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摩腹
摩腹导引功法名。揉摩腹部。有健脾胃、助消化等效用。《理瀹骈文》:“调中者摩腹,寓太和之理。”“饭后摩腹,助脾运免积滞也。”
-
0-6岁儿童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试行)
如图:看指纹时应将小儿抱于光亮处,医生用左手食指、中指固定患儿腕关节,拇指固定其食指末端,用右手拇指在小儿食指桡侧命关向风关轻轻推几次,使指纹显露。向下推为推下七节骨。②“五迟五软”概念五迟是指立迟、行迟、语迟、发迟、齿迟;五软是指头项软、口软、手软、足软、肌肉软,均属于小儿生长发育障碍病证。
-
摩腹疗法
摩腹疗法是对腹部进行有规律特定按摩的一种方法,自我按摩疗法的一种。操练时须匀速、缓慢、柔和、轻松自然。摩腹既可健脾助运,又可培植元气,使气血生化机能旺盛。此法可防治脾胃不健、消化不良、水谷积滞、腹胀中满等慢性疾病,并可作为全身性疾病的辅助治疗。病症轻者,一至数天即可缓解;
-
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规范》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13年7月31日国卫基层发〔2013〕7号印发。(二)在儿童6、12月龄给家长传授摩腹和捏脊方法;(三)开展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人员应当为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或接受过儿童中医药保健知识和技能培训能够提供上述服务的其他类别医师(含乡村医生)。
-
承气浴汤
处方:当归2两,大黄1两,芒消,甘草5钱。功能主治:大肠燥结。用法用量:煎汤摩腹。或熬膏贴。摘录:《理瀹》
-
自我推拿
自我推拿为推拿的一种。又称自我按摩。在自己身体的一定部位上,运用手法来防治疾病的方法,也可配合气功及肢体运动等法。如眼保健操、摩腹等法。晋·葛洪《抱朴子·道意》有以“自摩”法治疗头痛、腹痛的记载。
-
雷丸膏
《普济方》卷三七七:雷丸膏:处方:雷丸、莽草各如鸡子黄大,猪脂1斤。功能主治:小儿风痫,掣疭戴眼,极者日数十发;并治大人贼风。一岁以帛包膏摩,微炙身。摘录:《普济方》卷三七七《圣惠》卷八十五:方名:雷丸膏组成:雷丸1分,甘草1分(两),防风1两(去芦头),白术3分,桔梗2分(去芦头),莽草1两,川升麻1两。
-
下摩生门
下摩生门为导引方法名。是自我按摩的方法。见《圣济总录》卷一百九十九。生门即脐部。方法为:屏住呼吸,微鼓腹部,用手掌摩腹脐部数周。能调整三焦之气。
-
摩法
《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摩其壅聚,以散瘀结之肿。”掌摩法是用掌根部(或大、小鱼际)或全掌贴附一定的部位,通过连动前臂、腕关节作环旋运动,动作应和缓协调。摩法的作用与应用:摩法具有温经散寒、理气消积的作用,常用于胸腹及胁肋部,治疗胃脘痛、胸胁胀满、消化不良、泄泻、便秘等。
-
方开
精养生导引术,曾抄录整理《摩腹运气图考》(后改名《延年九转法》)1卷,附一卷。阴阳失正,生生变化之机受塞,则宜用导引之法治之,并认为导引有却病延年之功。其书收入《颐生集》,1935年,曹炳章先生得此抄本,予以刊校,编入《中国医学大成》第八集,并在选刊本集时,复增“导引行动法”一卷于末。
-
自我按摩
自我按摩即自我推拿。自我推拿推拿的一种。在自己身体的一定部位上,运用手法来防治疾病的方法,也可配合气功及肢体运动等法。如眼保健操、摩腹等法。晋·葛洪《抱朴子·道意》有以“自摩”法治疗头痛、腹痛的记载。
-
保健按摩
保健按摩为按摩的一类。又称保健推拿。用作强身保健的按摩方法。《备急千金要方·养性》:“小有不好,即按摩挼捺,令百节通利,泄其邪气。”常用的有浴面、摩腹、擦腰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