加强宣教培训,增强全社会职业健康意识。
-
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管理办法
2010年1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78号宣布《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管理办法》废止和失效。(四)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应急救援设施。第十二条本办法自2002年5月1日起施行。因此本办法规定需要申报的职业病危害项目,是指工作场所内存在或者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按照职业病危害因素目录确定。
-
用人单位职业健康培训大纲
确保用人单位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健康管理人员具备与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职业健康知识和管理能力,劳动者具备职业病防护意识,了解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熟悉相关职业健康知识和职业卫生权利义务,掌握岗位操作规程,能够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设施和职业病防护用品。
-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
2006年7月27日发布。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第十条职业卫生服务机构应当根据建设项目是否存在严重职业病危害因素,工作场所可能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毒理学特征、浓度(强度)、潜在危险性、接触人数、频度、时间、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和发生职业病的危(风)险程度等进行综合分析后,对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进行分类。
-
GBZ/T 280—2017 火力发电企业职业危害预防控制指南
标准正文:火力发电企业职业危害预防控制指南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火力发电企业的基本要求、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卫生防护措施、应急救援、辅助设施、职业卫生培训、职业卫生检查及评估要求等。
-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深入开展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
我委将组织对专项治理工作进行总体评估和全面总结。本次专项治理的工作目标为:到2025年底,被治理企业工作场所作业环境得到显著改善,粉尘、化学毒物、噪声检测合格率达到85%以上,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率、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合格率大幅提高,达到《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21-2025年)》的要求。
-
放射诊疗管理规定
(三)介入放射学与其他X射线影像诊断工作场所应当配备工作人员防护用品和受检者个人防护用品。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质子治疗、重离子治疗、带回旋加速器的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诊断等放射诊疗建设项目,应当提交卫生部指定的放射卫生技术机构出具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技术审查意见和设备性能检测报告。
-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preliminaryassessmentofoccupationalhazard(s)inconstructionproject)是指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对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程度、对劳动者健康影响、防护措施等进行预测性卫生学分析与评价,确定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类别及防治方面的可行性
-
国家卫生乡镇标准
二、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六)辖区健康教育网络健全,利用健康科普资源库、相关媒体和乡镇卫生院或相关医疗卫生机构的健康科普专业资源,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提升居民健康素养,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二十八)辖区内存在职业病目录所列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企业职业病危害项目及时申报。
-
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卫生县标准
二、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六)辖区内健康教育网络健全,利用健康科普专家库、资源库和报纸、电视、网络等主要媒体,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四十)多措并举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持续提升人均预期寿命。
-
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
职业病诊断质量控制规范和医疗卫生机构职业病报告规范另行制定。第二十条职业病诊断应当按照《职业病防治法》、本办法的有关规定及《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国家职业病诊断标准,依据劳动者的职业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情况、临床表现以及辅助检查结果等,进行综合分析。(二)职业病诊断证明书;
-
全国卫生监督机构工作规范
1.2健康相关产品卫生行政许可程序1.2.1依据和范围1.2.1.1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保健食品管理办法》《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消毒管理办法》《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1.2.1.2范围(1)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由卫生部审批的食品;(8)本文书加盖卫生行政机关本章。(2)案情调查、取证、参加合议。
-
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
(二)存在高温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应当保证其设计符合国家职业卫生相关标准和卫生要求,高温防护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第十一条用人单位应当为高温作业、高温天气作业的劳动者供给足够的、符合卫生标准的防暑降温饮料及必需的药品。
-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pre-assessmentofoccupationalhazard)是指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对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程度、对劳动者健康影响、防护措施等进行预测性卫生学分析与评价,确定建设项目在职业病防治方面的可行性,为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
GBZ/T 260—2014 职业禁忌证界定导则
ICS13.100C6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T260—2014《职业禁忌证界定导则》(Guidelineofidentificationofcontraindicationtojobplacement)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于2014年10月13日发布,自2015年03月01日起实施。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
-
职业禁忌证
职业禁忌证的定义:职业禁忌证(occupationalcontraindication)是指劳动者从事特定职业或者接触特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时,比一般职业人群更易于遭受职业病危害和罹患职业病或者可能导致原有自身疾病病情加重,或者在作业过程中诱发可能导致对他人生命健康构成危险的疾病的个人特殊生理或病理状态。
-
GBZ/T329—2024 职业性慢性化学物中毒诊断标准 总则
本标准外源性化学物是指工作场所化学有害因素。A.9部分外源性化学物无法检测内累积接触剂量,或劳动者已脱离接触外源性化学物较长时间后,不能准确评估外源性化学物内接触水平(内接触剂量),此时可对外接触水平(外接触剂量)、职业健康监护资料和职业卫生学调查资料进行综合评估,协助作出诊断。
-
GBZ/T 325—2022 疑似职业病界定标准
基本信息:ICS13.100CCSC60GBZ/T325—2022《疑似职业病界定标准》(Identificationstandardforsuspectedoccupationaldisease)由国家卫生健康委于2022年3月16日《关于发布《职业性二硫化碳中毒诊断标准》等4项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通告》(国卫通〔2022〕3号)发布,自2022年9月1日起施行。
-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管理办法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包括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与评价、化学品毒性鉴定、放射卫生防护检测与评价、职业病防护设施与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效果评价、放射防护器材和含放射性产品检测等项目。《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质证书》遗失的,应当及时申明,并向原认证机关申请补发。
-
放射诊疗建设项目卫生审查管理规定
危害严重类的放射诊疗建设项目包括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装置(γ刀、X刀等)、医用加速器、质子治疗装置、重离子治疗装置、钴-60治疗机、中子治疗装置与后装治疗机等放射治疗设施,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装置(PET)与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装置(SPECT)及使用放射性药物进行治疗的核医学设施。
-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effectassessmentofoccupationalhazard(s)controlinconstructionproject)是指建设项目在竣工验收前,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危害程度、职业病防护措施及效果、健康影响等做出的综合评价。
-
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卫生审查
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卫生审查(examinationofdesignoftheprotectivefacilitiesforoccupationaldiseaseinconstructionproject)是指卫生行政部门对可能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所进行的卫生审查。
-
职业卫生标准
职业卫生标准(occupationalhealthstandards)是指为实施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保护劳动者健康,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由法律授权部门制定的、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实施的技术要求。
-
职业健康检查管理办法
《职业健康检查管理办法》由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于2015年3月26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令第5号)发布,自2015年5月1日起施行,2002年3月28日原卫生部公布的《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同时废止。主检医师负责确定职业健康检查项目和周期,对职业健康检查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审核职业健康检查报告。
-
放射卫生技术评审专家库管理办法
放射卫生技术评审专家库管理办法第一条为了加强对放射卫生技术评审专家库的管理,保证放射卫生技术评审活动的公平、公正,制定本办法。第三条放射卫生技术评审专家库成员由放射防护、放射卫生检测、放射诊疗与核事故医学应急和放射卫生监督管理等放射卫生相关专业领域的专家组成。(三)遵守相关保密规定;
-
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管理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是指为医疗机构提供放射诊疗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放射卫生防护检测,提供放射防护器材和含放射性产品检测、个人剂量监测等技术服务的机构。(五)有完善的质量管理控制体系。应有检测方法细则、仪器操作规程、样品管理程序和数据处理规则等作业指导文件;
-
国家卫生城镇评审管理办法
基本信息:《国家卫生城镇评审管理办法》由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于2021年12月3日《全国爱卫会关于印发《国家卫生城镇评审管理办法》和《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卫生县标准》《国家卫生乡镇标准》的通知》(全爱卫发〔2021〕6号)印发,自2022年1月1日起实施。第九条线上评估。第十条现场评估。
-
卫生监督协管服务规范
《卫生监督协管服务规范》由卫生部于2011年4月25日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中发布。(二)职业卫生咨询指导: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发现从事接触或可能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服务对象,并对其开展针对性的职业病防治咨询、指导,对发现的可疑职业病患者向职业病诊断机构报告。
-
WS 589—2018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标识
基本信息:ICS11.020C59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589—2018《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标识》(Bio-safetysignsforpathogenicmicroorganismlaboratory)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8年3月6日《关于发布〈丙型肝炎诊断〉等7项卫生行业标准的通告》(国卫通〔2018〕4号)发布,2018年8月1日起实施。
-
十二五卫生改革发展任务清单
十二五卫生改革发展任务清单为卫生部部长陈竺在2011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为“十二五”期间卫生改革发展提出的。任务一:加强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提高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点覆盖面、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劳动者的职业健康监护率、城市饮用水水质卫生合格率和农村集中式供水水质卫生合格率。
-
医药卫生档案管理暂行办法
第九条综合档案管理机构的基本任务是:(一)贯彻执行国家和卫生部有关档案工作的法律、法规和规定;5.医疗技术常规、操作规程、质量标准等文件。10.名、老中医的临床经验总结、医案原稿、中药炮制等。14.职业病危害现场调查、测定及劳动条件评价、职业病防治、急、慢性职业中毒报告、报表和统计数据。
-
行动水平
行动水平(actionlevel)是指工作场所职业性有害因素浓度达到该水平时,用人单位应采取包括监测、健康监护、职业卫生培训、职业危害告知等控制措施,一般是职业接触限值的一半。化学有害因素的行动水平,根据工作场所环境、接触的有害因素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一般为该因素容许浓度的一半。
-
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估
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估(riskassessmentofoccupationalhazard)是指对由职业病危害因素导致职业病危害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的评估。
-
职业病诊断质量控制规范
基本信息:《职业病诊断质量控制规范》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于2021年4月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的通知》(国卫办职健函〔2021〕173号)发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质量控制负责人、职业病诊断医师及相关专业人员名单及对应的专业技术职称证书;
-
管理水平
行动水平(actionlevel)是指工作场所职业性有害因素浓度达到该水平时,用人单位应采取包括监测、健康监护、职业卫生培训、职业危害告知等控制措施,一般是职业接触限值的一半。化学有害因素的行动水平,根据工作场所环境、接触的有害因素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一般为该因素容许浓度的一半。
-
管理浓度
行动水平(actionlevel)是指工作场所职业性有害因素浓度达到该水平时,用人单位应采取包括监测、健康监护、职业卫生培训、职业危害告知等控制措施,一般是职业接触限值的一半。化学有害因素的行动水平,根据工作场所环境、接触的有害因素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一般为该因素容许浓度的一半。
-
吸入
吸入药物的烟或蒸气进行治病的方法。例如慢性支气管炎咳嗽日久,用款冬花末卷作纸烟状,点燃吸烟。喘息性支气管炎,用闹洋花制成烟卷,吸入平喘。产后血晕,用铁块或木炭烧红,投入醋内,使产妇嗅闻到醋气而醒觉。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接触术语·吸入:吸入(inhalation)是指危害物质通过呼吸由呼吸道进入人体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