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脱
概述:下脱:1.脱证之一;《张氏医通·脱》:“下脱者,多缘房劳伤精。其人翕翕少气,不能饮食,大便滑泄无度,小便清利倍常,或梦寐走泄,昼夜遗精,或精血并脱,不能自主。”子宫脱出·下脱:下脱指子宫脱出。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胞络损伤,子脏虚冷,气下冲则令阴挺出,谓之下脱。”
-
溢饮滑泄
注解:溢饮滑泄为病证名。又称饮泻。茯苓甘草汤、五苓散,并灸大椎三五壮立已,乃督脉之病也。”多为久泻久虚下脱,以致泄泻不能自制。寒滑者,脾肾虚寒,轻者可用补中益气汤或六君子汤加肉豆蔻、补骨脂、炮姜、肉桂之类,重者宜八柱散、扶脾丸、诃子丸等方。热滑者,中气下脱而热邪稽留,宜用固肠丸、诃子散等方。
-
饮泻
概述:饮泻为病证名。茯苓甘草汤、五苓散,并灸大椎三五壮立已,乃督脉之病也。”滑泄又称滑泻,多为久泻久虚下脱,以致泄泻不能自制。寒滑者,脾肾虚寒,轻者可用补中益气汤或六君子汤加肉豆蔻、补骨脂、炮姜、肉桂之类,重者宜八柱散、扶脾丸、诃子丸等方。热滑者,中气下脱而热邪稽留,宜用固肠丸、诃子散等方。
-
阴菌
临床多见因素体虚弱,中气不足,因产用力,或劳力过度、抬高负重等致气虚下陷,系胞无力而阴挺下脱,或因产育过多,房事所伤等,致肾气亏虚,带脉失约,冲任不固而系胞无力;刺灸法:取百会(灸)、气海(灸)、维道、子宫、三阴交、足三里、太冲等穴为主。
-
滑泄
概述:滑泄(lingeringdiarrhea)为病证名。是指泄久气陷下脱,以久泄不止,日夜无度,兼饮食减少,手足厥冷或肿胀,形寒气短,消瘦,或发虚热等为常见症的泄泻证候。又称滑泻。寒滑者,脾肾虚寒,轻者可用补中益气汤或六君子汤加肉豆蔻、补骨脂、炮姜、肉桂之类,重者宜八柱散、扶脾丸、诃子丸等方。
-
阴茄
临床多见因素体虚弱,中气不足,因产用力,或劳力过度、抬高负重等致气虚下陷,系胞无力而阴挺下脱,或因产育过多,房事所伤等,致肾气亏虚,带脉失约,冲任不固而系胞无力;刺灸法:取百会(灸)、气海(灸)、维道、子宫、三阴交、足三里、太冲等穴为主。
-
阴突
临床多见因素体虚弱,中气不足,因产用力,或劳力过度、抬高负重等致气虚下陷,系胞无力而阴挺下脱,或因产育过多,房事所伤等,致肾气亏虚,带脉失约,冲任不固而系胞无力;刺灸法:取百会(灸)、气海(灸)、维道、子宫、三阴交、足三里、太冲等穴为主。
-
久泄
若因邪恋正虚,则宜扶正祛邪兼顾。《寿世保元·泄泻》:“大抵久泻,多由泛用消食利水之剂,损其真阴,元气不能自持,遂成久泻。”用甘缓汤。寒滑者,脾肾虚寒,轻者可用补中益气汤或六君子汤加肉豆蔻、补骨脂、炮姜、肉桂之类,重者宜八柱散、扶脾丸、诃子丸等方。热滑者,中气下脱而热邪稽留,宜用固肠丸、诃子散等方。
-
阴脱
概述:阴脱:1.子宫脱垂;病因病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阴挺出下脱候:胞络伤损,子脏虚冷、气下冲则令阴挺出,谓之下脱。刺灸法:取百会(灸)、气海(灸)、维道、子宫、三阴交、足三里、太冲等穴为主。维道为足少阳与带脉之会,可维系带脉,固摄胞宫;随证配穴脾虚—足三里,肾虚—太溪。
-
阴痔
妇人阴中突肉,名阴痔。”辨证论治:有因肝郁或湿热者,阴户流黄水,宜解郁清热利湿,用龙胆泻肝汤或丹栀逍遥散;病因病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阴挺出下脱候:胞络伤损,子脏虚冷、气下冲则令阴挺出,谓之下脱。刺灸法:取百会(灸)、气海(灸)、维道、子宫、三阴交、足三里、太冲等穴为主。肾虚明显者加照海;
-
阴挺
概述:阴挺:1.强中;病因病机:由于饵食金石丹药,火毒内盛,或因肾气衰弱,虚阳妄动所致。亦有因产而用力偃气,而阴下脱者。”重者则有鹅卵样物脱出于阴道口外,常伴见气短乏力,面色咣白、白带量多及腰酸畏寒、尿频等气虚、肾虚症候。刺灸法:取百会(灸)、气海(灸)、维道、子宫、三阴交、足三里、太冲等穴为主。
-
阴挺出下脱
临床多见因素体虚弱,中气不足,因产用力,或劳力过度、抬高负重等致气虚下陷,系胞无力而阴挺下脱,或因产育过多,房事所伤等,致肾气亏虚,带脉失约,冲任不固而系胞无力;刺灸法:取百会(灸)、气海(灸)、维道、子宫、三阴交、足三里、太冲等穴为主。
-
阴挺下脱
临床多见因素体虚弱,中气不足,因产用力,或劳力过度、抬高负重等致气虚下陷,系胞无力而阴挺下脱,或因产育过多,房事所伤等,致肾气亏虚,带脉失约,冲任不固而系胞无力;刺灸法:取百会(灸)、气海(灸)、维道、子宫、三阴交、足三里、太冲等穴为主。
-
黄连犀角汤
《外台秘要》卷二引《深师方》:黄连犀角汤:别名:黄连犀角散(《张氏医通》卷十四)。处方:黄连3克(去毛)乌梅14枚(擘)犀角9克青木香1.5克制法:上四味,切。唇口生疮,声哑,四肢沉重,恶闻食气,默默欲卧,目闭,舌白,面目间黑色,变易无常。狐惑病,咽干声嗄。此清热杀虫之剂,为虫蚀脱肛之专方。
-
人参干姜汤
《医方易简》卷二:组成:人参(另煎,冲)1钱,白芍(酒炒)1钱,山药1钱,归身2钱,炮姜5分,甘草5分(炙)。主治:子宫下脱。用法用量:水煎服。
-
续断止血方
《千金》卷二十:方名:续断止血方别名:止血汤组成:续断1两,当归1两,桂心1两,干姜4两,干地黄4两,甘草2两,蒲黄1两,阿胶1两。用药禁忌:忌海菘菜、生葱、芜荑。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先便后血为远血,《金匮》主以黄土汤,专取术、附、灶土以破瘀结,胶、地、甘草以和营血,黄芩以化术、附之热。
-
β-丙氨酸
β-丙氨酸分子式H2NCH2CH2COOH。概述β-丙氨酸是β-氨基酸的一种。虽然在蛋白质的水解物中尚未发现,但与组氨酸等结合形成肌肽。鹅肌肽则存在于动物肌肉中,是尿嘧啶的分解产物。此外,它也是组成泛酸、CoA等的成分,这在生物学上是很重要的。天冬氨酸经细菌的天冬氨酸脱羧酶的作用下脱羧可生成β-丙氨酸。
-
共价调节酶
共价调节酶(covalentregulatoryenzyme)是一类由其它酶对其结构进行可逆共价修饰,使其处于活性和非活性的互变状态,从而调节酶活性。如骨骼肌中的糖原磷酸化酶有两种形式:活性较篙形式——磷酸化酶a,是由四个亚基组成的寡聚酶,每一个亚基含有一个被磷酸化的Ser残基;
-
灭蚊菊酯
其它名称:(α-氰基-1-甲基)丁烯基-2,2-二甲基-3-(2,2-二氯乙烯基)环丙烷羧酸酯、戊烯氰氯菊酯分子式:C15H19CL2NO2分子量:316.08毒性LD50(mg/kg):急性经口毒性lD50(mg/kg):大白鼠4640,小白鼠1630。蚊急性吸入毒性,用高于模拟现场200倍的浓度进行染毒测试,未见有明显的中毒的症状。
-
气不摄血
气不摄血为病机。参见气虚不摄、气陷血崩、脾不统血:气虚不摄泛指脏气虚统摄失职,可见自汗、遗精、泄泻、遗尿、崩漏、便血等症。若见汗出肢冷,昏不知人,脉微欲绝者,为气陷血脱之危候,急煎独参汤,或加附子,以回阳救逆,但均需频服。《血证论》:“脾统血,血之运行上下,全赖乎脾,脾阳虚则不能统血。”
-
血清已糖
血清已糖的医学检查:检查名称:血清已糖分类:血液生化检查糖类测定取材:血液血清已糖的测定原理:在已糖激酶催化下,葡萄糖和ATP发生磷酸化反应,生成葡萄糖-6-磷酸(G-6-P)与ADP。轻度溶血、脂血、黄疸、维生素C、氟化钠、肝素、EDTA和草酸盐等不干扰本法测定。
-
下颏脱落
颊车蹉即下颌关节脱臼。又名颊车骨脱臼、下颏脱落、脱颏、落下颏、牙关骨打落、颌颏脱下、吊下巴、下巴脱落等。通常分单侧脱与双侧脱,前者下颌歪向健侧,后者下颌向前下脱垂,影响闭口、言语及咀嚼,并常流涎。肝肾气血虚损者可服十全大补汤,或六味地黄汤;外伤者可选服复元活血汤、七厘散、跌打丸等。
-
下巴脱落
见《伤科汇纂》。颊车蹉即下颌关节脱臼。又名颊车骨脱臼、下颏脱落、脱颏、落下颏、牙关骨打落、颌颏脱下、吊下巴、下巴脱落等。通常分单侧脱与双侧脱,前者下颌歪向健侧,后者下颌向前下脱垂,影响闭口、言语及咀嚼,并常流涎。肝肾气血虚损者可服十全大补汤,或六味地黄汤;外伤者可选服复元活血汤、七厘散、跌打丸等。
-
牙关骨打落
牙关骨打落为病名,即下颌关节脱臼。见《跌损妙方·头面门》。又名颊车蹉、下颌关节脱臼、颊车骨脱臼、下颏脱落、脱颏、落下颏、牙关骨打落、颌颏脱下、吊下巴、下巴脱落等。通常分单侧脱与双侧脱,前者下颌歪向健侧,后者下颌向前下脱垂,影响闭口、言语及咀嚼,并常流涎。外伤者可选服复元活血汤、七厘散、跌打丸等。
-
气虚脱肛
气虚脱肛为病证名。小儿肛门脱出,轻者在大便时肛门下脱,便后又慢慢收合,甚者因病延日久,肛门滑脱不收,不能自然收缩。治以温中健脾为主,先服补中益气汤,以升提下陷之气;再用真人养脏汤,以温补固涩。外用温开水洗净,再用涩肠散(《医宗金鉴》:诃子、赤石脂、龙骨、陈茶叶)掺肠头上,药棉揉入。
-
颊车蹉
颊车蹉病名。系指下颌关节脱臼的病证。出《千金要方》卷六上。又名下颏脱落、颊车骨脱臼、牙关骨打落、下巴脱落等。其病因多由肝肾亏虚、气血不足、筋肉松驰、过度张口或外伤所致。双侧脱者,向前下脱垂,宜用手托法复位。虚损者服十全大补汤;外伤者服复元活血汤,也可以针灸配合治疗,忌咬硬物及大张口。
-
刮肠
又《灵枢》所谓洞泄,《仓公传》迥风,皆此证也。”详见直肠泻条。《证治要诀》卷二:“又有内不太满,犹生寒热,未可下而便下之,内虚热入,挟热自利,脐下必热,大便赤黄色,及下肠间津汁垢腻,名曰刮肠。”治宜清热坚肠,选用白头翁汤、黄芩汤、芍药汤等方。参见痢疾、泄泻等条。治宜健脾温中,涩肠止泻,用六柱饮。
-
吊下巴
吊下巴为病名。出《医宗金鉴》卷八十八。又名颊车蹉、下颏脱落、脱颏、落下颏、牙关骨打落、颌颏脱下、下巴脱落等。通常分单侧脱与双侧脱,前者下颌歪向健侧,后者下颌向前下脱垂,影响闭口、言语及咀嚼,并常流涎。肝肾气血虚损者可服十全大补汤,或六味地黄汤;外伤者可选服复元活血汤、七厘散、跌打丸等。
-
产后阴下脱
病因病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四:“产后阴下脱候:产而阴脱者,由宿有虚冷,因产用力过度,其气下冲则阴下脱也。”若子宫脱垂因摩擦损伤或邪毒感染,而局部有红肿溃烂,黄水淋漓,阴门肿痛,小便赤数等症,宜清热利湿,用龙胆泻肝汤,外用熏洗方:苦参、蛇床子、黄柏、乌梅,五倍子水煎,先熏后洗。
-
血清乳糖
血清乳糖医学检查:英文名:Lactose别名:Lac分类:血液生化检查糖类测定化验取材:血液化验方法:糖类测定原理:在已糖激酶催化下,葡萄糖和ATP发生磷酸化反应,生成葡萄糖-6-磷酸(G-6-P)与ADP。反应式如下:根据反应方程式,NADPH的生成速率与乳糖浓度呈正比,在波长340nm监测吸光度升高速率,计算血清中乳糖浓度。
-
归参汤
《杏苑》卷七引张元素方:归参汤:处方:人参1钱,当归2钱,川芎7分,生地黄7分,白芍1钱,薄荷7分,荆芥1钱,条黄芩1钱,升麻1钱。主阴血亏败,无以羁承肠脏,以致湿热下流,肛门下脱者。摘录:《杏苑》卷七引张元素方《诚书》卷七:组成:当归、玄参、瓜蒌根、连翘、黄芩、石膏、黄柏(盐酒炒)、山栀各等分。
-
加减磁石散
《古今医鉴》卷十二:加减磁石散:处方:磁石归尾白芷蛇床子赤芍药丹皮发灰荆芥穗川芎生地陈皮甘草功能主治:治产后用力过度,子宫下脱,痛不可忍。七日后,去白芷、赤芍、归梢,加熟地、当归、白芍、人参、黄耆。主治:产后用力过度,子宫不收者。用法用量:水煎,空心服。
-
胃关煎
处方:熟地10~15克或30克山药(炒)6克白扁豆(炒)6克炙甘草3~2.1克白术(炒)3~9克功能主治:治脾胃虚寒,泄泻,甚则久泻腹痛不止,冷痢。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煎取280毫升,空腹时温服。阳虚下脱不固者,加制附子3~滑脱不禁者,加乌梅2个,或北五味子20粒;若肝邪侮脾者,加肉桂3~摘录:《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
紫堇花
出处:《本草图经》拼音名:ZǐJǐnHuā来源:为罂粟科植物紫堇的花。附方:治大人小儿脱肛,每天冷及吃冷食即暴痢不止,肛则下脱,久疗不瘥:春间收紫堇花二斤,暴干为散,加磁毛末七两,相和研细,涂肛上纳入,即使人噀冷水于面上,即吸入肠中,每日一涂药、噀面,不过六七度即瘥矣。忌生冷、陈仓米等物。
-
下者举之
下者举之为中医治则之一。下,指下陷或下脱病证;举,指升提的治法。指气虚下陷的病症应用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的方法治疗来升提中气。例如气虚下陷引起脱肛、子宫脱垂、久痢、泄泻,当升阳益气,用补中益气汤治疗。针灸常选气海、关元、命门、足三里、百会、合谷等穴,以升阳益气。出《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
-
致病性自由生活阿米巴
在自然界存在着多种自由生活的阿米巴,其中有些是潜在的致病原,可侵入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眼部和皮肤,引起严重损害甚至死亡,以双鞭毛阿米巴科的耐格里属(Naegleria)和棘阿米巴属(Acanthamoeba)多见。耐格里属阿米巴滋养体呈长形,最大直径10~潜伏期较长,脑脊液中以淋巴细胞为主,病灶中滋养体和包囊可同时存在。
-
淡竹根
《*辞典》:淡竹根:出处:《本草拾遗》拼音名:D nZh Gēn别名:恒生骨(《石药尔雅》)来源:为禾本科植物淡竹的根茎。功能主治:①《本草拾遗》:煮取汁,除烦热。②《日华子本草》:消痰,去风热,惊悸迷闷,小儿惊痫。③《纲目》:同竹叶煎汤,洗妇人子宫下脱。④《重庆草药》:下乳。外用:煎水洗。
-
尿素循环
尿素循环亦称鸟氨酸循环,是排尿素动物在肝脏中合成尿素的一个循环机制。肝细胞胞浆中的氨基酸经转氨作用与α-酮戊二酸形成的谷氨酸,透过线粒体膜进入线粒体基质,在谷氨酸脱氢酶作用下脱氨形成游离氨。形成的氨(NH4)与三羧酸循环产生的二氧化碳、2分子ATP,在氨基甲酰合成酶I的催化下生成氨基甲酰磷酸。
-
鸟氨酸循环
尿素循环亦称鸟氨酸循环,是排尿素动物在肝脏中合成尿素的一个循环机制。肝细胞胞浆中的氨基酸经转氨作用与α-酮戊二酸形成的谷氨酸,透过线粒体膜进入线粒体基质,在谷氨酸脱氢酶作用下脱氨形成游离氨。形成的氨(NH4)与三羧酸循环产生的二氧化碳、2分子ATP,在氨基甲酰合成酶I的催化下生成氨基甲酰磷酸。
-
脱氢反应
有机化合物分子在高温和催化剂或脱氢剂存在的条件下脱去氢,这种反应叫做脱氢反应。脱氢反应是一种消除反应,也是氧化反应的一种形式。多种有机物能发生脱氢反应。烷、烯烃脱氢芳烃的侧链脱氢醇类脱氢
-
气陷血崩
多因素体虚弱,饮食不节,或劳伤形体,以致脾虚气陷,血随下脱,冲任失固,发为血崩。治宜补气升阳为主,方用举元煎,或补中益气汤等,重用人参、黄芪,再加乌贼骨、棕榈炭、煅牡蛎等,以固涩止血。若见汗出肢冷,昏不知人,脉微欲绝者,为气陷血脱之危候,急煎独参汤,或加附子,以回阳救逆,但均需频服。
-
脑脊液5-羟吲哚乙酸
概述:5-HT是一种吲哚胺,5-HT能神经元在脑内主要集中在位于脑干正中线的中缝核群内,其纤维向上至大脑皮层、纹状体、血脑和下丘脑等,下行至脊髓灰质的胶质区、侧角和前角。(2)取上清液在分光光度计上自动描记,波长选择220~颅部外伤,化脓性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患者CSF、中5-HIAA浓度增高,脑出血等5-HT升高。
-
固下人参煎
处方:党参1钱半,炒白术1钱半,附子1钱半,化龙骨1钱半,肉果霜1钱半,诃子1钱,炮姜1钱,木香1钱。功能主治:寒凉过剂,伤脾损胃,脾阳下脱,不喜食物,下利清谷,及下脓血,漏底不止,肢体厥冷,面色淡白,动则出汗,独语如见鬼,声颤无力,喜向里卧,似寐非寐,呼之不应,舌色淡红无神,脉沉伏或微弱无力。
-
举肛丸
处方:半夏天南星枯白矾各15克枯红矾鸡冠花(炒)白附子各150克诃子肉(煅)黑附子(生)积壳各30克猬皮2枚(炙)瓜蒌1枚(烧存性)胡桃仁15枚(烧存性)制法:研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收涩固脱,温中祛寒。治寒湿泄泻,延久不愈,肛门下脱者。备注:方中半夏、南星燥湿健脾;摘录:《医方考》卷三
-
柿皮散
《普济方》卷二一二:方名:柿皮散组成:柿木皮(大柿亦可用,晒干更焙)。主治:脓血不止,上充下脱。用法用量:每服2钱,米饮调下。制备方法:上为末。
-
特发性睑松弛症矫正术
手术名称:特发性睑松弛症矫正术分类:眼科/眼睑手术ICD编码:08.8603概述:特发性睑松弛症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眼睑疾患。此病眶隔菲薄,常伴眶脂肪及泪腺脱垂,外上眶缘皮下可触及滑动的肿块,外上穹隆部可见结膜下脱垂的泪腺(图8.1.16-1,8.1.16-2)。述评:1.矫正不足2.矫正过度发生兔眼以致睑裂闭合不全。