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肾间动气
指两肾之间所藏的真气,是命门之火的体现。人体脏腑经脉之气以及三焦气化,均赖肾间动气的作用。《难经·八难》:“所谓生气之原者,谓十二经之根本也,谓肾间动气也,此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呼吸之门,三焦之原,一名守邪之神。”
-
三焦之原
概述:三焦之原:1.“肾间动气”;原,即本原,原气的意思。《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篇说:“五脏有疾也,应出十二原,而原各有所出,明知其原,睹其应,而知五脏之害矣。”十二经各有原穴一个,见下表:原穴表脏腑肺大肠胃脾心小肠膀胱肾心包焦胆肝原穴太渊合谷冲阳太白神门腕骨京骨太溪大陵阳池丘墟太冲
-
气冲之脉
气冲之脉即冲脉。《难经·八难》吕广注:“夫气冲之脉者,起于两肾之间,主气,故日肾间动气。挟任脉,上至咽喉…”参见肾间动气:肾间动气又称“生气之原”。指两肾之间所藏的真气,是命门之火的体现。人体脏腑经脉之气以及三焦气化,均赖肾间动气的作用。
-
守邪之神
守邪之神即肾间动气。肾间动气又称“生气之原”。指两肾之间所藏的真气,是命门之火的体现。人体脏腑经脉之气以及三焦气化,均赖肾间动气的作用。见《难经·八难》。
-
华池
《黄庭内景经·肺之章》务成子注:“口为玉池,亦曰华池。”《黄庭内景经·中池章》务成子注:“舌下为华池。”一说为丹田异名。《金丹大成·金丹问答》引紫清:“华池正在气海内。”肾间动气·华池:华池指气功内丹术中的药物铅,即肾间动气。《龙虎还丹诀颂》谷神子注:“华池者,铅。”
-
原穴
原气来源于脐下肾间,是人体生命的本源,是维持生命活动最基本的动力。阴经的原穴与五输穴中的输穴相同,阳经则于输穴之外另有原穴。十二原穴表:原穴名称见下表:经脉肺大肠胃脾心小肠膀胱肾心包三焦胆肝原穴太渊合谷冲阳太白神门腕骨京骨太溪大陵阳池丘墟太冲原穴的应用:原穴在临床上主要用于脏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
生气之源
生气之源为生命活力的根源。亦称原气。《难经·八难》:“所谓生气之原者,谓十二经之根本也,谓肾间动气也……”
-
河车
河车气功内丹术术语。指肾间动气(精炁)及其行小周天运转,循督、任二脉升降的现象。始从尾闾沿督脉上升逆行,称为“黄河逆流”,途经夹脊、玉枕至泥丸宫,然后下降鹊桥、重棱、黄庭,纳于丹田。炼精化气时,真气混合,百脉上冲,神气合一,意随气行,称为真河车动,亦称小河车,或谓即小周天;
-
下丹田
下丹田为体表部位,指脐下3寸关元穴部位。以胸窝正中(膻中)称中丹田;二、道家称脐下3寸为丹田,为男子精室,女子胞宫之所在。杨玄操注《难经·六十六难》曰:“脐下肾间动气者,丹田也;另有各古籍可参考:《抱朴子内篇·地真》谓“在脐下二寸四分”,《医心方》卷二十七:“脐下三寸为命门宫,此下丹田也。”
-
真铅
真铅气功内丹术术语。铅本为化学元素,是古代方士、丹家烧炼丹药用的主要原料之一。后被内丹家借用,以指肾间动气(元精)。《玄肤论·铅汞论》:“先天之炁为真铅。”
-
还精补脑
还精补脑养生学术语。①内丹术指肾间动气(元精)发动后,引过下鹊桥,沿督脉上达于上丹田。《黄庭外景经·上》梁丘子注:“还精补脑,不老之道。”房中术认为男性房事补益的要点之一在于保精,保精即可补脑。不少房中著作载有房事活动中配合气功的还精补脑的具体方法。《抱朴子内篇·释滞》:“房中之法十余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