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志室
志即志意,室即房室,肾藏志,志指肾,此穴与肾俞并列,如肾气聚集之房室,故名志室。俯卧取穴。为第十二胸神经后支的外侧支及第一腰神经的外侧支。腰脊强痛。现代又多用志室穴治疗肾炎、前列腺炎、阴囊湿疹、腰部扭挫伤、下肢瘫痪等。志室穴研究进展:对肾功能的影响:针刺志室能改变尿液成分和尿量,也可调节肾功能。
-
神关
志即志意,室即房室,肾藏志,志指肾,此穴与肾俞并列,如肾气聚集之房室,故名志室。俯卧取穴。为第十二胸神经后支的外侧支及第一腰神经的外侧支。腰脊强痛。现代又多用志室穴治疗肾炎、前列腺炎、阴囊湿疹、腰部扭挫伤、下肢瘫痪等。神关穴研究进展:对肾功能的影响:针刺志室能改变尿液成分和尿量,也可调节肾功能。
-
精舍
志即志意,室即房室,肾藏志,志指肾,此穴与肾俞并列,如肾气聚集之房室,故名志室。,肾藏精,精舍志”。为第十二胸神经后支的外侧支及第一腰神经的外侧支。现代又多用志室穴治疗肾炎、前列腺炎、阴囊湿疹、腰部扭挫伤、下肢瘫痪等。精舍穴研究进展:对肾功能的影响:针刺志室能改变尿液成分和尿量,也可调节肾功能。
-
志舍
志即志意,室即房室,肾藏志,志指肾,此穴与肾俞并列,如肾气聚集之房室,故名志室。俯卧取穴。为第十二胸神经后支的外侧支及第一腰神经的外侧支。腰脊强痛。现代又多用志室穴治疗肾炎、前列腺炎、阴囊湿疹、腰部扭挫伤、下肢瘫痪等。志舍穴研究进展:对肾功能的影响:针刺志室能改变尿液成分和尿量,也可调节肾功能。
-
志堂
志即志意,室即房室,肾藏志,志指肾,此穴与肾俞并列,如肾气聚集之房室,故名志室。俯卧取穴。为第十二胸神经后支的外侧支及第一腰神经的外侧支。腰脊强痛。现代又多用志室穴治疗肾炎、前列腺炎、阴囊湿疹、腰部扭挫伤、下肢瘫痪等。志堂穴研究进展:对肾功能的影响:针刺志室能改变尿液成分和尿量,也可调节肾功能。
-
精宫
本穴之通肾脏,乃由肾俞穴传导,随足少阳经而入,因足少阴经自涌泉上行至阴谷穴处,横交委中,合并足太阳经线,而行于足太阳经之里层,两经一表一里,叠并上通,抵肾俞穴处,得与督脉横通交会,故内经于督脉有“贯脊属肾”之文。志室穴研究进展:对肾功能的影响:针刺志室能改变尿液成分和尿量,也可调节肾功能。
-
遗精病
相火妄动,心肾不交、火扰精室:梦中遗精,心中烦热,夜寐不宁,头晕目眩,体疲乏力,心悸怔仲,小便短赤,舌红,脉细数。肾阳亏损,精关不固者,症见滑精,头晕耳鸣,腰酸神疲,畏寒肢冷,舌质淡,脉沉细。处方:关元志室三阴交方义:关元为足三阴与任脉交会穴,是人体元气的根本,用以振奋肾气;
-
胃痉挛
肝胃蕴热:症状:胃脘部灼热疼痛,痛势急,伴有恶心呕吐,反酸,口干口苦,口渴喜冷饮,烦躁易怒,舌红,苔黄,脉弦数。推拿治疗:选穴:中脘、内关、天枢、气海、脾俞、胃俞。推拿治疗:选穴:大杼、肾俞、意舍、志室、胃俞、大肠俞、上脘、中脘、下脘、梁门、期门、章门、天枢、足三里。最后确诊为胃痛,证属寒邪内侵。
-
早泄·肾气不固证
定义:早泄·肾气不固证(prematureejaculationwithsyndromeofunconsolidatedkidneyqi)是指肾气亏虚,固摄失职,以早泄,小便频数而清,余沥不尽,甚或遗尿,小便失禁,或大便失禁,耳鸣,腰膝酸软,舌淡,脉弱等为常见症的早泄证候。舌淡、苔白、脉沉弱,为元阳已虚、气血不足之象。选穴:以任脉、足少阴肾经穴为主。
-
肾俞五十七穴
肾俞五十七穴指治疗水病的57个穴位。中注、四满、气穴、大赫、横骨、外陵、大巨、水道、归来、气冲;又因肾为水脏,故也称水俞五十七处。王冰注:即脊中、悬枢、命门、腰俞、长强;大肠俞、小肠俞、膀胱俞、中(月吕)内俞、白环俞;胃仓、肓门、志室、胞肓、秩边;太冲、复溜阴谷;照海、交信、筑宾等。
-
肾剧痛
肾剧痛为病症名。指腰及下腹部肾区的剧烈疼痛。多由邪气阻肾,气机不利或湿热蕴结,日久成石所致。类似于现代医学中泌尿系结石而引起的肾绞痛等。针灸治疗:①体针:取肾俞、中极、三阴交、志室、照海、阴陵泉等穴为主。血尿者加血海、血愁。②耳针:取肾、输尿管、神门、脑、下脚端等穴,强刺激。
-
横透
横透为透刺方法之一。横刺进针,由一穴向相关腧穴透刺,在得气基础上,施行相应手法。如上星透神庭治鼻塞,百会透前顶治巅顶痛,地仓透颊车治口眼歪斜,中渚透液门治手臂肿痛,肾俞透志室治腰痛等。
-
下志室
主治腹痛,腰痛,泄泻,膀胱炎,肠炎,下肢酸痛,小便不利,遗尿,膀胱寒,腹泻等。拼音:xiàjíshù代号:EX-B5下极俞的别名:十五椎(《千金翼方》)下极之俞(《针灸经外奇穴图谱》)下志室(《中医药学名词(2004)》)出处:《备急千金要方》:第十五椎下名下极俞。下极俞配肾俞、中极、气海、三阴交,治遗尿。
-
十五椎
拼音:xiàjíshù代号:EX-B5下极俞的别名:十五椎(《千金翼方》)下极之俞(《针灸经外奇穴图谱》)下志室(《中医药学名词(2004)》)出处:《备急千金要方》:第十五椎下名下极俞。十五椎穴主治病证:下极俞主治腹痛,腰痛,泄泻,膀胱炎,肠炎,下肢酸痛,小便不利,遗尿,膀胱寒,腹泻等。刺灸法:刺法:直刺0.5~
-
下极俞
主治腹痛,腰痛,泄泻,膀胱炎,肠炎,下肢酸痛,小便不利,遗尿,膀胱寒,腹泻等。拼音:xiàjíshù代号:EX-B5下极俞的别名:十五椎(《千金翼方》)下极之俞(《针灸经外奇穴图谱》)下志室(《中医药学名词(2004)》)出处:《备急千金要方》:第十五椎下名下极俞。下极俞配肾俞、中极、气海、三阴交,治遗尿。
-
肾绞痛
肾绞痛为病症名。一般由输尿管结石所致。针灸治疗参见肾剧痛:针灸治疗:①体针:取肾俞、中极、三阴交、志室、照海、阴陵泉等穴为主。血尿者加血海、血愁。②耳针:取肾、输尿管、神门、脑、下脚端等穴,强刺激。注意:针灸有一定的缓解疼痛作用,痛止后应以治疗原发病为主。
-
固肾涩精
固肾涩精为收涩法之一。是一种治疗肾气不固而遗精、滑泄的方法。症见频频滑泄、盗汗不止、腰酸耳鸣、四肢无力。针灸常选肾俞、太溪、气海、志室、大赫等穴,针用补法,可灸。治疗肾虚失藏,精关不固之遗精滑泄的方法。症见遗精滑泄,腰膝耳鸣,四肢乏软,盗汗神疲等。方如金锁固精丸。
-
水俞五十七穴
据《黄帝内经素问·水热穴论》载,57穴是脊中、悬枢、命门、腰俞、长强等5穴;加大肠俞、小肠俞、膀胱俞、中膂俞、白环俞;胃仓、肓门、志室、胞盲、秩边;中注、四满、气穴、大赫、横骨、外陵、大巨、水道、归来、气冲;大钟、复溜、阴谷;照海、交信、筑宾等左右共52穴,合前者为57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