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鼻流清涕
又称称鼽嚏、鼻流清涕。肺气虚:鼻鼽·肺气虚寒证(allergicrhinitiswithlungyangdeficiencypattern)是指肺气虚寒,以鼻塞鼻痒,喷嚏频频,清涕如水,鼻黏膜色淡,恶风寒,面白,气短,咳嗽,咯痰色白,舌质淡,舌苔薄白,脉虚弱等为常见症的鼻鼽证候。津水停聚则鼻内肌膜肿胀苍白,呈水肿样,鼻塞不遥,嗅觉暂时减退;
-
鼽
2.鼻流清涕的证候;《黄帝内经素问·气府论》:“面鼽骨空各一。”又有鼻鼽、鼽鼻、鼽水之称。《素问玄机原病式》卷一:“鼽者,鼻出清涕也。”病因病机:鼽多因卫气不固,风寒外袭所引起。治疗:治宜疏风宣肺。可取风池、合谷、列缺、迎香等穴。鼻塞不通的证候·鼽:鼽系指鼻塞不通的证候。
-
伤风咳嗽
伤风咳嗽为病证名。方如苏子杏仁汤、羌活汤、干葛汤等。咳嗽从病邪分,有伤风咳嗽、风寒咳嗽、伤燥咳嗽、燥热咳嗽、痰饮咳嗽、风热嗽、热嗽、时行嗽、寒嗽、湿咳、暑咳、火咳、食咳等;从脏腑、气血分,有肺虚咳嗽、肺咳、心咳、肝咳、脾咳、肾咳、大肠咳、小肠咳、胃咳、膀胱咳、三焦咳、胆咳、劳嗽、气嗽、瘀血嗽等;
-
风寒喉痹
风寒束表,肺气不宣,故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风寒喉痹的治疗:内治:治法:辛温解表,疏风散寒。又称喉闭。是指以咽部红肿疼痛,或干燥、异物感不适,吞咽不利等为主要表现的咽喉病。喉痹的病因病理有风热与阴虚之不同,故将风热邪毒引起的喉痹,称为风热喉痹,由脏腑亏损、虚火上炎而致的喉痹,称为虚火喉痹。
-
风嗽
风嗽为病证名,指感受风邪所致的咳嗽。方用桂枝汤加味。咳嗽从病邪分,有伤风咳嗽、风寒咳嗽、伤燥咳嗽、燥热咳嗽、痰饮咳嗽、风热嗽、热嗽、时行嗽、寒嗽、湿咳、暑咳、火咳、食咳等;从脏腑、气血分,有肺虚咳嗽、肺咳、心咳、肝咳、脾咳、肾咳、大肠咳、小肠咳、胃咳、膀胱咳、三焦咳、胆咳、劳嗽、气嗽、瘀血嗽等;
-
表实感冒颗粒
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B)试验,吸取[鉴别](3)项下的供试品溶液及上述对照品溶液各3u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一甲醇一水(100:17:13)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三氯化铝试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另取防风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20g,一日2~
-
伤风咳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二:“伤风咳者,憎寒、壮热、自汗、恶风、口干、烦躁。”《症因脉治》卷二:“伤风咳嗽之症,憎寒,壮热,头痛,眼眶痛,自汗,恶风,鼻塞,涕流,痰结肺管,咳嗽不已。”《明医杂著》卷二:“春若伤风咳嗽,鼻流清涕,宜辛凉解散。”方如苏子杏仁汤、羌活汤、干葛汤等。
-
暴嗽
出《肘后备急方·治卒上气咳嗽方》。暴嗽多因外感风寒所致,《类证治裁·咳嗽》:“感风暴嗽,鼻流清涕,桂枝汤加葱豉;感寒暴嗽,肩背怯冷,华盖散;暴嗽亦有因肾虚者,《证治要诀·诸嗽门》:“有暴嗽服药不效者,…治疗宜用生料鹿茸丸,大菟丝子丸等方。参见咳嗽、风寒咳嗽、肾咳各条。
-
表实感冒冲剂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BiaoshiGanmaoChongji标准编号:WS3-Bb-0042-95处方:紫苏叶葛根白芷麻黄防风桔硬苦杏仁(炒)生姜甘草桂枝陈皮性状:本品为浅棕色至深棕色的颗粒;功能与主治:发汗解表,祛风散寒。用于感冒病的风寒表实证,症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项强痛,鼻流清涕,咳嗽,痰白稀。辽宁省药品检验所起草
-
川贝止咳糖浆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ChuanbeiZhikeTangjiang标准编号WS3—B—3763—98处方川贝母8g杏仁水40ml款冬花16g紫苏叶50g紫菀38.4g前胡50g桔梗38.4g陈皮38.4g甘草12.8g制法以上九味,除杏仁水外,款冬花、紫苏时、紫菀、陈皮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性成分,另器保存;功能与主治宣肺气,散风寒,镇咳祛痰。用于风寒感冒,咳嗽气逆。
-
川贝止嗽合剂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ChuanbeiZhisouHeji标准编号:WS3-B-0489-91处方:紫菀150g紫苏叶150g川贝母10g桔梗150g清半夏20g甘草50g杏仁水40ml薄荷水2ml制法:以上八味,除杏仁水、薄荷水外,其余紫菀等六味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5~用于外感咳嗽。
-
感冒疏风片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GanmaoShufengPian标准编号:WS3-B-2251-96处方:麻黄绒50g苦杏仁75g桂枝75g白芍(酒炙)125g紫苏叶50g防风75g桔梗50g独活50g甘草50g大枣(去核)75g生姜(捣碎)50g谷芽(炒)125g制法:以上十二味,防风、独活、大枣煎煮三次,滤过,滤液浓缩成稠膏;功能与主治:辛温解表,宣肺和中。
-
感冒退烧片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GanmaoTuishaoPian标准编号:WS3-B-0448-90处方:板蓝根168g荆芥穗126g拳参126g葛根126g柴胡126g制法:以上五味,板蓝根粉碎成细粉,过筛;感冒退烧片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感冒退烧片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清热散风,解表。
-
九宝丸
中药部颁标准:别名/通用名:九宝丹拼音名:JiubaoWan标准编号:WS3-B-0480-91处方:麻黄60g紫苏叶60g葛根60g前胡60g桔梗60g陈皮60g枳壳(去瓤麸炒)60g枳实60g木香30g法半夏30g六神曲(麸炒)60g麦芽60g甘草30g制法:以上十三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155g制成大蜜丸,即得。主治:留饮宿食,腹胁胀满,吞酸呕逆。
-
白石英汤
《济生》卷二:白石英汤:处方:白石英半两,细辛(洗去土)半两,五味子半两,陈皮(去白)半两,钟乳粉半两,阿胶(锉,蛤粉炒)半两,桂心(不见火)半两,人参半两,甘草(炙)半两,紫菀(洗)1两。功能主治:肺气虚弱,恶寒咳嗽,鼻流清涕。每服4钱,水1盏半,加生姜5片,煎至8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
参苏理肺糖浆
处方:浙贝母8公斤,桔梗4公斤,北沙参8公斤,桔红16公斤,厚朴(盐制)4公斤,前胡16公斤,黄芩8公斤,葛根8公斤,天花粉8公斤,生半夏16公斤,紫苏叶16公斤,杏仁8公斤。主四时感冒,风寒咳嗽,头痛无汗,鼻塞声重,畏风恶寒,鼻流清涕,四肢无力。用法用量:每服2毫升(1-2汤匙)1日2次,苏叶每公斤折合苏叶油1.6毫升。
-
四乌鲗骨一芦茹丸
别名:乌贼鱼骨丸(《圣济总录》卷一五三)、乌鱼骨丸(《宜明论方》卷一)。胸胁支满,不思饮食,病至则先闻腥臊臭,鼻流清涕,先唾血,四肢清冷,头晕目眩,二便出血,月事渐少以至经闭。备注:本方治证为肝肾精血亏损所致,方中乌鲗骨补肾益精,收敛止血,并可通血脉,治女子血闭;芦茹活血通经,治女子经水不通;
-
复方冬凌草含片
复方冬凌草含片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复方冬凌草含片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疏风清热,解毒利咽。糖尿病患者、儿童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4.脾虚大便溏者慎用。5.属风寒感冒咽痛者,症见恶寒发热、无汗、鼻流清涕者慎用。8.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
抗感解毒口服液
抗感解毒口服液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抗感解毒口服液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咽消肿。用于风热感冒,症见发热,有汗,头痛,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吐痰黄稠,咽痛,口渴,全身乏力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性感冒见上述证侯者。
-
咽舒口服液
咽舒口服液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咽舒口服液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彝医:中医:清咽利喉,止咳化痰。用于风热或痰热所致的咽喉肿痛,咳嗽、痰多、发热、口苦;4.属风寒感冒咽痛者,症见恶寒发热、无汗、鼻流清涕者慎用。10.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
肺力咳合剂
肺力咳合剂的主要成份:梧桐根、红花龙胆、红管药、白花蛇舌草、前胡、百部、黄芩。肺力咳合剂的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止咳祛痰。用于咳喘痰多,呼吸不畅,以及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见上述症候者。脾虚易腹泻者慎服。4.风寒袭肺咳嗽不适用,症见发热恶寒、鼻流清涕、咳嗽痰白等。
-
复方一枝黄花喷雾剂
复方一枝黄花喷雾剂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复方一枝黄花喷雾剂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苗医:中医:清热解毒,宣散风热,清利咽喉。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咽炎,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口臭。5.属风寒感冒咽痛者,症见恶寒发热、无汗、鼻流清涕者慎用。
-
桂林西瓜霜含片
桂林西瓜霜含片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桂林西瓜霜含片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急、慢性咽炎,扁桃体炎,口腔溃疡见上述证候者。5.属风寒感冒咽痛者,症见恶寒发热、无汗、鼻流清涕者慎用。11.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
兰草颗粒
兰草颗粒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兰草颗粒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用于感冒、急性扁桃体炎、咽炎属风热证者。儿童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5.属风寒感冒咽痛者,症见恶寒发热、无汗、鼻流清涕者慎用。11.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
虎梅含片
虎梅含片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虎梅含片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疏风清热,解毒利咽,生津止渴。用于急性咽炎、慢性咽炎急性发作,属风热证候者。5.属风寒感冒咽痛者,症见恶寒发热、无汗、鼻流清涕者慎用。10.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
甘桔冰梅片
甘桔冰梅片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甘桔冰梅片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清热开音。用于风热犯肺引起的失音声哑。儿童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4.属风寒感冒咽痛者,症见恶寒发热、无汗、鼻流清涕者慎用。8.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
穿心莲内酯胶囊
穿心莲内酯胶囊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穿心莲内酯胶囊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抗菌消炎。用于上呼吸道感染风热证所致的咽痛。糖尿病患者禁服。5.属风寒感冒咽痛者,症见恶寒发热、无汗、鼻流清涕者慎用。10.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
银菊清咽颗粒
银菊清咽颗粒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银菊清咽颗粒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生津止渴,清凉解热。用于虚火上炎所致的暑热烦渴,咽喉肿痛。儿童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5.属风寒感冒咽痛者,症见恶寒发热、无汗、鼻流清涕者慎用。8.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
蓝芩口服液
蓝芩口服液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蓝芩口服液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咽消肿。用于急性咽炎、肺胃实热证所致的咽痛、咽干、咽部灼热。糖尿病患者、儿童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5.属风寒感冒咽痛者,症见恶寒发热、无汗、鼻流清涕者慎用。
-
清咽饮茶
清咽饮茶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清咽饮茶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养阴清热,润肺利咽。适用于虚火上炎所致的咽干、异物感。儿童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5.属风寒感冒咽痛者,症见恶寒发热、无汗、鼻流清涕者慎用。10.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
景天虫草含片
景天虫草含片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景天虫草含片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补肺益肾,养阴润喉。慢性咽炎见上述证候者。糖尿病患者、儿童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4.属风寒感冒咽痛者,症见恶寒发热、无汗、鼻流清涕者慎用。10.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
双羊喉痹通颗粒
双羊喉痹通颗粒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双羊喉痹通颗粒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苗医:中医:清热解毒,利咽止痛。用于急喉痹(急性咽炎)、急乳蛾(急性扁桃体炎)所致的咽喉肿痛。糖尿病患者禁服。5.属风寒感冒咽痛者,症见恶寒发热、无汗、鼻流清涕者慎用。
-
口洁喷雾剂
口洁喷雾剂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口洁喷雾剂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禁忌:不良反应:注意事项:1.忌烟、酒及辛辣、油腻食物。儿童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5.属风寒感冒咽痛者,症见恶寒发热、无汗、鼻流清涕者慎用。9.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
双解胶囊
双解胶囊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双解胶囊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辛散解表,消食化痰。用于外感食伤,痰湿内蕴,见有头痛,鼻流清涕,四肢酸困,胸脘痞满,嗳腐纳呆,咳逆痰多。5.哺乳期妇女慎用,儿童、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
百梅止咳颗粒
百梅止咳颗粒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百梅止咳颗粒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祛痰止咳。不良反应:注意事项:1.忌食辛辣、油腻食物。2.本品适用伤风咳嗽,其表现为咳嗽咽痒,咯痰不爽,鼻流清涕,头痛,恶风。6.儿童、体质虚弱及脾胃虚寒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
复方鱼腥草合剂
复方鱼腥草合剂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复方鱼腥草合剂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急性咽炎、扁桃腺炎有风热证候者。儿童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5.属风寒感冒咽痛者,症见恶寒发热、无汗、鼻流清涕者慎用。11.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
复方罗汉果含片
复方罗汉果含片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复方罗汉果含片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滋阴润肺,利咽止痛。3.糖尿病患者、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5.属风寒感冒咽痛者,症见恶寒发热、无汗、鼻流清涕者慎用。10.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
复方南板蓝根颗粒
复方南板蓝根颗粒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复方南板蓝根颗粒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消炎解毒。不良反应:注意事项:1.忌烟酒、辛辣、鱼腥食物。儿童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5.属风寒感冒咽痛者,症见恶寒发热、无汗、鼻流清涕者慎用。9.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
复方余甘子利咽片
复方余甘子利咽片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复方余甘子利咽片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清热养阴,解毒利咽。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慎用。4.糖尿病患者、儿童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5.属风寒感冒咽痛者,症见恶寒发热、无汗、鼻流清涕者慎用。9.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
苏杏汤
《镐京直指》:组成:苏叶1钱半,荆芥2钱,仙半夏2钱,杏仁2钱,防风1钱半,广郁金2钱,橘红1钱,前胡1钱5,桔梗1钱。主治:风寒咳嗽,鼻流清涕,头疼发热恶寒,邪感于肺。
-
万应午时茶
主治:内伤饮食,外感风寒暑湿,寒热交作,霍乱吐泻,胸膈膨胀,头疼骨痛,腹痛便泻,或酒湿伤脾,倦怠恶食,及一切山岚瘴气,时疫传染,疟疾痢疾,不服水土。用法用量:每服1-2块,清水煎,温服。加减:若风寒太甚,鼻流清涕,发热不休,加生姜2片,生葱2根,同煎热服,盖被取汗。制备方法:生晒共研为末,面糊为块。
-
梅花饮
《保婴撮要》卷六:方名:梅花饮组成:硼砂1两,马牙消1两,片脑1两,人参1两,甘草5钱,芒消1分,辰砂1分,麝香1分。主治:五脏积热,喉中有痰,面色赤白。鼻流清涕,气逆喘急,目赤咳嗽,或因惊夜啼。用法用量:每服半匙,麦门冬汤调下;气急喘嗽,桑白皮汤下;常服,薄荷汤下。制备方法:上药各为末,瓷器收贮。
-
梅花饮子
《外科精要》卷三:方名:梅花饮子组成:忍冬藤4两,栝楼根1两,甘葛根1两,川芎1两,乌梅1两,绵黄耆(炒)1两,甘草1两,苏木1两。主治:婴孩惊热、潮热、虚热、积热,五脏蕴热,上焦壅热,手足心热,喉中多痰,面色或红或白,变蒸(口兹)牙,鼻流清涕,气急,肝肺壅热,目赤咳嗽;常服薄荷汤下。
-
疏邪利金汤
《顾松圆医镜》卷七:方名:疏邪利金汤组成:防风、荆芥、前胡、杏仁、桔梗、甘草、苏子、橘红。主治:恶风发热,鼻塞打嚏,鼻流清涕,痰嗽或头痛。用法用量:水煎服。加减:初起,可加生姜;头痛,加川芎或甘菊;无汗,加苏叶;如热伤风,咽干喉痛,声壅或哑,加薄荷、石膏。
-
小儿泄泻·风寒证
小儿泄泻·风寒证(infantilediarrheawithwind-coldsyndrome)是指风寒入侵腹部,脾胃气机不利,以大便稀烂,色淡夹泡沫,气味稍臭,1日3~6次,便前便时肠鸣,伴鼻流清涕,咳嗽,咽痒,口不渴,舌淡,苔薄白为常见症的小儿泄泻。
-
凝真丹
《简易》引《诜诜书》(见《医方类聚》卷一四九):方名:凝真丹组成:益智仁2两。中丹不凝结,则发热自汗,心悸惊,恍惚健忘,不能饮食。下丹不凝结,则真气不固,梦遗白浊,胸中短气,面黄体虚,形瘦瘁,情思不乐,饮食减少,惊悸恍惚。制备方法:治上丹不凝结,用饼饽药,搜面裹煨,令面焦,去面,为细末。
-
四乌鲗骨一藘茹丸
概述:四乌鲗骨一藘茹丸为方剂名,出自《黄帝内经素问·腹中论》方。别名:乌鲗骨丸、乌贼骨丸、乌贼丸。组成:乌贼骨四分,藘茹(即茜草)一分。功能主治:功能益精补血,止血化瘀。治血虚精亏气伤而致的血枯经闭,胸胁胀满,不思饮食,发病时常可闻及腥臊气味,鼻流清涕,唾血,四肢清冷,视物眩晕,时时大小便出血。
-
祛风散寒法
定义:祛风散寒法是用具有辛温解表作用的药物组成的方剂,通过祛风散寒,解除风寒所致眼病的治法。祛风散寒法的适用病证:祛风散寒法主要用于外感风寒之眼病。如目睛疼痛,羞明流泪,或目睛生翳,伴有鼻流清涕,头痛,恶寒发热,苔薄白,脉浮紧等。
-
洗井灶
洗井灶小儿推拿方法名。用拇指沾葱姜汤擦洗小儿鼻孔及其周围。用治感冒发热,鼻流清涕,急慢惊风等症。《小儿推拿秘诀·汗法》:“医者用右手大拇指面蘸葱姜汤,于病者两鼻孔着实擦洗数十。随用两大指再蘸汤,擦鼻两旁数十下。随再由鼻梁,山根、推上印堂数十下。”
-
井灶
井灶为推拿穴位名,即两鼻孔。出明·周于蕃《推孥仙术》。治小儿作寒作热,鼻流清涕,昏迷不醒,急慢惊风等。《厘正按摩要术》卷二:“须用葱姜煎汤,以左手托病者头后,用右手大指面,蘸汤摩洗两鼻孔三十六次,谓之洗井灶、以通脏腑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