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伤寒保命集
《伤寒保命集》为《云岐子保命集论类要》的别名。金元·张璧撰。书中分述伤寒六经病证,伤寒主方,变方及其适应证。辨别伤寒与温病,介绍伤寒症候的刺法,伤寒杂证,伤寒传变诸证和一些较常见的内科杂病的证治。此外并介绍妇人伤寒、某些妇产科及外科病证的证治。后编入《济生拔粹》中。
-
下格
下格为病名,指大便数旬不通,时呕而食不进者。治宜调胃承气汤,热饮,下宿结及溏粪胶粘恶物,则呕吐可止。②大便不通名内关,小便不通名外格,大小便都不通名关格。饮之以药,热药入口即出,冷药过时而出,大小便秘,名曰关格。因肝气犯胃,食入作吐,宜解郁和中,归桂化逆汤;痰气上逆,食入呕吐,人参半夏汤;
-
云岐子保命集论类要
《云岐子保命集论类要》为伤寒著作,又名《伤寒保命集》,二卷,金元·张璧撰。书中分述伤寒六经病证,伤寒主方,变方及其适应证。辨别伤寒与温病,介绍伤寒症候的刺法,伤寒杂证,伤寒传变诸证和一些较常见的内科杂病的证治。此外并介绍妇人伤寒、某些妇产科及外科病证的证治。后编入《济生拔粹》中。
-
张璧
张璧为金代医学家。为张元素之子,其脉法研究颇为精当,系以《内经》、《脉经》为本,参以仲景及后世诸家脉论,并阐以己见,著成《云岐子脉法》,以七表八里九道脉为纲,论述各脉之主证及方治。尚有《伤寒保命集》(又称《云岐子保命集论类要》),为论述伤寒证之著作,后编入《济生拔萃》。善针灸之术。
-
上格
上格为病名。大便不通名内关,小便不通名外格,大小便都不通名关格。指上不得入而呕吐,下则大小便秘结者。《医醇賸义·关格》:“患此证者,多起于忧愁怒郁,即富贵之家,亦多有隐痛难言之处,可见病实由于中上焦,而非起于下焦也。因肝气犯胃,食入作吐,宜解郁和中,归桂化逆汤;痰气上逆,食入呕吐,人参半夏汤;
-
云岐子
云岐子为金代医家。张璧别号,张元素之子。张璧为(13世纪)金代医家,号云岐子。易州(今属河北易县)人。继父业,名闻当时。善针灸之术。撰有《脉谈》、《云岐子脉法》、《医学新说》等。又撰《伤寒保命集》二卷(《济生拔粹》中题名《保命集论类要》)。《济生拔萃》中载有《云岐子论经络迎随补泻法》。
-
七味羌活膏
功能主治:治小儿急慢惊风,壮热发搐。摘录:《伤寒保命集》《云歧子保命集》卷下方之七味羌活膏:方名:七味羌活膏处方:羌活独活乌蛇肉(酒浸一宿,焙)各30克天麻全蝎人参白僵蚕各15克制法:上药为末,炼蜜为丸,如皂子大,每30克作50丸。附注:《普济方》:煎荆芥、薄荷汤化下;一方麝香、荆芥汤化下。
-
芍药栀豉汤
概述:芍药栀豉汤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两首。《伤寒保命集》方之芍药栀豉汤:组成:芍药、当归、栀子各五钱,豆豉半合。用法用量:每服一两,水煎服。芍药当归栀子各15克香豉20克制备方法:上药为粗末。功能主治:《云歧子保命集》卷下方之芍药栀豉汤主治产后虚烦不得服。
-
二味参苏饮
二味参苏饮出自《伤寒保命集》卷下,即参苏饮第二方。组成为人参一两,苏木二两。水煎服。治产后血入于肺,面黑,发喘欲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