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堂
快速取穴:两眉头连线中点处即是印堂穴。皮肤由额神经的滑车上神经分布。肌肉由面神经的颞支支配,血液供应来自滑车上动脉和眶上动脉的分支及伴行同名静脉。印堂穴主治主治头痛、头晕、鼻渊、鼻衄、目赤肿痛、重舌、呕吐、产妇血晕、子痫、急慢惊风、不寐、颜面疔疮、三叉神经痛等。又白及磨本人鼻血,涂山根。督脉所过。
-
阙
阙又称阙中,一名印堂,俗称眉心。即两眉之间。阙之上称阙上。督脉所过。阙为人体部位名。又名阙中、印堂。指两眉之间的部位。《黄帝内经灵枢·五色》:“阙者,眉间也。”
-
吕祖一枝梅
《外科正宗》卷四:别名:一枝梅组成:朱砂3钱,银朱1钱5分,五灵脂3钱,麝香2分,蓖麻仁5分,雄黄5钱,巴豆仁5钱(不去油)。小儿急慢惊风,一切老幼痢疾。附注:一枝梅(《同寿录》卷尾)。用药芡实大一饼,贴印堂之中,点官香一支,香尽去药,以后一时许,药处有红斑晕色肿起飞散,谓红霞捧回,病虽危笃,其人不死;
-
中丹田
中丹田指心窝部,相当膻中穴部位。一说中丹田为心下脐上脾宫正位或脐中。中丹田为气功内丹术术语。《抱朴子内篇·地真》:“心下绛宫金阙,中丹田也。”《东医宝鉴》引:“中丹田,藏气之府也。”以眉间(印堂)称上丹田;以脐下(关元)为下丹田。《黄庭内景经》:“丹田之中精气微。”中丹田在心下;
-
上丹田
上丹田我气功所称的体表部位,指两眉间当印堂穴的部位。出《黄帝内经素问·本病论》:“神失守位,即神游上丹田。”部位在两眉间,《东医宝鉴》引:“上丹田,藏神之府也。”以胸窝正中(膻中)称中丹田;以脐下(关元)为下丹田。《黄庭内景经》:“丹田之中精气微。”《抱朴子内篇》认为丹田有三:上丹田在两眉间;
-
三等
三等将全身或面部划分为上、中、下三等。头、腰、足为身之三等;面部三等,以身前发际到印堂为上等,山根至准头为中等,人中至地阁为下等。《黄帝内经灵枢·师传》:“上下三等,脏安且良矣。”
-
扯法
扯法推拿手法名。用拇指和屈曲的食指,捏住皮肤一提一放,至皮肤上出现充血性红斑为度。《保赤推拿法》:“扯者,于儿皮轻轻频摄之而频弃之也。”常用于眉心(印堂)、颈项、腹背等处。有祛风散寒、退热止痛等作用。对感冒、中暑的头胀、胸闷和晕车、晕船等症有一定的效果。
-
大枣饼
处方:大枣2个(去皮核),斑蝥2个(焙干)。制法:上为末,以熟猪油调,捏成饼,指头大。功能主治:疟疾。用法用量:贴在印堂。1宿即愈。摘录:《仙拈集》卷一
-
强壮功
强壮功,气功功法名。呼吸方法以鼻为主,有静呼吸法(自然呼吸法)、深呼吸法、逆呼吸法(即吸气时腹壁收缩,呼气时腹壁扩张)等。同时意守下腹部(意守部位有气海、膻中、印堂,但以气海为多),借以集中精神,排除杂念,达到入静目的。强壮功对高血压、神经衰弱、关节炎等病证有较好疗效。
-
头三针
头三针指头部治疗头痛、头晕的三个常用穴位,即太阳2穴,印堂1穴。
-
鼻三针
鼻三针为一种取穴法,“靳三针”之一。指取迎香、上迎香、印堂三穴。主治鼻部疾患。靳三针是指每次取穴三处的针刺疗法,发明人为广州中医药大学靳瑞教授,故称“靳三针”。包括智三针、脑三针、鼻三针、耳三针、胃三针、舌三针、颞三针等。
-
太极内功
太极内功为气功功法。意守有意守会阴法、涌泉法、命门法、关元法、印堂法、命门涌泉连线法、解溪法。呼吸有自然呼吸法、导引运气法、抓闭呼吸法、喉头呼吸法、内转呼吸法、沉气呼吸法。一般认为,本功法具有却病、保健、强身和增强技击能力等功效,对慢性病如高血压、神经衰弱、阳痿、早泄、遗精等有一定的疗效。
-
洗井灶
洗井灶小儿推拿方法名。用拇指沾葱姜汤擦洗小儿鼻孔及其周围。用治感冒发热,鼻流清涕,急慢惊风等症。《小儿推拿秘诀·汗法》:“医者用右手大拇指面蘸葱姜汤,于病者两鼻孔着实擦洗数十。随用两大指再蘸汤,擦鼻两旁数十下。随再由鼻梁,山根、推上印堂数十下。”
-
门户
2.经气出入道路。五脏在面部分属部位·门户:门户为人体部位名,指五脏在面部分属部位。《望诊遵经》:“所谓门户者,阙庭:(印堂)肺门户;《脉经》:“病人首部,耳目口鼻有里气起,入于口者,为入门户。”《黄帝内经灵枢·卫气》:“知六腑之气街者,能知解结契绍于门户。”
-
局部选穴法
局部选穴法针灸选穴法之一。指在病变局部选取穴位治疗的方法。是《内经》中“以痛为输”、“随而调之”等选穴原则的运用。如额痛取印堂、攒竹等穴,胃痛取中脘、梁门等穴,膝痛取膝眼穴等。适用于体表各部的局部病变,对内脏和深部疾患亦有一定的疗效。
-
斑蝥灸
斑蝥灸为药物发泡灸法之一。是用斑蝥末敷贴有关穴位使之发泡的方法。用于治疗风湿痹痛、疟疾。《外治寿世方》:疟疾,“斑毛一个用膏药贴于印堂,须早一日贴,一周时即效。”临床使用时,先取胶布一块,中间剪一小孔,贴在有关穴位上,以暴露穴位并保护周围皮肤,将斑蝥粉少许置于孔内,上面再贴一胶布,以局部起泡为度。
-
十解散
《痘疹会通》卷四:组成:生耆、归尾、黄芩、川芎、白芷、连翘、天麻、荆芥、牛蒡子、防风、紫草、甘草。主治:痘疹初出,天庭、印堂形如蚕布,或如串字,或如梅花,或遍身大热,红赤黑陷,或头痛鼻涕者。
-
小儿暑温·肝风内动证
小儿暑温·肝风内动证(infantilesummerheatwarmdiseasewithsyndromeofinternalstirringofliverwind)是指热毒炽盛,阴血亏虚,肝风内动,以高热,神昏,肢体强直,或角弓反张,手足抽搐,印堂及人中发青,舌红,苔黄,脉弦数为常见症的小儿暑温证候。
-
鹊桥
鹊桥气功内丹术术语。指舌,又有上鹊桥和下鹊桥之说。上鹊桥在印堂、鼻窍处,一虚一实;下鹊桥在尾闾、谷道处,亦一虚一实。或谓上鹊桥指舌,下鹊桥指阴蹻穴。河车转运时,要防止鹊桥走漏,引精炁顺利循行。
-
阙中
阙中即阙。阙又称阙中,一名印堂,俗称眉心。即两眉之间。阙之上称阙上。督脉所过。阙中即“阙”,其部位反映肺脏病变。《黄帝内经灵枢·五色》:“阙中者,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